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标准操作流程_第1页
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标准操作流程_第2页
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标准操作流程_第3页
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标准操作流程_第4页
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标准操作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标准操作流程1.引言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脱水、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场景。然而,静脉输液也是一项高风险操作,涉及无菌技术、药物知识、患者护理等多方面内容,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感染、静脉炎、输液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为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者安全,依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____)、《护理操作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结合临床实践,制定本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标准操作流程(以下简称“流程”)。本流程涵盖操作前准备、穿刺实施、输液管理、结束操作全环节,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注重细节控制与风险防范。2.静脉输液管理标准操作流程2.1操作前准备2.1.1患者评估病情评估:查阅病历,了解患者诊断、当前病情(如心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水平)、输液史(如既往输液不良反应、静脉穿刺史)。过敏史评估:询问患者及家属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敷料过敏史(如胶布、敷贴),并在病历、输液卡上标注。血管评估:选择弹性好、管径适宜、无静脉炎、无破损的静脉,优先选择上肢远端静脉(如手背静脉),避免关节、静脉瓣、瘢痕部位及下肢静脉(长期输液患者除外)。儿童可选择头皮静脉,昏迷患者可选择颈外静脉。患者认知评估:向患者解释输液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评估患者配合程度(如是否能保持穿刺部位固定)。2.1.2医嘱核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医嘱、患者信息、用物)、操作中查(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操作后查(输液效果、患者反应)。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核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签名,并将输液卡挂于输液架上。2.1.3用物准备基础用物:输液器(符合无菌要求,有效期内)、注射器(按需选择规格)、消毒用品(碘伏、棉签)、止血带、胶布/敷贴、输液贴、弯盘、手消毒液。药物与液体:遵医嘱准备药液(如抗生素、营养液)、溶媒(如生理盐水、5%葡萄糖),检查药物有效期、包装完整性(无破损、漏液),确认药物名称、剂量与医嘱一致。特殊用物:如需留置针,准备留置针、肝素帽、封管液(如生理盐水);如需避光输液,准备避光输液器、避光袋。2.2穿刺操作2.2.1患者体位摆放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如上肢伸直,手背向上),冬季注意保暖。2.2.2血管充盈与固定扎止血带:在穿刺部位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松紧以能阻断静脉血流、不影响动脉血流为宜(可触及动脉搏动)。充盈血管:嘱患者握拳,或用手轻拍穿刺部位,促进静脉充盈。固定血管:用左手拇指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避免血管滑动。2.2.3皮肤消毒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8cm(儿童可适当缩小)。消毒方法:用碘伏棉签螺旋式擦拭,从中心向外扩展,每圈重叠1/3,共2次;待干(约30秒),避免用手触摸或扇风。2.2.4穿刺与固定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头皮静脉可呈5-10度),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动作:缓慢进针,当针尖刺入静脉时,可感觉到“落空感”,同时见回血(成人回血后再进针0.5-1cm,儿童0.2-0.5cm)。固定方法:1.用左手食指固定针柄,右手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2.打开输液器开关,确认液体滴入通畅(无肿胀、疼痛)。3.用胶布或敷贴固定针柄(“八字法”固定,避免针头移位),再用输液贴固定头皮针软管(避免牵拉)。2.3输液过程管理2.3.1滴速调节根据药物性质、患者年龄、病情调节滴速:一般药物: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20-40滴/分钟。特殊药物:脱水药(如甘露醇):____ml/30分钟内滴完(快速滴注以发挥脱水作用);抗生素(如青霉素):30-60分钟内滴完(维持血药浓度);心血管药物(如硝普钠):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用输液泵控制);营养液(如脂肪乳):20-30滴/分钟(缓慢滴注,避免胃肠道反应)。调节方法:用输液器调节器调节,避免用手挤压输液管。2.3.2巡视与观察巡视频率:常规输液每30分钟巡视1次;特殊药物(如化疗药、血管活性药)每15分钟巡视1次。观察内容:患者反应:有无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输液反应;有无头晕、心悸等不适。局部情况: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疼痛(如出现,需判断是否为静脉炎或渗出);敷贴是否松动、脱落。输液情况:输液管是否通畅(无扭曲、受压);液面高度是否正常(避免空气进入);药物剩余量(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2.3.3特殊药物处理化疗药物:穿刺前确认静脉通路通畅(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避免渗出(如渗出,立即停止输液,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输液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药物残留。高渗液(如20%甘露醇):选择粗直静脉(避免刺激血管);快速滴注(避免药液结晶);输液后观察患者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如口渴、尿少)。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用输液泵控制滴速(误差<5%);穿刺部位选择中心静脉(如锁骨下静脉),避免外周静脉(防止药液外渗导致组织坏死);输液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每15分钟1次)。2.4输液结束操作2.4.1停止输液当液体剩余5-10ml时,关闭输液器调节器。用左手食指、中指按压穿刺点上方1-2cm处(避免针头拔出时出血),右手拔出针头。2.4.2穿刺部位处理按压方法:用干棉签或无菌纱布按压3-5分钟(儿童、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延长至10分钟),避免揉擦(防止皮下淤血)。观察穿刺点:确认无出血、渗液后,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贴(如有静脉炎,可涂喜辽妥软膏)。2.4.3用物处理分类处置:输液器、注射器放入医疗废物袋(锐器放入锐器盒);未用完的药物按医嘱处理(如退回药房、销毁)。清洁环境: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输液架、治疗车(如有污染,立即消毒)。2.5记录与随访2.5.1记录内容在护理记录单、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结束时间;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滴速;穿刺部位(如“右手背静脉”)、穿刺次数;患者反应(如“无发热、皮疹”“穿刺部位无红肿”);特殊处理(如“更换输液器1次”“局部封闭1次”)。2.5.2患者随访输液后24小时内随访患者:询问有无不适(如穿刺部位疼痛、发热);检查穿刺部位(如有无红肿、硬结);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如避免穿刺部位沾水、热敷缓解疼痛)。3.关键注意事项3.1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洗手、戴口罩;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消毒后的皮肤避免再次触摸;输液器、注射器一旦污染,立即更换。3.2静脉炎预防避免长期反复穿刺同一静脉;输注高渗、刺激性药物时,选择中心静脉;输液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清除血管内药物残留);如出现静脉炎(红肿、疼痛、硬结),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用50%硫酸镁湿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用理疗仪照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3.3输液反应处理发热反应(最常见):1.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和液体(保留原液体和输液器,送验查找原因);2.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3.监测体温(每30分钟1次),直至恢复正常。急性肺水肿(因输液速度过快导致):1.立即停止输液,让患者取端坐位(减轻膈肌压迫);2.给予高流量吸氧(6-8L/分钟,用20%-30%乙醇湿化);3.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如呋塞米)、强心剂(如西地兰);4.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每15分钟1次)。空气栓塞(因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致):1.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头低足高位(防止空气进入右心室);2.给予高流量吸氧(改善缺氧);3.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如心肺复苏)。4.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4.1人员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无菌技术、药物知识、输液反应处理、静脉炎预防;培训方式:理论授课(每月1次)、操作演示(每季度1次)、情景模拟(如输液反应抢救演练);考核要求:护士每年考核1次,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考核通过率100%)。4.2制度落实与监督制定《静脉输液管理制度》,明确:输液卡使用规范(必须填写患者信息、药物名称、滴速);输液巡视制度(必须记录巡视时间、患者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输液反应、静脉炎等必须24小时内上报)。监督方式:护理部每月抽查输液记录(不少于10份)、现场检查操作流程(不少于5次),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反馈并整改。4.3设备与用物管理定期检查输液用物质量(如输液器的气密性、注射器的刻度准确性);输液泵、注射泵每月校准1次(误差<2%);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置(锐器放入锐器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4.4不良事件分析与改进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会议,分析输液不良事件(如静脉炎发生率、输液反应率);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如增加中心静脉穿刺培训、更换刺激性药物的输液器);跟踪改进效果(如静脉炎发生率下降50%),持续优化流程。5.结语静脉输液管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