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枝词教学课件第一章:竹枝词概述竹枝词的起源与发展竹枝词源于巴渝地区的民间歌谣,后被唐代文人吸收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诗歌形式。唐代民间歌谣的文学价值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竹枝词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竹枝词的基本形式与特点竹枝词的名称由来"竹枝"一名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源于巴渝地区的民间歌谣"竹枝歌"。当地居民常在江边砍伐竹子,制成竹笛等乐器,边劳作边唱歌,故名"竹枝"。这种歌谣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内容涵盖爱情、劳作、风俗等多个方面。竹枝词的文学地位1民歌起源竹枝词最初作为民间歌谣,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2文人继承唐代文人如刘禹锡等吸收民歌精华,加以艺术提炼,使竹枝词在保留民歌本色的同时更具文学性。3文学桥梁竹枝词成为连接民间文学与精英文学的重要桥梁,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包容性与多样性。4后世影响第二章:刘禹锡生平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韩愈、柳宗元等人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主要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等。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民间气息。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数次,其创作竹枝词的背景正是在被贬至朗州(今湖南常德)期间,接触当地民歌后受到启发,创作了一系列竹枝词作品。刘禹锡与竹枝词文学地位刘禹锡创作的竹枝词是其重要作品之一,被誉为"竹枝词鼻祖"。他首创文人竹枝词,将民间歌谣提升到文学艺术的高度。社会反映其竹枝词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与民间风情,尤其是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特色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动人。既保留了民歌的本色,又融入了文人的艺术创造,形成独特的风格。代表作选读:《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此首竹枝词是刘禹锡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景与恋人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诗句解析(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江面平静如镜,岸边杨柳青翠欲滴,一位少女站在岸边,听到心上人在江上传来的歌声。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鲜明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江南水乡。语言清新自然,不加雕饰,却能引人入胜。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暗含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交流,歌声成为连接两人的情感纽带,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诗句解析(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两句描绘了江南特有的天气景象:东边阳光明媚,西边却下着雨,看似没有晴天,实际上却是有晴的。"晴"字在这里有双关含义,既指天气晴朗,也暗指"情"字,表达了男女之间情感的复杂与矛盾,似有若无,若即若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人生情感的复杂性与微妙性,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竹枝词的艺术特色语言特色竹枝词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饰,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性。多用口语化表达,通俗易懂,便于传唱。词句简练精炼,每一个字都承载丰富内涵。形象特色善于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通过比喻、对比等手法,创造出鲜明的意境。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画面感强,让读者身临其境。情感特色情感真挚自然,不加掩饰,直抒胸臆。多表现爱情、思乡等普通人的情感,贴近生活,引人共鸣。通过景物描写含蓄表达情感,意蕴深远。竹枝词的结构特点形式规整竹枝词通常为四句一首,七言绝句形式,句式整齐,押韵规则严格。一般是第二、四句押韵,符合传统诗歌的韵律要求。句式灵活在格律整齐的基础上,句式表达灵活多变,善于运用口语化表达,适合民间传唱。节奏明快,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与传播。结构紧凑前两句往往为铺垫,描绘景色或情境;后两句则点明主题或抒发情感。整体结构紧凑,首尾呼应,意境完整。音乐性强竹枝词原本就是配合音乐传唱的歌谣,因此特别注重音律和节奏感,押韵谐和,音节流畅,便于吟唱表演。竹枝词与唐代社会竹枝词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形式,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尤其是江南水乡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竹枝词,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这些作品描绘了农耕、渔猎、织布等劳动场景,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智慧。竹枝词还记录了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和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竹枝词中蕴含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时代气息,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以及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力。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第三章:教学目标与重点知识目标理解竹枝词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掌握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了解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熟悉代表作品的内容与主题。能力目标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与语言技巧,能够独立赏析竹枝词作品,理解其中的意象与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诗歌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提升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教学难点分析意象理解竹枝词中的诗句意象往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其深层含义。如"东边日出西边雨"既是自然现象,又暗含情感表达。情感把握竹枝词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含蓄委婉,通过景物描写暗示情感,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世界和创作意图。音乐体验竹枝词原本是配合音乐传唱的歌谣,如何在现代教学中还原其音乐性,让学生体验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之美,是教学中的一大挑战。教学方法建议多感官教学法结合朗读与吟唱,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感受竹枝词的艺术魅力。可以播放竹枝词的传统演唱版本,或邀请学生尝试按照传统曲调吟唱。图文结合法配合诗句内容展示相关的自然风景、历史场景或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使用中国传统山水画或现代摄影作品。讨论互动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与感受,通过互动交流深化对竹枝词的理解。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课堂活动设计(一):诗句赏析01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4-5人小组,每组选择一首不同的竹枝词作品进行朗读练习。要求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尝试不同的朗读方式,如个人朗读、齐读、男女声交替等。02诗句讨论小组内部讨论所选竹枝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探讨诗人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和意象表达情感。03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朗读自己讨论的竹枝词,并分享讨论成果,包括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引导。04集体总结教师引导全班总结不同竹枝词作品的共同特点和独特之处,帮助学生形成对竹枝词整体艺术风格的认识。课堂活动设计(二):情景模拟活动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竹枝词中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活动步骤角色分配: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竹枝词,分配角色(如诗中人物、旁白等)情景准备:设计简单的场景和对白,可以适当加入肢体动作表演展示:各小组依次表演,时间控制在3-5分钟创作尝试:学生尝试创作简短的竹枝词,表达个人情感作品展示:自愿展示创作成果,全班共同欣赏和点评通过情景模拟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诗歌内容具象化,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意图。同时,亲身尝试创作竹枝词,有助于学生掌握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培养文学创造力。课堂活动设计(三):音乐体验1欣赏环节播放专业演唱的竹枝词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之美。可以选择传统曲调或现代改编版本,引导学生注意音乐如何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2尝试配乐提供简单的乐器(如竹笛、古筝等)或背景音乐,让学生尝试为竹枝词配乐朗诵。鼓励创新,可以结合现代音乐元素,但要保持与诗歌内容的协调。3讨论分享组织学生讨论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分享配乐朗诵的体验和感受。探讨不同音乐风格如何影响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音乐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竹枝词经典作品推荐刘禹锡《竹枝词》系列《杨柳青青江水平》《山桃红花满上头》《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白居易《江南竹枝词》《吴音歌妓杂歌谣》《西江水浊东江清》现代改编作品《竹枝词》(李健演唱版)《杨柳青青》(民乐合奏)《唐诗吟唱集》中的竹枝词选段这些作品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对竹枝词的理解和创新。建议学生在课后深入阅读和欣赏,感受竹枝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诗歌创作指导格式与韵律通常采用七言绝句形式,四句一首第二、四句押韵,注意平仄变化结构紧凑,前两句铺陈,后两句点题常用意象自然景物:江水、杨柳、山花、月亮等人文场景:渔船、歌声、集市、村落等情感表达:相思、离别、欢聚、劳作等表达技巧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晦涩难懂的词汇善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朗读和传唱通过景物描写含蓄表达情感,意境深远创作示范春风吹绿江南岸,杏花开遍小园墙。读书声里鸟儿唱,一片书香满校园。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作品一:《校园竹枝词》晨曦映照教学楼,朗朗书声入云头。笔墨书香传古韵,求知若渴写春秋。点评:格式规范,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很好地运用了竹枝词的表现手法描绘校园生活。作品二:《家乡竹枝词》稻田青青水映天,农家小院菊花鲜。乡音乡情系乡梦,游子心中最温暖。点评: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意象选择恰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作品三:《科技竹枝词》手机屏亮指尖滑,信息世界无远近。科技发展日千里,古韵新声共传承。点评:创新地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传统诗歌形式,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有新意。竹枝词的文化意义文化传承竹枝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历史见证通过竹枝词,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民俗风情和历史变迁,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身份认同学习和传承竹枝词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文化桥梁竹枝词连接着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雅俗共赏的典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智慧结晶竹枝词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天赋。竹枝词与现代文学的联系竹枝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现代诗人在创作中吸收了竹枝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如民歌元素、口语化表达和地方色彩等。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地域文学等流派,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都可以看到竹枝词的影响。一些现代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等人,曾尝试将传统诗歌形式与现代内容相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气息的作品。当代文学创作中,竹枝词的精神和技巧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通过学习竹枝词,现代创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课件视觉设计建议背景图片选用江南水乡的自然风景作为背景图片,如杨柳、小桥、流水等,营造诗意的氛围,与竹枝词的内容相呼应。书法艺术在展示诗句时,可以使用优美的书法字体,或插入书法作品图片,增强传统文化氛围,提升视觉美感。插图设计配合诗句内容,插入相应的传统山水画或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增强视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课件技术支持多媒体资源整合整合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包括竹枝词朗诵音频、传统音乐演奏视频、江南水乡风景图片等,全方位展示竹枝词的艺术魅力。互动功能设计设计互动问答环节,如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电子投票、在线答题等方式实现即时反馈,提高课堂参与度。混合教学支持课件设计适应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需求,支持远程分享和协作编辑。提供二维码链接,方便学生扫码获取补充资料或提交作业,实现教学资源的延伸和拓展。课后延伸阅读推荐经典选集《唐诗三百首》中的竹枝词作品,系统了解唐代竹枝词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作家全集《刘禹锡诗文集》,全面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艺术成就。民歌研究《中国民歌研究》《唐代民歌与文人诗》等学术著作,深入探讨竹枝词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地方文化《江南水乡民俗志》《巴蜀文化研究》等地方文化资料,了解竹枝词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评估与反馈设计1知识测试设计多样化的测试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考查学生对竹枝词基本知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例如:刘禹锡《竹枝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句表达了怎样的含义?竹枝词的艺术特色有哪些?2能力评价通过创作练习、赏析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竹枝词撰写一篇竹枝词赏析文章录制一段竹枝词朗诵或吟唱视频3反馈调整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设计简短的调查问卷组织课后讨论会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墙广告承租合同范本
- 外卖小哥绩效合同范本
- 场地废品回收合同范本
- 外贸合同返还差价协议
- 国内签订国外合同范本
- 培训协议否属经济合同
- 土地合作中介合同范本
- 境外股权收购合同范本
- 土地流转互换合同范本
- 地方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汽车技术与应用(高职汽车类专业通)教案 5.1.1 AI如何帮助诊断汽车故障
- 产教融合机制课题申报书
- 腹部常规B超课件
- 2024年下半年 软件设计师 上午试卷
- 华电考试专业题库及答案
- 《新医学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参考答案汇 -U1-U6
- 2025新外研社版七年级上英语单词汉译英默写表(开学版)
- 2025陕西寰宇正信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7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及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政府购买服务岗位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 中药泡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