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夜忆舍弟》教学课件第一章:诗人与时代背景杜甫生活的唐代中期,政治动荡,战乱频繁。了解这一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月夜忆舍弟》中所表达的情感。时代特点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状况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文化氛围杜甫简介诗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公元712-770年)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被称"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一生坎坷,经历安史之乱,晚年漂泊时代动荡与家国情怀1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国家动荡2756年长安陷落,杜甫流落他乡3757年被授予左拾遗,开始入仕4759年官场失意,与家人分离诗歌创作背景《月夜忆舍弟》写于759年,当时杜甫居住在秦州(今天甘肃天水),与弟弟杜观分离。诗人身处异地,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远方的弟弟,忧虑其安危。创作背景要点:安史之乱后第四年,战火仍未平息杜甫一家被迫离散,弟弟下落不明诗人内心充满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唐代月夜意境月是故乡明第二章:诗文细读与赏析诗歌文本的细读与赏析是理解杜甫情感世界的关键。《月夜忆舍弟》虽然只有八句,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和艺术手法。语言特点简洁凝练,含蓄深沉情感表达思亲忧国,哀而不伤艺术手法诗文全文展示《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句解析(一)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诗句释义:戍边的军鼓声断绝了人们的行走,边塞秋天只听到一只孤雁的鸣叫声。艺术手法分析:以"戍鼓"渲染边塞紧张气氛"断人行"暗示社会秩序混乱"一雁声"象征诗人孤独处境诗句解析(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释义:今夜的露水显得格外洁白,明亮的月亮仿佛只在故乡才更加皎洁。艺术手法分析:"露从今夜白"暗示时节变化"月是故乡明"成为千古名句月亮意象连接天各一方的亲人诗句解析(三)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诗句释义:我的弟弟们都已分散各处,没有家可归,甚至无法得知彼此的生死消息。艺术手法分析:"有弟皆分散"直抒胞弟离散之痛"无家问死生"展现战乱悲惨现实由景入情,情感直接表露诗句解析(四)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句释义:寄出的书信总是无法送达,更何况战争还没有结束。艺术手法分析:"寄书长不达"展现通信障碍"况乃未休兵"点明时代背景以递进手法加深情感表达诗歌情感主线思念亲人对远方弟弟的深切牵挂忧国忧民对国家动荡局势的担忧内心孤独漂泊异乡的寂寞与无助渴望团圆对战争结束、家人团聚的期盼诗歌艺术特色语言特点语言凝练,言简意丰每句五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音韵和谐意境营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月夜意象贯穿全诗虚实结合,境界开阔表现手法首联以声音渲染环境颔联以视觉传达思念颈联直抒离散之痛尾联以现实困境作结情感表达情感真挚,发自肺腑由景入情,层层递进月光下的边塞意境月光皎洁,孤雁南飞,边塞的秋夜寂静而忧伤。这幅画面不仅体现了杜甫诗中的意境,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第三章: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本章将提供详细的《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堂活动等内容,帮助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经典诗作。明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把握教学重难点诗歌内涵与艺术特色设计多样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特点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2能力目标提高诗歌鉴赏与分析能力增强文本解读与情感体验能力培养联系历史背景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珍贵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月"意象的象征意义"月是故乡明"一句中,月亮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情感的载体,象征着连接远方亲人的纽带,寄托着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把握诗人与弟弟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直接的情感抒发,表达了对弟弟的深切思念和担忧,这种亲情之爱在战乱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感人。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杜甫巧妙运用声音、视觉意象,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营造出深沉凄美的艺术境界,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有力。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隐含的历史背景学生对唐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了解有限,难以深入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层次诗歌中既有对亲人的思念,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的交织比较复杂,学生难以全面把握。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杜甫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学生可能难以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力量。导入环节营造氛围播放古琴月夜音乐,展示月夜图画,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提问:你如何理解"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异乡时的思乡之情过渡导入引入杜甫及《月夜忆舍弟》的创作背景通过音乐、图片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诗歌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讲解朗读时的语气、节奏、停顿强调抑扬顿挫,表现诗歌情感学生跟读练习全班齐读,把握诗歌节奏小组朗读,互相点评指导个人展示,展现个性理解多样化朗读方式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景,一人读情配乐朗诵:结合古琴音乐增强氛围默读感悟:闭目冥想诗中画面背诵技巧指导理解记忆法:先理解后背诵意象联想法:以画面带动记忆句式结构法:把握对仗特点诗句赏析小组讨论第一组:声音意象讨论"戍鼓断人行"与"边秋一雁声"中的声音描写及其情感作用第二组:视觉意象分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视觉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第三组:情感表达解读"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中的情感层次及表达方式第四组:现实反映探讨"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当时社会现实的联系小组讨论后,各组推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情境再现活动角色扮演:杜甫写信思念弟弟学生扮演杜甫,根据诗歌内容和背景,模拟写一封给弟弟的信,表达思念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情景设定:战乱中的诗人夜观明月内容要求:融入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方式:符合古代书信格式创作现代版"月夜忆亲人"短诗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一首表达思念亲人之情的现代诗,可借鉴杜甫诗歌的表现手法。内容要求:真情实感,避免空泛形式建议:可用自由诗或格律诗表现手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活动,帮助学生将自己置于诗人的处境中,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素养。文化拓展唐代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类型,主要描写边疆生活和战争场景,表达征人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杜甫的边塞诗与一般边塞诗不同,他更多地关注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体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杜甫其他相关作品《春望》:与《月夜忆舍弟》同为安史之乱时期的代表作《北征》:详细记录战乱中的艰难旅程《羌村三首》:描写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八月十五夜月》:同样以月为意象抒发情感杜甫生平轨迹1青年时期漫游各地,怀抱济世之志2壮年时期安史之乱爆发,颠沛流离3晚年时期漂泊西南,创作大量诗作视觉辅助视觉辅助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意境,感受诗人情感。通过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唐代边塞画作展示唐代边塞生活场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氛围。月夜意象图展示各种月夜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月是故乡明"的深刻含义和情感共鸣。诗句意境图根据诗句内容创作的意境图,直观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情感。课堂小结0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动荡局势的忧虑。诗人通过对月夜环境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有机结合,情感真挚感人。02诗人与弟弟的关系如何体现?诗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牵挂,体现了手足之情在战乱时期的珍贵。诗人不仅担忧弟弟的安危,还希望能与弟弟取得联系,展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03诗歌如何反映时代背景?诗中"戍鼓断人行"描绘了战时的紧张氛围,"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则直接点明了战乱仍在持续的现实。这些描写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04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巧妙运用声音、视觉意象,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月是故乡明"一句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作业设计基础作业背诵《月夜忆舍弟》全诗默写诗歌并标注自己理解的重点词句搜集杜甫其他描写亲情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拓展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月是故乡明"的理解,结合自身经历,不少于800字搜集其他唐代边塞诗,比较它们与《月夜忆舍弟》在主题、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创作一幅与《月夜忆舍弟》意境相符的绘画或摄影作品,并附简短说明选做作业制作"杜甫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专题研究报告尝试将《月夜忆舍弟》改编为现代诗或散文课外延伸推荐阅读杜甫诗集鼓励学生阅读《杜甫全集》,尤其是与《月夜忆舍弟》创作背景相似的作品,如《春望》《北征》等,全面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和思想情感。推荐版本:《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点章节:安史之乱时期的作品观看相关纪录片《杜甫传》推荐学生观看《杜甫传》纪录片,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加深对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央视纪录片《杜甫》《诗圣杜甫》系列讲座参观杜甫相关纪念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观杜甫草堂等纪念地,实地感受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成都杜甫草堂西安杜甫墓园通过这些课外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文学体验,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教学反思学生反应与接受度学生对诗歌的整体理解情况对"月是故乡明"意象的感受深度对杜甫思想情感的共鸣程度背诵与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重难点突破效果历史背景理解的深入程度情感层次把握的准确性艺术特色领悟的全面性学生是否能够触类旁通教学方法改进建议增加多媒体资源,提高直观性加强历史背景介绍,夯实基础设计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参与度拓展相关作品比较,加深理解教学资源优化方向补充更丰富的图片与音频资料增加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化案例开发更多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结束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政治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华商考试真题答案
- 2025年高级养老护理员考试题及答案
- 河北音乐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梦幻西游重阳节答案
- 2025年高级电工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金融系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 2025年高处作业安全培训课程试题及答案
- 儿科护理试卷(附答案)
- 2025辅警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飞山景区旅游开发运营方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
- GB/T 3478.1-2008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米制模数齿侧配合)第1部分:总论
- 服饰编码规则表参考范本
- DID方法与合成控制法-课件
- 临床医学研究设计及统计学问题课件
- 《郑伯克段于鄢》PPT
- 高速铁路客运设施设备课件
- InSAR干涉测量解析课件
- 磁通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