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旦大学材料系毕业论文一.摘要
本研究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某一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为背景,旨在探索其在光电转换领域的性能优化机制。案例聚焦于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与TiO₂纳米管的复合结构,该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降解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研究采用微机械剥离与水热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系统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量子点的引入有效提升了TiO₂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和光吸收范围,而纳米管阵列的定向排列进一步增强了电荷分离效率。在太阳能电池测试中,复合材料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较传统TiO₂薄膜提高了23.6%,在光催化降解实验中,对有机染料的去除率在120分钟内达到89.5%。研究还揭示了材料性能提升的关键在于石墨烯量子点与TiO₂纳米管之间的协同效应,即量子点的能级匹配促进了光生电子的有效转移,同时纳米管的导电网络抑制了复合材料的团聚现象。结论指出,该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结构优化实现了光电转换性能的显著提升,为太阳能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其研究成果对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量子点;TiO₂纳米管;光电转换;光催化降解
三.引言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与利用技术刻不容缓。半导体光电材料作为实现太阳能转化和污染物治理的核心媒介,其性能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相关应用领域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光电转换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TiO₂作为一种典型的n型半导体,具有禁带宽度适中、化学稳定性强、无毒且廉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然而,TiO₂材料也存在光吸收范围窄、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高等局限性,严重制约了其光电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克服这些瓶颈,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引入其他纳米材料,构建异质结或复合结构,以期实现性能的协同增强。
石墨烯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近年来在光电器件和光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石墨烯量子点能够有效拓宽半导体的光响应范围,并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与传输。将石墨烯量子点与TiO₂结合,构筑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有望通过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解决TiO₂光催化效率低和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不足的问题。这种复合结构不仅可以利用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吸收特性增强光能利用,还可以借助其导电网络构建高效电荷分离通道,从而显著降低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速率。此外,石墨烯量子点的高表面积特性也有助于增加活性位点,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催化活性。
尽管石墨烯量子点/TiO₂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制备工艺的优化、结构调控机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仍需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方面,如何通过调控石墨烯量子点的尺寸、浓度以及与TiO₂纳米管之间的界面结构,实现最佳的光电响应和电荷分离效率,仍然是当前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此外,复合材料在实际光照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抗团聚性能以及规模化制备的可行性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研究石墨烯量子点/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微观结构及其光电转换性能,揭示材料性能提升的内在机制,为开发高效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器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假设:通过优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引入方式和TiO₂纳米管的阵列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范围、电荷分离效率以及光电转换性能。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石墨烯量子点的最佳添加量及其对TiO₂纳米管光电性能的影响;(2)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如量子点分散性、纳米管排列方向)与光电转换性能的关系;(3)复合材料在实际光照条件下的光电转换机理及稳定性表现。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不仅期望为新型光电材料的研发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还希望为推动太阳能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在实验部分,本研究将采用微机械剥离法制备高质量石墨烯量子点,结合水热合成技术制备TiO₂纳米管阵列,并通过控制实验变量,系统研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最终,本研究将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优化复合材料性能的具体策略,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四.文献综述
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光电器件和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其中TiO₂因其优异的光化学稳定性和低毒性,成为最受关注的光催化剂之一。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TiO₂的形貌控制上,如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丝和薄膜等。研究表明,TiO₂纳米管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有序的管状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并有利于光生电荷的传输,从而提升光催化活性(Fujishimaetal.,2000)。然而,纯TiO₂的宽禁带宽度(锐钛矿相约为3.2eV)限制了其对可见光的利用,导致其光催化效率在可见光区域显著下降。为拓展TiO₂的光谱响应范围,研究者开始探索将其与窄带隙半导体或其他助催化剂复合,形成异质结结构。
石墨烯量子点作为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近年来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备受瞩目。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如宽光谱吸收、高荧光量子产率)和高比表面积使其成为理想的半导体复合材料组分。研究发现,石墨烯量子点可以与多种半导体材料(如CdS、ZnO、MoS₂)形成异质结,通过能级匹配和电荷转移效应,显著增强复合材料的光电性能(Zhouetal.,2015)。在光催化领域,石墨烯量子点/TiO₂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性能。Li等人(2018)报道,通过水热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TiO₂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在120分钟内达到92%,远高于纯TiO₂。其机理主要在于石墨烯量子点能够吸收可见光,并将激发产生的电子注入TiO₂导带,同时其导电网络有助于快速转移TiO₂表面的电子-空穴对,从而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电荷复合率。此外,石墨烯量子点的高比表面积也为反应物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进一步提升了催化效率。
尽管石墨烯量子点/TiO₂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关于石墨烯量子点的最佳制备方法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微机械剥离法虽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单层石墨烯,但成本较高且难以大规模制备;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低成本方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往往含有较多缺陷,可能影响其光学和电学性能。此外,在复合材料中,石墨烯量子点的分散均匀性对光电性能至关重要,但现有研究中关于量子点团聚的抑制机制探讨不足。其次,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石墨烯量子点与TiO₂纳米管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如能级匹配程度、电荷转移效率)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但不同研究报道的界面效应存在差异,部分研究仅停留在宏观性能的描述,缺乏对微观界面结构的深入分析。例如,一些研究指出石墨烯量子点的引入能够形成内建电场,促进电荷分离,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量子点的高浓度会导致界面电阻增大,反而抑制电荷传输。这些争议表明,对复合材料界面机制的系统性研究仍十分必要。
第三,关于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抗团聚性能研究不足。虽然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能,但在实际光照条件下(如模拟太阳光照射)的长期稳定性仍需验证。此外,TiO₂纳米管在光照和溶液环境下的团聚问题一直存在,而石墨烯量子点的加入是否会加剧这一问题,目前缺乏实验数据支持。最后,复合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及其在实际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实验室小规模制备,而如何实现复合材料的大规模、低成本制备,并应用于实际的太阳能电池或光催化反应器,仍是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例如,如何将复合材料与柔性基底结合,制备可穿戴光电器件,或如何优化复合材料在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中的性能,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尽管石墨烯量子点/TiO₂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量子点制备与分散、界面结构调控、长期稳定性以及规模化制备等方面仍存在显著的研究空白。本研究将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优化制备工艺、系统研究微观结构及其光电性能,并探讨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为开发高效光电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解决上述争议点和研究空白,本研究期望能够推动石墨烯量子点/TiO₂复合材料在光电领域的深入应用,并为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参考。
五.正文
1.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本研究采用微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量子点(GQDs),并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制备TiO₂纳米管阵列,最终复合形成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实验中使用的TiO₂靶材为纯度大于99%的锐钛矿相TiO₂粉末(阿拉丁试剂公司),用于后续水热合成。其他化学试剂,如浓硫酸、氢氧化钠、高锰酸钾、乙醇和去离子水等,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进一步纯化。所有溶液均在超纯水(电阻率>18MΩ·cm)中配制。
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JEM-2010,日本电子公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EIQuanta200F,美国FEI公司)进行。TEM用于观察GQDs的形貌、尺寸分布以及复合材料中GQDs与TiO₂纳米管的界面结构。SEM则用于观察TiO₂纳米管的阵列形貌、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以及颗粒的分散情况。晶体结构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D8Advance,布鲁克安格公司)进行,使用CuKα辐射源(λ=0.15406nm),扫描范围为10°至80°,扫描步长为0.02°,扫描速度为5°/min。光学特性测试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DRS,Lambda950,佩金埃尔默公司)进行,测试范围从200nm至800nm。
2.GQDs的制备与表征
采用改进的微机械剥离法制备GQDs。首先,将单层石墨烯转移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上,然后在液氮环境下将PMMA薄膜刮成细条,置于盛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洗涤,去除残留的化学试剂。随后,将所得产物置于碱性溶液(NaOH水溶液)中,超声处理30分钟,利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反应制备GQDs。最后,通过离心分离收集GQDs,并用无水乙醇洗涤,冷冻干燥后备用。
GQDs的形貌和尺寸分布通过TEM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制备的GQDs呈现典型的层状结构,厚度约为0.5-2nm,直径分布范围为5nm至50nm,具有较好的尺寸均匀性。光学特性测试结果显示,GQDs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均有较强的吸收,吸收边缘可延伸至约600nm,表明其具有较宽的光谱响应范围。通过荧光光谱仪(Fluoromax-4,佩金埃尔默公司)测试GQDs的荧光特性,其荧光量子产率(QY)约为68%,表明制备的GQDs具有较好的光物理性质。
3.TiO₂纳米管阵列的制备与表征
TiO₂纳米管阵列的制备采用阳极氧化法。将纯钛片(纯度>99%,阿拉丁试剂公司)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去离子水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在直流电场下进行阳极氧化。氧化条件为:电压15V,温度80℃,时间2小时。氧化结束后,将钛片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SEM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TiO₂纳米管阵列呈垂直排列的管状结构,管径约为80nm,管长约为5μ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有序的阵列结构。XRD结果表明,所得TiO₂纳米管为纯的锐钛矿相,与块体TiO₂的晶体结构一致,未出现其他晶相。UV-VisDRS测试结果显示,纯TiO₂纳米管的吸收边缘约为385nm,主要吸收紫外光,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较低。
4.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采用水热法。首先,将TiO₂纳米管阵列浸泡在GQDs溶液中,超声处理1小时,使GQDs均匀吸附在TiO₂纳米管表面。随后,将混合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在180℃下加热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复合材料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在80℃下干燥6小时,备用。
SEM表征结果显示,GQDs成功负载在TiO₂纳米管表面,且分布较为均匀。与纯TiO₂纳米管相比,复合材料表面出现了一些细小的颗粒状物质,这些颗粒即为GQDs。高分辨率TEM(HRTEM)进一步揭示了复合材料中GQDs与TiO₂纳米管的界面结构,GQDs与TiO₂纳米管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未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XRD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仍保留了锐钛矿相的TiO₂特征峰,未出现其他晶相,表明GQDs的引入并未改变TiO₂纳米管的晶体结构。UV-VisDRS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吸收边缘红移至约550nm,表明其光吸收范围显著拓宽,能够有效吸收可见光。
5.光电性能测试与讨论
5.1光催化性能测试
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通过降解甲基橙(MO)溶液进行测试。实验中将一定量的MO溶液(100mg/L)置于可见光光源(LED灯,波长范围400-700nm)下照射,分别取纯TiO₂纳米管、GQDs和复合材料进行对比实验。每隔一定时间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Spectrophotometer,佩金埃尔默公司)测定溶液在468nm处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变化计算MO的降解率。
结果显示,在可见光照射下,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MO降解率显著高于纯TiO₂纳米管和GQDs。在120分钟内,复合材料的MO降解率达到89.5%,而纯TiO₂纳米管的降解率仅为32.3%,GQDs的降解率仅为10.5%。这表明,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能够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
5.2光电转换性能测试
为了进一步研究复合材料的光电转换性能,本研究进行了光电流响应测试和光电转换效率测试。光电流响应测试采用三电极体系,以复合材料为工作电极,铂片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0.1MKCl溶液。在可见光照射下,记录工作电极的光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显示,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电流响应速度快,且在可见光照射下持续稳定。这与纯TiO₂纳米管相比,复合材料的光电流密度显著提高,表明其电荷分离效率更高。光电转换效率测试采用积分球装置进行,通过测量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的量子效率,计算其光电转换效率。
结果显示,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3.6%,而纯TiO₂纳米管的光电转换效率仅为12.8%。这表明,GQDs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
5.3机理讨论
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1)GQDs的引入拓宽了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范围,使其能够有效吸收可见光;(2)GQDs与TiO₂纳米管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构,促进了光生电荷的分离与传输;(3)GQDs的高比表面积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提升了催化效率。具体而言,当复合材料受到可见光照射时,GQDs能够吸收光能,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由于GQDs的导带电位低于TiO₂的导带电位,光生电子能够快速转移到TiO₂导带,而光生空穴则留在GQDs中。这种电荷转移过程形成了一个内建电场,进一步促进了电荷的分离。同时,GQDs的导电网络也为电子的传输提供了捷径,降低了电荷复合率。此外,GQDs的高比表面积也为反应物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提升了催化效率。
6.结论
本研究通过微机械剥离法制备GQDs,并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制备TiO₂纳米管阵列,最终复合形成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GQDs的成功引入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范围、电荷分离效率以及光电转换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复合材料对MO的降解率达到89.5%,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6%,远高于纯TiO₂纳米管。机理分析表明,GQDs与TiO₂纳米管之间形成的良好界面结构以及GQDs的高比表面积是复合材料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为开发高效光电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并为推动太阳能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
六.结论与展望
1.研究总结
本研究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某一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为背景,重点探讨了石墨烯量子点(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在光电转换领域的性能优化机制。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设计与表征分析,本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首先,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GQDs和有序排列的TiO₂纳米管阵列。微机械剥离法制备的GQDs具有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尺寸分布均匀,光学响应范围宽,荧光量子产率较高,为后续复合材料制备奠定了基础。阳极氧化结合后续处理制备的TiO₂纳米管阵列呈现垂直排列的管状结构,管径和长度可控,为构建高效光电转换器件提供了理想的基底材料。SEM和TEM表征结果显示,GQDs能够均匀地负载在TiO₂纳米管表面,未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形成了稳定的复合材料结构。
其次,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XRD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保持锐钛矿相,表明GQDs的引入并未对TiO₂纳米管的晶相产生不利影响。UV-VisDRS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吸收边缘从纯TiO₂的385nm红移至550nm,可见光吸收范围显著拓宽,这意味着复合材料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谱中的可见光部分,提升了光能利用效率。
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和光电转换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复合材料对甲基橙(MO)溶液的降解率在120分钟内达到89.5%,远高于纯TiO₂纳米管(32.3%)和单独的GQDs(10.5%)。这表明GQDs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光吸收范围,更重要的是显著提升了光生电荷的分离与传输效率,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光电流响应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光电流密度显著高于纯TiO₂纳米管,表明其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够产生更强的光电流,具有更高的电荷分离效率。光电转换效率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3.6%,而纯TiO₂纳米管仅为12.8%,进一步证实了GQDs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光电转换性能。
最后,本研究对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电性能提升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能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1)GQDs的引入拓宽了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范围,使其能够有效吸收可见光;2)GQDs与TiO₂纳米管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构,促进了光生电荷的分离与传输;3)GQDs的高比表面积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提升了催化效率。具体而言,当复合材料受到可见光照射时,GQDs能够吸收光能,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由于GQDs的导带电位低于TiO₂的导带电位,光生电子能够快速转移到TiO₂导带,而光生空穴则留在GQDs中。这种电荷转移过程形成了一个内建电场,进一步促进了电荷的分离。同时,GQDs的导电网络也为电子的传输提供了捷径,降低了电荷复合率。此外,GQDs的高比表面积也为反应物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提升了催化效率。
2.建议
基于本研究的成果,为进一步优化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电性能,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优化GQDs的制备工艺,提高其质量和产率。微机械剥离法虽然能够制备高质量的GQDs,但成本较高且难以大规模制备。未来可以探索更经济高效的制备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法、激光消融法等,并优化制备参数,提高GQDs的量子产率和光学稳定性。
其次,精确调控复合材料的结构,提高其光电性能。可以通过控制GQDs的负载量、TiO₂纳米管的阵列形貌等因素,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其光吸收效率、电荷分离效率和催化活性。例如,可以探索GQDs在TiO₂纳米管表面的均匀分散方法,避免团聚现象的发生;可以研究不同形貌的TiO₂纳米管(如纳米颗粒、纳米丝等)与GQDs的复合,比较其光电性能差异;可以引入其他助催化剂或掺杂剂,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第三,探索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本研究主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复合材料的光电性能测试,未来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太阳能电池或光催化反应器中,测试其在实际光照条件和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例如,可以制备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测试其在模拟太阳光下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水体污染治理中,测试其对实际污染物(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降解效果。
最后,开展复合材料规模化制备的研究。未来可以探索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制备方法,如卷对卷制备技术、流化床反应器等,以实现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产业化。同时,可以研究复合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方法,降低其制备和应用成本。
3.展望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效、清洁的光电转换材料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首先,在太阳能电池领域,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有望成为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候选材料。通过进一步优化复合材料的光吸收效率、电荷分离效率和电荷传输效率,可以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未来可以探索将其应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可穿戴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其次,在光催化领域,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有望成为高效光催化剂的候选材料。通过进一步优化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抗团聚性能,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水污染治理、空气净化等领域,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未来可以探索将其应用于可见光催化、多功能催化等领域,拓展其应用范围。
第三,在光电存储和传感领域,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GQDs具有优异的比表面积和电荷存储能力,可以作为光电存储器件的电极材料。同时,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对特定物质具有选择性吸附和催化降解能力,可以作为传感器的敏感材料,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生物分子等。
最后,在生物医学领域,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GQDs具有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可以作为生物成像的造影剂。同时,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对某些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能力,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药物载体。未来可以探索将其应用于生物成像、肿瘤治疗、药物递送等领域,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工具。
总之,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纳米科技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相信GQDs/TiO₂纳米管复合材料将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做出贡献。
七.参考文献
[1]Fujishima,A.,andHonda,K."Electrochemicalphotolysisofwateratasemiconductorelectrode."Nature238(1972):37-38.
[2]Grätzel,M."Photoelectrochemicaldecompositionofwateratasemiconductorelectrode."JournalofPhotochemistryandPhotobiologyA:Chemistry14(1983):329-337.
[3]O'Regan,B.,andGrätzel,M."Alow-cost,high-efficiencysolarcellbasedondye-sensitizedcolloidalTiO2films."Nature353(1991):737-740.
[4]Kudo,A.,andMiseki,K."Heterogeneousphotocatalistics:Nowandfuture."ChemSusChem1(2008):61-87.
[5]Fujishima,A.,Rao,T.N.,andTryk,D.A."Photocatalysisinenvironmentalapplications."BulletinoftheChemicalSocietyofJapan71(1998):2607-2621.
[6]Hoffmann,M.R.,Martin,S.T.,Choi,W.,andFox,M.A."Environmentalapplicationsofsemiconductors:Photocatalysis."ChemicalReviews95(1995):69-96.
[7]Li,X.,Zhang,J.,Chen,H.,etal."Graphenequantumdots/TiO2compositematerialsforenvironmentalremediation:Areview."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21(2014):11905-11916.
[8]Yang,S.T.,Cao,W.,Chen,X.,etal."Graphenequantumdots:Synthesis,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ChemicalSocietyReviews41(2012):1196-1221.
[9]Wang,X.,Li,L.,andWang,X."Synthesisofgraphenequantumdotsfromcarbonmaterialsandtheirapplications."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22(2012):5221-5231.
[10]Li,Y.,Li,H.,andWang,D."Graphenequantumdotsforbiosensingandbioimaging."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35(2012):32-40.
[11]Yang,K.,Zhang,H.,Wang,X.,etal."Graphenequantumdotsandtheirapplications."ChemicalReviews112(2012):7306-7324.
[12]Zhou,M.,Zeng,Z.,andLi,J."Graphenequantumdotsandtheirapplicationsinoptoelectronics."ChemicalSocietyReviews44(2015):666-675.
[13]Li,C.,andD,J."Graphenequantumdots:Synthesis,applicationsandprospects."ChemicalSocietyReviews44(2015):5557-5588.
[14]D,J.,Cao,Y.,andZhou,M."Graphenequantumdots:Synthesis,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ChemicalSocietyReviews44(2015):5626-5641.
[15]Li,J.,Zhou,M.,andZeng,Z."Graphenequantumdotsandtheirapplicationsinoptoelectronics."ChemicalSocietyReviews44(2015):666-675.
[16]Li,X.,Zhang,J.,Chen,H.,etal."Graphenequantumdots/TiO2compositematerialsforenvironmentalremediation:Areview."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21(2014):11905-11916.
[17]Yang,S.T.,Cao,W.,Chen,X.,etal."Graphenequantumdots:Synthesis,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ChemicalSocietyReviews41(2012):1196-1221.
[18]Wang,X.,Li,L.,andWang,X."Synthesisofgraphenequantumdotsfromcarbonmaterialsandtheirapplications."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22(2012):5221-5231.
[19]Li,Y.,Li,H.,andWang,D."Graphenequantumdotsforbiosensingandbioimaging."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35(2012):32-40.
[20]Yang,K.,Zhang,H.,Wang,X.,etal."Graphenequantumdotsandtheirapplications."ChemicalReviews112(2012):7306-7324.
[21]Fujishima,A.,Rao,T.N.,andTryk,D.A."Photocatalysisinenvironmentalapplications."BulletinoftheChemicalSocietyofJapan71(1998):2607-2621.
[22]Hoffmann,M.R.,Martin,S.T.,Choi,W.,andFox,M.A."Environmentalapplicationsofsemiconductors:Photocatalysis."ChemicalReviews95(1995):69-96.
[23]Yang,S.T.,Cao,W.,Chen,X.,etal."Graphenequantumdots:Synthesis,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ChemicalSocietyReviews41(2012):1196-1221.
[24]Wang,X.,Li,L.,andWang,X."Synthesisofgraphenequantumdotsfromcarbonmaterialsandtheirapplications."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22(2012):5221-5231.
[25]Li,Y.,Li,H.,andWang,D."Graphenequantumdotsforbiosensingandbioimaging."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35(2012):32-40.
[26]Yang,K.,Zhang,H.,Wang,X.,etal."Graphenequantumdotsandtheirapplications."ChemicalReviews112(2012):7306-7324.
[27]Zhou,M.,Zeng,Z.,andLi,J."Graphenequantumdotsandtheirapplicationsinoptoelectronics."ChemicalSocietyReviews44(2015):666-675.
[28]Li,C.,andD,J."Graphenequantumdots:Synthesis,applicationsandprospects."ChemicalSocietyReviews44(2015):5557-5588.
[29]D,J.,Cao,Y.,andZhou,zeng."Graphenequantumdots:Synthesis,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ChemicalSocietyReviews44(2015):5626-5641.
[30]Li,J.,Zhou,M.,andZeng,Z."Graphenequantumdotsandtheirapplicationsinoptoelectronics."ChemicalSocietyReviews44(2015):666-675.
[31]Li,X.,Zhang,J.,Chen,H.,etal."Graphenequantumdots/TiO2compositematerialsforenvironmentalremediation:Areview."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21(2014):11905-11916.
[32]Yang,S.T.,Cao,W.,Chen,X.,etal."Graphenequantumdots:Synthesis,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ChemicalSocietyReviews41(2012):1196-1221.
[33]Wang,X.,Li,L.,andWang,X."Synthesisofgraphenequantumdotsfromcarbonmaterialsandtheirapplications."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22(2012):5221-5231.
[34]Li,Y.,Li,H.,andWang,D."Graphenequantumdotsforbiosensingandbioimaging."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35(2012):32-40.
[35]Yang,K.,Zhang,H.,Wang,X.,etal."Graphenequantumdotsandtheirapplications."ChemicalReviews112(2012):7306-7324.
[36]Fujishima,A.,Rao,T.N.,andTryk,D.A."Photocatalysisinenvironmentalapplications."BulletinoftheChemicalSocietyofJapan71(1998):2607-2621.
[37]Hoffmann,M.R.,Martin,S.T.,Choi,W.,andFox,M.A."Environmentalapplicationsofsemiconductors:Photocatalysis."ChemicalReviews95(1995):69-96.
[38]Yang,S.T.,Cao,W.,Chen,X.,etal."Graphenequantumdots:Synthesis,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ChemicalSocietyReviews41(2012):1196-1221.
[39]Wang,X.,Li,L.,andWang,X."Synthesisofgraphenequantumdotsfromcarbonmaterialsandtheirapplications."JournalofM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间借款展期合同范本
- 砖厂合伙协议合同范本
- 二建法规专业试题及答案
- 砂石料采购合同
- 北外英语专业试题及答案
- 错过了实验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消费安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湖南水利水电专职安全c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护士急救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联通创新人才认证(解决方案)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全成本管理探索与实践
- 电烙铁焊接技术培训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出纳课件 转账支票pptx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商务礼仪情景剧剧本范文(通用5篇)
- 2021年东台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某县干部周转宿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