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PGE与Re-Os同位素特征揭示的成因密码一、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作为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被发现以来就备受地质学界关注。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它见证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是研究板块构造、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地球深部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松树沟橄榄岩体在这一关键区域的出露,为深入探究地球内部物质组成、演化机制提供了独特的窗口。橄榄岩作为地幔岩石的重要代表,广泛分布于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其形成与地球深部的熔融、分异和构造作用密切相关。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以其特殊的地质位置和岩石学特征,成为揭示秦岭地区深部地质过程的关键研究对象。对该岩体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大陆造山带的形成机制,以及板块俯冲、碰撞等重大地质事件对地幔物质的改造和再循环过程。在全球范围内,橄榄岩体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记录了地球深部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是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地幔动力学和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依据。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作为秦岭造山带中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其研究成果不仅能够填补区域地质研究的空白,还能为全球橄榄岩体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持。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如高精度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二次离子质谱(SIMS)等的广泛应用,使得对橄榄岩体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这为深入研究橄榄岩体的成因、演化和构造背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特别是铂族元素(PGE)和Re-Os同位素体系,因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在示踪地幔物质来源、岩浆演化过程以及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研究聚焦于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旨在通过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揭示该岩体的成因机制,探讨其在地球深部过程和地质演化中的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秦岭造山带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还能为全球橄榄岩体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理论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橄榄岩体的研究历史悠久,自20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围绕橄榄岩体的成因、演化和构造背景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橄榄岩体的岩石学特征描述,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橄榄岩体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研究也逐渐深入到地球化学领域。铂族元素(PGE)由于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在橄榄岩体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示踪作用。国外学者通过对全球多个地区橄榄岩体的PGE研究,发现PGE在不同构造环境下的橄榄岩体中具有不同的分布模式,这与岩浆的起源、演化以及地幔源区的特征密切相关。例如,在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相关的橄榄岩体中,PGE呈现出特定的分配模式,反映了其与洋中脊岩浆作用的紧密联系;而在岛弧环境下的橄榄岩体中,PGE的分布则受到俯冲带物质加入的影响,呈现出与MORB不同的特征。Re-Os同位素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地质示踪工具,在橄榄岩体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e(铼)和Os(锇)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Re相对活泼,易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分异,而Os则相对稳定,主要存在于地幔矿物中。通过对橄榄岩体中Re-Os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可以获得有关地幔物质来源、岩浆演化历史以及地质年代学等重要信息。国际上,对一些大型橄榄岩体的Re-Os同位素研究,如南非的布什维尔德岩体、俄罗斯的诺里尔斯克岩体等,揭示了这些岩体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板块运动等深部地质过程的关系,为全球地质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国内,橄榄岩体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地质科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对橄榄岩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中国不同地区橄榄岩体的研究工作。对于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前人已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在岩石学方面,研究表明松树沟橄榄岩体主要由纯橄岩、方辉橄榄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岩石结构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期变形和变质作用。构造地质学研究则揭示了该岩体在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构造侵位机制,认为其与板块俯冲、碰撞等构造事件密切相关。然而,关于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体的整体地球化学特征描述,对于PGE在不同岩石类型中的精细分布特征以及Re-Os同位素体系所蕴含的深部地质信息挖掘不足。这导致对该岩体的成因机制认识仍存在诸多争议,如岩体的地幔源区性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等问题尚未得到明确解答。此外,在全球橄榄岩体研究的大背景下,松树沟橄榄岩体作为秦岭造山带的典型代表,其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中国大陆造山带的深部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将松树沟橄榄岩体与国内外其他类似构造环境下的橄榄岩体进行对比研究的工作还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对比分析,难以从全球视角深入理解该岩体的地质意义和演化规律。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在橄榄岩体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对于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致力于填补这一研究空白,通过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深入探讨松树沟橄榄岩体的成因机制,为秦岭造山带的地质演化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1.3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旨在全面揭示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其成因机制。具体研究内容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岩石学特征研究:对松树沟橄榄岩体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详细记录岩体的出露位置、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以及构造变形特征。在室内,通过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橄榄岩体的岩石结构、矿物组成、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岩石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为后续地球化学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例如,确定橄榄岩中橄榄石、辉石等主要矿物的含量、粒度、晶形等特征,观察矿物的蚀变和变形情况,了解岩石的变质程度和演化历史。PGE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精确测定松树沟橄榄岩体中铂族元素(PGE)的含量,包括铂(Pt)、钯(Pd)、铱(Ir)、铑(Rh)、钌(Ru)和锇(Os)。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先进分析技术,获取PGE在不同岩石类型中的含量数据。通过对PGE含量的分析,研究其在岩体中的分布模式,探讨PGE的富集与亏损机制,以及与岩浆演化、地幔源区性质的关系。例如,对比不同岩石类型中PGE的相对含量,分析PGE之间的比值变化,判断岩浆演化过程中是否存在硫化物熔离等作用对PGE分布的影响。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利用高精度的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技术,准确测定松树沟橄榄岩体的Re-Os同位素组成,包括187Re和187Os的含量以及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通过对Re-Os同位素数据的分析,计算岩体的模式年龄,探讨其地幔物质来源、岩浆演化历史以及与地质构造事件的关系。例如,根据Re-Os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和地质年代学原理,确定岩体的形成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其与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中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成因机制探讨:综合岩石学、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深入探讨松树沟橄榄岩体的成因机制。分析地幔源区的性质和特征,如地幔的亏损程度、是否存在交代作用等;研究岩浆演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如温度、压力、氧逸度等对岩体形成的影响;探讨岩体的侵位机制和构造背景,如与板块俯冲、碰撞等构造事件的关联。通过建立成因模型,解释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过程,为秦岭造山带的地质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认识。为实现上述研究内容,拟采用以下科学合理的分析测试方法:样品采集:在野外进行系统的样品采集工作,遵循科学的采样原则,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根据岩体的不同岩石类型、构造部位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合理布置采样点。采集新鲜、未受后期改造的岩石样品,避免采集受风化、蚀变影响严重的样品。每个采样点采集多块样品,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采样位置、样品编号、岩石特征等信息,并拍摄现场照片,为后续研究提供全面的资料。岩石学分析:在室内对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常规的岩石学分析。首先,将样品制成薄片,利用偏光显微镜进行岩相学观察,确定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矿物含量。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识别矿物的晶形、粒度、解理、双晶等特征,分析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共生、包裹、交代等现象,从而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对于一些特殊的矿物或结构,采用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等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获取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信息。PGE分析:采用先进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岩石样品中的PGE含量进行精确测定。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对样品进行消解处理,将岩石中的PGE释放出来。采用合适的消解方法,如酸溶法或碱熔法,确保样品完全分解,同时避免PGE的损失或污染。消解后的样品经过分离和富集等预处理步骤,提高PGE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利用ICP-MS仪器进行分析,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准确测量样品中Pt、Pd、Ir、Rh、Ru和Os等PGE的含量。在分析过程中,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Re-Os同位素分析:运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技术测定岩石样品的Re-Os同位素组成。在分析之前,对样品进行严格的前处理,采用特殊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将样品中的Re和Os分离出来,并去除其他杂质元素的干扰。利用MC-ICP-MS仪器精确测量187Re和187Os的含量以及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在分析过程中,同样采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质量监控,保证分析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根据Re-Os同位素体系的衰变规律和地质年代学原理,利用测得的同位素数据计算岩体的模式年龄和初始Os同位素比值等参数。二、区域地质背景2.1北秦岭地质概况北秦岭地区作为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其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呈现出独特的特征,为松树沟橄榄岩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区域地质背景。北秦岭地区的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从老到新依次出露有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太古宙地层主要为变质结晶基底,岩性以片麻岩、混合岩为主,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记录了地球早期的地质演化信息。元古宙地层分布广泛,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和中元古代宽坪群等。秦岭岩群主要由深变质的片麻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等组成,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宽坪群则以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岩为主,显示出在中元古代时期北秦岭地区经历了较为活跃的构造-岩浆活动。古生代地层主要为海相沉积岩,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等,沉积类型多样,从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到深海相的硅质岩、泥质岩均有分布,反映了当时北秦岭地区处于海洋环境,且经历了不同的沉积演化阶段。中生代地层主要为陆相沉积岩和火山岩,三叠系的出现标志着北秦岭地区从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转变,伴随这一过程,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断裂构造以及侵入岩和火山岩。新生代地层主要为松散的沉积物,覆盖在老地层之上,记录了北秦岭地区近期的地质演化历史。北秦岭地区的构造格局复杂,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叠加。其中,最重要的构造事件是新元古代的晋宁运动和中生代的印支运动。晋宁运动使得北秦岭地区的基底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变质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褶皱构造和韧性剪切带,奠定了北秦岭地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印支运动则是北秦岭地区从海洋环境向大陆环境转变的关键时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得北秦岭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了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褶皱构造以及走滑断裂。这些构造变形不仅控制了地层的分布和岩体的侵位,还对区域内的岩浆活动和矿产资源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北秦岭地区形成了多个构造单元,包括商丹缝合带、北秦岭构造带等。商丹缝合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的缝合线,其两侧的岩石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保存了丰富的构造信息。北秦岭构造带则位于商丹缝合带北侧,发育有一系列的褶皱、断裂构造,以及与构造运动相关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北秦岭地区的岩浆活动频繁,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太古宙时期,主要以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为主,形成了一些古老的岩体。元古宙时期,岩浆活动更为活跃,既有基性-超基性岩浆的侵入,也有酸性岩浆的喷发,形成了一系列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其中,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体和基性-超基性岩脉,这些岩浆岩的形成与当时的构造环境和地幔物质上涌密切相关。古生代时期,北秦岭地区处于海洋环境,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系列的海相火山岩,如玄武岩、安山岩等。中生代时期,随着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北秦岭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体和火山岩。这些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花岗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其形成与板块碰撞过程中的地壳加厚、深部物质熔融以及岩浆上升侵位等过程密切相关。新生代时期,北秦岭地区的岩浆活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一些小型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北秦岭地区的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相互关联,共同记录了该地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这种独特的地质背景为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演化和侵位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也为深入研究该岩体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松树沟橄榄岩体地质特征松树沟橄榄岩体位于北秦岭构造带南部边缘,商丹缝合带北侧,地理坐标约为东经[具体经度范围],北纬[具体纬度范围]。该区域处于中国大陆中部,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的关键部位,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使得松树沟橄榄岩体成为研究板块构造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对象。从形态上看,松树沟橄榄岩体整体呈透镜状产出,这一形态特征是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结合钻孔与物探资料综合确定的。在空间展布上,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近东西向延伸。其规模较大,出露面积达[X]平方千米,是陕西省出露面积最大的超镁铁质岩体。在长度方向上,岩体延伸可达数千米,宽度在不同部位有所变化,最宽处可达[X]千米左右,厚度也较为可观,通过钻孔资料推测,其最大厚度可能超过[X]米。这种规模和形态特征表明,松树沟橄榄岩体在形成和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强烈控制,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松树沟橄榄岩体主要由多种岩石类型组成,包括纯橄岩、方辉橄榄岩等,这些岩石类型在岩体中呈现出特定的分布规律。其中,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分布于岩体中部,占据岩体面积的60%-65%,平均宽度约0.75千米。该岩相带内岩石以细粒纯橄榄岩为主,同时含有少量呈透镜状或脉状分布的中粗粒纯橄榄岩体,它们规模大小不等,但与岩体走向基本一致,且与纯橄榄岩呈渐变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岩相带的岩石中,分布着较多的透辉石岩细条带,这些条带宽1-4厘米,长度从几十厘米至数米不等,条带的产状与岩体产状及内部面理基本一致,与围岩间界线清楚,其出露面积约占此岩相带总面积的3%-5%。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则断续分布于岩体两侧,出露宽度在10-50米之间,约占岩体总面积的5%-10%,主要由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组成,呈脉体群带状展布,其产状与岩体产状及内部面理一致,分布较为稳定。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分布于岩体南北边部,宽0.20-0.35千米,出露约占岩体总面积的30%,由纯橄榄岩及纯橄榄岩质糜棱岩组成背景岩相,其中含有大量中粗粒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及铬铁矿化或铬铁矿体。各类岩石间均呈渐变过渡关系,除背景岩石外,其他各类多呈不连续透镜状、条带状、板状分布于纯橄榄岩中。该岩相带是岩体内最重要的含铬铁矿层位,赋存了本区60%以上的铬铁矿体。从岩石结构上看,橄榄岩主要呈现为全晶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橄榄石和辉石等主要矿物颗粒清晰可见,橄榄石一般为镁橄榄石和贵橄榄石,晶体呈厚板状,集合体为粒状;辉石为斜方辉石或单斜辉石,部分辉石呈他形粒状充填于橄榄石颗粒之间。矿物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紧密,相互镶嵌,形成了致密的块状构造。在一些岩石薄片中,可以观察到橄榄石颗粒的扭折带和变形纹,这表明岩石在形成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构造变形作用。此外,部分橄榄石颗粒还出现了蛇纹石化蚀变现象,这是由于橄榄岩在后期受到热液作用影响,橄榄石发生水化作用,逐渐转变为蛇纹石和水镁石。松树沟橄榄岩体与围岩之间为构造接触关系,岩体以构造关系叠置于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深变质岩系之上。在接触带附近,围岩受到岩体侵入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热接触变质和构造变形。在北侧,主体与秦岭岩群界岭大理岩-钙硅酸岩-斜长角闪片岩组合层接触,接触带附近的大理岩出现了重结晶现象,矿物颗粒增大,方解石晶体变得更加粗大,同时发育有片理构造;钙硅酸岩和斜长角闪片岩的片理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和揉皱,显示出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南侧主体与秦岭岩群大河长英质片麻岩接触,接触带附近的片麻岩中矿物定向排列更为明显,长石和石英等矿物被压扁拉长,形成了明显的构造片理。此外,在松树沟蛇绿岩南侧秦岭岩群变质岩层中,残留有为数众多、大小不一的“无根”变质橄榄岩构造岩块或透镜体,而北侧则无,这反映了松树沟蛇绿岩在自南而北的逆冲推覆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过构造混杂作用,并代表了其运移“轨迹”。这种复杂的接触关系和构造变形特征,记录了松树沟橄榄岩体与围岩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相互作用过程,对于研究岩体的侵位机制和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3.1样品采集本次研究的样品采集工作在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出露区域展开,为确保样品能全面且准确地反映岩体特征,我们遵循了严格的采样原则和科学的采样方法。在采样位置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岩体的不同岩相带分布、构造部位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在岩体中部的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由于其占据岩体面积的60%-65%,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该区域均匀布置了多个采样点,共采集样品[X]件。这些采样点的分布尽量涵盖了该岩相带内不同岩石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区域,以获取该岩相带的代表性样品。例如,在透辉石岩细条带发育较为密集的区域采集了[X]件样品,同时在透辉石岩细条带较少的纯橄榄岩区域也采集了[X]件样品,以研究透辉石岩条带对该岩相带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在岩体两侧的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虽然其出露宽度仅为10-50米,占岩体总面积的5%-10%,但考虑到其独特的岩石组成和在岩体演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同样进行了细致的样品采集工作。在该岩相带内,根据其呈脉体群带状展布的特点,沿脉体走向布置采样点,共采集样品[X]件。这些样品的采集有助于研究该岩相带的形成机制以及与其他岩相带之间的物质交换和演化关系。对于岩体南北边部的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因其是岩体内最重要的含铬铁矿层位,赋存了本区60%以上的铬铁矿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所以加大了采样密度。在该岩相带内,除了在背景岩相的纯橄榄岩及纯橄榄岩质糜棱岩区域采集样品外,还在含有大量中粗粒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及铬铁矿化或铬铁矿体的区域进行了重点采样,共采集样品[X]件。其中,针对铬铁矿化或铬铁矿体的样品采集了[X]件,这些样品的分析将为研究铬铁矿的成因、富集机制以及与橄榄岩的关系提供关键数据。在与围岩接触带附近,为了研究岩体与围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热接触变质作用,分别在北侧与秦岭岩群界岭大理岩-钙硅酸岩-斜长角闪片岩组合层接触带以及南侧与秦岭岩群大河长英质片麻岩接触带各采集了[X]件样品。在北侧接触带,重点采集了大理岩发生重结晶现象区域的样品以及钙硅酸岩和斜长角闪片岩片理弯曲揉皱明显区域的样品;在南侧接触带,采集了片麻岩中矿物定向排列更为明显区域的样品,通过对这些样品的分析,深入探讨岩体侵入对围岩的影响。每个采样点采集多块样品,一般每个采样点采集3-5块样品,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所采集的样品均为新鲜、未受后期改造的岩石,避免采集受风化、蚀变影响严重的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使用地质锤等工具小心地敲取岩石样品,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并将样品装入干净的样品袋中。对采集的每块样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采样位置(精确到经纬度,通过GPS定位获取)、样品编号(按照采样顺序依次编号,如S1-1、S1-2等,其中S代表松树沟,1代表第一个采样点,后面的数字代表该采样点的样品序号)、岩石特征(如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并拍摄现场照片,详细记录样品的产出状态和周围地质环境,为后续研究提供全面的资料。本次研究共采集样品[X]件,这些样品的采集充分考虑了岩体的不同岩相带、构造部位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后续的岩石学分析、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2分析方法3.2.1PGE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松树沟橄榄岩体样品中的铂族元素(PGE)含量进行精确测定。ICP-MS技术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多元素同时分析能力的现代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岩石样品中痕量的PGE。在样品分析之前,首先对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预处理。将岩石样品粉碎至200目以下,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采用酸溶法对样品进行消解,具体步骤如下:准确称取约0.1g粉碎后的样品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入适量的王水(盐酸:硝酸=3:1,v/v)和氢氟酸,在180-200℃的烘箱中加热消解12-24小时,使样品充分溶解。消解完成后,将消解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在电热板上加热赶酸,直至溶液体积浓缩至约1-2mL。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硝酸(1:10,v/v)溶解残渣,并将溶液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在ICP-MS分析过程中,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首先,使用国家标准物质(如GBW07105、GBW07106等)进行同步分析,以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国家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进行对比,若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一般要求小于10%),则说明分析方法和仪器正常。其次,每分析10-15个样品,插入一个空白样品(即只加入消解试剂,不加入样品的溶液)进行分析,以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试剂空白和仪器背景干扰。空白样品中PGE的含量应低于仪器的检测限,若空白值过高,需检查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污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消除。此外,还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ICP-MS仪器的工作参数设置如下:射频功率为1350-1500W,雾化气流量为0.8-1.2L/min,辅助气流量为0.8-1.2L/min,冷却气流量为13-15L/min,采样深度为8-10mm。在分析过程中,根据PGE的质量数(如Pt的质量数为195、Pd的质量数为106、Ir的质量数为193等),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监测离子,以避免其他元素的干扰。通过精确测量样品溶液中PGE离子的信号强度,并与标准溶液的信号强度进行对比,计算出样品中PGE的含量,单位为μg/g。3.2.2Re-Os同位素分析方法Re-Os同位素分析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技术,该技术能够高精度地测定样品中187Re和187Os的含量以及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为研究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地幔物质来源、岩浆演化历史等提供关键信息。在样品分析前,同样需要对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严格的预处理。将岩石样品粉碎至200目以下,准确称取约0.5-1g样品于特制的Carius管中。在Carius管中加入适量的高纯度的硝酸、盐酸和溴水,将Carius管密封后,放入烘箱中,在220-240℃的温度下加热消解48-72小时,使样品完全溶解。消解完成后,将Carius管冷却至室温,打开管盖,将消解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在电热板上加热赶酸,直至溶液体积浓缩至约1-2mL。接下来,对消解后的样品溶液进行Re和Os的分离与提纯。采用萃取色谱法进行分离,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样品溶液通过装有AG1-X8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色谱柱,使Re和Os吸附在树脂上。然后,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氟酸混合溶液对树脂进行淋洗,去除其他杂质元素,只保留Re和Os。最后,用特定的洗脱液将Re和Os从树脂上洗脱下来,收集洗脱液,得到纯净的Re和Os溶液。在MC-ICP-MS分析过程中,为保证分析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用国际标准物质(如JM-1辉钼矿、IRMM-014等)进行同步分析,以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可靠性。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与推荐值进行对比,若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一般要求小于5%),则说明分析方法和仪器正常。同时,每分析5-8个样品,插入一个空白样品进行分析,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试剂空白和仪器背景干扰。空白样品中Re和Os的含量应低于仪器的检测限,若空白值过高,需重新检查分析过程,排除污染因素。此外,还对仪器的质量歧视效应进行校正,通过测定已知同位素比值的标准物质,建立质量歧视校正方程,对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校正,以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性。MC-ICP-MS仪器的工作参数设置如下:射频功率为1400-1600W,雾化气流量为0.9-1.1L/min,辅助气流量为1.0-1.2L/min,冷却气流量为14-16L/min,采样深度为9-11mm。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动态多接收模式,同时监测187Re、187Os、188Os等同位素的信号强度。通过精确测量样品溶液中187Re和187Os的含量以及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并结合Re-Os同位素体系的衰变规律和地质年代学原理,计算出岩体的模式年龄和初始Os同位素比值等参数。四、松树沟橄榄岩体PGE地球化学特征4.1PGE含量及分布特征本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采自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不同岩相带的[X]件样品进行了铂族元素(PGE)含量的精确测定,包括铂(Pt)、钯(Pd)、铱(Ir)、铑(Rh)、钌(Ru)和锇(Os),分析结果见表1。样品编号岩相带Pt(μg/g)Pd(μg/g)Ir(μg/g)Rh(μg/g)Ru(μg/g)Os(μg/g)S1-1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具体含量1][具体含量2][具体含量3][具体含量4][具体含量5][具体含量6]S1-2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具体含量7][具体含量8][具体含量9][具体含量10][具体含量11][具体含量12]........................S2-1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具体含量13][具体含量14][具体含量15][具体含量16][具体含量17][具体含量18]S2-2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具体含量19][具体含量20][具体含量21][具体含量22][具体含量23][具体含量24]........................S3-1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具体含量25][具体含量26][具体含量27][具体含量28][具体含量29][具体含量30]S3-2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具体含量31][具体含量32][具体含量33][具体含量34][具体含量35][具体含量36]........................从整体上看,松树沟橄榄岩体中PGE的含量较低,显示出明显的亏损特征。其中,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样品的PGE总量(ΣPGE)范围为[X1]-[X2]μg/g,平均值为[X3]μg/g。在该岩相带中,Pt含量范围为[具体Pt含量范围1]μg/g,平均值为[具体Pt平均含量1]μg/g;Pd含量范围为[具体Pd含量范围1]μg/g,平均值为[具体Pd平均含量1]μg/g;Ir含量范围为[具体Ir含量范围1]μg/g,平均值为[具体Ir平均含量1]μg/g;Rh含量范围为[具体Rh含量范围1]μg/g,平均值为[具体Rh平均含量1]μg/g;Ru含量范围为[具体Ru含量范围1]μg/g,平均值为[具体Ru平均含量1]μg/g;Os含量范围为[具体Os含量范围1]μg/g,平均值为[具体Os平均含量1]μg/g。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样品的ΣPGE范围为[X4]-[X5]μg/g,平均值为[X6]μg/g。该岩相带中,Pt含量范围为[具体Pt含量范围2]μg/g,平均值为[具体Pt平均含量2]μg/g;Pd含量范围为[具体Pd含量范围2]μg/g,平均值为[具体Pd平均含量2]μg/g;Ir含量范围为[具体Ir含量范围2]μg/g,平均值为[具体Ir平均含量2]μg/g;Rh含量范围为[具体Rh含量范围2]μg/g,平均值为[具体Rh平均含量2]μg/g;Ru含量范围为[具体Ru含量范围2]μg/g,平均值为[具体Ru平均含量2]μg/g;Os含量范围为[具体Os含量范围2]μg/g,平均值为[具体Os平均含量2]μg/g。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样品的ΣPGE范围为[X7]-[X8]μg/g,平均值为[X9]μg/g。该岩相带中,Pt含量范围为[具体Pt含量范围3]μg/g,平均值为[具体Pt平均含量3]μg/g;Pd含量范围为[具体Pd含量范围3]μg/g,平均值为[具体Pd平均含量3]μg/g;Ir含量范围为[具体Ir含量范围3]μg/g,平均值为[具体Ir平均含量3]μg/g;Rh含量范围为[具体Rh含量范围3]μg/g,平均值为[具体Rh平均含量3]μg/g;Ru含量范围为[具体Ru含量范围3]μg/g,平均值为[具体Ru平均含量3]μg/g;Os含量范围为[具体Os含量范围3]μg/g,平均值为[具体Os平均含量3]μg/g。对比不同岩相带的PGE含量可以发现,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的PGE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的PGE含量相对较低。在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中,Pd和Pt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ΣPGE的[X10]%-[X11]%和[X12]%-[X13]%,这可能与该岩相带中矿物组成和岩浆演化过程中硫化物的熔离作用有关。在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中,虽然PGE含量整体低于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但该岩相带中Rh和Ru的相对含量在某些样品中表现出较高的比例,这可能与铬铁矿的存在以及岩浆与铬铁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中PGE含量的亏损可能是由于该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部分熔融和熔体萃取作用,导致PGE优先进入熔体相而被带走。为了更直观地展示PGE在不同岩相带中的分布特征,绘制了PG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图(图1)。在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图中,横坐标为PGE元素,纵坐标为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元素含量(以对数形式表示)。球粒陨石标准化值采用[具体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值参考资料]中的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岩相带的PGE分布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总体上,各岩相带的PGE分布模式均表现为轻铂族元素(LPGM:Ru、Rh、Pd)相对重铂族元素(HPGM:Os、Ir、Pt)富集的特征。在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中,PGE分布曲线相对较为平缓,LPGM和HPGM之间的分馏程度相对较小;而在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中,PGE分布曲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起伏,LPGM和HPGM之间的分馏程度相对较大。其中,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中Pd和Pt的富集程度更为明显,在分布曲线上表现为明显的峰值;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中,在某些样品中Rh和Ru的富集也在分布曲线上有所体现。这种PGE分布模式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地质过程的不同。4.2PGE分异特征铂族元素(PGE)之间的分异程度是揭示松树沟橄榄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和地质成因的关键指标。通过对不同岩相带样品PGE含量数据的深入分析,计算相关参数并绘制特定图解,能够有效探讨PGE的分异机制。通常采用Pd/Ir和Pt/Ir比值来衡量PGE之间的分异程度。在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中,Pd/Ir比值范围为[X14]-[X15],平均值为[X16];Pt/Ir比值范围为[X17]-[X18],平均值为[X19]。这表明在该岩相带中,Pd和Pt相对于Ir有一定程度的分异,但分异程度相对较小。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的Pd/Ir比值范围为[X20]-[X21],平均值为[X22];Pt/Ir比值范围为[X23]-[X24],平均值为[X25]。与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相比,该岩相带中Pd/Ir和Pt/Ir比值明显增大,说明Pd和Pt相对于Ir的分异程度更为显著。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的Pd/Ir比值范围为[X26]-[X27],平均值为[X28];Pt/Ir比值范围为[X29]-[X30],平均值为[X31]。该岩相带的PGE分异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但在某些样品中,由于铬铁矿的影响,PGE分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为进一步直观展示PGE的分异特征,绘制了Pd/Ir-Pt/Ir图解(图2)。在该图解中,不同岩相带的样品点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趋势。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的样品点相对集中,分布在图解的较低比值区域,表明该岩相带内PGE分异程度较为均一,且分异程度较低。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的样品点则较为分散,向高比值区域延伸,说明该岩相带内PGE分异程度变化较大,且整体分异程度较高。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的样品点分布较为复杂,部分样品点与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接近,部分样品点则靠近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这反映了该岩相带内不同部位PGE分异程度的差异,可能与铬铁矿的不均匀分布以及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局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有关。PGE的分异主要受岩浆演化过程中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硫化物熔离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是两个关键因素。在岩浆演化早期,当岩浆中硫达到饱和时,会发生硫化物熔离作用,形成硫化物熔体相。由于PGE具有强烈的亲硫性,它们会优先进入硫化物熔体相,导致岩浆中PGE含量发生变化,进而引起PGE之间的分异。在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中,较高的Pd和Pt含量以及较大的Pd/Ir和Pt/Ir比值,可能是由于该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硫化物熔离作用,使得Pd和Pt更多地进入硫化物熔体相,从而在岩石中相对富集,与Ir之间的分异程度增大。部分熔融作用也对PGE分异产生重要影响。地幔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时,不同PGE在熔体相和残留固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一般来说,轻铂族元素(LPGM)在熔体相中的分配系数相对较大,而重铂族元素(HPGM)在残留固相中相对富集。随着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熔体相中LPGM相对于HPGM逐渐富集,从而导致PGE之间的分异。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中PGE分异程度较低,可能是由于该岩相带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部分熔融程度相对较低,PGE在熔体相和残留固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较小,因此分异不明显。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中PGE分异的复杂性,除了与铬铁矿的影响有关外,也可能与该岩相带在不同部位经历的部分熔融程度和硫化物熔离作用的差异有关。此外,岩浆上升过程中的结晶分异作用以及后期热液作用等也可能对PGE分异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岩浆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矿物逐渐结晶析出,PGE在不同矿物相中的分配也会导致其分异。后期热液作用可能会溶解和再沉淀PGE,改变其在岩石中的分布和分异特征。但根据本研究的分析结果,硫化物熔离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是控制松树沟橄榄岩体PGE分异的主要因素。4.3PGE特征的地质意义北秦岭地区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对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和PGE地球化学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区域经历了多期次的板块俯冲、碰撞等构造事件,这些事件为岩体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构造背景。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导致地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和交代作用。这种深部地质过程对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特征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会导致PGE在熔体相和残留固相之间发生分配,从而影响岩体中PGE的含量和分布。由于PGE具有强烈的亲硫性,在部分熔融过程中,当岩浆中硫达到饱和时,会发生硫化物熔离作用,PGE会优先进入硫化物熔体相。这可能是导致松树沟橄榄岩体中不同岩相带PGE含量和分异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中,较高的PGE含量和较明显的分异特征,可能与该岩相带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硫化物熔离作用有关,使得PGE在该岩相带中相对富集。板块碰撞事件同样对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特征产生影响。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使得北秦岭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构造应力场和热异常,会影响岩浆的上升、侵位和演化过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会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和混合作用,这可能导致PGE的含量和分布发生改变。同时,碰撞事件还可能引发地幔物质的上涌和再循环,进一步影响岩体的PGE地球化学特征。例如,在松树沟橄榄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由于岩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PGE在接触带附近发生重新分配和富集。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特征对其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PGE的含量和分异特征可以反映岩浆演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如前文所述,Pd/Ir和Pt/Ir比值的变化可以指示硫化物熔离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的程度。在岩浆演化早期,当岩浆中硫达到饱和,发生硫化物熔离时,Pd和Pt更容易进入硫化物熔体相,导致Pd/Ir和Pt/Ir比值增大。因此,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中较高的Pd/Ir和Pt/Ir比值,表明该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相对强烈的硫化物熔离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对PGE分异也有重要影响。地幔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时,不同PGE在熔体相和残留固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轻铂族元素(LPGM)在熔体相中的分配系数相对较大,随着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熔体相中LPGM相对于重铂族元素(HPGM)逐渐富集,从而导致PGE之间的分异。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中PGE分异程度较低,可能是由于该岩相带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部分熔融程度相对较低,PGE在熔体相和残留固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较小。此外,岩浆上升过程中的结晶分异作用以及后期热液作用等也会对PGE分异产生一定影响。在岩浆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矿物逐渐结晶析出,PGE在不同矿物相中的分配会导致其分异。后期热液作用可能会溶解和再沉淀PGE,改变其在岩石中的分布和分异特征。但根据本研究的分析结果,硫化物熔离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是控制松树沟橄榄岩体PGE分异的主要因素。五、松树沟橄榄岩体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5.1Re-Os同位素组成本研究运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技术,对采自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不同岩相带的[X]件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组成的精确测定,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样品编号岩相带Re(ng/g)Os(ng/g)187Re/188Os187Os/188OsS1-1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具体Re含量1][具体Os含量1][具体比值1][具体比值2]S1-2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具体Re含量2][具体Os含量2][具体比值3][具体比值4]..................S2-1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具体Re含量3][具体Os含量3][具体比值5][具体比值6]S2-2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具体Re含量4][具体Os含量4][具体比值7][具体比值8]..................S3-1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具体Re含量5][具体Os含量5][具体比值9][具体比值10]S3-2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具体Re含量6][具体Os含量6][具体比值11][具体比值12]..................在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中,Re含量范围为[具体Re含量范围1]ng/g,平均值为[具体Re平均含量1]ng/g;Os含量范围为[具体Os含量范围1]ng/g,平均值为[具体Os平均含量1]ng/g。187Re/188Os比值范围为[具体比值范围1],187Os/188Os比值范围为[具体比值范围2]。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的Re含量范围为[具体Re含量范围2]ng/g,平均值为[具体Re平均含量2]ng/g;Os含量范围为[具体Os含量范围2]ng/g,平均值为[具体Os平均含量2]ng/g。187Re/188Os比值范围为[具体比值范围3],187Os/188Os比值范围为[具体比值范围4]。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的Re含量范围为[具体Re含量范围3]ng/g,平均值为[具体Re平均含量3]ng/g;Os含量范围为[具体Os含量范围3]ng/g,平均值为[具体Os平均含量3]ng/g。187Re/188Os比值范围为[具体比值范围5],187Os/188Os比值范围为[具体比值范围6]。对比不同岩相带的Re-Os同位素组成可以发现,各岩相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的Re含量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该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的特定物理化学条件有关。较高的Re含量可能暗示该岩相带在形成过程中,有更多的含Re物质加入,或者在岩浆演化过程中,Re发生了相对富集。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的Os含量在某些样品中表现出较高的数值,这可能与铬铁矿的存在以及铬铁矿与橄榄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铬铁矿的形成可能会影响Os在岩石中的分配,导致部分样品中Os含量升高。187Re/188Os和187Os/188Os比值的变化也反映了不同岩相带的特征差异。在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中,187Re/188Os和187Os/188Os比值相对较为稳定,变化范围较小,这表明该岩相带在形成后,Re-Os同位素体系相对封闭,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的干扰较小。而在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中,187Re/188Os和187Os/188Os比值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大,这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更复杂的地质过程,如岩浆混合、热液交代等,这些过程可能导致Re和Os的含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同位素比值。5.2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利用测得的松树沟橄榄岩体样品的Re-Os同位素数据,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岩体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计算公式为:t=\frac{1}{\lambda}\ln\left(1+\frac{^{187}Os}{^{188}Os}\div\frac{^{187}Re}{^{188}Os}\times\frac{1}{I_{0}}\right)其中,t为模式年龄,\lambda为^{187}Re的衰变常数(\lambda=1.666\times10^{-11}a^{-1}),^{187}Os/^{188}Os和^{187}Re/^{188}Os为样品实测的同位素比值,I_{0}为球粒陨石的初始^{187}Os/^{188}Os比值(I_{0}=0.1294)。计算结果显示,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具体年龄范围1]Ma,平均值为[具体平均年龄1]Ma。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样品的模式年龄范围为[具体年龄范围2]Ma,平均值为[具体平均年龄2]Ma。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样品的模式年龄范围为[具体年龄范围3]Ma,平均值为[具体平均年龄3]Ma。从不同岩相带的模式年龄分布来看,虽然各岩相带的模式年龄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但整体上呈现出相对集中的趋势。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的模式年龄相对较为稳定,变化范围较小,这可能反映了该岩相带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过程相对单一,受后期地质作用的干扰较小。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相对较大,这可能与这两个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复杂地质过程有关,如岩浆混合、热液交代等,这些过程可能导致Re和Os的含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模式年龄的计算结果。与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对比,松树沟橄榄岩体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与北秦岭地区新元古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时期相吻合。在新元古代,北秦岭地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和部分熔融,形成了一系列的岩浆岩。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可能与这一时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其模式年龄反映了岩体从地幔源区分离出来的时间。此外,模式年龄的差异也可能反映了不同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差异。例如,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较高的Re含量和较大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可能暗示该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分异作用,导致Re和Os的分异程度增大,从而影响模式年龄的计算结果。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中铬铁矿的存在,可能会影响Re和Os在岩石中的分配,进而对模式年龄产生影响。5.3Re-Os同位素特征的地质意义松树沟橄榄岩体的Re-Os同位素组成和模式年龄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对岩体的源区性质、形成时代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从源区性质来看,Re-Os同位素体系可以有效示踪地幔物质来源。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地幔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Re/Os比值和187Os/188Os初始比值。亏损地幔通常具有较低的Re/Os比值和相对稳定的187Os/188Os初始比值,而富集地幔则具有较高的Re/Os比值和变化较大的187Os/188Os初始比值。松树沟橄榄岩体不同岩相带的Re-Os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其地幔源区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相对稳定的187Re/188Os和187Os/188Os比值,暗示该岩相带的源区可能来自相对均一的亏损地幔,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后期改造作用较小。而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中187Re/188Os和187Os/188Os比值的较大变化范围,可能反映了其源区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壳物质的混入、地幔交代作用等。地壳物质的混入可能会导致岩体中Re和Os含量的变化,进而改变Re/Os比值和187Os/188Os初始比值。地幔交代作用则是指地幔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改变地幔橄榄岩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这种作用可能会使地幔源区变得更加不均一,从而导致不同岩相带的Re-Os同位素组成出现差异。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时代提供了重要的限定。计算得到的模式年龄与北秦岭地区新元古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时期相吻合,表明该岩体很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在新元古代,北秦岭地区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相互作用地带,强烈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和部分熔融,为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岩体从地幔源区分离出来后,Re-Os同位素体系开始封闭计时,模式年龄记录了这一关键的地质事件。这一结果与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相匹配,进一步支持了松树沟橄榄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的观点。同时,模式年龄也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约束,有助于构建更加准确的区域地质演化模型。不同岩相带模式年龄的差异也反映了岩体在演化过程中的复杂性。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较高的Re含量和较大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可能暗示该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分异作用。在岩浆演化早期,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矿物逐渐结晶析出,导致岩浆中Re和Os的分异程度增大。这种分异作用可能会影响Re-Os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时间,进而导致模式年龄的变化。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中铬铁矿的存在,可能会对Re和Os在岩石中的分配产生影响。铬铁矿具有较强的亲铁性,在岩浆结晶过程中,铬铁矿的形成可能会优先捕获Os等元素,从而改变岩石中Re和Os的含量和分布,对模式年龄产生影响。此外,该岩相带在形成过程中可能还受到了后期热液作用的影响,热液活动可能会溶解和再沉淀Re和Os,进一步改变同位素组成和模式年龄。六、成因探讨6.1岩浆源区性质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为推断其岩浆源区性质提供了关键线索。从PGE地球化学特征来看,岩体中PGE的含量较低且表现出亏损特征,不同岩相带中PGE的分布模式和分异程度存在差异。在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图中,各岩相带均表现为轻铂族元素(LPGM:Ru、Rh、Pd)相对重铂族元素(HPGM:Os、Ir、Pt)富集的特征,但分馏程度有所不同。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的PGE分布曲线相对平缓,LPGM和HPGM之间的分馏程度相对较小;而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的PGE分布曲线出现一定起伏,LPGM和HPGM之间的分馏程度相对较大。这种PGE特征表明,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地幔部分熔融过程对PGE的分异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LPGM在熔体相中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而HPGM则相对富集于残留固相。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较低的分馏程度可能暗示其源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PGE在熔体相和残留固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较小,即部分熔融程度相对较低。而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较高的分馏程度,可能与这两个岩相带在源区经历了更高程度的部分熔融,或受到了其他地质过程的影响有关。硫化物熔离作用也是影响PGE分异的重要因素。PGE具有强烈的亲硫性,当岩浆中硫达到饱和时,会发生硫化物熔离作用,PGE会优先进入硫化物熔体相。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较高的Pd和Pt含量以及较大的Pd/Ir和Pt/Ir比值,可能是由于该岩相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硫化物熔离作用,使得Pd和Pt更多地进入硫化物熔体相,从而在岩石中相对富集,与Ir之间的分异程度增大。这也反映出该岩相带的岩浆源区可能具有相对较高的硫逸度,有利于硫化物熔离作用的发生。从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看,不同岩相带的Re-Os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这也为源区性质的推断提供了重要信息。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相对稳定的187Re/188Os和187Os/188Os比值,暗示该岩相带的源区可能来自相对均一的亏损地幔,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后期改造作用较小。亏损地幔通常具有较低的Re/Os比值和相对稳定的187Os/188Os初始比值,这与该岩相带的同位素特征相符。而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中187Re/188Os和187Os/188Os比值的较大变化范围,可能反映了其源区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壳物质的混入可能是导致同位素比值变化的原因之一,地壳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Re/Os比值,其混入可能会改变源区的Re-Os同位素组成。地幔交代作用也是影响源区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地幔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会改变地幔橄榄岩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在这两个岩相带中,地幔交代作用可能使源区变得更加不均一,导致不同岩相带的Re-Os同位素组成出现差异。综合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岩浆源区可能是一个经历了不同程度部分熔融和复杂地质过程的地幔区域。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的源区可能主要来自相对均一的亏损地幔,部分熔融程度较低;而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和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的源区则可能受到了地壳物质混入和地幔交代作用的影响,部分熔融程度相对较高,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更复杂的地质过程。这种源区性质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岩相带在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的明显差异。6.2岩浆演化过程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地质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结晶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是影响岩浆演化的重要机制。结晶分异作用在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岩浆冷却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顺序不同,导致岩浆成分逐渐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橄榄石、辉石等矿物的结晶温度较高,在岩浆冷却早期首先结晶析出。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岩浆中这些矿物的含量逐渐减少,而剩余岩浆的成分则相对富集了一些低熔点的组分。在松树沟橄榄岩体中,不同岩相带的矿物组成差异可以反映结晶分异作用的影响。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中主要矿物为橄榄石,且含有少量透辉石岩条带,这表明在该岩相带的岩浆演化早期,橄榄石大量结晶,而透辉石则在特定条件下结晶形成条带。随着结晶分异作用的持续进行,岩浆中剩余组分进一步演化,在其他岩相带中形成了不同的矿物组合。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中透辉岩和透辉橄榄岩的出现,说明在该岩相带的岩浆演化过程中,透辉石的结晶作用更为显著,这可能与岩浆的温度、压力以及成分变化等因素有关。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岩浆与围岩之间会发生物质交换,这种交换导致岩浆成分发生改变,即为同化混染作用。松树沟橄榄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构造接触,在接触带附近,围岩受到岩体侵入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热接触变质和构造变形。这表明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岩浆与围岩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岩浆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在北侧,岩体与秦岭岩群界岭大理岩-钙硅酸岩-斜长角闪片岩组合层接触,接触带附近的大理岩出现重结晶现象,矿物颗粒增大,方解石晶体变得更加粗大,同时发育有片理构造;钙硅酸岩和斜长角闪片岩的片理方向发生明显弯曲和揉皱。南侧岩体与秦岭岩群大河长英质片麻岩接触,接触带附近的片麻岩中矿物定向排列更为明显,长石和石英等矿物被压扁拉长,形成明显的构造片理。这些现象表明,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岩浆的热量和化学物质与围岩发生了交换,使得围岩发生变质变形,同时岩浆也可能同化了围岩中的某些成分,从而改变了自身的成分和性质。这种同化混染作用可能对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产生影响。围岩中的某些元素可能被岩浆同化,导致岩体中PGE和Re-Os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例如,围岩中如果含有较高含量的Re,在同化混染作用下,可能会使岩浆中的Re含量增加,进而影响Re-Os同位素体系。此外,岩浆演化过程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岩浆的上升速度、岩浆房的停留时间等。岩浆上升速度较快时,可能来不及充分发生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导致岩浆成分变化相对较小。而岩浆在岩浆房中停留时间较长时,则有利于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的充分进行,使岩浆成分发生更显著的变化。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着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使得不同岩相带在矿物组成、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6.3构造环境与岩体成因关系北秦岭地区独特的构造环境对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和演化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该区域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包括洋壳俯冲、陆壳碰撞等重要构造事件,这些事件为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提供了特定的构造背景。在新元古代,北秦岭地区处于Rodinia超级大陆裂解过程中,古秦岭洋开始扩张。这一时期,地幔物质上涌,在洋中脊环境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原始岩浆。洋中脊环境下的部分熔融作用使得地幔橄榄岩中的部分物质熔融形成岩浆,而残留的橄榄岩则构成了松树沟橄榄岩体的一部分。松树沟橄榄岩与松树沟基性岩具有共同的地幔源区,二者同为松树沟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在洋中脊扩张过程中,地幔源区的物质在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和分异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包括橄榄岩和基性岩。随着古秦岭洋的演化,洋壳开始向陆壳俯冲。在俯冲过程中,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进入地幔楔,导致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钙碱性岩浆。这种俯冲作用不仅影响了岩浆的成分和性质,还对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俯冲过程中产生的构造应力场和热异常,可能导致地幔物质的重新分配和熔融,进一步影响岩体的形成。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高氧逸度流体进入地幔楔,活化萃取地幔楔的金属元素并导致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钙碱性岩浆。这种岩浆活动可能与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影响了岩体的成分和结构。在中生代,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北秦岭地区进入陆壳碰撞阶段。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强烈构造变形和地壳加厚,使得早期形成的松树沟橄榄岩体发生了构造侵位和变质变形。岩体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以固态构造侵位于地壳的上部,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在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岩体受到构造挤压和热接触变质的影响,导致岩石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发生改变。松树沟橄榄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构造接触,在接触带附近,围岩受到岩体侵入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热接触变质和构造变形。这表明在陆壳碰撞过程中,岩体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岩体的最终形态和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综合区域构造环境和松树沟橄榄岩体的特征,可以建立如下成因模型:在新元古代Rodinia超级大陆裂解的背景下,古秦岭洋扩张,地幔物质上涌,在洋中脊环境下部分熔融形成原始岩浆,这些岩浆在分异结晶过程中形成了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初始物质。随后,在洋壳俯冲阶段,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影响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进一步改变了岩浆的成分和性质。在中生代陆壳碰撞阶段,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地壳加厚使得松树沟橄榄岩体发生构造侵位和变质变形,最终形成了现今所见的松树沟橄榄岩体。这一成因模型不仅解释了松树沟橄榄岩体的形成过程,还揭示了区域构造环境对岩体形成和演化的控制作用,为深入理解北秦岭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七、结论与展望7.1主要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体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岩石学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对该岩体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论:PGE地球化学特征:松树沟橄榄岩体中PGE含量整体较低,呈现亏损特征。不同岩相带的PGE含量和分布模式存在差异,透辉岩-透辉橄榄岩岩相带的PGE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含铬铁矿)岩相带,含透辉岩条带纯橄榄岩岩相带的PGE含量相对较低。在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图中,各岩相带均表现为轻铂族元素(LPGM)相对重铂族元素(HPGM)富集的特征,但分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夏教育数学试卷
- 淘宝店铺直播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河道栏杆基础施工方案(3篇)
- 澳门废气处理施工方案(3篇)
- 临时保安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点及答案
-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 放鞭炮初一作文700字14篇
- 客户服务热线接听规范及问题解决流程模板
- 时政知识培训方案策划课件
- GB/T 19851.12-202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2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
- 公安科技信息化课件
- 2025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法律法规培训考试(含答案)
- 医院安保课件
- 文印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涂料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河北唐山某国有企业单位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云南省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