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方案_第1页
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方案_第2页
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方案_第3页
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方案_第4页
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方案TOC\o"1-2"\h\u13239第一章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概述 2122711.1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定义 2268281.2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329851第二章建筑业智能设计技术 4125862.1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446042.2参数化设计方法 4186142.3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4740第三章施工现场智能管理 5152243.1施工现场监控系统 555823.1.1监控系统概述 536563.1.2视频监控系统 549503.1.3环境监测系统 5271153.1.4人员定位系统 6249233.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 6174573.2.1安全管理系统概述 6205333.2.2安全监测系统 678773.2.3预警系统 6273103.2.4应急处理系统 6291443.3施工现场环境监测系统 698793.3.1环境监测系统概述 7186413.3.2空气质量监测 78173.3.3噪声监测 724543.3.4温度和湿度监测 719400第四章智能施工进度管理 7254064.1施工进度计划的智能化编制 7102834.2施工进度实时监控与调整 818284.3施工进度分析与应用 812780第五章智能施工成本管理 9101575.1施工成本预测与控制 9154965.1.1施工成本预测概述 9210715.1.2施工成本预测方法 9122625.1.3施工成本控制策略 998655.2施工成本分析与应用 940575.2.1施工成本分析概述 9148355.2.2施工成本分析方法 9246975.2.3施工成本应用 9147435.3施工成本管理与决策支持 9221715.3.1施工成本管理概述 969505.3.2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 10319175.3.3施工成本决策支持 101230第六章智能施工质量管理 10306526.1施工质量检测与监控 1022286.1.1检测原理与方法 10136856.1.2检测设备与应用 10310806.1.3监控系统与应用 10213396.2施工质量分析与改进 1017406.2.1数据分析 11206226.2.2质量改进策略 1138976.2.3质量改进效果评估 11263206.3施工质量管理与决策支持 11120246.3.1数据支持 1132426.3.2决策支持 1110304第七章智能施工安全管理 12291647.1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12205627.1.1隐患排查方法 1243027.1.2隐患治理措施 12211167.2施工安全预警与处理 123857.2.1预警机制 12245667.2.2处理流程 12273857.3施工安全管理与决策支持 12235527.3.1安全管理信息化 128057.3.2决策支持系统 1319891第八章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协同 13250948.1设计与施工的信息共享 13279788.2设计与施工的协同管理 13179728.3设计与施工的协同创新 144358第九章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人才培养 1478919.1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476339.2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实践能力培养 1436049.3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5584第十章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发展趋势 152883510.1建筑业智能化发展现状 151404510.2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发展趋势 16658910.3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发展策略 16第一章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概述1.1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定义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是指在建筑行业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建筑设计、施工过程进行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的一种新型建筑管理方式。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涉及建筑设计、施工组织、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工程质量。1.2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下是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几个关键作用:(1)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智能设计技术能够实现设计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工作,降低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重复劳动,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设计可以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2)优化施工组织与管理智能施工管理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施工数据的分析,智能施工管理可以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施工风险。(3)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可以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各方参与者可以协同工作,保证项目按照预定计划推进,提高项目成功率。(4)保障工程质量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工程质量问题。同时通过智能验收系统,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5)降低建筑成本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降低建筑成本。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可以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效益。(6)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行业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推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二章建筑业智能设计技术2.1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一项重要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建筑设计的模式。BIM技术通过数字化模型,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安装等信息集成在一个三维模型中,从而实现了建筑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协同工作。在建筑设计过程中,BIM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可视化:BIM技术提供三维模型,使设计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建筑物的外观、结构、设备等详细信息,提高设计的准确性。(2)协同工作:BIM技术支持多人协同工作,设计者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共同修改、完善设计,提高设计效率。(3)信息集成:BIM技术将建筑物的各种信息集成在一个模型中,便于设计者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4)模拟分析: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模拟分析,如结构分析、能耗分析等,为设计者提供决策依据。2.2参数化设计方法参数化设计方法是一种基于参数和规则的设计方法,它将设计元素抽象为参数,通过对参数的调整和控制,实现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参数化设计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性:参数化设计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参数,实现设计的多样化。(2)高效性:参数化设计可以自动化设计结果,提高设计效率。(3)适应性:参数化设计可以方便地调整和优化设计,适应不同项目的要求。(4)协同性:参数化设计支持多人协同工作,提高设计协作效率。2.3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模拟现实世界环境的技术。在建筑设计中,VR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设计体验,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设计展示:通过VR技术,设计者可以将设计方案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展示给客户,提高沟通效果。(2)方案评估:设计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如空间布局、景观效果等,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3)施工模拟:VR技术可以模拟建筑施工过程,帮助设计者提前发觉潜在问题,提高施工效率。(4)安全教育:通过VR技术,施工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直观的设计手段,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第三章施工现场智能管理3.1施工现场监控系统科技的发展,施工现场监控系统已成为建筑业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现场监控系统进行详细阐述。3.1.1监控系统概述施工现场监控系统是一种集成多种传感、监控、传输技术的综合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人员定位等功能。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和效率。3.1.2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施工现场监控的核心部分,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摄像头,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其主要功能包括:(1)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作业情况,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2)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发觉和处理;(3)为施工现场的人员提供实时沟通和协调的渠道。3.1.3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噪声、温度、湿度等参数的监测。通过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可以有效保障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提高施工效率。3.1.4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的定位设备,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其主要功能包括:(1)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的人员分布情况,提高人员管理效率;(2)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定位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援;(3)防止施工现场的人员非法进入或擅离岗位。3.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3.2.1安全管理系统概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等多种功能的管理体系,旨在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3.2.2安全监测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如高空作业、深基坑作业等;(2)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3)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发觉和处理。3.2.3预警系统预警系统通过分析施工现场的安全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安全进行预警。其主要功能包括:(1)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发觉和预警;(2)根据预警信息,及时调整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3)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3.2.4应急处理系统应急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2)对施工现场的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3)提高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能力。3.3施工现场环境监测系统施工现场环境监测系统是保障施工现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3.3.1环境监测系统概述施工现场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多种环境监测设备的综合系统,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噪声监测、温度监测等。通过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实时监测,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3.3.2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施工现场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进行监测;(2)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现场的通风措施;(3)保证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3.3噪声监测噪声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2)根据监测数据,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3)保证施工现场的噪声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3.4温度和湿度监测温度和湿度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测;(2)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现场的通风和保暖措施;(3)保证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湿度符合施工要求。第四章智能施工进度管理4.1施工进度计划的智能化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智能化编制是智能施工进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效率和准确性。智能化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项目相关数据,如工程量、施工条件、资源需求等,为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提供基础数据。(2)进度计划模板: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制定相应的进度计划模板,实现进度计划的快速。(3)智能优化算法:运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4)进度计划可视化:通过三维模型、甘特图等可视化手段,直观展示施工进度计划,便于项目管理人员理解和使用。4.2施工进度实时监控与调整施工进度实时监控与调整是保证施工进度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1)实时数据采集:利用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进度数据,如工程量完成情况、施工资源消耗等。(2)数据传输与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平台,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为施工进度监控提供数据支持。(3)进度预警与调整: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对施工进度进行预警,及时调整施工计划,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4)多方协同: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施工进度管理的效率。4.3施工进度分析与应用施工进度分析与应用是智能施工进度管理的深化和拓展。通过对施工进度的深入分析,可以为项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1)进度数据分析:对施工进度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出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为项目管理提供依据。(2)进度趋势预测:结合历史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预测施工进度趋势,为项目调整提供参考。(3)资源优化配置:根据施工进度分析结果,对施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4)项目管理决策支持:利用施工进度分析结果,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智能施工进度管理在提高施工效率、保障项目进度、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进度管理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第五章智能施工成本管理5.1施工成本预测与控制5.1.1施工成本预测概述施工成本预测是指在施工前期,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工程量、资源消耗等因素,对施工成本进行科学预测的过程。预测的准确性对施工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降低成本风险。5.1.2施工成本预测方法施工成本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类比法、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5.1.3施工成本控制策略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以保证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控制策略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调整等。5.2施工成本分析与应用5.2.1施工成本分析概述施工成本分析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形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为成本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5.2.2施工成本分析方法施工成本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通过分析,可以揭示成本变动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手段。5.2.3施工成本应用施工成本分析结果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成本控制、成本优化、成本考核、成本决策等。通过对成本的分析和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成本管理的水平。5.3施工成本管理与决策支持5.3.1施工成本管理概述施工成本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施工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环节。5.3.2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施工成本进行实时、动态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5.3.3施工成本决策支持施工成本决策支持是指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为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和分析结果,以辅助决策。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成本预测模型、成本分析模型、成本优化模型等。通过施工成本管理与决策支持,可以实现对施工成本的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六章智能施工质量管理6.1施工质量检测与监控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智能施工质量检测与监控逐渐成为建筑业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本节主要阐述智能施工质量检测与监控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6.1.1检测原理与方法智能施工质量检测主要依赖于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在施工现场部署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材料功能、结构变形、施工进度等,再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实时监控。6.1.2检测设备与应用智能施工质量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无人机、红外热像仪、激光扫描仪等。无人机可对施工现场进行空中巡检,红外热像仪可用于检测混凝土裂缝和空洞,激光扫描仪可对建筑结构进行三维扫描,实现质量检测的自动化和精确化。6.1.3监控系统与应用智能施工质量监控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可视化展示等模块。通过该系统,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6.2施工质量分析与改进6.2.1数据分析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发觉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为施工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6.2.2质量改进策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改进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2)加强材料管理,保证材料质量。(3)强化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4)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6.2.3质量改进效果评估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施工质量数据,评估质量改进效果。评估指标包括质量合格率、施工进度、成本节约等。6.3施工质量管理与决策支持智能施工质量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旨在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实时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6.3.1数据支持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施工现场的数据,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提供以下数据支持:(1)施工进度数据:反映施工进度情况,帮助管理人员掌握施工进度。(2)材料数据:反映材料使用情况,保证材料质量。(3)施工质量数据:反映施工质量状况,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6.3.2决策支持系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提供以下决策支持:(1)优化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质量。(2)质量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3)预警提示: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智能施工质量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第七章智能施工安全管理7.1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在智能施工安全管理中,首先要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与治理。7.1.1隐患排查方法(1)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手段,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安全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2)人工智能识别: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智能识别,提高排查效率。7.1.2隐患治理措施(1)风险评估: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2)监控预警:对关键部位和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安全隐患时及时发出预警。(3)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整改和反馈。7.2施工安全预警与处理7.2.1预警机制(1)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在内的预警指标体系。(2)实时监测:利用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3)预警模型:结合历史数据,构建预警模型,对可能发生的安全进行预测。7.2.2处理流程(1)报告:发生安全后,立即启动报告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2)现场救援:组织现场救援,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3)调查:对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责任。(4)整改措施: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再次发生。7.3施工安全管理与决策支持7.3.1安全管理信息化(1)安全管理平台:搭建安全管理平台,实现施工现场安全信息的实时共享。(2)安全数据分析:对安全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3)安全监控预警: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7.3.2决策支持系统(1)数据库:建立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数据的数据库,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模型库:构建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等模型,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3)决策支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的发生概率,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协同8.1设计与施工的信息共享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的协同过程中,信息共享是的一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设计阶段的各项信息与施工阶段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更新与共享。具体措施如下:(1)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保证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在项目全过程中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2)采用BIM技术,实现设计模型与施工模型的联动,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保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至设计阶段,以便进行调整和优化。8.2设计与施工的协同管理协同管理是指在智能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沟通等手段,实现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高效协作。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协同管理体系。(2)定期召开协同会议,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3)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4)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协同管理,共同推进项目进展。8.3设计与施工的协同创新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的协同过程中,创新是提升协同效果的关键。以下为设计与施工协同创新的具体措施:(1)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提高设计质量。(2)推广智能化施工技术,如无人机监测、施工等,提高施工效率。(3)加强设计与施工的科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题。(4)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创新成果,提升整体行业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的协同,提高项目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九章建筑业智能设计与施工人才培养9.1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在当前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趋势下,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内容应涵盖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1)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设备、建筑经济学等。(2)专业课程:智能建筑设计原理、智能建筑施工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建筑、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等。(3)实践课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建筑智能化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智能化工程监理等。9.2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专业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以下为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1)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建筑智能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2)开展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职业素养。(3)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建筑智能化设计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实施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实践操作和职业规划。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