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与指导_第1页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与指导_第2页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与指导_第3页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与指导_第4页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与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与指导引言:写作教学的核心定位——从“语言训练”到“素养培育”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写作”定义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意味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已从传统的“词句积累”“格式训练”转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育”——不仅要让学生“会写”,更要让学生“愿写”“能写”“善写”,在写作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陶冶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基于这一定位,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提出“情境激活—支架支撑—思维提升—评改迭代”的阶梯式写作教学路径,旨在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一、以情境为载体,激活表达欲:让写作成为“有话想说”的自然流露小学生的写作困境往往始于“无内容可写”。当写作沦为“为完成任务而写”时,文字必然空洞、生硬。因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认知水平的情境,是激发表达欲的关键。(一)生活情境:挖掘身边的“微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中的不寻常”,比如“妈妈的口头禅”“校门口的早餐摊”“同桌的小秘密”等。例如:布置“家庭微观察”任务: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记录家人的一个习惯(如爸爸总把钥匙放在玄关的盒子里、奶奶每天傍晚都会浇花),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开展“校园小事记”活动:让学生用便签纸记录当天校园里的一件小事(如班长帮同学捡铅笔、体育课上的一次小意外),每周整理成“班级日志”。这些“微素材”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容易引发情感共鸣,让写作成为“分享故事”的自然需求。(二)文本情境:搭建“跟着课文写”的桥梁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例。教师可通过“文本模仿”“文本延伸”等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学习表达。例如:学完《秋天的雨》,让学生模仿“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的句式,写“春天的风”“夏天的雷”;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续写“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班”,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置于自己的生活场景中,发展想象与表达。文本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可参照的表达框架”,降低了写作的陌生感。(三)活动情境:创设“沉浸式”的表达场景活动是激发表达欲的“催化剂”。教师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写”。例如:组织“植物成长日记”活动:让学生种植一颗种子(如绿豆、向日葵),每天记录种子的变化(发芽、长叶、开花),并写下自己的期待与感受;举办“班级故事会”:让学生准备一个自己经历的“难忘的事”,在班级里分享,然后将故事写成作文。活动情境让写作与“体验”绑定,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素材,也产生了表达的冲动。二、以支架为依托,降低表达难度:让写作成为“有法可依”的有序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需要明确的支架帮助他们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清晰的文字。支架的设计应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一)结构化支架:理清思路的“路线图”结构化支架帮助学生梳理写作逻辑,避免“跑题”或“内容零散”。常见的结构化支架有:提纲支架:写记叙文时,用“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的提纲;写写景文时,用“总起—分写(顺序)—总结”的提纲;思维导图支架:用思维导图梳理“人物特点”(如“我的爸爸”:外貌—性格—事例)、“事件细节”(如“一次运动会”:准备—比赛—结果—感受)。例如,写“一件难忘的事”时,教师可提供以下提纲:1.开头:设置场景(时间、地点、人物);2.经过:事情的发展过程(动作、语言、心理);3.高潮:最难忘的瞬间(细节描写);4.结尾:感受或收获。结构化支架让学生“有章可循”,写作思路更清晰。(二)语言支架:丰富表达的“工具箱”语言支架帮助学生积累表达素材,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常见的语言支架有:词汇库:按主题积累词汇(如“描写春天的词语”: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百花齐放;“描写心情的词语”:开心、难过、兴奋、委屈);句式模板:提供常用的表达句式(如“比喻句”:“______像______”;“拟人句”:“______在______”;“感叹句”:“______真______啊!”);语段范例: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段(如《荷花》中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让学生模仿写作。例如,写“春天的公园”时,教师可提供“词汇库”(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和“句式模板”(“______的______,像______”),让学生写出“公园里的桃花开了,像一片粉色的云”“小鸟在树上唱歌,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这样的句子。(三)评价支架:明确方向的“指南针”评价支架帮助学生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引导他们主动修改。常见的评价支架有:自评表:用星级评价法让学生自我检查(如“有没有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语句是不是通顺?”);同伴互评表:用“三个优点+一个建议”的模式(如“你的作文写出了妈妈的爱,优点是有具体的事例(给奶奶洗脚),语言很真实,建议是增加妈妈的动作描写,比如‘妈妈蹲下来,用温水给奶奶洗脚’”);教师评价量表:针对不同年级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如三年级:“能写清楚一件小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四年级:“能写具体的细节,如动作、语言”;五年级:“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评价支架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写得好,哪里需要改进”,提升写作的针对性。三、以思维为内核,提升表达深度:让写作成为“有思可表”的理性输出写作的本质是思维的表达。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逻辑思维、创意思维,让文字有“温度”“深度”“新意”。(一)观察思维:从“看见”到“发现”的跨越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但很多学生的观察停留在“表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多角度观察”“细节观察”。例如:有序观察:观察一棵树时,按“从上到下”(树冠—树干—树根)或“从远到近”(远处的树—近处的树)的顺序;多角度观察:观察一个苹果时,用“看”(颜色、形状)、“听”(咬一口的声音)、“闻”(气味)、“摸”(质感)、“尝”(味道)的感官法;细节观察:观察妈妈的手时,注意“手上的茧子”“指甲缝里的污渍”“手腕上的银镯子”等细节。例如,写“我的妈妈”时,学生通过细节观察,写出“妈妈的手布满了茧子,像老树皮一样,每次给我织毛衣时,手指都会被针戳到,她却笑着说‘没事’”,这样的文字比“妈妈的手很粗糙”更有感染力。(二)逻辑思维:从“碎片化”到“连贯化”的整合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素材整合为连贯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因果分析”“前后连贯”“过渡自然”。例如:因果分析:写“妈妈生气了”时,让学生分析“妈妈为什么生气?”(因为我没完成作业)、“妈妈生气的表现是什么?”(皱着眉头、声音提高)、“我怎么做的?”(承认错误、补作业);前后连贯: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连接词,让文章的顺序更清晰;过渡自然:用“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那天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等过渡句,连接上下文。例如,写“一次难忘的考试”时,学生用“首先,我拿到试卷很紧张;然后,我开始做题,遇到了一道不会的题;接着,我想起老师说的‘先做会的题’,就跳过了那道题;最后,我做完了所有题,检查了一遍,才交卷”,这样的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三)创意思维:从“常规”到“新颖”的突破创意思维让写作更有“新意”,避免“千篇一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联想想象”“逆向思维”“视角转换”。例如:联想想象:写“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时,让学生想象“小鸟的生活”(在天空中飞翔、在树上做窝、和同伴一起唱歌);逆向思维:写“下雨了”时,不写“下雨很麻烦”,而是写“下雨很有趣”(踩水洼、看彩虹、听雨声);视角转换:写“我的书包”时,用书包的视角(“我是一个粉色的书包,每天跟着小主人上学,里面装着课本、铅笔盒、水杯,小主人很喜欢我”)。例如,写“秋天的风”时,学生用创意思维写出“秋天的风是个画家,他把树叶染成了红色、黄色、橙色,像给大地铺了一层彩色的地毯”,这样的文字充满了想象力。四、以评改为关键,促进表达迭代:让写作成为“不断完善”的成长过程评改是写作教学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构建“多元评改”体系,让学生在“修改”中学会“更好地表达”。(一)多元评改:构建“立体式”的反馈网络多元评改包括“教师评”“同伴评”“家长评”,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反馈。例如:教师评:用符号批注(如波浪线画好词,问号标不懂的地方,五角星标精彩语段),避免直接修改学生的作文;同伴评:让学生交换作文,用“三个优点+一个建议”的模式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家长评:让家长读学生的作文,写下自己的感受(如“读了你的作文,我想起了你小时候的样子,很感动”),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二)聚焦重点:避免“面面俱到”的无效评改评改应“聚焦一个目标”,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三年级:重点评“有没有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四年级:重点评“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五年级:重点评“有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六年级:重点评“有没有突出中心思想”。例如,评改三年级学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时,教师只关注“有没有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而不是“语言是不是生动”“结构是不是严谨”。(三)二次创作: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二次创作是评改的延伸,让学生在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初稿:“我的妈妈很爱我,每天给我做早饭。”教师批注:“能不能写一写妈妈做早饭的样子?比如她几点起床,做了什么早饭,有没有什么细节?”学生修改后:“我的妈妈很爱我。每天早上六点,她就起床给我做早饭,煎蛋的时候会特意把边缘煎得焦焦的,说我喜欢吃;煮牛奶的时候,会用温火慢慢煮,怕烫着我。”教师再批注:“增加了细节,妈妈的爱更具体了!”二次创作让学生看到“修改的力量”,逐渐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结语: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孩子爱上表达,学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