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语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语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语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语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1.读拼音、写词语。cíxiáng

dùjì

niǔniē

duànliàn

máodùn2.下面加点字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锻练

颧(quán)骨

忌讳(huì)

踌躇(chù)满志B.职笑

咆(pào)哮

威吓(hè)

膘(biāo)肥体壮C.仪态

精湛(zhàn)

踉(liàng)跄

黄澄(dēng)澄D.申视

熠(yì)熠生辉

脊(juàn)恋

倭(wō)瓜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古典文学名著是姿态万千的云朵,让人__________;古典文学名著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__________;古典文学名著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__________。A.浮想联翩

流连忘返

回味无穷 B.流连忘返

浮想联翩

回味无穷C.浮想联翩

回味无穷

流连忘返 D.流连忘返

回味无穷

浮想联翩4.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过去的往事。B.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C.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D.在老师的教育下,他端正了学习态度。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B.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C.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D.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7.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思想,意志。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8.句子加工厂。(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古老的威尼斯又变得十分安静了。(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9.按要求填空。(1)本学期的古诗词带我们走进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展现了农村夏忙时,儿童学着大人劳作的情景;“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了古代儿童冬天的一场有声有色的游戏:“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展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2)名著节选类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学习名著的窗口。学习了《草船借箭》,我喜欢上了罗贯中的《_______________》,认识了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学习了《猴王出世》,我喜欢上了吴承恩的《______________》,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令人百看不厌的故事;我还认识了《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豹子头_______________、花和尚_______________、智多星_______________。(3)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游子吟》(4)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5)汉字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甲骨文——______——小篆——______——楷书。10.按课文内容填空。(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村晚》(3)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4)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鸟鸣涧》(5)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6)《自相矛盾》这个故事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7)《手指》一文,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你对______指(任选一手指)印象最深,它让你想到生活中___________的人。(8)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有罗贯中笔下神机妙算的___________,有《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_________,有刘义庆笔下_______的杨氏之子,我最喜欢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作者:_____)中的《_________》(故事名),因为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语段一】: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语段二】: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7℃,冬季要高0.5~2℃,雨量可增加15%~20%,暴雨通过林带风速能降低20%~25%。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20%。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循环,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11、根据下面的图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主要有八种说明方法,至少写出四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读语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段一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分类别和作诠释。B.语段二主要运用的是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C.语段一主要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D.有树林的地方夏天温度要比无林区低,冬季温度要比无林区高一些,这说明有树林的地方相对来说冬暖夏凉。13、根据语段内容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晶状雾凇就像冰晶,结构比较紧密,硬度大,所以也叫硬凇。()(2)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3)一片小树林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4)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可见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环境有着巨大的作用。()14、阅读语段二,说说树林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引婴投江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①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②善游哉?以此任③物,亦必悖④矣。——《吕氏春秋》注释:①方:正在。②遽(jù):就;遂。③任:处理,对待。④悖(bèi):违反(常理)。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人问其故()(2)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3)其父善游()16、“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17、关于这则寓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要因人因事而异。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18、那个人要把小孩扔到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读完了这则故事,你获取了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冰雪雕像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子,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不,爸爸有点事。”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宁静温暖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雪白,成了个小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静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20、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屋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B.一家人一住便是十几年,屋子已经显得有些老旧。C.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21、文章前两段描写了_____的场景;最后两段又描写了____的场景。22、第五自然段中加点的苦恼分别指什么?(1)儿子的苦恼:_____(2)爸爸的苦恼:_____23、本文很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如第一段写了“夏夜”,最后两段又写了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24、文中哪个人物打动了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明理由。______14.习作请以《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1.慈祥妒忌扭捏锻炼矛盾【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慈祥、妒忌、扭捏、锻炼、矛盾”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能力。C项完全正确。A,锻练——锻炼,踌躇(chù)满志——踌躇(chú)满志。B,职笑——职校,咆(pào)哮——咆(páo)哮。D,申视——审视,脊(juàn)恋——眷恋。3.A【解析】A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以及运用。浮想联翩,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流连忘返,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回味无穷,意思是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第三个空,美酒应该是回味无穷。排除CD选项。第二个空,花园让人流连忘返,选择A。4.B【解析】B考查诗句感情理解。A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B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为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C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为初闻涕泪满衣裳翻译: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表达了作者听闻大捷时的喜悦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D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为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了作者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和浓浓的爱国之情。A、C、D项都是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B项表达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5.D【解析】D【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在解答时首先需要熟知病句的类型。常见的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7)歧义(8)句式杂糅(9)分类不当(10)单面性对多面性。A.重复赘余,“过去的”和“往事”重复,可修改为: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往事。B.单面性对多面性,可修改为:上课认真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C.搭配不当,可修改为: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故答案为D6.C【解析】C【详解】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A、B、D正确。C.有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为并列的词语,“负责”“慈爱”“勇敢”之间用“顿号”,“辛苦”后用“逗号”。7.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顺序排列,结合句子的特点以及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在本题中根据前文语境的特点进行分析。生命应该是不断茁壮,思想是不断成熟,意志是不断的坚强。所以应该选择D项。8.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鲁肃帮帮他的忙。##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我帮帮他的忙。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按要求改写句子的能力。(本题考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本题考查引述句(直接引语)和转述句(间接引语)的互换。引述句(直接引语)和转述句(间接引语)的互换方法:本题考查学生改写拟人句的能力。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改写的时候可以把“威尼斯”拟人化,使他赋予人的行为,例如安静可以说成入睡,使威尼斯的形象更加逼真……9.

童孙未解供耕织

彩丝穿取当银钲

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国演义

神机妙算

煮酒论英雄

火烧赤壁

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林冲

鲁智深

吴用

报得三春晖

君子坦荡荡

金文

隶书10.

村庄儿女各当家

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万里河东入海

夜静春山空

君子喻于义

不可同世而立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示例:大拇

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诸葛亮

严监生

机敏善对

水浒传

施耐庵

武松打虎

武松勇武机敏,赤手空拳打死了猛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名言、文言文的识记、对课文内容理解及对四大名著等相关常识的掌握,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1)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村庄儿女各当家”。诗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诗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短笛无腔信口吹”。诗句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原诗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3)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三万里河东入海”。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诗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夜静春山空”。诗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原诗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5)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君子喻于义”。整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6)根据给出等内容可知,本题中的句子出自《自相矛盾》,原句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7)《手指》一文,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食指,它让我想到生活中愿作复杂的事、勇敢、机敏的人。(8)明清小说众多,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认识了不同的人物。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让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吴敬梓《儒林外史》带领我们认识了“吝啬鬼”严监生。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中,让我们见识了一个机敏善对的孩子形象。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阅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其中,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因为他本领高强,嫉恶如仇,总能在师傅危难时,帮助其解难。A【解析】11、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画图表。12、A13、

×

√14、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分析】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识记。题目提供的图片已经列出说明文常用的八种方法: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画图表。同学们根据图表内容填空即可。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识记和判断。分类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作诠释:指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A.从语段一的“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可以知道语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语段一在说明雾凇形状运用了“过冷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这些科学严谨的词语来说明雾凇形状,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选项A说法错误。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B.从语段二的“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7℃”、“2000公升水”、“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20%”等内容可知语段二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选项B说法正确。C.语段一介绍雾凇形状的分类以及雾凇的形成和结构特点,让读者更加了解雾凇这一自然现象。选项C说法正确。D.从语段二的“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7℃,冬季要高0.5~2℃”可以知道有林区与无林区相比,夏天的温度稍低,冬天温度稍高。选项D说法正确。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从语段一的“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和“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可知硬凇是粒状雾凇,不是晶状雾凇。题目说法错误。(2)从语段二的“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可知题目说法正确。(3)从语段二的“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循环,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可知题目说法正确。(4)从语段二的“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20%。”可知题目说法正确。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同学们可以找语段二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来概括树林的作用。示例: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A【解析】15、

原因

拉着

代词,指这个孩子16、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17、A18、此其父善游1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考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分析】参考译文:有一个渡江的人,看见有个人正在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进江里去。小孩啼哭起来。旁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那他的孩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样的方式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15、考查对字词的解释。人问其故:旁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故指:原因。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看见有个人正在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进江里去。引指:拉着。其父善游: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其:代词,指这个孩子。16、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可以看出看到的事件是:有个人正在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进江里去。1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A项,从“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中可以看出。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曰:‘此其父善游。’”中可以看出。19、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从“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中可以看出,可以围绕此进行作答。20、C【解析】20、C21、

父亲在路灯下观棋,直到儿子写完作业才回去

父亲在风雪夜躲到外面被大雪覆盖成了雕像22、

父亲的咳嗽打乱了自己的思考,自己却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

自己不可避免地一天到晚总是咳嗽,打乱了儿子的思考。23、

北方的冬天、大雪对人物的活动

起了烘托的作用,更突出了父亲为儿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的良苦用心。24、文中的父亲打动了我。父亲为了让儿子能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每次在儿子写作业时都会在外面等候,春夏秋冬,日日如此。父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深深打动了我。【解析】20、本题考查句子理解。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从句子“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可知,这一家子的房子很狭窄,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学生需要根据相关内容确定答案,不论是场景概括还是简单的内容概括,都应包括时间、人物、事件。首先第1至3自然段中的时间是:一个夏夜,人物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事件是:女人在孩子写完作业后,将寻找到的丈夫带回家。第4至13自然段中的时间并不具体,可不写,人物主要是:父亲和儿子,事件是:为不让自己引气管炎而发出的咳嗽声,打扰到孩子做作业,父亲每晚晚饭后都会躲出去。第14自然段中的时间是:一个雪夜,人物是:爸爸和儿子,事件是:爸爸因为等孩子写完作业,在外面等候而成了一个雪人。因此总体为:文章前两段描写了父亲在路灯下观棋,直到儿子写完作业才回去的场景;最后两段又描写了父亲在风雪夜躲到外面被大雪覆盖成了雕像的场景。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学生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确定答案。根据第6自然段中的“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以及第13自然段中的“元元心疼爸爸……眼泪直往肚里流”可确定,儿子出了为父亲的咳嗽打乱了自己的思考,也为己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父亲为了自己每夜躲出去而苦恼。根据第六自然段中的“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