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消防演练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与目标(一)背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学校人员密集、火灾风险较高的特点,通过模拟真实火灾场景,提升师生应急逃生能力与教职工消防处置水平,检验学校消防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与协同性,特制定本方案。(二)目标1.认知目标:使全体师生掌握火灾报警、初期灭火、疏散逃生的基本技能(如“一拔二握三对准四扫射”的灭火器使用方法、“弯腰低姿、捂住口鼻”的逃生规范)。2.行动目标:实现火灾信号发出后,3分钟内全体师生有序撤离至安全集合点(误差不超过5%);1分钟内灭火行动组抵达起火点并展开初期处置。3.协同目标:检验学校与辖区消防中队、医疗急救中心的联动机制,确保信息传递、救援响应无缝衔接。4.改进目标:通过演练发现预案漏洞(如疏散路线拥堵、物资配备不足),优化消防管理流程。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领导小组(统筹决策层)组长:校长(全面负责演练指挥与责任落实)副组长:分管安全副校长(协助组长制定方案,协调各组工作)成员:德育主任、后勤主任、年级组长职责:审批演练方案,确定演练时间(选择非教学高峰时段,如上午大课间);演练过程中坐镇指挥中心(校监控室),接收各组反馈信息,下达调整指令;演练结束后主持总结会议,签署整改意见。(二)执行小组(现场实施层)1.疏散引导组(核心行动组)组长:德育主任成员:各班班主任、体育老师(每楼层配备2名引导员)职责:演练前1天向学生讲解疏散路线(张贴于教室门口,标注“primaryroute”与“alternateroute”);警报响起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有序撤离(每排5人,保持1米间距),体育老师在楼梯转角处引导,避免拥挤;撤离至集合点(操场旗杆下)后,班主任清点人数,向领导小组提交《班级疏散情况表》(含未到人员原因,如病假、事假)。2.灭火行动组(专业处置组)组长:后勤主任(持消防设施操作证)成员:保安队长、后勤staff(共6人,分为2个小组)职责:演练前检查消防器材(灭火器压力值、消火栓水带完整性),在模拟起火点(教学楼2楼教室)放置发烟罐(无毒、无明火);接到“起火”指令后,第一小组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演示“对准火源根部、扫射覆盖”的灭火流程;第二小组连接消火栓水带,模拟向起火点供水(仅演示操作,不实际出水);处置结束后,向领导小组提交《初期火灾处置报告》(含器材使用情况、处置时间)。3.通讯联络组(信息传递层)组长:办公室主任成员:2名行政staff(持对讲机)职责:演练前调试通讯设备(对讲机频道统一为“消防演练专用”),确保各组信息畅通;向辖区消防中队(提前1周报备)、医疗急救中心(120)发送演练通知,避免误报;演练过程中记录关键时间节点(如警报发出时间、首名学生撤离时间、灭火行动开始时间),整理成《演练时间线》。(三)保障小组(支持服务层)1.物资保障组组长:后勤副主任职责:准备演练物资(清单见附件3):灭火器(20具,ABC干粉型)、发烟罐(5个,环保型)、急救包(10个,含创可贴、消毒棉、冰袋)、疏散标识(10个,荧光型);演练前1天布置场地(在楼梯口、走廊张贴“紧急出口”标识,在集合点划定“安全区域”线);演练后回收物资,检查损耗情况(如灭火器使用数量、发烟罐剩余量),补充库存。2.医疗救援组组长:校医(持医师资格证)成员:2名护士职责:演练前准备医疗物资(急救箱、担架、氧气袋),在集合点设置“临时医疗点”(标注明显标识);模拟“疏散过程中学生摔倒受伤”场景,演示伤口处理(消毒、包扎)与担架搬运流程;记录演练中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学生因恐慌引发的头晕),向领导小组提交《医疗救援情况说明》。3.宣传报道组组长:德育副主任成员:美术老师、学生记者(共4人)职责:演练前通过校园广播、公众号向师生与家长宣传演练目的(避免家长误以为“真实火灾”引发恐慌);演练过程中拍摄照片与视频(重点记录疏散、灭火、医疗救援环节),制作《消防演练纪实》短片(时长5分钟);演练后向教育局提交《演练总结报告》(含图片、视频资料),在校园内展示优秀演练瞬间(如“有序撤离的班级”“正确使用灭火器的学生”)。三、演练准备工作(一)预案制定与审批由分管安全副校长牵头,组织德育、后勤、办公室共同制定《消防演练预案》(含演练流程、职责分工、应急处置措施);预案需提交学校法治副校长(辖区派出所民警)审核,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演练前3天向全体教职工传达预案内容,明确各自职责。(二)物资与场地准备物资清单(附件3):灭火器(20具)、发烟罐(5个)、急救包(10个)、疏散标识(10个)、对讲机(8部)、担架(2副);场地布置:在教学楼2楼教室设置“模拟起火点”(用红布标注,放置发烟罐);在操场划定“安全集合点”(用黄线标注,面积不小于200㎡,远离建筑物);清理疏散通道(移除走廊内的杂物、自行车,确保通道畅通)。(三)人员培训与动员教职工培训:演练前1周开展消防知识讲座(邀请辖区消防中队教官授课),重点讲解:火灾报警流程(拨打119时需说明“起火地点、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疏散引导技巧(如何安抚恐慌学生、如何协助残疾学生撤离);灭火器与消火栓的使用方法(现场演示与实操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演练)。学生教育:演练前3天通过班会课向学生讲解:火灾的危害(用案例说明,如“某学校宿舍火灾因违规使用电器引发”);逃生规范(“不乘坐电梯、不返回教室取物品、不推挤他人”);模拟演练场景(如“如果在走廊遇到烟雾,如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四)外部协同沟通与辖区消防中队联系,邀请1-2名消防队员参与演练(演示专业灭火流程,指导学生使用灭火器);与医疗急救中心联系,安排1辆急救车到场(模拟“重伤员转运”场景);向家长发送《消防演练告知书》(通过班级群或短信),说明演练时间、目的与注意事项(如“演练期间不要到校探望孩子”)。四、演练流程设计(分阶段)(一)演练启动(0-1分钟)信号发出:后勤主任通过校园广播播放“火灾警报声”(持续30秒),同时在监控室发布“教学楼2楼教室起火”的指令;人员响应:各班班主任立即停止教学,组织学生起身整理衣物(避免奔跑时摔倒);灭火行动组携带器材赶往起火点;疏散引导组到位引导。(二)疏散逃生演练(1-3分钟)教室撤离:学生按照“前排先出、后排跟进”的顺序,弯腰低姿(身高1.2米以下学生需蹲姿),用湿毛巾(提前准备)捂住口鼻,有序走出教室;走廊与楼梯疏散:疏散引导组在楼梯口举牌(“向左走”“向右走”)引导,避免学生交叉拥挤;体育老师在楼梯转角处扶着扶手,防止学生摔倒;集合点清点:学生到达操场后,按照班级队列站立(班主任在队列前),班主任清点人数(用花名册核对),并向领导小组报告(如“初一(1)班应到45人,实到45人,无遗漏”)。(三)初期火灾处置演练(3-5分钟)起火点处置:灭火行动组到达2楼教室后,第一小组用灭火器演示灭火(对准发烟罐根部,扫射10秒),第二小组连接消火栓水带(2人配合,1人接水带,1人开阀门);消防队员演示:辖区消防中队队员到场后,演示“灭火器与水带协同灭火”流程(用模拟火源),并向学生讲解“火灾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期、发展期、猛烈期),强调“初期灭火的重要性”。(四)医疗救援演练(5-6分钟)模拟受伤场景:宣传报道组安排1名学生扮演“摔倒受伤”(膝盖擦伤、脚踝扭伤),由同学搀扶至临时医疗点;救援流程:校医先用消毒棉擦拭伤口(模拟消毒),再用创可贴包扎(演示正确方法);护士用担架搬运“重伤员”(模拟腰椎受伤,需平抬),并抬上急救车(仅演示上车流程);信息记录:医疗救援组记录“受伤”学生的处理时间(如“从受伤到包扎完成用时1分30秒”),并向领导小组报告。(五)演练结束(6-7分钟)信号终止:领导小组通过广播宣布“演练结束”,播放“解除警报声”(持续15秒);总结讲话:校长在集合点发表简短讲话(强调“演练不是演戏,是生命安全的保障”),表扬表现优秀的班级(如“初二(3)班撤离最快、最有序”);人员解散:学生按照班级顺序返回教室,教职工留在操场参加总结会议。五、演练应急处置(突发情况应对)(一)演练中的突发情况1.学生摔倒或拥挤:疏散引导组立即上前搀扶摔倒学生,同时用对讲机通知“暂停疏散”(避免后续学生继续涌入);体育老师在楼梯口设置“临时障碍”(用隔离带),引导学生从alternateroute撤离;医疗救援组到场处理受伤学生(如擦伤需消毒,扭伤需冰敷),并通知家长(如受伤较严重)。2.发烟罐引发不适:若学生因吸入烟雾出现咳嗽、头晕等症状,医疗救援组立即将其带至通风处(操场边缘),给予温水饮用(缓解不适);若症状持续(如呼吸困难),立即拨打120送医,并通知家长。3.真实火灾触发:若演练过程中发生真实火灾(如电器短路),领导小组立即终止演练,启动《学校火灾应急预案》;灭火行动组优先扑救初期火灾(用灭火器或消火栓);疏散引导组组织师生快速撤离(无需等待指令);通讯联络组立即拨打119报警(说明“真实火灾”),并通知医疗急救中心到场。(二)后期处置对演练中受伤的学生,校医需跟踪观察(如第二天到校后检查伤口恢复情况);对演练中出现的拥挤、物资不足等问题,领导小组需在24小时内召开整改会议(如调整疏散路线、补充灭火器);向教育局提交《演练突发情况处置报告》(含原因分析、处理结果、改进措施)。六、总结与改进机制(一)现场总结(演练结束后1小时内)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总结会议(在会议室),听取各组汇报(疏散引导组、灭火行动组、医疗救援组);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如“初三(2)班撤离时出现拥挤”“灭火器使用不熟练”),进行原因分析(如“疏散路线设计不合理”“教职工培训不到位”);制定《整改清单》(含整改事项、责任人员、完成时间),如“调整初三(2)班疏散路线(责任人员:德育主任,完成时间:3天内)”。(二)效果评估(演练结束后2天内)发放《演练效果评估问卷》(针对师生):学生问卷:“你掌握了哪些逃生技能?”“你认为疏散路线是否合理?”(选项:非常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教职工问卷:“你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否明确?”“你认为联动机制是否顺畅?”(选项:非常明确、明确、一般、不明确)。统计问卷结果(用Excel表格分析),形成《演练效果评估报告》(含满意度得分:学生满意度≥90%,教职工满意度≥85%为合格)。(三)预案优化(演练结束后1周内)根据总结会议与评估报告,修改《学校消防应急预案》(如调整疏散路线、补充特殊学生(残疾、体弱)的疏散方案);将演练中的优秀经验(如“初二(3)班的‘小组撤离法’”)推广至全校(通过班会课介绍);向全体师生发布《演练改进通知》(通过公众号或校园广播),说明整改内容(如“新增1条疏散路线”“补充10具灭火器”)。七、注意事项与纪律要求(一)安全纪律演练过程中,学生不得奔跑、推挤(避免摔倒);不得返回教室取物品(避免延误时间);教职工不得脱离岗位(如班主任需全程跟随班级,不得提前到达集合点);灭火行动组使用发烟罐时,需远离易燃物(如窗帘、纸张),避免引发真实火灾。(二)沟通纪律通讯联络组需保持对讲机畅通(不得关闭或调至其他频道);向家长发送的《告知书》需明确“演练时间”与“联系电话”(如“若有疑问,请拨打德育处电话:XXX-XXXXXXX”);不得向外界发布“真实火灾”的信息(如学生家长在朋友圈误发“学校着火了”,需及时澄清)。(三)善后纪律演练后,后勤组需及时清理场地(如回收发烟罐、整理疏散标识);宣传报道组需在2天内发布《消防演练纪实》(公众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