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几何题专项训练_第1页
初二数学几何题专项训练_第2页
初二数学几何题专项训练_第3页
初二数学几何题专项训练_第4页
初二数学几何题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数学几何题专项训练一、引言:初二几何——逻辑与直观的碰撞初二是初中数学几何思维形成的关键期,所学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四大板块,既是中考核心考点,也是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圆等内容的基础。几何题的解决需兼顾「图形直观」与「逻辑推理」,专项训练的目标就是帮你建立「看图形→想性质→找关系」的思维链条,让几何从「难学」变为「易学」。二、核心板块专项突破(一)全等三角形:几何推理的「基石」全等三角形是几何证明的「工具」,通过全等可实现线段、角度的转化,是解决复杂几何问题的基础。1.考点梳理判定定理: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HL(斜边直角边,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中线/高/角平分线相等。常见辅助线:倍长中线(延长中线至两倍,构造全等三角形,集中分散线段);截长补短(在长线段上截取或延长短线段,证明线段和差,如\(AD+BC=AB\));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HL判定)。2.经典例题:倍长中线法的应用题目:在\(\triangle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AC>2AD\)。思路分析:中线\(AD\)将\(BC\)平分,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可构造\(\triangleADC\cong\triangleEDB\)(SAS),将\(AC\)转化为\(BE\),从而在\(\triangleABE\)中利用三边关系证明结论。解答过程:(1)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辅助线作法)。(2)\(\becauseAD\)是\(BC\)中线,\(\thereforeBD=DC\)(中线定义)。(3)在\(\triangleADC\)和\(\triangleEDB\)中:\(DC=BD\)(已证),\(\angleADC=\angleEDB\)(对顶角相等),\(AD=ED\)(辅助线作法),\(\therefore\triangleADC\cong\triangleEDB\)(SAS)。(4)\(\thereforeAC=B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5)在\(\triangleABE\)中,\(AB+BE>AE\)(三角形三边关系),又\(\becauseAE=AD+DE=2AD\)(辅助线作法),\(\thereforeAB+AC>2AD\)(等量代换)。易错点提醒:忘记延长中线或延长后未连接\(BE\),导致无法转化线段;忽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3.解题技巧找全等的「秘诀」:先找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天然对应元素),再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判定定理(如已知两边找夹角用SAS,已知两角找夹边用ASA)。辅助线的「目的」:将分散条件集中,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倍长中线将\(AC\)转化为\(BE\),使\(AB\)、\(AC\)、\(2AD\)共线于同一三角形)。4.专项训练题基础题:(1)已知\(\triangleABC\cong\triangleDEF\),\(\angleB=60^\circ\),\(\angleC=50^\circ\),则\(\angleD=\_\_\_\)。(2)如图,\(AB=CD\),\(AE=DF\),\(BE=CF\),求证:\(\triangleABE\cong\triangleDCF\)。提升题:(1)已知在\(\triangleABC\)中,\(\angleB=2\angleC\),\(AD\)平分\(\angleBAC\)交\(BC\)于点\(D\),求证:\(AB+BD=AC\)(提示:截长补短法)。(2)如图,在\(\triangle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是\(AC\)边上的中线,且\(\angleCBE=30^\circ\),求证:\(AD=BE\)(提示:倍长中线或构造直角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与轴对称:对称美中的逻辑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典型代表,其「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性质是解决角度、线段问题的关键。1.考点梳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对等角(\(AB=AC\Rightarrow\angleB=\angleC\));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等腰三角形判定:等角对等边(\(\angleB=\angleC\RightarrowAB=AC\))。轴对称性质: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最短路径问题:将军饮马(同侧两点到直线上一点的最短距离,作其中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点,交点即为所求)。2.经典例题:分类讨论与三线合一题目: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circ\),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思路分析:等腰三角形的角分为顶角和底角,\(70^\circ\)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需分类讨论并验证内角和。解答过程:(1)若\(70^\circ\)是顶角,则底角为\(\frac{180^\circ-70^\circ}{2}=55^\circ\),另外两个角为\(55^\circ\)、\(55^\circ\)。(2)若\(70^\circ\)是底角,则顶角为\(180^\circ-70^\circ\times2=40^\circ\),另外两个角为\(70^\circ\)、\(40^\circ\)。结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55^\circ\)、\(55^\circ\)或\(70^\circ\)、\(40^\circ\)。易错点提醒:漏分情况(如只考虑\(70^\circ\)是底角);未验证内角和(如\(100^\circ\)只能是顶角,否则内角和超过\(180^\circ\))。3.解题技巧分类讨论的「触发条件」:当等腰三角形的边或角不确定时(如「两边长为3和6」「一个角为50^\circ」),需分情况讨论,并验证是否符合三边关系(边)或内角和(角)。三线合一的「灵活应用」:当题目中出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时,立即联想到另外两个线重合,可用于证明线段相等、垂直或角相等。最短路径的「转化思想」:将军饮马问题中,将同侧两点转化为异侧两点,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解。4.专项训练题基础题:(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10,周长为\(\_\_\_\)。(2)如图,\(AB=AC\),\(AD\perpBC\)于点\(D\),若\(AB=10\),\(BD=6\),则\(AD=\_\_\_\)。提升题:(1)如图,在\(\triangleABC\)中,\(AB=AC\),\(\angleBAC=120^\circ\),点\(D\)、\(E\)在\(BC\)上,且\(BD=AD\),\(CE=AE\),求\(\angleDAE\)的度数。(2)如图,直线\(l\)是一条河,\(A\)、\(B\)是河同侧的两个村庄,要在河边建一个水泵站\(P\),使\(PA+PB\)最小,画出\(P\)点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三)勾股定理:数与形的结合勾股定理是「几何代数化」的桥梁,通过它可将图形中的线段关系转化为代数方程,解决折叠、实际应用等问题。1.考点梳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b^2=c^2\),\(c\)为斜边)。逆定理:若三角形三边满足\(a^2+b^2=c^2\),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用于判断三角形形状)。勾股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正整数(如3、4、5;5、12、13)。实际应用:折叠问题、梯子问题、旗杆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2.经典例题:折叠问题中的方程思想题目:矩形\(ABCD\)中,\(AB=4\),\(BC=6\),将矩形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求折痕\(EF\)的长度。思路分析:折叠后\(C\)与\(A\)重合,说明\(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设\(AE=EC=x\),在\(Rt\triangleED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x\),再通过相似三角形求\(EF\)。解答过程:(1)计算\(AC\)的长度:\(AC=\sqrt{AB^2+BC^2}=\sqrt{4^2+6^2}=2\sqrt{13}\),故\(OA=OC=\sqrt{13}\)(\(O\)为\(AC\)中点)。(2)设\(AE=EC=x\),则\(ED=AD-AE=6-x\)(\(AD=BC=6\))。(3)在\(Rt\triangleEDC\)中,\(EC^2=ED^2+DC^2\)(勾股定理),即\(x^2=(6-x)^2+4^2\)。(4)展开方程:\(x^2=36-12x+x^2+16\),化简得\(12x=52\),解得\(x=\frac{13}{3}\)。(5)求\(EF\):\(\because\triangleAOE\sim\triangleADC\)(直角三角形,\(\angleOAE=\angleDAC\)),\(\therefore\frac{OE}{DC}=\frac{OA}{AD}\),即\(\frac{OE}{4}=\frac{\sqrt{13}}{6}\),解得\(OE=\frac{2\sqrt{13}}{3}\),故\(EF=2OE=\frac{4\sqrt{13}}{3}\)(\(EF\)为垂直平分线,\(OE=OF\))。易错点提醒:找错折叠后的对应边(如将\(BE\)当成\(EC\));列方程时符号错误(如将\(ED\)写成\(x-6\));忘记\(EF\)是垂直平分线,\(OE=OF\)。3.解题技巧折叠问题的「不变量」: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如\(EC=AE\),\(\angleECF=\angleEAF\))。方程思想的「应用场景」:当题目中出现未知线段且位于直角三角形中时,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如折叠、梯子滑动问题)。逆定理的「作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如三边为5、12、13,因\(5^2+12^2=13^2\),故为直角三角形)。4.专项训练题基础题:(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5和12,斜边为\(\_\_\_\)。(2)若三角形三边为6、8、10,该三角形是\(\_\_\_\)三角形(填「直角」「锐角」或「钝角」)。提升题:(1)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折痕为\(FG\),求\(FG\)的长度。(2)一架梯子长25米,斜靠在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若梯子顶端下滑4米,梯子底端将滑动多少米?三、几何学习的「终极秘诀」1.扎实基础,牢记定理:定理是几何推理的「依据」,如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勾股定理,必须滚瓜烂熟。2.画图标条件,培养直观:将已知条件(如\(AB=AC\)、\(\angleA=90^\circ\))标在图上,有助于发现隐藏关系(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逻辑推理,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要说明理由(如「\(\becauseAB=AC\)(已知),\(\therefore\angleB=\angleC\)(等边对等角)」),避免「跳步」导致错误。4.积累技巧,举一反三:辅助线作法、分类讨论、方程思想需通过练习积累,并学会举一反三(如倍长中线法适用于全等、等腰三角形)。5.错题反思,避免再犯:将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