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的一生(上册)核心主题:认识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生长周期,理解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条件。(一)种子的结构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其基本结构包括: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如菜豆的种皮坚韧,玉米的种皮与果皮愈合)。胚: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核心部分,由四部分组成: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最先突破种皮);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胚根与胚芽,日后形成根茎连接处;子叶:储存营养物质(双子叶植物如菜豆有2片子叶,单子叶植物如玉米的子叶退化成转运营养的结构)。易错提醒: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而非发育成叶子。(二)种子的萌发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度(多数种子需要15-25℃)、充足的水分(使种皮变软,胚吸收营养)、充足的空气(用于呼吸作用)。探究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验证条件(如对比“有水”与“无水”两组种子,其他条件相同,观察萌发情况)。萌发过程:种皮破裂→胚根伸出→胚芽出土→长出真叶(此时幼苗能进行光合作用)。(三)植物的生长周期阶段: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死亡。关键特征:幼苗期:长出真叶(区别于子叶),开始独立制造营养;开花期:花的结构(雄蕊、雌蕊是繁殖核心);结果期: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如桃子的果肉是子房壁,核是种子)。二、动物的特征与生命周期(上册)核心主题:识别常见动物的特征,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变态发育)。(一)常见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有脊柱(如鱼、鸟、哺乳动物),鱼的特征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无脊椎动物:无脊柱(如昆虫、蚯蚓),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6条腿、1对触角(如蚂蚁、蝴蝶)。(二)动物的生命周期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如蚕、蝴蝶);举例:蚕的幼虫(吃桑叶)→蛹(结茧)→成虫(蚕蛾,交配产卵)。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举例:蝗虫的若虫(无翅,像成虫)→成虫(有翅,能飞)。三、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上册)核心主题: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的逻辑。(一)常见材料分类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头(来自自然界);人造材料:金属(铁、铝)、塑料、陶瓷(经加工制造)。(二)材料的关键性质材料主要性质典型用途金属硬、导电、导热、易生锈锅(导热)、电线(导电)塑料轻、不易碎、防水、不导电雨衣(防水)、杯子(轻便)木材有纹理、易燃、轻便、易加工家具(结实)、筷子(轻便)纸吸水、易撕、可书写书本(书写)、纸巾(吸水)陶瓷硬、易碎、不导电、耐高温碗(耐高温)、瓷砖(硬)(三)材料的选择原则匹配用途与性质:如“用金属做锅”是因为金属导热好;“用塑料做雨衣”是因为塑料防水。四、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上册)核心主题:识别天气现象,学会用工具测量天气,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一)天气现象描述常见天气:晴(云量少)、阴(云量多)、雨(降水)、雪(低温降水)、风(空气流动)、雾(近地面水汽凝结)。描述指标:云量(天空被云覆盖的比例)、降水量(雨、雪的多少)、气温(空气温度)、风向(风的来向)、风速(风的快慢)。(二)天气测量工具气温计:测量空气温度(单位:℃);注意: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不要打破(里面的液体可能有毒)。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单位:毫米);原理:收集24小时内的雨水,用量筒测量体积。风向标:判断风向(箭头指向风来的方向,如东风是从东边吹来的风);风速仪:测量风速(等级:0-12级,用“风杯”转动的快慢表示)。五、土壤的秘密(下册)核心主题:探究土壤的成分与类型,理解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一)土壤的成分通过实验探究(过滤、加热、冒泡),土壤的成分包括:固体部分:沙(颗粒大,透气)、黏土(颗粒小,保水)、腐殖质(动植物腐烂后的有机物,提供养分);液体部分:水(填充在颗粒间隙);气体部分:空气(供植物根呼吸)。(二)土壤的类型根据沙与黏土的比例,土壤分为三类:沙土:沙多黏土少,透气好但保水差(适合种花生、红薯);壤土:沙与黏土比例适中,透气保水均好(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如小麦、蔬菜);黏土:黏土多沙少,保水好但透气差(适合种水稻)。(三)土壤的作用植物生长的基础:提供养分(腐殖质)、水分(储存雨水)、支撑(固定根部);动物的栖息地:蚯蚓(松土)、蚂蚁(筑巢)、蜗牛(栖息)。六、水的变化与利用(下册)核心主题: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溶解现象与水的净化。(一)水的三态变化三态形式: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看不见的气体);变化条件:融化(冰→水):吸热(如春天冰雪融化);凝固(水→冰):放热(如冬天河水结冰);蒸发(水→水蒸气):吸热(如湿衣服晒干,水变成水蒸气散到空气中);凝结(水蒸气→水):放热(如冰箱门上的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二)水的溶解现象溶解:物质均匀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分离(如盐、糖溶于水);不溶解:物质沉淀或漂浮,能用过滤分离(如沙子、油不溶于水);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加速分散)、加热(加快分子运动)、粉碎(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三)水的净化污染来源: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生活污水;净化方法:沉淀(让大颗粒杂质下沉);过滤(用滤纸或纱布除去不溶性杂质);消毒(用氯气或紫外线杀死细菌,如自来水厂的处理)。七、物体的运动与力(下册)核心主题:识别物体的运动方式,理解力的作用。(一)物体的运动方式根据运动轨迹,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如汽车直行、苹果下落);曲线运动:沿曲线运动(如过山车、扔出去的球);滚动:绕着中心轴转动(如轮子滚动、篮球滚动);摆动:来回反复运动(如钟摆、秋千)。(二)力的作用力的类型:推(如推桌子)、拉(如拉弹簧);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静止的车使其移动,拉正在运动的车使其停止);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弹簧使其伸长,捏橡皮泥使其变形)。八、磁铁的奥秘(下册)核心主题:探究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一)磁铁的基本性质吸铁性:能吸引铁制品(如铁钉、回形针),不能吸引铜、铝等金属;指向性:静止时一端指北(北极,N极)、一端指南(南极,S极);磁极作用:同极相斥(N极与N极、S极与S极互相推开)、异极相吸(N极与S极互相吸引);磁性分布:两极磁性最强(能吸更多铁钉),中间磁性最弱(几乎不吸铁钉)。(二)磁铁的应用日常生活:指南针(辨别方向)、冰箱门封条(吸合防止冷气泄漏);科技应用:磁悬浮列车(利用同极相斥减小摩擦,提高速度)、硬盘(用磁性存储信息)。九、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贯穿全册)核心主题:培养科学思维,学会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一)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种子的颜色)、耳朵听(昆虫的叫声)、鼻子闻(土壤的气味)、手摸(材料的硬度);工具:放大镜(观察种子的胚)、显微镜(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三年级简单使用)。(二)实验步骤:提出问题(如“种子萌发需要水吗?”)→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设计实验(控制变量,一组有水,一组无水)→进行实验(每天观察)→记录数据(用表格记录萌发的种子数)→分析结果(有水的组种子萌发,无水的组不萌发)→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三)记录与分析记录方式:文字(“第3天,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图画(画出发芽的种子)、表格(记录植物每天的高度)、照片(拍摄土壤的实验过程);分析方法:寻找数据中的规律(如“温度越高,种子萌发的天数越少”)、对比实验结果(如“有水的组比无水的组萌发率高”)。十、易错点与注意事项(一)概念辨析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不是“子叶”;“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不是发育成叶子。风向是“风来的方向”,不是“风去的方向”(如东风是从东边吹来的风,不是吹向东边的风)。磁铁的“同极相斥”,不是“同极相吸”(记住“同斥异吸”的口诀)。(二)实验安全使用气温计时,不要打破(里面的液体可能有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加热土壤时,要戴手套(防止烫伤);不要离火焰太近(防止烧伤)。处理磁铁时,不要把磁铁摔碎(碎磁铁的磁极会变化);不要用磁铁吸手表(会影响手表的准确性)。(三)生活应用提醒为什么冬天不容易种种子?→温度太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什么雨后的土壤容易翻耕?→雨水填充了土壤的间隙,空气增多,土壤变得松软。为什么用塑料做杯子?→塑料轻、不易碎、防水,适合装水。结语三年级科学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过渡的关键阶段,重点在于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身边的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