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刻纸的发展历史51课件_第1页
非遗剪刻纸的发展历史51课件_第2页
非遗剪刻纸的发展历史51课件_第3页
非遗剪刻纸的发展历史51课件_第4页
非遗剪刻纸的发展历史5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遗剪刻纸的发展历史中国剪纸金坛刻纸一、中国剪纸的发展历史剪纸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流传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民间艺术。2009年,剪纸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2年,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中,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概念。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建设。

中国古代纸文明的活态传承两大传统:一类是以官方和精英为主体,以汉字和书写传统为核心,以笔墨纸砚形成的纸文明传统。主要包括书法、绘画、古典书籍等。另一类是以乡村劳动妇女和农民为主体,以文饰图形为核心,以纸、剪刀、刻刀为主要工具所形成的民间纸文明传统。主要包含剪纸、年画、纸扎、灯彩、纸马等书法绘画古典书籍剪纸年画纸马灯彩纸扎

剪纸的历史悠久,但是大家都知道,纸是汉代才发明的,之前人们都是用金箔、皮革、绢布等片状材料来剪刻作品。而且,剪纸由于材质的关系,不易保存,现在中国发现的最早剪纸作品是北朝的几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下面两幅图,左图是出土残片,右图为复制品。一、剪纸历史剪纸到了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在民间很流行,大诗人杜甫的《彭衙行》诗中就有“剪纸招我魂”的句子。而且,唐代剪纸涉及了许多宗教题材,主要是用来敬供佛像,装饰殿堂、道场等。

现存的唐代剪纸大多出自敦煌莫高窟,可惜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流传到了外国。右边这幅唐代剪纸《菩萨立像》就被法国收藏了。唐代人胜剪纸残片,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右图为唐五代时期菩萨立像剪纸,现藏于法国。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时候的剪纸,在造型和线条方面,明显具有唐代壁画和石刻的特点。总的来说,唐代剪纸的构图完整、复杂,造型古朴,艺术水平很高。这幅《双鹿佛塔》剪纸现藏于印度这幅装饰花纸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宋代造纸业十分发达,生产成本下降,纸的品种很多,为剪纸在民间的普及提供了条件,甚至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手工艺人。

明清时期是中国剪纸的鼎盛期,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市井百姓,剪纸已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手工艺术,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

而且,剪纸作为古代女性学习女红的必修技巧,是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清代剪纸《鸭子戏莲》明清时期的戏曲剪纸

这两幅是戏曲人物刺绣,但都是以剪纸作为底样模板进行加工的。清代剪纸民国剪纸“剪花娘子”库淑兰高金爱剪老虎中国毕加索高凤莲二、金坛刻纸的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剪刻纸即在金坛民间广为流行。其绉形,是带有镂空图纹或象形字纹的纸质贴挂物,多为门笺、喜笺、花笺,色彩多为大红,偶有黄、绿。依照俗定之需,选择门楣、梁沿、船头仓尾、篷架、神龛等处的边沿贴挂,意为驱鬼祛邪、祁福迎祥。此外,域内多有灯笼、龙灯和纸扎等制作行业,装饰纹样均为纸材以刀剪刻镂而成的各式图案。其制作虽不很精细,但情趣盎然,气氛热烈。至清末民初,金坛民间剪刻纸的内容和样式,延及鞋花、窗花、喜娃、寿星、八仙、钟馗和花鸟虫鱼等,其制品一般也是自用或送给亲朋,剪制者以手巧的妇女居多。只不过那时人们对剪刻纸这门“雕虫小技”,除了用作自娱和营生,并没有什么群体性的目。1970年代,为了应对频繁的政治宣传工作,当时在金坛文化馆工作周蕴华先生,组织了朱晓坤、曹忠平、佘云祥、刘明、孙庆保、王锦堂、殷卓宁、孙荣才以及我本人(杨兆群)等一批来自农村的美术爱好者,参加县里的培训班,学习美术和刻纸。简介

随后,金坛县文化馆成立工艺美术社,汇聚部分以民间刻纸见长的美术骨干,形成了一个刻纸创作的群体,从而逐步走上了群体式的金坛刻纸创作之路。自此,金坛刻纸一发而不可收,接连以群体形式在江苏省美术馆和挪威、芬兰举办展览,博得国内外美术界的赞誉和青睐。1980年6月,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为期18天的“金坛民间刻纸艺术展览”,展出作品220多幅。此后,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以《江南一枝花》为题,拍摄了宣传介绍金坛民间刻纸的专题纪录片。《光明日报》则在其编辑出版的《中华之最》一书中,率先称誉金坛为--民间刻纸之乡。2007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95年朱晓坤(已故)、殷卓宁、孙荣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2008年,金坛刻纸艺人杨兆群、殷卓宁、孙荣才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人,其中杨兆群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这是传统的走马影灯

金坛过去属于镇江府,据元代镇江志记载,宋代的时候,包括金坛在内的镇江地区,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灯笼,在上面贴剪纸纹样做装饰,妇女们还比着谁的剪纸精巧,用来显示自己的手工水平。传统剪纸灯笼的样式在过去,剪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充实于百姓的各种民俗活动中,婚丧嫁娶,喜庆节日,都离不开剪纸。比如,灯笼上的装饰,刺绣的花样,窗花、喜花、门笺以及祭祀的纸扎用品等等。

剪纸的纹样一方面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一方面又有图腾崇拜和吉祥寓意的象征。

张吉根(已故)(江苏)朱晓坤(已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夏哑巴,朱林剪纸鞋花匠1970年代,部分金坛刻纸骨干的合影。金坛刻纸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大师

杨兆群简历

1955年生,常州市金坛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大师。2007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2017年杨兆群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2018年11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敬业奉献好人”。被中国文明网以抢救民间剪纸艺术为己任的刻纸文化坚守者,入选2018年“中国好人”榜。

现任江苏金坛剪刻纸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江苏金坛剪刻纸艺术中心,2017年被江苏省经信委和文化厅认定为工艺美术大师(刻纸类)杨兆群大师示范工作室。常州市副市长方国强在里斯本双边经贸文化合作洽谈会上赠送剪纸《丰收的喜悦》杨兆群金坛刻纸是民间剪纸的一个派系,是以纸张为材料、刻刀为主要工具的一种镂空的平面造型艺术,明清时期就已在金坛民间流行。金坛三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