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_第1页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_第2页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_第3页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_第4页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考试题库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80分)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80分)1、[单选题]正确的行针辅助手法是A.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B.提插法、捻转法、弹针法C.刮柄法、弹针法、提插法D.搓柄法、摇柄法、刮柄法E.捻转法、震颤法、循法答案:D解析:《针灸学》中,行针辅助手法包括搓柄法、摇柄法、刮柄法等,用于增强针感或调节经气。选项D列出的手法均属辅助手法。其他选项中,提插法、捻转法为基本手法,弹针法、震颤法虽属辅助手法,但所在选项混杂了基本手法或组合不全,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组合。2、[单选题]下列属于镇静类手法的是A.拍法B.捏法C.拨法D.推法E.理法答案:E解析:《中医推拿学》中将手法按作用分为镇静与兴奋两类。理法动作柔和、力度平稳,能疏导经络、缓解痉挛,具有镇静安神效果。拍法刺激较强,属兴奋类;捏法、拨法多用于松解或刺激组织;推法需视具体操作而定,但题干中E选项理法明确归属镇静手法。3、[单选题]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的腧穴是A.肩峰B.肩井C.肩髒D.风池E.大椎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足少阳胆经特定腧穴定位。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定位描述见于《针灸学》教材: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选项分析中,B项“肩井”符合题干所述解剖位置,其余选项均偏离题干定位特征(如A为骨性标志非穴位,C属手阳明经,D位于颈部,E为连线端点而非中点)。4、[单选题]捻转补泻法中的泻法为A.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B.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C.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D.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E.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答案:C解析:捻转补泻法中,泻法操作以刺激量强为特点。捻转泻法源自传统针刺手法理论,强调通过增强刺激以泻实邪。选项C中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符合泻法操作中“大、快、重”的要求。A、B、D、E或角度、频率、力度参数组合不完整,或与泻法原则相悖。此内容在《针灸学》基础理论部分有明确阐述。5、[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曲泽的治疗作用的是A.心痛、心悸B.热病、中暑C.胃痛、呕吐、泄泻D.肘臂疼痛E.呕血、咯血答案:E解析:曲泽为手厥阴心包经合穴,主治心痛、心悸等心胸病证(A);热病、中暑等热性病证(B);胃痛、呕吐、泄泻等肠胃病证(C);以及局部肘臂挛痛(D)。《针灸学》中明确记载曲泽用于止血时多针对急性吐泻,而呕血、咯血(E)多选用其他特定穴,故E不属于其主治范围。6、[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可用头针疗法治疗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疾病B.精神疾病C.疼痛和感觉异常D.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疾病E.器质性心脏病答案:E解析:头针疗法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疼痛及感觉异常、皮层内脏功能失调等。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脑功能或神经功能相关。器质性心脏病属组织结构病变,而非功能性问题,不在头针疗法适应症范围内。根据《头针疗法临床指南》,头针适应证未包括器质性心脏病。选项E与该疗法适用范围不符。7、[单选题]下述选项中,不宜增加留针时间的是A.急性病B.顽固性疾病C.疼痛性疾病D.痉挛性疾病E.慢性病答案:A解析:《灵枢·经脉》中提到,急性病症多属实证,针刺以泻法为主,刺激较强,留针时间较短,甚至不留针,避免过度耗伤正气。选项A对应急性病,此时需速刺速出以祛邪,延长留针易导致气机逆乱。选项B、C、D、E涉及的病证多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适当延长留针可增强刺激量,调整气血。8、[单选题]上巨虚与下巨虚相距A.2寸B.3寸C.4寸D.5寸E.6寸答案:B解析:《灵枢·经脉》记载足阳明胃经穴定位方法,上巨虚位于犊鼻下6寸,下巨虚在上巨虚下3寸。两者间距对应选项B。其余选项距离不符合胃经穴位分布规律。9、[单选题]以下不是望神的内容是A.眼神B.色泽C.面色D.体态E.神情答案:C解析:望神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生命活力等判断病情的方法,见于《中医诊断学》望诊章节。望神重点包括眼神、色泽(皮肤光泽)、神情及体态,这些直接反映神气盛衰。面色属望色范畴,涉及颜色变化,如红、白、青等,与望神分属不同诊断内容。选项C“面色”不归属于望神观察指标。10、[单选题]下列属于疗面瘫方的是A.白附子、白僵蚕、地龙、全蝎、细辛各10g,冰片6gB.透骨草30g,艾叶60g,独活30g,桂枝15g.刘寄奴30gC.透骨草、伸筋草各30g,泽兰、刘寄奴各15gD.干姜60g.干辣椒30g,生乌头20g,宣木瓜25gE.八角枫(鲜叶)、紫苏、水芹菜各30g,薄荷叶18g答案:A解析:该方源于牵正散基础上加减,原方主治风痰阻络之口眼歪斜。白附子、僵蚕、全蝎为牵正散主药,祛风化痰通络;地龙增强通络之力,细辛、冰片辛散走窜,引药上行。其余选项:B侧重温经散寒(透骨草、艾叶)、C舒筋活血(伸筋草、泽兰)、D温阳驱寒(乌头、干姜)、E辛凉解表(薄荷、紫苏),均与面瘫常见证型不符。11、[单选题]治疗低血压,应选择的耳穴是A.角窝上B.肾上腺C.耳尖D.神门E.皮质下答案:B解析:在耳穴疗法中,肾上腺穴对应耳郭上的特定区域,具有升压、抗炎等作用,适用于低血压的辅助治疗。《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明确记载肾上腺穴的定位与功能。选项A角窝上多用于高血压,C耳尖常用于退热或降血压,D神门、E皮质下与调节神经功能相关,但均无直接升压作用。选项B肾上腺符合治疗低血压的穴位选择原则。12、[单选题]足阳明胃经起A.胃B.眶下缘C.鼻翼两侧D.第2趾外侧端E.足少阳胆经答案:C解析: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交会于鼻根中部,向下沿鼻外侧。《灵枢·经脉》载:“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选项A“胃”为胃腑所在,非循行起点;B“眶下缘”属承泣穴位置,为经脉目部起点;D“第2趾外侧端”为其分支末端;E“足少阳胆经”为另一经脉名称。答案与文献记载一致。13、[单选题]迎随补泻法中的泻法为A.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B.针尖垂直经脉,顺经而刺C.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D.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E.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答案:A解析:迎随补泻法为针刺补泻法之一,核心在于针尖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的关系。《难经·七十二难》载:“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泻法操作强调“迎”,即针尖逆经脉循行方向刺入。选项A“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符合这一描述。B、E涉及顺经刺入,属补法;C中“顺经”与“逆经”逻辑矛盾;D“顺经而刺”违背逆经原则。A正确对应泻法的操作要求。14、[单选题]推拿治疗标本同治、缓急兼备的治疗原则是A.治未病B.治病求本C.调整阴阳D.扶正祛邪E.三因制宜答案:C解析:推拿治疗中,标本同治、缓急兼备原则强调同时处理疾病根本与症状,并兼顾病情轻重缓急。调整阴阳作为中医核心理论,认为阴阳失衡是疾病本质,调和阴阳既能治本又能兼顾标症。《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体现其标本兼顾的特点。其余选项中,治未病侧重预防,治病求本侧重治本,扶正祛邪侧重正邪关系,三因制宜侧重个体化,均未直接体现题干所述原则。答案:C15、[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青龙探爪势主要练习的是A.肺B.肝C.心D.带脉E.胆答案:C解析:青龙探爪势源自传统导引术,多见于《易筋经》等典籍。此势通过躯干侧屈扭转、掌探动作,主要牵动肝、胆经及带脉。选项A"肺"涉及呼吸调摄,但非直接关联;选项B"肝"、E"胆"为动作主要调理对象,选项D"带脉"属此势刺激的经络;选项C"心"未被典籍记载为青龙探爪势重点作用脏腑。16、[单选题]下列腧穴中,善于治疗因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所致呼吸障碍的经外奇穴是A.定喘B.太渊C.尺泽D.中府E.翳明答案:A解析:经外奇穴定喘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属经外奇穴(参考《针灸学》)。太渊属手太阴肺经,治疗咳喘但非经外奇穴。尺泽为肺经合穴,主治肺热咳喘。中府是肺募穴,位于胸部。翳明属经外奇穴,主治目疾、耳鸣。题干要求经外奇穴,且各选项中仅定喘专治呼吸障碍,与肺系疾病直接相关。17、[单选题]不属于双手进针法的是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弹指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提捏进针法答案:C解析:双手进针法包括指切、夹持、舒张和提捏四种方法,常见于《针灸学》教材。指切法左手压穴,右手进针;夹持法左手夹针,右手协同;舒张法左手撑开皮肤,右手进针;提捏法左手捏起皮肤,右手刺入。弹指进针法则属单手操作,以手指弹动针尾使针入皮,无需双手配合。18、[单选题]指导推拿应该标本同治、缓急兼顾的治疗原则是A.辨证论治B.整体观念C.治病必求于本D.调整阴阳E.治未病答案:C解析:推拿治疗原则中,"治病必求于本"强调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抓住根本矛盾,指导医者针对病因、病机进行干预。"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体现了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即在处理病症时既要解决表面症状(标),也要消除根本病因(本)。此原则源自《黄帝内经·素问》"治病必求于本"的经典论述。选项A强调辨证方法,B侧重整体视角,D关注阴阳平衡,E侧重预防,均未直接对应题干中"标本同治"的操作原则。选项C最准确体现了题干所述的治疗原则。19、[单选题]治疗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的头穴线是A.颞前线B.颞后线C.枕上正中线D.枕上旁线E.枕下旁线答案:E解析:《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中,枕下旁线定位为枕外粗隆下方两侧,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对应于小脑部位。平衡障碍由小脑功能失调引起,该线直接刺激小脑对应的头皮投射区。选项E直接关联小脑区调节功能。颞前线(A)、颞后线(B)主治偏瘫及感觉异常,枕上正中线(C)、枕上旁线(D)作用于视觉中枢,与平衡无直接关联。20、[单选题]率先使用“脐疗”一词的中医古籍是A.晋代《肘后方》B.唐代《备急千金要方》C.明代《本草纲目》D.清代《串雅内外编》E.宋代《太平圣惠方》答案:A解析:"脐疗"一词最早记载见于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方》。该书以简、便、廉、验为特色,收录大量急救外治方。书中明确载有以盐纳脐灸治霍乱的案例,形成"隔盐灸"雏形。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虽补充脐疗方剂,但非首载;明代《本草纲目》、清代《串雅内外编》相关内容均为后世发展;宋代《太平圣惠方》侧重内服方汇编。第Ⅱ卷(非选择题20分)二、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多选题]中药内治的原则有A.补虚疏郁,因证施宜B.形神并重,重视体质C.守法守方,丸、散尤宜D.辨证论治,三因制宜E.标本缓急,内外兼施答案:ABC解析:中药内治原则涉及治法核心与临床运用规律,相关论述多源于《中医内科学》及诊疗规范。选项A中"补虚疏郁"体现扶正解郁的治法,"因证施宜"强调个体化调治。选项B"形神并重"突出心理与生理兼顾,"重视体质"源自辨体施治理念。选项C"守法守方"指长期治疗需维持基本治则,"丸、散尤宜"针对慢性病选用适宜剂型。选项D"辨证论治"虽为基础原则,但题干限定"内治"的特殊性要求;选项E"内外兼施"侧重于联合外治法,非纯内治范畴。2、[多选题]下列疾病中,可用三棱针刺络法治疗的是A.急性吐血B.中暑C.发热D.急性腰扭伤E.急性胸痹心痛答案:ABCD解析:刺络法源自《灵枢·官针》,主要用于泻热、急救、活血。中暑(B)属暑热内闭,刺络可泄热开窍;发热(C)多因实热,放血可清热;急性腰扭伤(D)为气滞血瘀,刺络可通络止痛。急性吐血(A)若为实证热迫血行,刺络能清泄热邪。《针灸大成》记载刺血治急症,如高热、血瘀。选项分析:A属急症热证,B、C为实热,D属瘀血,均符合刺络法适应症;E急性胸痹心痛虽常见于临床,但未在本题答案范围内。3、[多选题]坐骨神经痛的患者,用电针治疗时,可选择的最佳穴位为A.腰2~3夹脊B.环跳C.殷门D.白环俞E.风市答案:BC解析:《针灸学》中,坐骨神经痛多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位。环跳(GB30)位于臀部,属足少阳胆经,是坐骨神经体表投影区关键穴位。殷门(BL37)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大腿后侧,刺激可缓解坐骨神经痛。风市(GB31)虽属胆经,但主治偏于下肢外侧麻木。白环俞(BL30)偏于局部骶髂病症,腰夹脊多用于脊柱相关病。此二穴在此处不属主选。4、[多选题]《医学心悟》中内治法包括A.汗法B.补法C.和法D.温法E.消法答案:ABCDE解析:清代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