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天科技行业卫星发射与运营方案TOC\o"1-2"\h\u25248第一章绪论 2161821.1行业背景分析 2263861.2研究目的和意义 329976第二章卫星发射方案 3161062.1卫星选择与论证 3142642.2发射载体及发射场选择 4298722.3发射时间与窗口期分析 42323第三章卫星轨道设计与优化 5260413.1轨道类型及特点 5202993.1.1轨道类型 5279593.1.2轨道特点 5143323.2轨道设计方法与流程 532653.2.1轨道设计方法 5182113.2.2轨道设计流程 697573.3轨道优化策略 6302713.3.1轨道高度优化 6144183.3.2轨道倾角优化 6116833.3.3轨道周期优化 625159第四章卫星载荷配置与功能分析 6289314.1载荷类型与功能 7162634.2载荷配置原则 786454.3载荷功能分析 76103第五章卫星发射与控制技术 832435.1发射技术概述 8247695.2发射过程控制 8260455.3发射故障分析与处理 918502第六章卫星在轨运行管理 9114276.1在轨管理策略 9313156.1.1卫星轨道控制 912416.1.2卫星姿态控制 978586.1.3卫星能源管理 10103296.2在轨监测与维护 10152316.2.1卫星状态监测 1042686.2.2卫星故障预警 10185536.2.3卫星维护与升级 1044896.3在轨故障处理 10249946.3.1故障分类与处理流程 10146996.3.2故障诊断与原因分析 10153666.3.3故障处理措施 10122226.3.4故障评估与总结 1121931第七章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11178157.1数据接收系统设计 11250677.1.1接收站布局与选址 11217827.1.2天线系统设计 11158257.1.3接收机设计 11114847.1.4数据传输与接口设计 11215527.2数据处理与分析 11287417.2.1数据预处理 12224067.2.2数据分析 12230987.2.3数据可视化 12102197.3数据存储与管理 12327327.3.1存储系统设计 12116867.3.2数据备份与恢复 12228827.3.3数据共享与交换 12299697.3.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219148第八章卫星通信与信息传输 12325018.1通信系统设计 12295398.2信息传输技术 1342368.3信息安全与保密 13549第九章卫星应用与产业发展 14268249.1卫星应用领域 14323899.2产业链分析 14114069.3市场前景预测 1512324第十章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151075410.1项目管理流程 152597310.1.1项目启动 152128410.1.2项目规划 15625310.1.3项目执行 15467410.1.4项目监控 161065910.1.5项目收尾 162843010.2风险识别与评估 162805310.2.1风险识别 162901910.2.2风险评估 162583310.3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 162222210.3.1风险规避 163273910.3.2风险减轻 16691710.3.3风险转移 17369310.3.4风险接受 17358310.3.5应急预案 17第一章绪论1.1行业背景分析航天科技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的高科技领域,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民生改善。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卫星发射与运营已成为航天科技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卫星应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卫星发射和运营能力不断提高,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丰富的卫星数据和应用服务。航天科技行业的卫星发射与运营涉及众多领域,包括通信、遥感、导航、科学实验等。卫星发射与运营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国防建设、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卫星发射与运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航天科技行业中卫星发射与运营的关键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卫星发射与运营方案的创新与优化,为我国航天科技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研究目的如下:(1)梳理卫星发射与运营的技术体系,明确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2)分析国内外卫星发射与运营的现状,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3)探讨卫星发射与运营方案的创新与优化,提出适应我国航天科技行业发展的新思路。研究意义如下:(1)有助于提高我国卫星发射与运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2)为我国航天科技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推动行业技术创新。(3)促进卫星应用产业的繁荣,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4)为我国航天科技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有益参考。第二章卫星发射方案2.1卫星选择与论证卫星选择与论证是卫星发射方案的核心环节。根据任务需求、卫星用途、载荷特性等因素,对各类卫星进行筛选。以下为卫星选择与论证的主要步骤:(1)任务需求分析:明确卫星的任务目标、功能、功能指标等,为卫星选择提供依据。(2)卫星类型筛选:根据任务需求,对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进行筛选。(3)载荷特性分析:研究卫星载荷的功能、功耗、重量等参数,保证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能够满足任务需求。(4)卫星平台选择:根据载荷特性和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卫星平台,如东方红系列、长征系列等。(5)论证与评估:对选定的卫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风险等方面的论证与评估,保证方案的可行性。2.2发射载体及发射场选择发射载体及发射场选择是卫星发射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发射载体及发射场选择的主要步骤:(1)发射载体选择:根据卫星重量、轨道高度、发射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载火箭,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发射场选择:根据发射载体、卫星轨道、发射窗口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发射场。我国主要的发射场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等。(3)发射场条件评估:对发射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设备设施等进行评估,保证发射场具备良好的发射条件。(4)发射计划协调:与发射场、运载火箭研制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制定发射计划。2.3发射时间与窗口期分析发射时间与窗口期分析是保证卫星成功发射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发射时间与窗口期分析的主要步骤:(1)发射窗口期确定:根据卫星轨道、发射载体、发射场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发射窗口期。(2)发射时间优化:在发射窗口期内,结合卫星任务需求、发射场条件等因素,优化发射时间,以保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3)发射时间风险评估:分析发射时间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如天气、设备故障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4)发射时间调整:在发射前,根据实际情况对发射时间进行调整,保证发射顺利进行。通过对发射时间与窗口期的深入分析,为卫星发射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卫星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第三章卫星轨道设计与优化3.1轨道类型及特点3.1.1轨道类型卫星轨道是指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根据轨道高度、倾角和周期等参数的不同,卫星轨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低轨道(LEO):高度一般在2000公里以下,倾角可变,适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导航等领域。(2)中轨道(MEO):高度在200020000公里之间,倾角一般小于90°,适用于导航、通信等任务。(3)高轨道(GEO):高度在2000040000公里之间,倾角为0°,适用于通信、广播等任务。(4)极轨道:倾角为90°,适用于对地观测、地球物理研究等任务。(5)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平面与太阳的夹角保持恒定,适用于对地观测、气象监测等任务。3.1.2轨道特点(1)低轨道:卫星运行速度较快,覆盖范围较小,重访周期短,适用于实时观测。(2)中轨道:卫星运行速度适中,覆盖范围较大,适用于区域观测。(3)高轨道:卫星运行速度较慢,覆盖范围广阔,适用于全球观测。(4)极轨道:卫星运行速度快,可实现对地球两极的观测。(5)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运行速度适中,可保持观测目标光照条件稳定。3.2轨道设计方法与流程3.2.1轨道设计方法(1)轨道动力学模型:基于牛顿力学和天体力学原理,建立卫星轨道运动的动力学模型。(2)轨道优化算法:运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智能优化方法,寻找最佳轨道参数。(3)轨道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卫星轨道运动,验证轨道设计的合理性。3.2.2轨道设计流程(1)确定任务需求:分析卫星应用场景,明确轨道类型、高度、倾角等参数。(2)建立轨道动力学模型:根据卫星质量、地球引力等参数,建立轨道动力学模型。(3)设计轨道参数:运用轨道优化算法,寻找满足任务需求的最佳轨道参数。(4)轨道仿真验证:通过计算机模拟卫星轨道运动,验证轨道设计的合理性。(5)优化轨道参数:根据仿真结果,对轨道参数进行优化调整。(6)最终确定轨道方案:根据优化结果,确定卫星发射轨道方案。3.3轨道优化策略3.3.1轨道高度优化(1)考虑卫星功耗和寿命:降低轨道高度,可减小卫星功耗,延长寿命。(2)考虑覆盖范围:提高轨道高度,可扩大卫星覆盖范围。(3)考虑重访周期:合理选择轨道高度,以满足任务对重访周期的需求。3.3.2轨道倾角优化(1)考虑观测范围:调整轨道倾角,以满足任务对观测范围的需求。(2)考虑地球遮挡:优化轨道倾角,减少地球对卫星信号的遮挡。(3)考虑卫星发射窗口:合理选择轨道倾角,以提高发射成功率。3.3.3轨道周期优化(1)考虑观测周期:调整轨道周期,以满足任务对观测周期的需求。(2)考虑卫星功耗:优化轨道周期,降低卫星功耗。(3)考虑发射窗口:合理选择轨道周期,以提高发射成功率。第四章卫星载荷配置与功能分析4.1载荷类型与功能卫星载荷是指卫星上装载的各类仪器和设备,用于执行特定的任务和功能。根据任务需求,卫星载荷可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遥感载荷、通信载荷、导航载荷、科学实验载荷等。遥感载荷主要用于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大气、海洋、陆地等多方面的信息。其中,光学遥感载荷包括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等,主要用于获取地表图像;微波遥感载荷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辐射计等,主要用于获取地表物理参数。通信载荷主要用于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通信,包括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通信载荷的类型有:通信天线、转发器、调制解调器等。导航载荷主要用于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导航载荷的类型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载荷、GLONASS载荷、Galileo载荷等。科学实验载荷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包括微重力实验、空间环境监测等。这类载荷的类型繁多,如空间望远镜、粒子探测器、磁强计等。4.2载荷配置原则卫星载荷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任务需求:根据卫星的任务目标,选择合适的载荷类型和数量,以满足任务需求。(2)优化功能: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载荷的功能,如提高遥感载荷的分辨率、增加通信载荷的传输速率等。(3)考虑重量和功耗:卫星载荷的重量和功耗对卫星整体功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配置载荷时应尽量减轻重量、降低功耗。(4)保障可靠性:卫星载荷在空间环境下长期工作,需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保障任务的顺利进行。(5)兼顾经济性: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载荷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4.3载荷功能分析卫星载荷功能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遥感载荷功能分析:通过分析遥感载荷的分辨率、幅宽、辐射分辨率等参数,评估其对地表观测的能力。(2)通信载荷功能分析:分析通信载荷的传输速率、误码率、覆盖范围等参数,评估其通信功能。(3)导航载荷功能分析:分析导航载荷的定位精度、时间精度等参数,评估其导航功能。(4)科学实验载荷功能分析:分析科学实验载荷的测量精度、灵敏度等参数,评估其在空间环境下的实验能力。通过对卫星载荷功能的全面分析,可以为卫星发射与运营方案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卫星任务的顺利进行。第五章卫星发射与控制技术5.1发射技术概述卫星发射技术是航天科技行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标是将卫星准确、高效地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运载器技术、发射场技术、卫星装载技术等。在发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运载器的功能、卫星的重量与体积、轨道高度、发射窗口等。5.2发射过程控制发射过程控制是保证卫星成功发射的重要环节。在发射过程中,控制系统需要对运载器进行精确控制,使其按照预定轨迹飞行。以下是发射过程控制的几个关键阶段:(1)运载器点火起飞:在起飞阶段,控制系统需保证运载器稳定上升,避免出现偏离轨迹的情况。(2)转弯段控制:在转弯段,控制系统需调整运载器的姿态,使其按照预定轨迹飞行。(3)助推器分离:在助推器分离阶段,控制系统需保证助推器与主火箭安全分离,并保持主火箭稳定飞行。(4)主火箭飞行控制:在主火箭飞行阶段,控制系统需调整火箭姿态,使其按照预定轨道飞行。(5)卫星释放与入轨:在卫星释放阶段,控制系统需保证卫星与火箭安全分离,并使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5.3发射故障分析与处理在卫星发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如运载器故障、卫星故障、发射场设施故障等。以下是对这些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方法:(1)运载器故障:在发射过程中,若发觉运载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降低故障影响。根据故障类型,可能需要暂停发射、更换运载器部件或调整发射计划。(2)卫星故障:卫星故障可能导致发射失败或卫星无法正常工作。在发射前,应对卫星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保证其各项功能指标满足要求。若发射过程中发觉卫星故障,应根据故障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修复故障、更换卫星或调整发射计划。(3)发射场设施故障:发射场设施故障可能导致发射计划推迟或取消。在发射前,应对发射场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若发射过程中发觉设施故障,应根据故障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修复故障、调整发射计划或更换发射场。在处理发射故障时,应充分利用航天科技行业的经验与技术,迅速、准确地找出故障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故障影响,保证卫星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第六章卫星在轨运行管理6.1在轨管理策略卫星在轨运行管理是保证卫星系统正常运行、发挥其预定功能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在轨管理策略的几个重要方面:6.1.1卫星轨道控制为保证卫星正常运行,需对卫星轨道进行精确控制。卫星轨道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轨道维持、轨道机动和轨道转移。轨道维持旨在保持卫星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轨道机动是为了调整卫星位置,以满足特定任务需求;轨道转移则是将卫星从一个轨道转移到另一个轨道。6.1.2卫星姿态控制卫星姿态控制是保证卫星各系统正常运行和有效载荷正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姿态控制策略包括:姿态稳定、姿态机动和姿态调整。姿态稳定旨在保持卫星在预定姿态范围内;姿态机动是为了使卫星快速调整到所需姿态;姿态调整则是为了满足卫星在不同阶段对姿态的需求。6.1.3卫星能源管理卫星能源管理是保证卫星在轨正常运行的基础。能源管理策略包括:太阳能帆板控制、电池充放电控制、能源分配与调度。太阳能帆板控制旨在保证帆板始终朝向太阳,以获取最大能量;电池充放电控制是为了保持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能源分配与调度则是合理分配卫星各系统的能源需求。6.2在轨监测与维护6.2.1卫星状态监测卫星状态监测是实时掌握卫星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监测内容包括:卫星轨道参数、姿态参数、能源状态、有效载荷工作状态等。通过对卫星状态的实时监测,可以为卫星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6.2.2卫星故障预警卫星故障预警是通过分析卫星状态数据,提前发觉潜在故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故障预警策略包括: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和预警发布。6.2.3卫星维护与升级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需定期进行维护与升级,以保持其功能稳定。维护内容包括:卫星软件升级、硬件维护、有效载荷维护等。维护策略应根据卫星实际情况制定,保证卫星在轨运行安全、可靠。6.3在轨故障处理6.3.1故障分类与处理流程卫星在轨故障处理是保证卫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故障分类主要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外部环境故障等。故障处理流程包括:故障诊断、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处理措施制定、实施故障处理措施、故障评估与总结。6.3.2故障诊断与原因分析故障诊断是确定卫星故障部位和原因的关键步骤。诊断方法包括:数据分析、故障树分析、专家系统等。原因分析则是对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为故障处理提供依据。6.3.3故障处理措施故障处理措施主要包括:软件重构、硬件替换、系统重构等。具体措施应根据故障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旨在尽快恢复卫星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对任务的影响。6.3.4故障评估与总结故障处理结束后,应对故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故障原因、处理过程及效果,为后续卫星在轨运行管理提供经验教训。故障评估与总结内容包括:故障发生原因、处理措施有效性、卫星功能恢复情况等。第七章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7.1数据接收系统设计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是卫星发射与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卫星传输的数据进行实时接收、解码和预处理。以下是数据接收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7.1.1接收站布局与选址接收站的布局与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接收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电磁干扰,以及便于数据传输和共享。在选址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通信基础设施等因素。7.1.2天线系统设计天线系统是数据接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数据接收的质量。天线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天线类型、增益、方向性、极化方式、带宽等。同时还需考虑天线跟踪系统,保证卫星信号稳定接收。7.1.3接收机设计接收机是数据接收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功能决定了数据接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接收机设计应包括以下部分:接收通道、信号处理模块、数据解调与解码模块等。7.1.4数据传输与接口设计数据传输与接口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传输速率、传输距离、传输可靠性等。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同时需考虑与其他系统或设备的接口兼容性。7.2数据处理与分析卫星数据接收后,需要进行处理与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下是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主要环节:7.2.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同步、数据格式转换等。预处理后的数据可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7.2.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统计分析等。7.2.3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形、图表等形式展示,便于用户理解和应用。7.3数据存储与管理卫星数据具有量大、类型多、实时性高等特点,对数据存储与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以下是数据存储与管理的关键环节:7.3.1存储系统设计存储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高存储容量、高传输速率、高可靠性、易于扩展。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磁盘阵列、分布式存储等方案。7.3.2数据备份与恢复为保证数据安全,需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策略包括:定期备份、实时备份等。同时应制定数据恢复方案,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7.3.3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共享与交换是促进卫星数据广泛应用的重要途径。需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制定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7.3.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数据存储与管理过程中,需关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采取加密、访问控制等手段,保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同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第八章卫星通信与信息传输8.1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设计是卫星通信与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天科技行业中,卫星通信系统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1)高可靠性:卫星通信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高效性:通信系统应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低的延迟,以满足实时通信需求。(3)灵活性:通信系统应具备快速适应不同业务场景和需求的能力。(4)兼容性:通信系统应与现有地面通信网络兼容,便于与各类用户设备连接。通信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卫星通信体制:根据业务需求和卫星特性,选择合适的通信体制,如TDMA、CDMA等。(2)卫星频率规划:合理分配卫星通信频率,避免相互干扰,提高频率利用率。(3)卫星覆盖范围:根据卫星轨道和地球表面需求,确定卫星覆盖范围,实现全球或区域覆盖。(4)卫星通信容量:根据业务需求,计算卫星通信容量,保证满足用户需求。8.2信息传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在卫星通信与信息传输中。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信息传输技术:(1)数字调制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有QPSK、16QAM等。(2)信道编码技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对信号进行编码,增加冗余信息,提高信号的抗误码能力。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有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3)多址技术:实现多个用户共享卫星通信资源,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利用率。常用的多址技术有TDMA、CDMA等。(4)功率控制技术:根据卫星通信链路的质量要求,动态调整发射功率,提高通信质量。8.3信息安全与保密信息安全与保密是卫星通信与信息传输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信息安全与保密的几个关键方面:(1)加密技术: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常用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2)身份认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保证合法用户接入卫星通信系统。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有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3)访问控制:根据用户权限,限制用户对通信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操作。(4)抗干扰技术:针对卫星通信系统可能面临的干扰,采用抗干扰技术,如跳频、直接序列扩频等。(5)安全审计:对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卫星通信与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航天科技行业提供优质的服务。第九章卫星应用与产业发展9.1卫星应用领域航天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卫星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下是卫星应用的主要领域:(1)通信与广播卫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通信、数据传输、电视广播等服务,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2)遥感卫星: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大气、海洋、陆地等多领域的信息,为环境保护、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提供数据支持。(3)导航卫星: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实时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广泛应用于交通、航空、海洋、测绘等领域。(4)科学卫星: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研究宇宙射线、太阳活动、地球物理等科学问题,为人类摸索宇宙提供重要依据。(5)军事卫星:为国防建设提供情报收集、通信保障、导航定位等服务,增强我国综合国力。9.2产业链分析卫星应用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1)上游:主要包括卫星研发、生产、发射等环节。我国卫星产业链上游发展较为成熟,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2)中游:主要包括卫星运营、数据处理、传输等环节。中游环节企业数量较多,但整体实力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3)下游:主要包括卫星应用服务、终端产品制造等环节。下游环节市场潜力巨大,但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进一步培育。9.3市场前景预测(1)通信与广播卫星市场: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通信与广播卫星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2)遥感卫星市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调查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遥感卫星市场前景广阔。(3)导航卫星市场:我国导航卫星系统已具备全球覆盖能力,未来导航卫星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广州市公安局招聘辅警48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218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2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甘肃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几月份发布?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陕西电力科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春季甘肃兰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199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王六郎香玉课件
- 2025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公安局第一次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8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安全培训考核结果评估课件
- 2025年中国光大银行社会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GB/T 17410-2023有机热载体炉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1边学边练
- 人工智能导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 陕中医大西医外科学教案05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 俱舍论原文内容
- GB/T 18742.3-2017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3部分:管件
- 肺癌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 高三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
-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系统生物学-第三讲-转录组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