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实施_第1页
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实施_第2页
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实施_第3页
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实施_第4页
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实施TOC\o"1-2"\h\u24540第一章概述 3112501.1项目背景 378381.2项目目标 351191.3技术架构 35408第二章安全防范系统需求分析 4208932.1用户需求 4290452.2功能需求 449152.3功能需求 526268第三章系统设计 5197533.1总体设计 559153.1.1系统架构 583563.1.2功能模块划分 5279913.1.3模块协作关系 5115293.2硬件设计 660203.2.1感知设备 6190843.2.2执行设备 6195743.2.3通信设备 6241613.3软件设计 6265193.3.1前端软件设计 6156853.3.2后端软件设计 676143.3.3云平台软件设计 630582第四章网络通信安全 7229954.1通信协议选择 73484.2数据加密与解密 718774.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81636第五章设备接入与认证 85685.1设备注册与认证 8245505.1.1注册流程设计 8242645.1.2设备认证 8143515.2设备权限管理 944535.2.1权限等级划分 9248555.2.2权限分配与控制 9320825.3设备安全监控 9274835.3.1监控策略 9273905.3.2安全防护措施 964165.3.3安全事件处理 1010588第六章智能报警系统 1011846.1报警策略设置 10315686.1.1报警阈值设定 10140736.1.2报警级别划分 10146566.1.3报警条件组合 1054646.2报警信息推送 1041526.2.1报警信息格式化 1126406.2.2报警信息传输 11213306.2.3报警信息推送方式 11112916.3报警处理流程 11293126.3.1报警信息接收 11284496.3.2报警信息分析 11247826.3.3报警事件处理 11294526.3.4报警事件记录 11278306.3.5报警事件反馈 1131738第七章视频监控系统 12289517.1视频采集与传输 1286937.1.1概述 12132967.1.2视频采集 12206547.1.3视频传输 122757.1.4传输协议与安全 1281797.2视频存储与检索 12100717.2.1概述 12185817.2.2视频存储 12215807.2.3视频检索 12250247.3视频分析与处理 13273427.3.1概述 13127557.3.2实时监控 1348377.3.3预警与联动 13305227.3.4数据分析与挖掘 1330155第八章系统集成与兼容性 14288908.1系统集成方案 14284408.1.1设计原则 14274028.1.2系统集成内容 1411258.2兼容性设计 14320498.2.1兼容性原则 14160998.2.2兼容性设计方法 14177958.3系统升级与维护 1478558.3.1系统升级 1470278.3.2系统维护 1524061第九章用户隐私保护 15140289.1用户数据安全 15108219.2用户隐私设置 15308749.3用户权限管理 1627663第十章系统测试与验收 161133010.1测试计划与方案 161488410.2功能测试 17268510.3功能测试 171513710.4系统验收与交付 17、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智能家居应运而生。智能家居系统通过集成各类智能设备,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但是在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证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旨在研究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实施,以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分析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防范策略。(2)设计一套智能家居安全防范系统,实现设备接入、数据传输、用户隐私等方面的安全保护。(3)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智能家居安全防范系统的有效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4)探讨智能家居安全防范系统的实施策略,为我国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1.3技术架构本项目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负责采集家庭环境中各类设备的状态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门磁、烟雾等。感知层设备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信息的实时监测。(2)传输层: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传输层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交互。(3)平台层:负责处理和分析感知层传输的数据,实现数据挖掘、智能决策等功能。平台层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模块。(4)应用层: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服务。应用层主要包括用户界面、业务逻辑、设备控制等模块。(5)安全层:针对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采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本项目的设计思路、技术方案、实验验证及实施策略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安全防范系统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首先需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以下是针对用户需求的具体分析:(1)实时监控:用户希望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家居环境,包括门窗开关状态、人员出入、烟雾、火灾等异常情况,保证家居安全。(2)远程控制:用户希望在远离家居时,能够通过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远程查看监控画面,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如锁定门窗、开启警报等。(3)预警通知:当发生异常情况时,系统应能及时发出预警通知,通知用户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4)数据存储:用户希望系统具备数据存储功能,便于查询历史记录,分析安全状况。(5)联动控制:用户希望系统可以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联动,如烟雾报警时自动开启空气净化器,火灾报警时自动关闭燃气阀门等。2.2功能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安全防范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家居环境的功能,包括视频监控、门窗感应、烟雾报警等。(2)远程控制:系统应支持远程查看监控画面,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如锁定门窗、开启警报等。(3)预警通知:系统应具备预警通知功能,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用户。(4)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应具备数据存储功能,便于查询历史记录,同时支持数据分析,帮助用户了解家居安全状况。(5)联动控制:系统应能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联动,实现智能化安全防范。2.3功能需求为保证安全防范系统的稳定运行,以下功能需求需得到满足:(1)实时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实时性,能够及时响应各种异常情况,保证家居安全。(2)稳定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保证长时间运行不出现故障。(3)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4)兼容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无缝对接。(5)易用性:系统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易于操作,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需求。第三章系统设计3.1总体设计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划分及各模块之间的协作关系。3.1.1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分为前端、后端和云平台三个部分。前端主要包括各类感知设备、执行设备和用户界面;后端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分析和控制指令的;云平台则负责数据存储、管理和远程监控。3.1.2功能模块划分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感知模块:负责收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烟雾等。(2)执行模块:根据控制指令执行相应操作,如开关灯、调节温度等。(3)数据处理模块:对收集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处理,控制指令。(4)通信模块:实现前端与后端、后端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5)用户界面模块:提供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界面。3.1.3模块协作关系各模块之间的协作关系如下:(1)感知模块将收集到的环境信息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根据环境信息控制指令,发送给执行模块。(3)执行模块接收控制指令,执行相应操作。(4)用户界面模块实时显示环境信息,接收用户输入,发送控制指令。3.2硬件设计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家居安全防范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感知设备、执行设备和通信设备。3.2.1感知设备感知设备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环境信息,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持。3.2.2执行设备执行设备主要包括开关、调节器等。根据控制指令,执行设备能够实现环境参数的调整,保证家居安全。3.2.3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负责前端与后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有线通信模块负责后端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3.3软件设计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家居安全防范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前端软件、后端软件和云平台软件。3.3.1前端软件设计前端软件主要包括感知模块驱动程序、执行模块驱动程序和通信模块驱动程序。这些驱动程序负责实现硬件设备的初始化、数据采集和指令执行等功能。3.3.2后端软件设计后端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指令模块和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收集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处理,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模块根据环境信息和预设规则控制指令;通信模块负责与前端和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3.3.3云平台软件设计云平台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远程监控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存储前端和后端传输的数据;数据管理模块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远程监控模块实现用户远程查看环境信息、发送控制指令等功能。第四章网络通信安全4.1通信协议选择在智能家居场景下,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是构建安全防范系统的首要环节。通信协议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选择通信协议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加密算法:通信协议应采用成熟的加密算法,如AES、RSA等,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完整性保护:通信协议应具备完整性保护机制,如数字签名、消息摘要等,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3)可靠性:通信协议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在网络不稳定、丢包等情况下保证数据的准确传输。(4)可扩展性:通信协议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智能家居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目前常用的通信协议有HTTP、MQTT、CoAP等。在智能家居场景下,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例如,协议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适用于大多数智能家居设备;MQTT协议则具有较低的资源消耗,适用于低功耗的智能家居设备。4.2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加密与解密是保障智能家居系统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以下几种加密与解密技术可供选择:(1)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等,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对称加密算法具有较高的加密速度,但密钥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2)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等,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密钥分发和管理方面较为简单,但加密和解密速度较慢。(3)混合加密算法:结合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势,先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交换密钥,再使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加密。混合加密算法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加密速度。(4)哈希算法:如SHA256、MD5等,将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哈希算法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篡改。4.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是智能家居系统中重要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以下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的相关内容:(1)防火墙:防火墙通过对网络数据的过滤,阻止非法访问和攻击。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可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非法访问和攻击行为,保护系统安全。(2)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负责实时监控网络数据,发觉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协议、数据包等信息,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觉并报警。(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的协同工作:将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全方位防护。防火墙负责阻挡非法访问和攻击,入侵检测系统负责发觉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二者协同工作,共同保障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安全。(4)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的优化:针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特点,可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优化,提高防护效果。例如,针对智能家居设备数量较多的情况,可优化防火墙规则,减少误报和漏报;针对智能家居设备功能较低的情况,可优化入侵检测算法,降低资源消耗。第五章设备接入与认证5.1设备注册与认证5.1.1注册流程设计在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中,设备注册是设备接入的第一步。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我们设计了如下注册流程:(1)设备制造商在系统中预注册设备,为设备分配唯一标识符。(2)用户购买设备后,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端进行设备激活。(3)用户在激活过程中输入设备标识符,系统后台验证设备信息与预注册信息是否匹配。(4)验证通过后,系统为设备唯一的安全证书,并将其发送给用户。5.1.2设备认证设备认证是保证设备合法接入系统的重要环节。我们采用以下认证方式:(1)设备在接入网络时,需携带安全证书进行认证。(2)系统后台验证安全证书的有效性,保证设备合法接入。(3)认证通过后,设备可正常与系统进行通信。5.2设备权限管理5.2.1权限等级划分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我们对设备权限进行等级划分,包括以下三个等级:(1)最低权限:设备仅能访问自身相关信息,如状态查询、故障反馈等。(2)中等权限:设备可访问部分系统资源,如与其他设备协同工作、接收系统通知等。(3)最高权限:设备可访问全部系统资源,如控制其他设备、修改系统设置等。5.2.2权限分配与控制(1)设备制造商在设备出厂时,为设备分配最低权限。(2)用户在激活设备时,可根据需求申请提升设备权限。(3)系统管理员审核用户申请,并根据用户信用等级、设备类型等因素进行权限分配。(4)设备权限变更后,系统自动更新权限信息,保证设备在合法范围内运行。5.3设备安全监控5.3.1监控策略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我们制定以下监控策略:(1)设备接入网络后,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如网络连接、设备运行情况等。(2)设备发生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并通知用户。(3)系统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无安全隐患。5.3.2安全防护措施(1)设备接入网络时,采用SSL/TLS加密通信,防止数据泄露。(2)设备端采用安全芯片,存储安全证书和密钥,防止设备被篡改。(3)系统后台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措施,防止外部攻击。(4)用户端采用密码保护、二次验证等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5.3.3安全事件处理(1)当设备发生安全事件时,系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如隔离设备、断开网络连接等。(2)系统记录安全事件相关信息,便于后续调查和处理。(3)系统管理员对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处理,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六章智能报警系统6.1报警策略设置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中,智能报警系统是关键组成部分。报警策略设置旨在保证系统在发觉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出警报。以下是报警策略设置的几个关键环节:6.1.1报警阈值设定报警阈值是判断是否触发报警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场景和设备的特点,设定合适的报警阈值,以保证在异常情况出现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例如,对于入侵检测系统,可设置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等参数的阈值;对于火灾报警系统,可设置温度、烟雾等参数的阈值。6.1.2报警级别划分报警级别划分有助于用户快速了解报警事件的严重程度。通常可分为三个级别:一般报警、重要报警和紧急报警。一般报警表示系统监测到异常,但不会对家庭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重要报警表示异常情况可能对家庭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紧急报警表示系统监测到严重威胁家庭安全的异常情况。6.1.3报警条件组合报警条件组合是指将多个报警参数组合在一起,以满足特定场景下的报警需求。例如,在家庭安防场景中,可设置以下报警条件组合:入侵检测系统报警且烟雾报警系统报警,此时系统将发出紧急报警。6.2报警信息推送报警信息推送是将报警事件及时通知给用户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报警信息推送的几个关键步骤:6.2.1报警信息格式化报警信息应包含以下内容:报警类型、报警级别、报警时间、报警位置等。系统需对报警信息进行格式化处理,使其清晰、易懂。6.2.2报警信息传输报警信息传输需保证实时性和稳定性。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是利用家庭内网进行传输,保证报警信息在家庭内部传输过程中不被泄露;二是利用移动网络进行传输,保证用户在外部环境下也能接收到报警信息。6.2.3报警信息推送方式报警信息推送方式包括:短信、电话、邮件、APP推送等。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推送方式。6.3报警处理流程报警处理流程是指从接收到报警信息到处理完毕的全过程。以下是报警处理流程的关键环节:6.3.1报警信息接收系统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应立即进行识别和处理。对于不同级别的报警,系统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6.3.2报警信息分析报警信息分析是对报警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以确定报警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分析内容包括:报警类型、报警级别、报警时间、报警位置等。6.3.3报警事件处理根据报警信息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对于入侵报警,可启动视频监控、通知保安等;对于火灾报警,可启动灭火系统、通知消防部门等。6.3.4报警事件记录报警事件记录是对报警处理过程的详细记录,包括报警时间、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记录报警事件有助于后续的统计分析,为优化报警策略提供依据。6.3.5报警事件反馈在报警事件处理结束后,系统应向用户反馈处理结果,以便用户了解报警事件的解决情况。反馈方式可包括短信、电话、邮件等。第七章视频监控系统7.1视频采集与传输7.1.1概述在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中,视频监控系统是关键组成部分。视频采集与传输环节负责将实时监控场景中的画面采集并传输至后端处理系统,为安全防范提供实时数据支持。7.1.2视频采集视频采集是指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将监控场景中的画面转化为数字信号。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摄像头,如普通摄像头、高清摄像头、夜视摄像头等。摄像头应具备高分辨率、低延迟、抗干扰等特点,以保证采集到的画面清晰、稳定。7.1.3视频传输视频传输是指将采集到的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至后端处理系统。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主要采用以太网、光纤等介质,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无线传输则通过WiFi、蓝牙等无线技术实现,适用于无法布线的场景。7.1.4传输协议与安全在视频传输过程中,应采用加密传输协议,如、SSL等,保证数据安全。同时传输协议应具备抗丢包、抗干扰能力,以保证视频信号的稳定传输。7.2视频存储与检索7.2.1概述视频存储与检索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环节,负责对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存储和快速检索。7.2.2视频存储视频存储主要采用硬盘、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为提高存储容量和扩展性,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将视频数据分散存储到多个存储节点上。应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维护和清理,以延长使用寿命。7.2.3视频检索视频检索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定位到特定时间、地点或事件的视频片段。为实现高效检索,可以采用以下技术:(1)视频索引:对视频数据进行索引,以便快速定位到特定时间或事件。(2)视频摘要:对视频数据进行摘要,提取关键帧,便于用户快速浏览。(3)智能搜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等,实现基于内容的智能搜索。7.3视频分析与处理7.3.1概述视频分析与处理是智能家居安全防范系统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实时监控、预警等功能。7.3.2实时监控实时监控是指对监控场景进行实时分析,识别异常行为或事件,并触发报警。为实现实时监控,可以采用以下技术:(1)运动检测:检测监控场景中的运动目标,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2)人脸识别:识别监控场景中的人脸,并比对数据库中的人员信息,实现人员管控。(3)车辆识别:识别监控场景中的车辆,并提取车牌号码等信息。7.3.3预警与联动预警与联动是指当系统检测到异常行为或事件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与其他安防设备进行联动。具体措施如下:(1)预警信息: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2)联动设备:与报警器、灯光、摄像头等设备联动,实现实时报警和现场控制。7.3.4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对历史视频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安全防范提供数据支持。具体方法如下:(1)数据挖掘:采用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方法,发觉潜在的异常行为或事件。(2)深度学习: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视频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提高监控系统的智能识别能力。(3)大数据分析: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海量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全局监控和预警。第八章系统集成与兼容性8.1系统集成方案8.1.1设计原则在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中,系统集成方案需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2)可靠性:保证系统运行稳定,降低故障率,提高系统可用性。(3)扩展性:预留足够的空间,便于后续系统升级与功能扩展。(4)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与非法入侵。8.1.2系统集成内容(1)硬件集成:将各类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与控制指令传递。(2)软件集成:整合各个子系统的软件模块,实现统一的管理与控制。(3)通信协议集成:采用统一通信协议,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与数据传输效率。8.2兼容性设计8.2.1兼容性原则(1)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保证系统的通用性。(2)考虑不同设备、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等因素,实现跨平台兼容。(3)优化系统架构,降低系统间的依赖关系,提高系统兼容性。8.2.2兼容性设计方法(1)设备兼容:选用具有良好兼容性的硬件设备,如通用型传感器、控制器等。(2)软件兼容: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不同软件之间的集成与兼容。(3)通信协议兼容:采用标准通信协议,如TCP/IP、HTTP等,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8.3系统升级与维护8.3.1系统升级(1)硬件升级:根据实际需求,对硬件设备进行替换或增加,提高系统功能。(2)软件升级:定期发布软件更新包,修复已知问题,优化系统功能,增加新功能。(3)系统兼容性升级:针对新出现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等,对系统进行适应性升级。8.3.2系统维护(1)定期检查硬件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对软件进行定期维护,优化系统功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建立完善的用户手册与操作指南,提高用户操作的正确性。(5)提供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九章用户隐私保护9.1用户数据安全在智能家居场景下,用户数据安全是隐私保护的核心内容。为保证用户数据安全,本系统在设计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数据加密: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采用业界公认的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2)数据备份:定期对用户数据进行备份,保证在系统出现故障时,用户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恢复。(3)数据隔离:不同用户的数据相互隔离,避免数据泄露风险。(4)访问控制:对用户数据进行访问控制,仅授权人员可访问相关数据。(5)数据审计:对用户数据访问行为进行审计,保证数据安全。9.2用户隐私设置为保障用户隐私,本系统提供以下隐私设置功能:(1)隐私开关:用户可自主开启或关闭隐私保护功能,根据个人需求调整隐私保护级别。(2)数据共享:用户可设置允许或禁止与其他用户共享数据,保证数据不被滥用。(3)数据访问权限:用户可设置数据访问权限,限制特定人员访问个人数据。(4)隐私举报:用户发觉隐私泄露或数据滥用行为时,可及时举报,以便系统管理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9.3用户权限管理为保证用户隐私安全,本系统对用户权限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如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