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手册TOC\o"1-2"\h\u29596第一章农业环境保护概述 3122711.1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96351.2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35105第二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4113882.1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48712.2农业水资源保护 4317892.3农业植被保护 415289第三章农药与化肥使用管理 5225703.1农药的科学使用 5101213.1.1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 5270153.1.2确定合理的用药量 5308923.1.3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 5234383.1.4提高农药使用技术 548413.2化肥的合理施用 5230433.2.1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5219243.2.2选择合适的化肥品种 5262793.2.3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 59863.2.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6265543.3农药与化肥的环境影响 6176993.3.1农药的环境影响 680643.3.2化肥的环境影响 620367第四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6320344.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处理方法 624554.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7310714.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的政策法规 711392第五章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与措施 815065.1节能减排技术 8294045.2生态农业技术 831355.3农业环境保护设施 831759第六章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与评估 986766.1农业环境监测方法 953796.1.1土壤环境监测方法 91286.1.2水环境监测方法 9223806.1.3大气环境监测方法 937566.2农业环境质量评估 9236346.2.1土壤环境质量评估 10253106.2.2水环境质量评估 10255266.2.3大气环境质量评估 10150816.3农业环境保护预警系统 1088436.3.1数据收集与分析 10298566.3.2预警模型建立 10126436.3.3预警阈值设定 10144106.3.4预警信息发布 1010610第七章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 10194737.1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0109777.1.1法律法规概述 10326597.1.2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1178177.1.3法律法规实施要求 11228367.2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11221417.2.1政策概述 11150887.2.2政策指导 1131027.2.3政策措施 1188847.2.4政策支持 12285497.3农业环境保护执法与监督 1226977.3.1执法主体 12234317.3.2执法内容 12202507.3.3执法程序 1268257.3.4监督机制 1230550第八章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 12196298.1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2200348.1.1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12147598.1.2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1221018.1.3宣传教育的方式 1317358.2农业环境保护培训 13140968.2.1培训的必要性 1387448.2.2培训的主要内容 13115788.2.3培训的方式 1498328.3农业环境保护社会参与 14116158.3.1社会参与的意义 14153328.3.2社会参与的形式 14300228.3.3社会参与的途径 1427836第九章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 14256589.1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15189579.1.1合作背景与意义 15168599.1.2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 15297109.1.3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成果 1541759.2农业环境保护国际交流 15255799.2.1交流背景与意义 15279509.2.2交流形式与内容 1534709.3农业环境保护国际项目 15242249.3.1项目类型与特点 16247729.3.2项目实施与管理 165758第十章农业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161134610.1典型农业环境保护案例 161727610.1.1案例一:A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61510210.1.2案例二:B地区生态农业建设 16221310.1.3案例三:C地区农业绿色发展 1641010.2农业环境保护经验与启示 171374210.2.1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171191110.2.2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 172839710.2.3注重农民参与与教育培训 171186410.2.4加强监管与执法 171074010.3农业环境保护发展趋势与展望 17574910.3.1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171949210.3.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71176010.3.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72526710.3.4农业绿色产业发展 17第一章农业环境保护概述1.1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农业环境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才能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优质。反之,生态环境恶化将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都会导致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农业环境保护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途径。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生产方式,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1.2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农业环境保护涉及多个方面,为有效推进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以下基本原则应当遵循:(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重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风险。一旦发觉环境污染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2)综合管理,分类施策。农业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实施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3)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4)政策引导,法制保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引导农业生产者积极参与农业环境保护,保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5)社会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形成企业、农民共同参与的农业环境保护格局。第二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2.1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强农田土壤保护,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这包括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以及采取科学的耕作制度和轮作制度。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证农田排灌系统的合理布局和有效运行,防止农田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还需加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觉和处理农田生态环境问题。2.2农业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保护农业水资源,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保证农业用水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要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如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还要加强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包括保护水源地、治理水体污染、维护河流和湖泊的生态平衡等措施。2.3农业植被保护农业植被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农田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农业植被,首先要加强植被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植被保护规划。要加强植被恢复和建设工作,对退化植被进行修复和重建,推广植被保护技术,如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度提升等。同时还要加强农业植被的科学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保证植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章农药与化肥使用管理3.1农药的科学使用3.1.1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农药的科学使用首先应从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开始。针对不同农作物和病虫害类型,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还需考虑农药的剂型、作用方式以及与其他农药的兼容性。3.1.2确定合理的用药量根据农药的剂型、作用方式和防治对象,确定合理的用药量。过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而用药量过少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因此,合理用药量的确定对于农药的科学使用。3.1.3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包括用药时机、用药次数和用药间隔等。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需求,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同时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以减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3.1.4提高农药使用技术提高农药使用技术,包括喷雾器的选择、喷雾质量、用药方法等。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2化肥的合理施用3.2.1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化肥的合理施用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科学计算施肥量。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盐渍化、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而施肥量不足则可能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3.2.2选择合适的化肥品种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化肥品种。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应根据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氮、磷、钾比例的化肥。3.2.3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时期、施肥次数和施肥方法等。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合理调整施肥方案。同时注意采用深施、分层施等施肥方法,以提高化肥利用率。3.2.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计算施肥量,实现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3.3农药与化肥的环境影响3.3.1农药的环境影响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药残留: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可能在农作物上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2)污染土壤和水源:农药施用不当,可能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平衡。(3)生态系统破坏:过量使用农药,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3.3.2化肥的环境影响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同样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盐渍化:过量施肥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2)水体富营养化:化肥流失进入水体,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3)大气污染:部分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可能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针对农药与化肥的环境影响,农业生产者应加强管理,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第四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4.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处理方法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包括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农用薄膜等。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来源,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作物秸秆:主要包括稻草、麦秸、玉米秸等。处理方法有:直接还田、堆肥、饲料化、生物质能源化等。(2)农产品加工剩余物:如柑橘皮、花生壳、茶叶渣等。处理方法有:饲料化、堆肥、生物质能源化等。(3)畜禽粪便:包括猪粪、鸡粪、牛粪等。处理方法有:肥料化、饲料化、生物质能源化等。(4)农用薄膜:主要包括塑料薄膜、地膜等。处理方法有: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等。4.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肥料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饲料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业效益。(3)生物质能源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4)材料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新型材料,如生物质塑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等。4.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的政策法规我国对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以下列举部分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了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政策措施。(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规定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3)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措施和任务要求。(4)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的申报、审批、监管等程序和要求。各级应认真贯彻执行上述政策法规,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与措施5.1节能减排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是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和节能环保型农用机械。节能技术主要包括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等。减排技术则涉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废弃物排放,推广生物有机肥和绿肥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农用机械,如节能型水泵、收割机、拖拉机等。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5.2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是一种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农业生产方式,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包括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技术。生态种植技术强调合理轮作、间作和套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持土壤肥力。生态养殖技术则注重养殖环境优化、饲料资源合理利用、疫病防控等,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3农业环境保护设施农业环境保护设施是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土壤改良设施、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农田水利设施包括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旨在保证农田水分平衡,防止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土壤改良设施包括土壤施肥、土壤调理等措施,旨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主要包括秸秆还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设施。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可以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还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第六章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与评估6.1农业环境监测方法农业环境监测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对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农业环境监测方法:6.1.1土壤环境监测方法土壤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监测。具体方法如下:(1)土壤采样: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2)土壤物理性质监测:包括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水分等指标的测定。(3)土壤化学性质监测: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测定。(4)土壤生物性质监测: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动物等指标的测定。6.1.2水环境监测方法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灌溉水的监测。具体方法如下:(1)水质采样:在监测点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2)水质化学指标监测:包括pH值、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指标的测定。(3)水质生物指标监测:包括生物种类、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测定。6.1.3大气环境监测方法大气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温室气体排放等指标的监测。具体方法如下:(1)空气质量监测:在监测点安装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2)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地面观测等方法,监测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6.2农业环境质量评估农业环境质量评估是对农业环境现状、趋势和潜在风险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土壤环境质量评估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程度、土壤肥力状况、土壤侵蚀状况等指标的评估。6.2.2水环境质量评估水环境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水体污染程度、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生态系统状况等指标的评估。6.2.3大气环境质量评估大气环境质量评估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污染程度等指标的评估。6.3农业环境保护预警系统农业环境保护预警系统是通过对农业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预测农业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以下为农业环境保护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6.3.1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农业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6.3.2预警模型建立根据农业环境质量评估结果,建立预警模型,预测农业环境质量变化趋势。6.3.3预警阈值设定根据农业环境质量标准和保护目标,设定预警阈值,判断农业环境质量是否达到预警水平。6.3.4预警信息发布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农业环境质量预警信息,为部门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决策依据。第七章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7.1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7.1.1法律法规概述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基础,涵盖了一系列与农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7.1.2法律法规体系构成(1)法律层面: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2)行政法规层面:主要包括《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农药管理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3)部门规章层面:主要包括《农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等。7.1.3法律法规实施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和农业生产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农业环境保护职责,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7.2农业环境保护政策7.2.1政策概述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政策指导、政策措施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这些政策旨在引导农业生产者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环境保护水平。7.2.2政策指导(1)强化农业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2)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目标。(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发展模式。7.2.3政策措施(1)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环境保护投入,完善农业环境保护设施。(2)推广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推广绿色、有机、生态等农业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3)严格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7.2.4政策支持(1)财政支持:设立农业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环境保护项目。(2)税收优惠:对农业环境保护项目给予税收优惠。(3)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环境保护项目提供信贷支持。7.3农业环境保护执法与监督7.3.1执法主体农业环境保护执法主体主要包括农业、环保、土地、林业等相关部门。7.3.2执法内容(1)检查农业生产者遵守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2)查处农业违法行为,如非法占用耕地、违法排放污染物等。(3)监督农业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运行。7.3.3执法程序执法部门应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执法活动,保证执法公正、公平、公开。7.3.4监督机制(1)内部监督:执法部门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2)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农业环境保护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3)审计监督:审计部门应对农业环境保护执法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保证资金使用合规。第八章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8.1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8.1.1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教育,可以使农民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掌握环保技术,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从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8.1.2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1)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普及环保法律法规,使农民了解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政策措施。(2)环保知识普及:传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3)环保技术宣传:推广农业环保技术,如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生物防治等。(4)环保行为规范:引导农民养成环保行为习惯,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村生活垃圾等。8.1.3宣传教育的方式(1)传统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定期发布环保信息。(2)网络新媒体宣传: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推送环保知识、政策等信息。(3)现场宣传活动: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展览、演示等活动,让农民亲身体验环保技术。(4)培训与交流:开展环保培训,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8.2农业环境保护培训8.2.1培训的必要性农业环境保护培训旨在提高农民的环保素质,使其在农业生产中自觉采取环保措施,降低环境污染。培训可以帮助农民掌握环保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2.2培训的主要内容(1)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让农民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提高其法制观念。(2)环保技术:教授农民环保技术,如节水灌溉、生物防治、有机肥料使用等。(3)环保管理:培训农民环保管理知识,如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农村环境治理等。(4)环保意识: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农业生产中自觉采取环保措施。8.2.3培训的方式(1)集中培训:组织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2)现场教学:结合实际农业生产,进行现场教学,使农民更好地掌握环保技术。(3)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手机等远程教育手段,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培训服务。(4)交流与合作:组织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环保技术的传播与推广。8.3农业环境保护社会参与8.3.1社会参与的意义农业环境保护社会参与是指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企业、农民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社会参与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农业环境保护的实效。8.3.2社会参与的形式(1)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环境保护。(2)企业参与: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投资农业环保项目,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3)农民参与: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环境保护,自觉采取环保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社会团体参与:各类社会团体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环保宣传、培训等活动,推动农业环境保护。8.3.3社会参与的途径(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环境保护。(2)资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出资,支持农业环境保护项目。(3)技术合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共同开展技术合作,推广环保技术。(4)宣传交流:社会各界共同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和交流活动,提高环保意识。第九章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9.1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9.1.1合作背景与意义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国在农业环境保护领域展开合作,旨在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水平,还能促进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9.1.2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1)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共同制定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国际农业环境保护法规的统一和协调。(2)技术交流与培训: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交流与传播,提高各国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水平。(3)资源共享与协同研究:开展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科研项目,共享研究资源,共同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9.1.3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成果我国在农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推动全球农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9.2农业环境保护国际交流9.2.1交流背景与意义农业环境保护国际交流有助于各国了解彼此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间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交流。9.2.2交流形式与内容(1)学术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农业环境保护领域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2)人员往来:加强国际间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合作,推动人才交流与培训。(3)信息共享:建立农业环境保护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分享各国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技术和管理经验。9.3农业环境保护国际项目9.3.1项目类型与特点农业环境保护国际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技术合作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水平。(2)研究与示范项目:开展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与示范,推动国内外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转化与应用。(3)资源共享项目:建立国际农业环境保护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各国在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发展。9.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天然钠基膨润土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绿色启蒙:生态教育之旅
- 七夕情感引爆点
- 中国塑料填料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2025年吊桥施工安全管理协议
- 2025年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专业知识)J7类-准驾动力分散型电力动车组经典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考试(理论知识)一级高级技师练习题及答案三
- 浙江省2025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恢复驾驶资格考试综合试题及答案五
- 2025年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
- 水库卧管施工方案设计
- 连锁店选址培训课件
- 心律失常健康讲座课件
- 《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工作指引(试行)》2025
- 1.1走进化学科学 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方案(3篇)
-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
- 【2025年】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渝矿实业公司招聘1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物业租售业务培训课件
- 化工企业污染场地治理与地下水修复工程项目实施计划
- 2025年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系统内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