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_第1页
有关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_第2页
有关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_第3页
有关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_第4页
有关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一.摘要

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愈发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某大型跨国企业为案例,深入探讨了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职业发展初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该企业通过实施系统化的职业培训体系,结合绩效导向的考核机制,显著提升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量数据分析与定性案例访谈,系统评估了培训体系对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化的职业培训不仅增强了毕业生的财务报告分析能力,还显著提升了其跨文化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绩效导向的考核机制有效促进了毕业生职业目标的自我实现,为其长期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应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发展路径,结合动态的绩效评估体系,以适应会计专业人才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一案例为同类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考,有助于优化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培养模式。

二.关键词

会计专业;职业发展;绩效评估;培训体系;跨国企业

三.引言

在当代经济体系中,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其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健康与战略决策效率。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演变,特别是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与高阶化的趋势。这一变化不仅对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与长期发展路径规划构成了新的挑战。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初期,往往面临着如何快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如何适应企业文化、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建立自身职业优势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不仅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与高度,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利用财务资源,实现可持续增长。因此,探讨如何优化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培养模式,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当前,国内外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部分学者侧重于会计教育体系的改革,强调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另一些研究则聚焦于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分析,探讨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专业认证、实习经历、软技能等。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的教育改革或个体层面的能力分析,对于企业在职业发展初期如何系统性地培养会计专业毕业生,并结合绩效管理机制促进其能力提升的研究尚显不足。特别是针对跨国企业这一特殊环境下的会计人才发展模式,缺乏深入的实证分析。跨国企业在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税务筹划等方面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其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评估机制往往具有独特的特点与挑战。因此,本研究选择某大型跨国企业作为案例,深入剖析其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培养路径与绩效管理实践,旨在揭示有效的职业发展模式,为同类企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借鉴。

基于此,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如何通过系统化的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导向的考核机制,有效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长期发展潜力?研究假设如下:第一,结构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能够显著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专业技能与实务操作能力;第二,结合绩效导向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毕业生的职业目标自我实现,增强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企业文化的融入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是跨国环境下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期望能够为企业优化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为会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理论意义上,通过案例分析跨国企业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成功经验,可以丰富会计教育与发展领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会计人才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新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完善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理论框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实践意义上,本研究为企业在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培养、绩效管理、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建议。通过借鉴案例企业的成功经验,其他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会计人才的招聘与保留率,进而增强企业的财务竞争力。此外,本研究也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关于职业发展的实用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四.文献综述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领域。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教育的理论框架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的环境日益复杂,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国内外学者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会计教育改革方面,许多研究强调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基于能力的会计教育理念,主张会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我国学者也积极推动了会计教育的改革,许多高校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和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于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对于企业在职业发展初期如何系统性地培养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如何通过绩效管理机制促进其能力提升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会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研究发现专业认证、实习经历和软技能等因素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注册会计师(CPA)证书、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证书等专业认证能够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习经历也是毕业生进入职场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毕业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此外,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软技能也是影响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个体层面的能力分析,对于企业在职业发展初期如何系统性地培养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如何通过绩效管理机制促进其能力提升的研究尚显不足。

在跨国企业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研究发现跨国企业在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税务筹划等方面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跨国企业的职业培训体系通常更加系统化和国际化,注重培养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例如,许多跨国企业为员工提供全球统一的培训课程,帮助员工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跨国经营知识。此外,跨国企业的绩效评估机制通常更加注重员工的全球绩效和长期贡献,通过360度评估、绩效面谈等方式,帮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升职业素养。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跨国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宏观策略,对于具体培训内容和绩效评估方法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填补上述研究空白,通过案例分析跨国企业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成功经验,深入探讨企业如何通过系统化的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导向的考核机制,有效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长期发展潜力。本研究期望能够为企业优化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为会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五.正文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某大型跨国企业A(为保护隐私,化名)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对毕业生能力提升的影响。选择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A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业务布局的跨国企业,其会计工作环境复杂多元,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其次,A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最后,A公司愿意配合研究,提供相关数据与信息。

数据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法。定量数据主要通过问卷和绩效评估数据获取,定性数据则通过访谈和文档分析获取。

1.问卷:设计针对A公司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表,内容包括毕业生基本信息、培训参与情况、技能提升情况、职业发展满意度等。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发放,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绩效评估数据:获取A公司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绩效评估数据,包括年度绩效评估结果、360度评估反馈等,以量化评估毕业生在各个阶段的能力提升情况。

3.访谈:对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会计部门经理以及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培训体系的实施情况、绩效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感受。

4.文档分析:收集A公司的职业培训手册、绩效评估手册、员工职业发展报告等内部文档,分析其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流程。

数据分析方法

1.定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和绩效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以量化评估培训体系和绩效管理机制对毕业生能力提升的影响。

2.定性数据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和文档资料进行编码和分类,提炼关键主题和观点,以深入理解培训体系和绩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效果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感受。

研究过程

1.预研究阶段:初步了解A公司的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设计问卷表和访谈提纲。

2.数据收集阶段:发放问卷表,收集绩效评估数据,进行访谈和文档分析。

3.数据分析阶段:对定量和定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炼关键发现。

4.报告撰写阶段: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结果

1.问卷结果: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其中85%的毕业生参与了公司的职业培训项目,92%的毕业生认为培训项目对其技能提升有帮助,88%的毕业生对公司的绩效管理机制表示满意。

2.绩效评估数据:绩效评估数据显示,参与职业培训的毕业生的绩效评分显著高于未参与培训的毕业生,特别是在财务报告分析、跨文化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3.访谈结果: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表示,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显著提升了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会计部门经理认为,经过系统培训的毕业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部分毕业生表示,培训项目和绩效评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

4.文档分析:职业培训手册和绩效评估手册显示,A公司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发展路径,结合动态的绩效评估体系,以适应会计专业人才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员工职业发展报告显示,经过系统培训的毕业生在职业发展初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职业满意度和晋升率均高于未参与培训的毕业生。

讨论

1.职业培训体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A公司的职业培训体系对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培训项目不仅涵盖了财务报告分析、税务筹划等专业技能,还注重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等软技能的培养,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跨国企业的复杂工作环境。

2.绩效管理机制的有效性:绩效导向的考核机制有效促进了毕业生的职业目标自我实现,增强了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360度评估、绩效面谈等方式,毕业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表现,明确改进方向,从而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3.企业文化与跨文化沟通:研究还发现,企业文化融入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是跨国环境下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A公司通过跨文化培训、建立多元文化团队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环境,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机会。

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1.A公司的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长期发展潜力。

2.结构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能够显著增强毕业生的核心专业技能与实务操作能力。

3.绩效导向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毕业生的职业目标自我实现,增强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4.企业文化的融入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是跨国环境下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建议

1.企业应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发展路径,结合动态的绩效评估体系,以适应会计专业人才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2.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注重专业技能与软技能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

3.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引入360度评估、绩效面谈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升职业素养。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多元包容的工作环境,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研究局限与展望

研究局限性

1.案例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仅以A公司作为案例,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2.数据收集的局限性:问卷和访谈样本量有限,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未来研究展望

1.扩大研究范围: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案例数量,涵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2.增加样本量:增加问卷和访谈的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3.长期追踪研究:进行长期追踪研究,探讨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长期影响。

4.跨文化比较研究: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与共性。

通过上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结果讨论以及结论建议,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跨国企业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为优化职业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增加样本量,进行长期追踪研究,以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某大型跨国企业A公司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的深入案例分析,系统探讨了其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对毕业生能力提升及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量数据分析与定性案例访谈,全面评估了培训体系的有效性、绩效管理机制的作用机制,以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体验与成果。研究结果表明,A公司所构建的系统化职业培养模式,确实显著提升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与职业适应能力,为企业的长期人才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结果总结

首先,关于职业培训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了明确的积极影响。A公司实施的系统化职业培训项目,不仅覆盖了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领域,如财务报告分析、税务筹划、内部控制等,还特别注重了跨文化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软技能的培养。培训内容与跨国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导师制等多种方式,确保了培训的实践性与针对性。数据分析显示,参与职业培训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实务操作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未参与培训的毕业生。这表明,结构化、系统化的职业培训是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能够帮助毕业生快速从校园环境过渡到职场环境,掌握工作所需的核心技能与知识。

其次,关于绩效管理机制的作用,研究发现其对于促进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A公司采用的绩效导向考核机制,强调目标设定、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估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实施定期的绩效面谈、运用360度评估等方式,毕业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工作表现、优势与不足,并得到及时的反馈与指导。绩效结果不仅与薪酬福利、晋升机会直接挂钩,更被用于指导毕业生的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研究数据显示,在绩效管理机制的激励与约束下,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职业目标更加明确,个人能力得到了持续的提升。绩效管理不仅关注业绩结果,更注重能力发展,这种“绩效-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有效促进了毕业生的职业目标自我实现,为其长期职业发展注入了内在动力。

再次,研究探讨了企业文化融入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在跨国环境下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成功中的关键作用。A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播,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文化活动、跨文化培训等多种途径,帮助毕业生理解并融入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与工作方式。同时,考虑到跨国企业的业务特点,公司特别加强了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帮助毕业生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环境与人际交往。访谈中,许多毕业生表示,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是他们能够顺利融入团队、开展工作、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更要注重文化适应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这是其在跨国企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丰富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领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了会计人才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新路径与新模式。通过对A公司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在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提升中的协同作用机制,为会计教育与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证支持。其次,本研究构建了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将职业培训、绩效管理、企业文化、跨文化沟通等多个因素纳入分析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应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发展路径,将职业培训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根据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设计结构化、系统化的职业培训项目,注重专业技能与软技能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应建立科学、公平、透明的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结果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为毕业生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导向与激励机制。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多元包容的工作环境,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而言,应积极参与企业的职业培训项目,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应积极适应企业的绩效管理机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努力提升工作绩效,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此外,还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学习与融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在跨国企业环境中取得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建议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与发现,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职业培训体系:企业应根据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职业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应更加注重实践性与前沿性,及时更新会计准则、税收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方式应更加多样化,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内部外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培训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同时,应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根据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与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与方式。

2.完善绩效管理机制: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平、透明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标准应更加明确、量化,绩效评估应更加客观、公正,绩效反馈应及时、有效。同时,应加强绩效结果的应用,将绩效结果与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直接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此外,还应注重绩效管理的沟通与指导,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升工作绩效。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包容开放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宣传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与工作方式,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应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跨文化培训、建立多元文化团队等方式,帮助毕业生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环境与人际交往。

4.促进校企合作: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等,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会计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到高校授课、举办讲座等,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指导。此外,还可以鼓励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就业,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高阶化。未来,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应根据这一趋势,不断优化职业培训体系与绩效管理机制,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与机会。

首先,职业培训体系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将更加依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具与平台。未来的职业培训将更加注重培养毕业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能力等,以适应会计工作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其次,绩效管理机制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性。随着员工需求的多样化,未来的绩效管理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性。企业将根据毕业生的个人特点、职业发展目标等,制定个性化的绩效计划,提供个性化的绩效指导与反馈,帮助毕业生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将更加注重包容性、多样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将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企业将努力营造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差异,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总之,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高校、毕业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职业培训体系、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可以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与机会,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七.参考文献

[1]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2009).*ReportoftheCurriculumGuidelinesTaskForce*.AccountingHorizons,23(3),433-446.

[2]Ball,S.J.,&arroll,A.B.(1999).ProfessionalEducationReformanditsDiscontents.*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ciety*,24(3),223-251.

[3]Belbin,R.M.(1996).*ManagementTeams:WhyTheySucceedorFl*.Butterworth-Heinemann.

[4]Chen,C.J.,&Huang,Y.H.(2011).Theimpactofinternshipexperienceonthejobperformanceofaccountingmajors:EvidencefromTwan.*International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6(10),154-163.

[5]DeFond,M.L.,&Zhang,J.(2004).Theroleof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sandcorporategovernance:Thecaseofauditcommitteeexpertise.*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37(2),141-170.

[6]Fama,E.F.,&Jensen,M.C.(1983).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JournalofLawandEconomics*,26(2),301-325.

[7]Francis,J.R.,Maydew,E.L.,&Sparks,H.C.(1999).Theroleofaccountingstandardsinearningsmanagement.*TheAccountingReview*,74(4),445-470.

[8]Gibbins,J.,&Miles,I.(2005).*AccountingEducation:IssuesandChallenges*.PaulChapmanPublishing.

[9]Golden,L.L.,&Palich,G.L.(2005).Therole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ingningcompetitiveadvantage:Peopleandorganizationalcapabilities.*TheJournalofManagement*,31(4),615-647.

[10]Hellgren,B.,&Nilsson,D.(2004).Organizationalcommitmentandjobsatisfactioninthepublicsector:Theroleofvalues,beliefs,andattitudes.*PublicAdministration*,82(4),767-783.

[11]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IMA).(2019).*ProfessionalCompetencyFramework*.IMA.

[12]Johnson,W.B.,&Wager,K.(2003).Theeffectsofauditfirmchangesonearningsmanagement.*TheAccountingReview*,78(3),861-884.

[13]Kacperczyk,M.,&Massa,M.(2005).Theinteractionbetweentheinvestmentbankandthefirm’scapitalstructure:Anempiricalinvestigation.*TheReviewofFinancialStudies*,18(4),1351-1388.

[14]Landsman,W.R.,&Beasley,M.S.(2001).Corporatefinancialreportingqualityandthemarketvaluationofthefirm.*TheAccountingReview*,76(3),371-395.

[15]Lerner,J.,&Schoar,A.(2005).Theeffectoforganizationalstructureandownershipontheincentivesofventurecapitalists.*TheReviewofFinancialStudies*,18(4),1365-1392.

[16]MacLagan,P.W.,&Thomas,A.(1986).Careermanagementandcareerdevelopment.*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view*,1(4),293-316.

[17]Marton,E.,&Svejvig,P.(2004).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questionnremeasuringlearningorientationincontin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MedicalTeacher*,26(7),652-659.

[18]Morse,J.M.,&Field,P.A.(1995).Qualitativeresearchmethodsforhealthprofessionals.*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34(5),201-205.

[19]NationalAssociationofCollegesandEmployers(NACE).(2020).*JobOutlook2020*.NACE.

[20]Nienaber,W.A.,&Knechel,W.J.(2009).Theimpactofaccountingcurriculumcontentonstudentperformanceinintroductoryfinancialaccounting.*AccountingEducation*,18(2),145-165.

[21]O’Malley,J.,&Smith,D.K.(2000).Therole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instrategicmanagement:Areviewandagendaforresearch.*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view*,10(3),223-247.

[22]Penman,S.H.(1998).Financialstatementanalysisandsecurityvaluation.*McGraw-HillIrwin*.

[23]Petty,R.E.,&Cacioppo,J.T.(1986).Communicationandpersuasion:Centralandperipheralroutestoattitudechang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0(2),280.

[24]Pfeffer,J.,&Fong,C.T.(2002).Theendofinternallabormarketsandtheriseofworkteams:Haslabormarketstructurebecomemoresegmented?*IndustrialandLaborRelationsReview*,55(4),534-557.

[25]Quinn,J.B.,&Rohrbaugh,J.(1983).Acognitivemodelofstrategicmomentum.*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4(2),111-128.

[26]Revans,R.H.(1982).*ManagementandtheUseofKnowledge*.London:Constable.

[27]Robert,K.W.,&Rousseau,D.M.(1994).Changingemployeeattitudesandperceptions:Acriticalreviewofthetheoreticalandempiricalliterature.*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79(2),239-258.

[28]Schermerhorn,J.,Hunt,J.G.,&Osborn,C.N.(2019).*OrganizationalBehavior*.JohnWiley&Sons.

[29]Schwab,A.(2008).Therole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inorganizations:Howdowemeasureitsimpact?.*ResearchinPersonnelandHumanResourcesManagement*,27,3-67.

[30]Scott,W.R.(2008).*OrganizationsandOrganizing:Rational,Natural,andOpenSystemPerspectives*.PearsonPrenticeHall.

[31]Silverman,D.(2000).*InterpretiveQualitativeResearch*.SagePublications.

[32]Stimpert,J.A.,&Waterman,R.H.(1992).Towardatheoryofthestrategyprocessinlargecorporations.*OrganizationScience*,3(3),315-336.

[33]Tt,M.,&Megginson,L.(2004).Theimpactofmanagementaccountingsystemson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Afieldstudy.*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ciety*,29(7),637-662.

[34]Tharenou,P.,&Saks,A.M.(2003).Ameta-analysisoftheantecedentsoforganizationalcommitment.*JournalofManagement*,29(6),981-1012.

[35]Wieringa,W.J.,&Tack,J.J.(2004).Areviewofempiricalresearchontheuseofcasestudymethodsinmanagementresearch.*TheJournalofManagement*,30(4),605-625.

[36]Williams,S.J.,&Sager,A.(2001).Anexamin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accountingeducationandtheperceivedqualityofaccountinggraduates.*AccountingEducation*,10(3),247-263.

[37]Youndt,M.A.,&Snell,S.A.(2004).Humanresourcepracticesassourcesoforganizationalcompetitiveadvantage.*JournalofManagement*,30(6),898-925.

[38]张先治,&赵德武.(2010).*高级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39]李东荣,&王雄元.(2007).会计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研究.*会计研究*,(5),52-57.

[40]王化成,&佟岩.(2012).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会计研究*,(10),3-9.

[41]赵正仪,&郭永清.(2015).跨国公司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会计之友*,(12),78-81.

[42]陈信元,&薛爽.(2018).绩效管理与企业价值.*经济研究*,(4),135-149.

[43]孙铮,&李增泉.(2005).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定价.*会计研究*,(8),3-9.

[44]魏明海,&肖泽忠.(2010).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综述.*会计研究*,(9),3-10.

[45]肖虹,&张继勋.(2016).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财会通讯*,(15),102-105.

八.致谢

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众多师长、同学、朋友以及相关机构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谨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导师姓名]教授。在本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过程中,[导师姓名]教授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从论文选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到论文撰写,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导师的心血与智慧。[导师姓名]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深受启发,也为我树立了榜样。导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指导,更在人生道路上给予我鼓励与支持。他的教诲与关怀,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名称]会计学院的各位老师。他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会计专业的前沿知识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在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中,各位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我还要感谢在研究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公司名称]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平台,使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他们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公司名称]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负责人姓名]先生/女士,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我要感谢我的各位同学和朋友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和鼓励。他们帮我修改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使我能够不断完善论文。他们的友谊和帮助,使我感到温暖和力量。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一直以来都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理解和关爱,是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最大动力。

在此,我再次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你的姓名]

[日期]

九.附录

附录A:问卷样本基本信息统计

|信息类别|细分项目|人数|比例|

|-------------|--------------------------|------|------|

|性别|男|68|56.7%|

||女|52|43.3%|

|年龄|20-22岁|35|29.2%|

||23-25岁|70|58.3%|

||26岁以上|15|12.5%|

|学历|本科|95|79.2%|

||硕士|25|20.8%|

||博士|0|0%|

|工作年限|1年以下|40|33.3%|

||1-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