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的现状与问题浅析》120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的现状与问题浅析》120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的现状与问题浅析》120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的现状与问题浅析》120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的现状与问题浅析》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的现状与问题浅析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是一种负担,即由于未成年人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国家司法机关要强制其去承受刑事惩罚。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最主要的问题是未成年人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这与其生理发育、年龄、心理成熟度等因素息息相关。在最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存在犯罪行为的事情不断增多,尤其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更是不断地暴露在人们眼前。像校园霸凌事件,持刀杀人甚至是将自己的亲戚朋友杀害的事件持续出现!这不仅仅是国内应该关注的未成年人的问题,更是全球都应该关注的事情。国内外现在都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有一定的研究与具体的制度要求,但从未成年人的身份年龄等各方面来说,目前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的研究还不很完善。有些人会将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归于年龄小不懂什么是犯罪,以此来逃避惩罚。本文从刑事责任能力的基础知识入手,首先介绍了影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并着重从人们比较关心的年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之间在年龄方面的区别,还指出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社会反映。其次,文中还提出了当我国在判断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年龄等方面以及家庭与社会状况对他们的影响力进行分析。提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研究过程中,同样是国家能够重视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教育问题,使未成年人在和谐友善的环境中成长!最后,本文针对我国法律和实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模式的构想。第一,明确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第二,在相关程序设计上,建议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还要去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度与承受力。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犯罪力和承担力的统一,这就表明了个体有意识地去执行与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他们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就可以看为,未成年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他们是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其中未成年人能有意识主动控制自己行为主要受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度,年龄等的影响。当然这些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与补充!在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其中提到,“已满12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一旦审议通过,我国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就会下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提到:“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多年后的现在,还是一样的道理,祖国的发展依旧离不开健康茁壮的少年们。虽然党和政府高度关心和重视未成年人的成长,但未成年人在社会中依然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关心与保护!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能力的研究,不仅使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惩罚那些违反法律的未成年人。还能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使未成年人生活在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中,保护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能力;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目录TOC\o"1-3"\h\u229281绪论 172921.1研究的意义 187941.2研究方法 1322042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1229152.1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研究的必要性 173342.2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 2120552.2.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与内容 220902.2.2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381712.2.3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特点 4130973.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因素 4244763.1个体心理发育程度 417133.2网络发展下的社会认知能力 5121173.3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 6128493.3.1国内外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6286633.3.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社会反映 7280404.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的现状与问题 7292764.1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 7175934.2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 7242634.3未成年人刑罚设置轻缓化 85424.4社会家庭教育发展不完善 853145.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制度设计 9131345.1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9120205.2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 1026129结语 1029375参考文献 1026134致谢 111绪论研究的意义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学大会上形成的《国内法与国际法原则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明确指出:“未成年人需要社会的特殊保护,尤其需要立法者、社会制度及司法制度的特殊保护……对年轻人需要适用特别的法律规则”。加强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研究可以促进整个刑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以带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刑事责任在刑法学中具有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研究更是刑法学界研究的一个重中之重。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研究过程中,同样是国家能够重视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教育问题,使未成年人在和谐友善的环境中成长!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对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未成年人犯罪所负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对待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的规定,从不同中来分析当前我国规定中的利弊。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概括与分析更清晰明确地进行探究。总结,我认为只有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才能真正地做到对他们的保护!2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2.1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研究的必要性我们国家2019年最高检发布的数据表明,从2014年到2019年这五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在2017年之后的两年,我国未成年人的审查逮捕人数与审查起诉人数又有所上升。虽然幅度较小,但说明我们国家需要持续关注的较大问题还是关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由于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不断重视,因此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内容都对未成年人犯罪制定了有关的法律规定与解释。但是制度研究仍然不完善,我国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下调,这就说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世界各国在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方面的法律规定各有不同,要想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对刑事责任的钻研是有必要的,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刑事责任年龄,其下重要的是从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自身控制力等方面来做出具体的判断。再者,要提高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我们应该从实体法和程序法入手。虽然我国现行的实体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备的立法有利于完善相应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2.2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比较2.2.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与内容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是指在刑法意义上认定犯罪人构成犯罪并控制其行为并承担犯罪责任的能力。\t"/item/%E5%88%91%E4%BA%8B%E8%B4%A3%E4%BB%BB%E8%83%BD%E5%8A%9B/_blank"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能力。控制能力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刑事责任能力的存在要求行为人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是全面的,缺一不可的。“一方面,辨认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基础。行为人只有具备理解其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的能力,才能凭借这种辨认能力来谈论有效选择和决定是否实施触犯刑法行为的能力。控制能力是建立在辨认能力存在的基础上的。不具备辨认能力的未成年人自然不具备刑法意义上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控制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关键。这表现在,在辨认能力的基础上,控制能力也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所必需的,只要控制能力具备,就必须具备辨认能力;这也表现在一个人虽然有辨认能力,但也可能没有控制能力,就不负刑事责任。”张旭宏.《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第5页张旭宏.《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第5页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使有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弱化的,其刑事责任应该适当减轻。对于普通\t"/item/%E5%88%91%E4%BA%8B%E8%B4%A3%E4%BB%BB%E8%83%BD%E5%8A%9B/_blank"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身心发展正常,就有能力相应地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有的人因患病等原因会丧失或减弱刑事责任能力。这种说法是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刑事责任能力在世界各国刑法中一般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直接积极的规定,相反是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消极规定。正因为如此,各国学者对刑事责任的界定以及刑事责任的各种界定方式都众说纷纭。王雅娜的《谦抑视角下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从刑法谦抑的角度指出了我国现行未成年人刑事责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从刑事责任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以及如何区分。其次,便提到了争议较大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文中主要提出了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犯罪能力和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统一,这就表明了个体有意识地去执行与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他们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也可以看为,未成年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他们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其中未成年人能有意识主动控制自己行为主要受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度,年龄等的影响。当然这些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与补充!我国刑法专家陈兴良认为,责任能力是行为能力,不仅包括作为法律行为的行为能力,还包括实施不法行为的能力。责任能力是因违法而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是保护性法律关系中行为能力的特殊体现。另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责任能力只能是犯罪人理解和承担刑罚的能力。刑法上的行为能力实际上是行为人的犯罪能力,而责任能力则是行为人实施犯罪后的问题,两者必须加以区分”。“在刑事责任主体制度中,刑事责任能力是指犯罪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它是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有机统一,凡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主体,都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主体就是刑事责任主体”。张兵建.《刑事责任能力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第6页2.2.2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一般而言,影响和决定一个人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有两个因素:一是人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成熟程度,二是精神即人脑功能是否正常的情况。前者主要受人由幼年成长为成人的年龄因素制约。后者受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所患疾病的种类、程度和特征的影响。此外,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的丧失对刑事责任的承担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简称完全无责任能力或无责任能力,指人们没有能力去辨别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能力指的是刑法意义上的。无责任能力人有两种:一种是14周岁以下的人;一种是由于患有精神疾病而无法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我国刑法典第17条、18条的规定(二)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也称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指犯罪人仅限于对刑法明文规定的某些严重罪行负有刑事责任的情形,而不对未明确界定的其他有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中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为14周岁到16周岁的人。这些人只对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八项罪行负有刑事责任,对除这些罪行以外的其他有害行为不负有刑事责任。(三)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又称限制刑事责任能力、限定刑事责任能力、部分刑事责任能力,它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之间的中间状态,我国刑法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四种。根据刑法的规定,14周岁至18周岁的人所犯的罪行,应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在我国刑法中,凡年满18周岁,心智生理机能健全,智力与知识发育正常的人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2.2.3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特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14周岁以下的人只对故意杀人、强奸、投毒、爆炸、贩卖毒品等八种暴力犯罪负有刑事责任,14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处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特征与成年人不同。首先,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渐进的,也就是具有渐进性。人们应具备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并不是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拥有的。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我们生理与心理的成熟,我们对社会认知不断增强,自身判断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有些学者认为“个体在从童年到成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功能也逐渐成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增加,了解社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对其规律性的判断也将包含越来越多的必要要素,其意志自由也随之而来。”刘彦辉.《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比较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刘彦辉.《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比较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第二,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与成年人相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人们在成年之前,自己所具有的刑事责任能力从无到有,从缺失到完善。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也不同。同样,在同一年龄段,未成年人也会由于心理发展成熟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征。3.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因素3.1个体心理发育程度未成年人在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到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发展的过程中,会进入我们的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未成年人进入个体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加速期,身心发展也会有一定的不平衡期。这时的未成年人的心理与思维从形象慢慢过渡到抽象、辩证,心理发育也在不断趋于成熟。但同时,并不是每个人的发育过程都是相同的,相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也会由于所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以及自身接受能力不同而不同。“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今天中国大陆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年龄提前了,男生提前了2.17岁,女生提前了1.12岁。虽然青少年生理成熟年龄提前了,但是其心理成熟不仅没有相应的突破,反而有滞后的趋势。”王欢.《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中关于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的第二个因素,心理因素中提出的。这也就是说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并不像外表看上去成熟。如果未成年人面对一件事情能够在经过辩证理智地思考后去解决,则证明他们推理能力不断发展,辩证思维也处在高度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发育也处在较高程度。此时,未成年人也有承担自身刑事责任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未成年人没有辨别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只是一时情绪激动产生反抗心理而做出违法事情时,他们则没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有学者认为,“不良行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犯罪行为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我们都知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更加叛逆、敏感,甚至顽固、鲁莽、狭隘和极端,并受此影响导致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对年幼的青少年,其心理可塑性极强,不能因为其心理不成熟阶段的犯罪活动而惩罚他们。”王欢.《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中关于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的第二个因素,心理因素中提出的。林清红.《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不宜降低》[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第1期3.2网络发展下的社会认知能力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一种新的生产工具将推动一种新的概念的产生。尼采在使用打字机时深感打字机将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现如今,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用另一种方式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未成年人也通过网络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变化,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也通过网络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监管还没完善,使得接触网络媒体的当代未成年人们会接受到不同价值层次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缺少正确价值观判断力的未成年人就会因此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轻则厌学,情绪浮躁,与家人朋友等出现冲突,重则便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种情况就说明,在电子信息网络发展的社会,未成年人并没有因为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而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刑事责任的承担能力也没有增强。相反,一个未成年人如果在网络上看到了对自己自身发展有利的正能量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关注去了解,学习使自己得到了进步。他便是通过正确运用了网络发展来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力。就像在疫情期间,网上流传的那些白衣天使们救死扶伤,战斗在一线的网络视频,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疫情前线是什么情况,更让不少未成年人学到了团结的力量,燃起了爱国斗志,自觉做起小小志愿者。更有不少未成年人希望能成为像前线人员一样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我相信,他们会从此树立起正确的价值三观,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力,意志力去抵抗不好的东西,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一旦未成年人有了较高的认知,他们就有更高的能力对自身做出的行为承担责任!3.3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3.3.1国内外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o"刑法"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o"抢劫"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o"监护人"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是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10月12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一关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这次发言引发了社会的许多关注与讨论。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提到,“已满12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一旦审议通过,我国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就会下调。《中国新闻周刊》在10月26日发布的第969期新闻中也提到了这个内容,新闻中对我国拟调整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出了一系列的说明。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对刑事责任年龄就有着非常细致的规定。从西周以来,就有着按照行为人的年龄来决定是否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七岁以下的儿童,八十、九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做出违法的行为,不处以刑罚。到汉朝之后法律制度就有所修改,但大致也是不满七岁的儿童如若犯罪应当处罚的,予以宽免。北京法院网发表的《浅谈我国古代的刑事责任年龄》提出到唐朝,《唐律》全面概括了秦汉以来的法律,对刑事责任问题做了十分详细具体的规定。《唐律疏议》中将责任年龄及能力也划分为四段。

世界各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与我国有所区别,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在美国37州没有具体的规定,一般的判断方法是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负法律责任,除非有相关证据,直接推定7到12岁的未成年人没有犯罪的能力;在英国,未满10岁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10到14岁为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14岁以上的负刑事责任;德国、日本等国家和我们国家一样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法国、以色列刑法典则规定13周岁以下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北京法院网发表的《浅谈我国古代的刑事责任年龄》提出3.3.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社会反映在蜂鸟问卷上做了一个关于《未成年犯罪低龄化情况调查报告》的问卷调查。在这个报告中显示出我国未成年犯罪问题不仅越来越严重,而且很多未成年犯罪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82.41%的被访者都目睹或听说过未成年的犯罪事件!当今的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显现出不仅与个体的年龄,心理成熟度以及目前社会因素有关,更多地反映出家庭与学校教育因素是引发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基于现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越来越严重,一般人认为,单靠法律的限制,只是暂时解决青少年罪犯减少倾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预防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它。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让未成年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精神素养。最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大多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集中在青春期叛逆和长期处在家庭矛盾尖锐的成长环境中。2010年南方周末的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犯罪率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并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心理学研究中,80%的留守儿童都有心理方面的疾病。父母双亲即使在身边,但都忙于工作的心理留守儿童也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心理问题。这就反映出我国当今社会由于经济急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在逐年上升,但由于父母疏于教育或者教育方式不妥造成青少年会出现或冷僻或急躁的消极情绪,使得未成年人的心理方面出现了缺陷,从而会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的现状与问题4.1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通过对立法过程的考察,我们发现我们国家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基本上是以年龄为标准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我国法律都是如此。除此以外,还要以未成年人的心理条件为要件。依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要求,认定一个未成年人是否完全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必须超过刑法规定的年龄,而且能够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上,我国刑法主要采用了以年龄为标准,另外再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度。像是有精神疾病的未成年人,即使到了能够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年龄,但由于未成年人行事时处于发病期,也依然判定其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这就像一些儿童在看类似《熊出没》时会无意模仿片中的动作,对自身或其他人造成一定伤害,但他们自身认为这是正常的。因此,年龄与心理发育程度这两种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年龄是未成年人中判断标准的基础要素,而心理发育程度则是其中的核心要素。4.2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大连市沙河口区居民13岁蔡某某杀害同小区一名十岁女童。”“福建省某处的一名初中生因爱慕同班漂亮女同学,但多次被拒绝,便谎言欺骗女孩至旅馆将其杀死并奸尸、碎尸。”“北京四少年为取乐虐杀等车女子。”这些案件一出,不经让人们问一句,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现在,未成年人低龄化犯罪频发,而且事件都让人触目惊心。虽然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十分重视高度重视,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有所减少,但目前仍处于较高的位置,犯罪年龄也有所降低。这就说明未成年人犯罪且低龄化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降低。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的平均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2001年调查数据显示,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12.3%;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20.11%。这些大众数据足以说明我国目前未成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能力方面最显著的问题。张良驯,郭开元主编《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和治理对策》2016.2,第二章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中提到的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所反映的数据4.3未成年人刑罚设置轻缓化目前,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普遍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人采取教育、感化的方法。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对未成年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也更加宽容,逐渐非罪化、轻刑化、非监禁化等。在判定未成年犯罪案件时,法院也大多采用缓刑或减轻刑罚力度等,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犯罪的宽缓处理。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走上歧途的未成年人明白之前所犯的错误,改过自新,走上正途。但在另一些未成年人眼中便将这一制度当作自己犯错误的后盾,他们学会了钻法律的空子,认为自己身为未成年人法律不会严厉惩罚自己所犯的错误。这就导致了我国在对未成年犯罪进行从宽处理时,重罪未成年案件呈波浪式稳步增长趋势,且大多重罪未成年犯的前科比例较高。例如在一起故意杀人、强奸案中,被告人吴某在其15岁时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其在缓刑期间又纠集同伴实施了轮奸他人的罪行,在2个月后,自己又单独实施强奸他人行为并将其杀害。吴某这一系列的罪行便说明,正是由于其之前的犯罪行为被判缓刑使其没有意识到刑罚的严重性而导致一次又一次的犯罪。像吴某的犯罪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不在少数。虽然我国对未成年人刑法设置轻缓化体现了对未成年特殊犯罪主体的关爱,但现实数据表明单纯强调轻缓处理并不能降低未成年人犯罪及再犯罪的可能性,在未成年重罪案件中尤其突出!4.4社会家庭教育发展不完善我国在未成年人形成刑事责任能力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便是社会、家庭教育发展并不完善。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首先,在形成个体三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中父母长辈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他们所能承担的责任以及之后要走的人生道路都有直接影响。我国目前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很多未成年人所处的家庭环境都为教育缺失的状态,也就促使未成年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降低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责任能力也因此有所缺失!在另一方面,社会就是一个大的家庭。在当下网络纵横的社会里,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充斥在日常生活里,在家庭中被忽略的未成年人便会在社会中结交一些朋友,从而感觉自己得到重视,不再孤独。他们逐渐形成一个个小团体,一起玩乐,之后很容易受朋友们的鼓励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制度设计5.1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存在较大争议。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已成为目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中最大的问题。有关学者们都认为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不能因为个别案件就否定大多数。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赵秉志教授在专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中提到说:降低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不符合刑事责任能力和刑罚的目的,有悖于中国处理少年儿童危害行为的一贯政策,不符合刑法基本制度相对稳定的要求。《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指出:“考虑一个儿童是否达到负刑事责任的精神和心理要求,即根据孩子本人的辨别和理解能力来决定其是否能对本质上反社会的行为负责……应考虑到情绪和心智成熟的实际情况。”这一规则就说明,最低刑事年龄的确定取决于未成年人辨认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不是年龄本身。约翰·曼西写的《青春与犯罪》中写道:英国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设定为10岁;美国各个州之间的规定尽管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都不超过13岁,甚至最低的设置为7岁;而荷兰以及希腊则都将其规定为12岁。这些地区的少年司法制度仍然能够运行得很好。从理论上看,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具有一定的价值并能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网络的发达,如今的青少年心理较早熟,因此应该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李素云的研究从年龄视角出发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进行了探讨,在这个研究中提出: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了低龄化现象,恶性暴力现象也不断地增多。未成年人的发育比三十年前至少提前了两至三岁。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离婚是很常见的现象,所谓一言不和就离婚,离婚率比以前高很多,这样的结果导致不健全的家庭增多,再加上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社会上其他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低龄化特点显著,十一二岁初始犯罪的比例也在增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还主要依靠社会和家庭来教育未成年人,是不可行的。因此她提出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等有所差别,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各不相同。古罗马时期的《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法典》中就已经提出了有关犯罪年龄的规定,英国也受此影响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美国《模范刑法典》中规定,7至14岁为推定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如果控方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责任能力的,要负刑事责任。这些国家的规定为我国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我认为从我国近几年不断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说,要适当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一方面,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后能够让一些12-14周岁的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犯罪伤害的不仅仅是自身,伤害到的是两个或多个家庭。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使得受害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安慰。由于现在平均犯罪的年龄不断下降,降低年龄也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也进一步起到了法律的警戒作用,缓解社会大众对此类事件的焦虑与不满情绪!5.2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心理道德教育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