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1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2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3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4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单元知识点 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简里会看得更清楚。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5.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6.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7.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8.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10.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11.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2.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单元知识点 1.可以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来研究。在挖土的时候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水边。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等。 4.把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粒。 5.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6.三种土中,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等。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等。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等。 7.土壤按从上到下分成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8.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9.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10.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1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柄息地。土壤与人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息息相关。 12.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上千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单元知识点 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和原来一样都还是固体。 3.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粉末状,但还是固体。 4.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5.我们可以用量简测量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比较两种液体的质量。 6.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7.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8.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 9.用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 10.生活中有许多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如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等。 11.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颗粒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体积会发生改变。 12.生活中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将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将大米和稻壳分离等。 13.把沙子和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发现沙子会沉入杯底,盐慢慢溶解在水中。 14.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15.在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时,每次要加相同质量的盐;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当盐溶解得很慢时,一点一点地加;当盐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盐,计算这杯水溶解盐的克数。 16.沉在杯底不能溶解的盐,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使盐继续溶解。 17.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18.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解物。 19.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单元知识点 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城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2.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往模拟地形“降水”可以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3.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4.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5.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如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 6.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发苦发咸所以不能直接饮用。 7.用滴管取1毫升海水滴入金属勺中,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加热,待水干后勺中的物质就是盐。 8.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 9.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10.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1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12.农田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循环用水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新型抽水马桶能产生耗水量少、旋转快的强劲水流。 13.家庭中的节水措施有:刷牙时关水龙头、预备收集废水的大桶等。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单元知识点 1.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3.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候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4.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5.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6.将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中,摇晃一下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 8.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用不完。 9.运动前呼吸比较平缓,运动后呼吸会加快。 10.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11.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 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经常开窗通气;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 13.各消化器官的作用: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咽部,吞咽食物:食道,传送食物至胃;肝脏,产生胆汁;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胆囊,储存胆汁;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14.消化道是通过端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15.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 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选择题1.土壤中沙粒、粉粒、黏粒三者的含量差不多的叫作()。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2.保护呼吸器官错误的做法是()。A.吸烟 B.经常用淡盐水漱口 C.经常开窗通气3.水稻喜欢()土壤。A.高温潮湿 B.高温干旱 C.低温潮湿4.下列情形中,主要与热空气会上升有关的是()。A.夏天,放在桌上的饼干易变软B.春天,站在太阳下感觉暖和C.冬天,采用地暖的方式供热5.关于肥料袋的制作,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将塑料袋放在向阳处B.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C.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6.关于海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可以直接饮用B.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C.海洋中生活着很多生物7.下列土壤颗粒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沙粒、粉粒、黏粒 B.黏粒、沙粒、粉粒 C.粉粒、沙粒、黏粒8.关于食盐和白糖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的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盐比白糖溶解的量大 B.白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大 C.白糖和食盐溶解的量相同9.分离水中的沙子和食盐,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先蒸发,后过滤 B.先过滤,后蒸发 C.先过滤,后沉淀10.液体都会流动,液体的流动速度与()有关。A.透明度 B.黏稠度 C.颜色和气味11.黄河易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的森林被破坏 B.大量的泥沙沉积河底 C.人们不注意修堤防范12.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A.消化 B.运动 C.肺活量13.盐水在水中溶解后,可以用()的方法把盐从水中分离出来。A.沉淀 B.过滤 C.蒸发14.()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A.淀粉 B.油脂 C.水果15.下列器材中()没有应用压缩空气的原理。A.汽车轮胎 B.充气城堡 C.电吹风16.()层土壤的养分比较丰富。A.上 B.中 C.下17.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毫升。A.300 B.600 C.1000 D.200018.把同样的水倒入三样不同的土壤中,()的渗水性好。A.沙质土 B.粘质土 C.壤土19.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______)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______)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______)毫升以上。A.6000B.1000C.2500~400020.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它的质量是()。A.1000克 B.1000立方分米 C.1吨 D.100千克21.在海面不幸失去水源,却不能直接喝海水,主要是因为()。A.海水很脏,有很多垃圾 B.海水没有经过加热沸腾杀菌C.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22.腐殖质是由()变成的。A.泥土 B.动植物遗体 C.塑料袋23.用平衡尺测空气质量时,()不会改进实验效果。A.在平衡尺的一端多挂几个气球 B.给气球充更多的气 C.把尺子换成更长更大一些的24.在“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的实验中,软塑料管模拟的是()。A.胃 B.口腔 C.肠25.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A.10% B.30% C.60%26.下列()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A.鸡肉和猪肉 B.米饭和面包 C.白菜和西瓜27.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A.农田滴灌 B.玩水枪 C.洗菜水浇花28.下列食物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A.卷心菜 B.面包 C.花生29.植物的()对土壤有固定作用。A.根 B.茎 C.叶30.水稻适合种植在()中。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31.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地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A.可以流动 B.有质量 C.没有固定形状32.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了()。A.火箭 B.孔明灯 C.热气球33.加水能够搓成条而且弯折不断的是()。A.沙质士 B.黏质土 C.壤土 D.以上都是34.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的是()。A.草原 B.森林 C.海洋35.我们完成实验《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时,需要用到下列()组器材。A.铲子、两个托盘、酒水壶B.透明塑料袋、果皮、菜叶C.纸巾、烧杯、土块36.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A.25% B.30% C.70.8%37.()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A.蔬菜 B.蛋 C.米饭38.小学生的肺活量不低于()毫升。A.1000 B.2500 C.400039.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称为“改良土壤的能手”的是()。A.蚂蚁 B.蜗牛 C.蚯蚓40.下面做法中,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是()。A.植树造林 B.砍伐森林 C.挖土烧砖41.下面能在最短的时间溶解一块水果糖方法的是()。A.把水果糖放在冷水中,并不断地搅拌B.把水果糖放在热水中并不断地搅拌C.把水果糖放在热水中不搅拌4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固体的是()。A.蜡烛 B.粉笔灰 C.牛奶43.下面植物适宜在壤土中生长的是()。A.蚕豆 B.荷花 C.花生44.仙人球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适合生长在()中。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45.下列过程中,没有利用压缩空气的是()。A.篮球充气 B.喷水壶喷水 C.热气球升空46.能将铁屑和木屑快速分离的方法是()。A.一块块拣出来 B.用筛子筛 C.用磁铁把铁屑吸出来47.下列对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无色透明 B.没有固定形状 C.任何情况下都是流动的48.下列三种土壤加点水很难握成团的是()。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49.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A.呼吸 B.旅行 C.蠕动50.下列()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A.暖气片 B.射钉枪 C.扇扇子二、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填空题51.在接近___________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______克,相当于___________枚回形针的质量。52.液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____)、但有确定的(____________)和质量。53.海洋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______________。54.固体在(________)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______)改变。55.地球上,除了____________需要氧气以外,其他____________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____________。56.肺活量____________的人,身体____________能力更强。57.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______)。58.将要称的物体放在__________上,读取___________即可。59.使用电子天平时,要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___________”。60.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6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___________一定的空间。62.为了珍惜宝贵的______________,人们想到了各种节水的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64.人们利用_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了_____________。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表面,待气泡_____________后再作判断。65.人一次能呼出的_______气体量就是肺活量。用__________可以更方便准确地测出肺活量。66.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可供给我们_____________,保持我们的_____________,但不能多吃。67.碘酒是_____________探测器。68.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__________,有一定___________的气体。69.____________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因为其中除了生物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_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70.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71.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____________空气上升,____________空气下降。(均填“热”或“冷”)72.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它是供植物生长的____________。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____________,越肥沃。73.因为热空气会(______),所以,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______)处。74.动植物遗体在(______)中腐烂(______)后,形成了腐殖质。75.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纸团__________湿。76.物体混合前后,质量的大小(_____),占据空间的大小(_____)。A.有变化B.不变77.为下列土壤的性质选择正确的土壤类型。保水性最强(______);透气性最好(______);保水性适中(______);透气性适中(______);保水性最差(______);透气性最差(______)。A.壤土B.沙质土C.黏质土78.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_______)没有改变。7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被称为(______)。(______)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80.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______)。入们常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81.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______)且呈(______)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______)、(______)且枯黄。82.海洋里生活着______余万种生物,其中______%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浅海。83.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____________,冷空气____________。85.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______),可以给我们(_______),支持我们的(_________)。86.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刷牙时要_______水龙头。87.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______________。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88.由于_______,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铺设透水路面可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地下水储量。89.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______),如(______);有的水域小,蓄水量(______),如(______)。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______),如水库。90.下列物品中,(_______)都是液体。①流动的沙②酱油③白醋④飘动的烟⑤汽油⑥糖水酒⑧牛奶⑨蜂蜜91.下列物品中,(______)是固体。①沙子②丝巾③石头④橡皮⑤面糊⑥牙膏⑦尺子⑧铁块⑨书包92.在各种营养素中,(_____)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支持活动;(_____)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能量,保持体温;(_____)的主要作用是供长身体用;(_____)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健康。①水②蛋白质③维生素④糖类⑤脂肪⑥无机盐⑦膳食纤维93.两杯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把两份相同质量的糖同时倒入两杯水中,________杯中的糖溶解得比较快。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________加速糖溶解。94.沙子________溶解在水中,食盐________溶解在水中。95.盐溶解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越高,溶解越快。96.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___________;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__________。97.我们可以做一个___________,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98.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___________的。99.黄豆和绿豆混合前后重量(___________)。100.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广阔水体的总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选择题1.C【详解】土壤中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所以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土壤,要求学生掌握土壤中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2.A【详解】人体的呼吸道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呼吸器官可以说是人体的通气口了,在身体的器官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首先要保持室内通风,让空气流通使得空气清新。这样我们所吸入的空气就好一些,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经常用淡盐水漱口保护呼吸器官,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3.A【详解】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土壤是沙、小石子、粘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水稻喜欢高温潮湿土壤,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土壤,要求学生掌握水稻喜欢高温潮湿土壤。4.C【详解】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冬天,采用地暖的方式供是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特点;夏天,放在桌上的饼干易变软是吸收了潮湿的空气;春天,站在太阳下感觉暖和是气温回升。5.A【分析】做一个肥料带的步骤:1、往塑料袋中装入土、果皮、蔬菜等。2、均匀的向塑料袋中洒上一点水,扎好袋口。3、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并经常翻动翻动,每周观察一次肥料袋中发生的变化。【详解】A将塑料袋放在向阳处,应放在阴暗的地方,选项观点错误;B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选项观点正确;C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选项观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做肥料带,掌握肥料袋的制作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A【分析】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水产)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四项。【详解】A海水可以直接饮用,说法错误,海水不能直接饮用。B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淡水不足3%,说法正确。C海洋中生活着很多生物,说法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洋资源。7.A【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也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下列土壤颗粒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沙粒、粉粒、黏粒,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土壤,要求学生掌握土壤颗粒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沙粒、粉粒、黏粒。8.A【详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关于食盐和白糖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的量,食盐比白糖溶解的量大,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要求学生掌握食盐比白糖溶解的量大。9.B【详解】在分离沙子和食盐的过程中水的作用是溶解。沙子不溶于水,而食盐能溶于水。然后再通过过滤的方法,沙子留在滤纸上。最后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分离水中的沙子和食盐,下列方法正确的是先过滤,后蒸发,所以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溶解和分离,要求学生掌握分离水中的沙子和食盐,下列方法正确的是先过滤,后蒸发。10.B【详解】液体都会流动,液体的流动速度与黏稠度有关。粘稠度大的液体流动速度慢,粘稠度小的液体流动的速度快,所以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液体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液体的流动速度与黏稠度有关。11.A【详解】黄河容易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环境恶化,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沙石被冲入黄河,随着下游流域坡度减缓,水流速度下降,水流挟带泥沙前进的能力下降,造成泥沙沉积,年复一年的沉积是黄河河床逐年抬高,甚至高于黄河流域陆地海拔,所以非常容易造成水灾,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黄河易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掌握黄河易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是大量的森林被破坏。12.C【详解】人体吸人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叫肺活量。肺活量是人体发育健康的一个指标。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所以C符合题意。13.C【详解】盐水在水中溶解后,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盐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溶解在水中,无法用沉淀、过滤的方法分离。14.B【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淀粉中含有大量的糖类;油脂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选项B符合题意。15.C【详解】根据对压缩空气应用的认识,汽车轮胎、充气城堡都是利用了空气容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的特点。电吹风是电能转为风能的装置,与空气压缩无关。16.A【详解】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土壤上层颜色较深、往下逐渐变浅。上层土壤的养分比较丰富,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土壤,要求学生掌握上层土壤的养分比较丰富。17.C【详解】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18.A【详解】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沙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沙质土的渗水性最好。19.BCA【详解】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小学生的肺活量不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20.C【详解】水的质量=水的密度×水的体积=1000千克/立方米×1立方米=1000千克=1吨。21.C【详解】海水中含有很多种不同的盐类物质,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盐类物质。这些盐类物质使得海水又苦又咸。在海面不幸失去水源,却不能直接喝海水,主要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所以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海洋,要求学生掌握在海面不幸失去水源,却不能直接喝海水,主要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22.B【详解】23.C【详解】用平衡尺测空气质量时,在平衡尺的一端挂没有充气的气球,另一端挂充气的气球,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有质量,可以气球内充入更多的空气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把尺子换成更长更大一些的,加重了尺子自身的质量,空气的质量没有变化,不会改进实验效果。24.C【详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口腔、咽喉、食道、胃部、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道主要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在“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的实验中,用漏斗代替口腔,软塑料管代替食道、肠道。气球代替胃,所以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要求学生掌握在“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的实验中,软塑料管模拟的是肠道。25.B【详解】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26.C【详解】食物中主要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每一类营养物质对人体都有重要的作用。A鸡肉和猪肉中富含蛋白质;B米饭和面包中富含糖类;C白菜和西瓜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27.B【详解】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节约用水的方法是:1.用水后关掉水龙头;2.使用节水器具;3.洗菜水浇花;4.农田滴灌;5.一水多用。玩水枪不属于节约用水,所以B符合题意。28.C【详解】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卷心菜含维生素;面包含糖类;花生脂肪含量最高。29.A【详解】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A符合题意。30.B【详解】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土壤是沙、小石子、粘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土壤的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荷花、芦苇、水稻、莲花等,所以B符合题意。31.A【详解】空气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有重量、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气体等。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地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可以流动,所以A符合题意。32.B【详解】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了孔明灯,所以B符合题意。33.B【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粘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土壤的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最适宜捏泥人、做陶瓷的土是黏质土。加水能够搓成条而且弯折不断的是黏质土,所以B符合题意。34.C【详解】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35.A【详解】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我们完成实验《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时,需要用到土壤、洒水壶、草皮、铲子、两个托盘,A符合题意。36.B【详解】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37.A【详解】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水果、蔬菜;矿物质丰富的食物:水产品、调味品。蔬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维生素和矿物质,要求学生掌握蔬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38.A【详解】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小学生的肺活量不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39.C【详解】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称为“改良土壤的能手”的是蚯蚓,所以C符合题意。40.A【详解】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在资源。保护土壤:植树造林和修筑梯田;破坏土壤:过度喷洒农药、砍伐森林、挖土烧砖,所以A符合题意。41.B【详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主要有:1.搅拌;2.加热;3.磨成粉末等。在最短的时间溶解一块水果糖方法的是把水果糖放在热水中并不断地搅拌,所以B符合题意。42.C【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蜡烛和粉笔灰具有固定的形状,是固体。牛奶是液体。43.A【详解】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壤土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蚕豆适合在土壤肥沃的壤土种植,黏土宜种水稻、荷花、芦苇等,沙土宜种薯类、花生、芝麻等作物。44.A【详解】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仙人球适应沙漠环境,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透气性好,所以最适合仙人球生长的土壤是沙质土。45.C【详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篮球充气空气、喷水壶喷水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性质;热气球升空是利用空气受热变轻上升,与压缩空气的性质无关。46.C【详解】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得当的办法,把混淆物中的各组成物质相互分开,而且恢复到种种物质的原来形态,分别得到纯净物的。将铁屑和木屑混合物放纸上,用磁铁在纸下将铁屑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木屑。47.C【详解】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水无色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流动的是错误的,冰是水的固态形式,就无法流动。48.A【详解】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是沙质土;含沙量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量适中的土壤是壤土。和点水握一握,捏后照样散开,不能成团的是沙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49.C【详解】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其中消化道是用蠕动方式使食物前进的,肠胃里面有很多褶皱,这些褶皱起到消化作用的同时还能令食物移动。50.B【详解】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无味、能流动、具有质量、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容易被压缩。容易容易被压缩,射钉枪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二、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填空题51.地面1.293【详解】52.形状体积【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点睛】本题考查认识液体,要求学生掌握液体的特点。53.又苦又咸【详解】54.外力没有【解析】【详解】55.人动物氧气【详解】56.大供氧【详解】57.强【详解】58.电子天平显示数字【详解】59.0【详解】60.电子天平【解析】【详解】61.占据【详解】62.淡水资源农田滴灌循环用水使用节水产品【详解】63.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详解】64.水平面水平仪稳定【解析】【详解】65.最大标准测试仪【解析】【详解】66.脂肪能量体温【详解】67.淀粉【详解】68.空间质量【详解】空气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有重量、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气体等。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发生变化,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69.海洋矿产【详解】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海洋里不仅有许多生物资源,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70.形状大小【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71.热冷【详解】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72.提供养分深【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粘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地面上死亡的动物、植物完全腐烂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质就是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它是供植物生长的提供养分。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73.上升低【详解】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向下走。根据热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