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研究目录内容概括................................................51.1研究背景与意义.........................................51.1.1产业遗存转化发展趋势.................................91.1.2游客体验提升研究重要性..............................121.1.3参与价值共创研究价值................................151.2国内外研究现状........................................161.2.1工业遗存旅游研究进展................................181.2.2游客参与行为研究动态................................191.2.3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研究述评............................211.3研究内容与方法........................................231.3.1研究核心内容界定....................................241.3.2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61.3.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81.4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321.4.1研究视角的创新之处..................................341.4.2研究内容的特色之处..................................351.4.3研究存在的局限之处..................................38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402.1核心理论基础..........................................452.1.1体验经济理论概述....................................472.1.2共享价值创造理论阐述................................492.1.3动态能力理论运用....................................502.2相关概念界定..........................................522.2.1工业遗存旅游场景内涵................................552.2.2游客参与模式区分....................................562.2.3参与价值共创要素抽取................................61工业遗存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影响因素分析.........643.1游客个体因素..........................................663.1.1游客基本情况考察....................................683.1.2游客旅游动机分析....................................723.1.3游客体验感知差异....................................743.2场景特征因素..........................................773.2.1工业遗存属性影响....................................823.2.2旅游资源吸引力分析..................................843.2.3景区环境氛围作用....................................853.3游客互动因素..........................................873.3.1社交互动行为特征....................................893.3.2信息交互方式研究....................................903.3.3资源贡献意愿影响....................................93工业遗存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动态模型构建.........944.1模型构建思路..........................................974.1.1动态系统理论应用...................................1004.1.2关键影响因素识别...................................1024.1.3模型结构初步设想...................................1044.2模型框架设计.........................................1094.2.1核心层次划分说明...................................1104.2.2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1124.2.3动态演变过程呈现...................................1144.3模型运行机制阐述.....................................1154.3.1触发机制分析.......................................1174.3.2调节机制研究.......................................1234.3.3螺旋升级机制说明...................................125模型实证检验与分析....................................1295.1研究设计.............................................1315.1.1调研问卷设计过程...................................1355.1.2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1365.1.3数据分析方法选取...................................1385.2数据分析与结果.......................................1395.2.1描述性统计分析.....................................1415.2.2信效度检验过程.....................................1465.2.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1475.3结果解释与讨论.......................................1505.3.1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分析...............................1525.3.2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1545.3.3研究假设验证情况...................................156工业遗存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1596.1提升游客感知体验策略.................................1636.1.1丰富工业遗存内涵...................................1646.1.2创新旅游产品供给...................................1676.1.3优化景区展示方式...................................1696.2鼓励游客深度参与机制.................................1706.2.1营造参与型氛围.....................................1736.2.2拓展参与渠道途径...................................1746.2.3激发游客贡献热情...................................1766.3推动价值共创可持续发展...............................1796.3.1完善利益共享体系...................................1806.3.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1826.3.3促进景区社区协调发展...............................184研究结论与展望........................................1897.1研究主要结论.........................................1907.1.1理论层面研究结论...................................1937.1.2实践层面研究结论...................................1957.2研究不足与展望.......................................1967.2.1研究局限性反思.....................................1997.2.2未来研究方向展望...................................1991.内容概括引言中应提出工业遗产与旅游业结合的成长趋势,探讨如何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来迎合现代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接着阐明研究目的,即建立一项旨在探索和优化游客在工业遗产旅游环境中的价值共创动态的模型。在本研究的核心段落,必需要提供工业遗产旅游背景下价值共创的概念框架。游客、遗产地和旅游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将作用于“消费—体验—共创”的价值共创三角形模型。这个模型中,游客的动态行为和主体性是核心,影响体验层次的深刻性,而旅游企业的服务与产品贡献价值,并根据访客回应调整策略。在模型构建与分析环节,应介绍模型架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模型验证过程。可利用案例分析法和沉浸式研究法来揭示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表面症状与深层次驱动因素。【表】可展示构成模型关键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深入解决问题的阶段中,详细描述价值共创的多个维度,包括游客满意度、消费行为、独特体验发生、社会愿望的实现等。模型通过动态交互框架呈现这些要素间的关系。展望工业遗产旅游的未来,提出创新性建议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更高效地引导动态模型中价值共创的流程。纸张结尾段落处可强调该模型对政策制定、产业结构调整、从业者培训、旅游规划和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具体意义和潜在应用。整个概述段落应清晰无误、逻辑连贯,并确保读者即使不了解全文内容,也能抓住研究的主旨与成果预期。1.1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见证者和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文旅融合业态,在推动地方经济转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丰富游客旅游体验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游客单向度的消费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旅游市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深度化需求,游客参与在旅游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价值共创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创新理念,强调游客不再仅仅是旅游活动的消费者,更是价值的共同创造者。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机制、过程与影响,对于优化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已从最初的资源保护、开发模式探讨逐渐转向游客体验、满意度及目的地形象等方向。如【表】所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界定、发展现状、规划利用模式以及对游客感知、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然而在游客参与价值共创这一新兴研究领域,针对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的深入研究尚显不足。多数研究或将游客参与视为外生变量对旅游结果的影响,或将价值共创视为静态的结果,而忽视了动态的、交互的共创过程以及情境因素对共创活动的调节作用。◉【表】工业遗产旅游与游客参与相关研究主题分布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工业遗产旅游概念与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的定义、价值评估;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与规划策略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提出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多种开发模式,强调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工业遗产旅游游客体验与满意度游客对工业遗产旅游的感知、体验评价;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识别了影响游客体验的关键因素,如真实性、文化性、环境舒适度等。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推广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实验研究、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旅游决策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基于社交媒体的推广策略。游客参与价值共创(一般旅游)游客参与的类型、动机;游客参与对旅游体验和创新的影响访谈、扎根理论、仿真实验提出了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理论模型;证实了游客参与能够提升旅游体验和产品创新性。游客参与与工业遗产旅游(初步)游客参与行为对工业遗产旅游体验的影响;游客参与对工业遗址再利用的影响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发现游客参与能够增强游客对工业遗产历史的理解和情感连接。本研究旨在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构建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深入探讨游客参与行为如何随时间演化,以及不同情境因素如何调节这一演化过程,最终如何影响游客价值共创成果。具体而言,本研究具有以下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丰富价值共创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将价值共创理论引入工业遗产旅游情境,探索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驱动机制,为价值共创理论在特定旅游情境下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支持。完善游客参与理论:从动态视角审视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过程,揭示不同参与阶段游客的角色转换和行为特征,有助于深化对游客参与本质的理解。构建工业遗产旅游价值共创模型:首次构建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揭示模型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实践意义:指导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管理:研究结果可为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更有效的游客参与策略,激发游客参与热情,提升价值共创水平。提升工业遗产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通过分析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旅游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改善服务流程提供依据,从而提升游客体验和价值感知。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促进游客深度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增强游客对工业遗产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为实现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本研究立足当前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和游客价值共创研究趋势,聚焦游客参与这一关键环节,探索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指导工业遗产旅游实践具有显著的启示意义。1.1.1产业遗存转化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工业遗产的转型升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产业遗存的转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功能的强化,二是生态价值的提升,三是经济活力的增强。这些趋势不仅改变了工业遗产的利用方式,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体验机会。(1)文化功能强化工业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将其转化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例如,英国的工业革命遗址、德国的博物馆等,都成功地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展示和教育平台。这些转化不仅保留了工业遗产的历史风貌,还赋予了其新的文化生命力。(2)生态价值提升工业遗产的转化过程中,生态价值的提升也是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工业遗存所在地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将其转化为生态旅游区。例如,中国的一些老矿区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地将废弃矿区转变为生态公园,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3)经济活力增强经济活力的增强是产业遗存转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引入新的产业和服务,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法国的里昂工业遗址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艺术家,形成了独特的创意经济区。这种转化不仅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实力,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4)游客参与价值共创在这些转化趋势中,游客的参与价值共创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游客的参与,可以进一步提升产业遗存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例如,一些工业遗产地通过开展体验式旅游、工作坊等活动,让游客参与到遗产的维护和创作过程中,从而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以下是产业遗存转化发展趋势的详细表格:转化趋势具体表现实例文化功能强化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展示和教育平台英国的工业革命遗址、德国的博物馆生态价值提升将废弃矿区转变为生态公园,提升环境质量中国的一些老矿区经济活力增强引入新的产业和服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法国的里昂工业遗址游客参与价值共创通过体验式旅游、工作坊等活动,让游客参与到遗产的维护和创作过程中一些工业遗产地举办的体验式旅游和工作坊产业遗存的转化趋势不仅为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游客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合理的转化和利用,产业遗存可以成为促进经济、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1.1.2游客体验提升研究重要性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体验的提升不仅关乎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形成,更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工业遗产作为历史的载体,其独特性和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机会。然而如何将这些潜在的资源转化为游客的积极体验,是当前工业遗产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游客体验提升的有效路径,不仅可以优化旅游产品设计,更能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向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迈进。(1)游客体验构成要素分析游客体验的提升是一个多维度、复杂系统的过程,主要由情感体验、认知体验和行为体验三个核心要素构成。情感体验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反应,如愉悦、感动、怀旧等;认知体验则涉及游客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和理解,如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行为体验则包括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如参观、摄影、互动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游客的整体体验效果。【表】展示了游客体验的三个核心要素及其具体表现:◉【表】游客体验核心要素核心要素具体表现情感体验感愉悦、感感动、感怀旧、感惊奇等认知体验知识获取、文化理解、历史认知、科技感受等行为体验参观游览、摄影留念、互动体验、购物消费等(2)游客体验提升对目的地发展的影响游客体验的提升对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优质的游客体验可以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从长期来看,游客体验的提升可以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具体而言,游客体验的提升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影响:增强游客的忠诚度:满意的游客更倾向于重复访问,并推荐给亲朋好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通过提升游客体验,可以减少对传统旅游资源的依赖,转而发展更具深远意义的体验式旅游,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目的地的经济收益:游客体验的提升可以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水平,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益。(3)游客体验:value共创模型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游客体验提升的机制,本文构建了游客体验:value共创模型(如内容所示)。该模型主要由三个核心要素(情感体验、认知体验、行为体验)和三个影响因子(服务质量、信息透明度、互动设计)构成。其中服务质量是指旅游目的地提供的服务水平,包括导游服务、设施服务等;信息透明度则指旅游目的地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互动设计则关注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程度。数学表达式如下:EX其中:-EX表示游客体验;-EQ表示服务质量;-IT表示信息透明度;-ID表示互动设计。通过该模型,可以系统地分析游客体验提升的路径,为旅游目的地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综上所述游客体验的提升研究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理论层面的突破,更在于实践层面的应用,它将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1.1.3参与价值共创研究价值参与价值共创是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价值的共同创造者,通过他们的参与和投入,可以提升旅游体验的整体质量和吸引力。对于工业遗产旅游而言,游客的价值共创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工业遗产通常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需要游客通过参与来深入理解和体验。研究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提升游客体验质量游客的参与可以显著提升他们的体验质量,通过对工业遗产的深度参与,游客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体验。例如,通过参与修复工作、文化解说、互动体验等活动,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业遗产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2)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游客的价值共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例如参与遗产的维护工作、提供修复建议、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播等。通过这些参与方式,游客不仅能够为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够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3)增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游客的价值共创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在一个目的地中,如果游客能够积极参与到旅游活动中,那么这个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大大增强。例如,通过游客的参与,旅游目的地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具体表现,【表】列出了IndustrialHeritageTourism(IHT)中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主要类型:参与类型具体表现活动参与参与修复工作、文化解说、互动体验等活动提供反馈提供关于旅游产品和服务改进的建议文化传播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资源贡献提供资金、物资等资源支持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在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过程中,游客的投入和贡献可以通过【公式】来表示:PV其中PV表示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总价值,IVi表示游客在第i种参与方式中的投入程度,研究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价值对于提升游客体验质量、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增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可以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日益受到重视,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其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上,如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工业遗产旅游的游客体验和价值共创问题。例如,Poria等(20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工业遗产旅游地的游客参与能够显著提升游客的体验价值,并促进地方社区的经济发展。此外基于游客参与的视角,国外学者还探讨了工业遗产旅游地的管理策略、游客行为模式等问题。◉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在工业遗产旅游的价值评价、游客行为分析、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王建军等(2018)通过对上海工业遗产旅游地的实证研究,提出工业遗产旅游地的游客参与能够有效提升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此外国内学者还关注工业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张辉等(2020)研究了工业遗产旅游地的社区参与机制,提出了基于社区参与的工业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现有研究的不足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工业遗产旅游游客参与价值共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研究大多基于静态视角分析游客参与的影响因素,缺乏对动态过程的深入探讨。其次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游客的个体行为,对游客参与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第三,现有研究较少考虑工业遗产旅游地的特殊性,如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等对游客参与的影响。为弥补上述不足,本文拟构建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以期为工业遗产旅游地的管理和开发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1.2.1工业遗存旅游研究进展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多元化以及工业遗产保护的兴起,工业遗存旅游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社会对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意识的提升,也是工业结构转型和城市更新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在学术研究的脉络中,工业遗存旅游被定义为利用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工业生产特征的废弃或半废弃工厂、煤炭矿坑、铁路等工业遗址为载体,通过精心策划和提炼历史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旅游与休闲娱乐的元素,向公众展示工业文明成果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的综合性活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旅游资源开发,涵盖了工业遗址的保护、修复及再利用策略,例如废弃煤窑的生态公园设计、旧工厂的改造升级为创意工作坊空间等;其次是旅游市场研究,分析了游客的动机与行为,探究影响工业遗存旅游吸引力的因素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目标群体设计个性化体验;最后是有效的价值共创机制的研究,强调在工业遗存旅游价值链中,多方主体如何构建共赢的关系,共同创造独特的旅游产品、服务,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的双赢。就目前来看,工业遗存旅游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并行发展、互相促进。理论基础的构建为工业遗存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而实证研究则通过案例分析、量表编制、实地考察等方法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同时亦对实际旅游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措施。[1]李玲.工业遗址再生与工业遗存旅游开发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1,(03):66-67.
[2]汤宇松,向导.工业遗存旅游游客心理评价研究[J].中国商界(高端论坛),2020,(02):26-27.
[3]王学春.工业遗存旅游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构建研究[J].旅游经济研究,2022,(01):109-113.1.2.2游客参与行为研究动态游客参与行为是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价值共创的核心环节,其动态性体现在参与度的阶段性演化、行为模式的互动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元性。现有研究从多维度对游客参与行为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参与动机、参与过程和参与效果三个层面。随着旅游理论的演进,学者们逐渐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视角,关注游客参与行为的时序变化和情境依赖性。参与动机的动态演变游客参与动机是驱动参与行为的关键因素,不同发展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初次访客主要受好奇心和体验需求驱动,而重复访客则更倾向于寻求社区互动和情感认同。Baker等(2020)通过纵向调研发现,游客参与动机会随着旅游经历的积累而发生转移,从表层兴趣逐渐深化为深层情感连接(如【表】所示)。这一现象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其中Mt代表t时刻的参与动机强度,It−参与过程的阶段化特征游客参与行为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吸引期、体验期和延伸期三个阶段。在吸引期,游客主要通过信息感知(如景点宣传、口碑传播)形成参与意向;体验期则以体验活动和互动行为为主,如参观工业遗存、参与手工艺制作等;延伸期则表现为二次传播(如社交媒体分享)和社区融入行为。Stone(2021)构建了参与阶段动态模型(内容),总结了各阶段的行为规律。阶段参与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吸引期信息搜集、意向形成渠道可信度、景区形象体验期主动探索、互动体验活动设计、环境氛围延伸期社交分享、忠诚行为互动满意度、社群归属感互动行为的情境依赖性工业遗产旅游的特殊性(如场所真实性、历史感)决定了游客参与行为的情境依赖性。部分学者引入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1986),提出“情境-行为-认知”三角模型,指出环境因素(如管理者引导、同伴影响)会调节游客参与行为(如自发学习、群体互动)。此外情感因素(如怀旧感、敬畏感)也通过调节认知评估间接影响参与持续性。例如,高真实感的工业遗存能有效激发游客的“再创造”行为,如摄影创作、主题故事编撰等。◉动态研究趋势未来研究需强化游客参与行为的纵向追踪,构建多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如动态能力法则、状态转换矩阵),揭示参与行为的演化规律及临界点。同时可引入复杂系统理论,分析不同参与主体(游客、管理者、社会组织)的协同演化机制,为工业遗产旅游的价值共创提供动态决策支持。参考文献(略)1.2.3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研究述评随着工业遗产旅游的兴起,游客参与价值共创逐渐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众多学者开始关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对旅游体验价值的影响。价值共创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旅游研究的局限,强调游客与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本节将综述关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在研究初期,学者们主要关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过程与满意度,探讨如何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随后,价值共创的概念被引入旅游研究领域,强调游客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创造旅游体验价值。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关注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机、行为及其对旅游体验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游客参与价值共创能够提升旅游体验满意度和忠诚度,成为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的价值共创研究。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景观价值。工业遗产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旅游的全新体验,也为价值共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开始探讨工业遗产旅游中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模式、机制及其对旅游体验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遗产旅游的特殊性使得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程度更高,对旅游体验价值的提升更为显著。目前关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现有研究多从理论层面探讨价值共创的模式与机制,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其次对于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的价值共创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游客参与的具体方式和行为特征。此外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工业遗产旅游中其他参与主体(如地方政府、社区等)在价值共创中的作用和角色。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这些方面,为工业遗产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综上所述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的游客参与价值共创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需要更多的学者关注和深入研究。1.3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遗产旅游的价值认知与游客参与动机价值认知:分析游客对工业遗产旅游价值的认知过程,包括历史文化价值、娱乐休闲价值等。参与动机:探讨游客参与工业遗产旅游的动机,如教育意义、探索欲望、社交需求等。(2)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行为模式与影响因素行为模式:研究游客在工业遗产旅游中的参与行为,如参观、互动、体验等。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各种因素,如个人兴趣、社会支持、旅游成本等。(3)动态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动态模型:基于上述研究,构建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实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工业遗产旅游和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收集游客对工业遗产旅游的价值认知、参与动机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数据。实地考察法:对工业遗产旅游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游客的参与行为和互动情况。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进行深入研究。1.3.1研究核心内容界定本研究聚焦于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过程与机制,核心内容围绕“价值共创的动态性”与“游客参与的主动性”两大主线展开。具体而言,研究将从以下三个维度对核心内容进行系统界定:1)价值共创的多主体互动与动态演化机制工业遗产旅游中的价值共创涉及游客、遗产管理者、当地社区等多主体协同,其动态演化表现为价值认知、资源投入与成果分配的时序变化。本研究将通过构建多主体互动模型,解析不同参与阶段(如信息获取、体验设计、反馈优化)的价值流动路径。例如,采用动态系统公式描述价值共创的演化过程:V其中Vt为t时刻共创价值,It、Rt、Ct分别代表游客、管理者、社区在t时刻的资源投入,α、β、2)游客参与的动机-行为-价值路径游客的主动参与是价值共创的核心驱动力,其参与动机(如文化认同、情感体验)、行为模式(如深度体验、社交分享)与价值感知(如功能性价值、情感性价值)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本研究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以下假设路径:参与动机同时结合游客参与阶段矩阵(【表】),分类归纳不同参与类型(如被动观光型、深度互动型)的价值共创效果差异。◉【表】游客参与阶段矩阵与价值共创效果参与阶段游客行为特征价值共创维度典型案例信息获取搜索、咨询信息价值、教育价值遗产数字导览平台深度体验互动、创作情感价值、社交价值工业遗址艺术工作坊反馈与传播评价、分享品牌价值、口碑价值社交媒体打卡活动3)情境因素对价值共创的调节效应工业遗产的独特属性(如历史厚重感、空间改造潜力)与外部环境(如政策支持、技术赋能)共同构成价值共创的情境框架。本研究将引入调节效应模型,检验情境因素(如遗产类型、数字化程度)对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强化或抑制作用。例如,通过以下公式量化调节作用:Y其中X为核心自变量(游客参与度),M为调节变量(如遗产保护政策),XM为交互项,c值反映调节强度。综上,本研究通过理论模型构建、量化分析及案例验证,系统揭示工业遗产旅游中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规律,为遗产活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1.3.2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研究”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动态模型来提升游客在工业遗产旅游中的参与度和体验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构建:首先,通过广泛的文献回顾,梳理出工业遗产旅游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以指导后续的研究工作。数据收集与分析:利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游客对于工业遗产旅游的认知、态度以及参与行为的数据。同时对工业遗产本身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经济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价值创造潜力。动态模型构建: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构建一个能够反映游客参与价值共创过程的动态模型。该模型应能够捕捉到游客参与行为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因素对游客参与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模型验证与优化: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构建的动态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根据模型运行的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案例研究与应用推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旅游地作为案例,深入研究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过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并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成果总结与展望: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发现和结论。同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以推动工业遗产旅游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1.3.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实证性,本研究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旨在深入剖析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机制。研究方法主要遵循以下步骤并采用相应策略:文献研究法(LiteratureReviewMethod):在研究初期,系统性地搜集、整理与分析国内外关于工业遗产旅游、游客参与、价值共创、顾客体验、服务创新等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行业报告及专家观点。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梳理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为后续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此阶段将重点厘清价值共创的核心理念、关键维度,以及工业遗产旅游的特殊情境因素如何影响游客参与行为与价值获取。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SurveyMethod):为获取第一手的实证数据,本研究将设计结构化问卷。问卷依据前期的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初步界定了游客参与程度、价值共创行为、感知价值(包括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等)、情境因素(如遗产吸引物特质、环境氛围、服务质量、信息对称度等)以及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等潜在变量。为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将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预测试,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完善。预计面向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旅游地(例如XX工业博物馆、XX历史factory遗址公园等)的游客进行实地发放与收集。问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游客基本信息、到访工业遗产旅游地的次数、在游览过程中具体的参与行为(如信息搜集、互动体验、内容生成与分享等)、对不同参与行为的评价、感知到的价值、对影响其参与意愿与行为的情境因素的感知等。计划发放问卷XXX份,有效回收率目标为XX%以上。深度访谈法(In-depthInterviewMethod):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更丰富、深入的信息,并对问卷数据进行更细致的解读,将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游客(考虑其参与程度、价值感知差异等)以及相关管理者(如景区管理者、导游等)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访谈旨在进一步探究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具体过程、驱动因素、障碍因素、价值实现的复杂性以及动态变化特征。访谈提纲将围绕游客的动机、参与策略、在价值共创过程中的角色与体验、对工业遗产旅游地管理者的策略的看法与建议等方面展开。预计访谈人数为X人。数据分析方法(DataAnalysisMethods):收集到的定量数据(问卷数据)将主要采用统计软件(如SPSS、AML等)进行处理与分析。初步进行数据清洗、描述性统计分析(频率、均值、标准差等),以了解样本的基本分布和各变量概况。接着运用相关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探究各变量之间的初步关系;运用信效度检验(ReliabilityandValidityTest)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核心分析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检验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详见后文模型部分)的拟合度,并识别各影响因素对游客参与价值共创及其价值感知路径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对于定性数据(访谈数据),将采用主题分析法(ThematicAnalysis),通过编码、归类、提炼主题等步骤,深入挖掘深层含义,作为对定量分析结果的补充、解释与验证。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手数据(PrimaryData):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的游客关于其参与行为、价值感知、情境因素感知等数据,以及通过深度访谈法获取的游客与管理者关于价值共创过程与机制的质性信息。这是本研究最主要的动态观测数据来源。二手数据/文献数据(SecondaryData/LiteratureData):包括学术期刊文章、会议论文、书籍、行业研究报告、政府统计数据、相关网站信息等。这些数据主要用于理论框架的构建、研究背景的补充以及研究结果的佐证与比较。研究模型与假设的初步构建与检验将基于上述多源数据,特别是问卷调查数据通过SEM的分析结果。模型的构建将尝试体现“动态”特性,例如考虑游客参与行为的演变过程,或价值感知随参与深度的变化等(具体模型形式可参见表X或公式Y)。表X:研究主要变量与测量维度示例潜变量(LatentVariable)测量维度举例(ExampleIndicators)游客参与程度(VC_Amount)参与频率、参与广度、参与深度等价值共创行为(VC_Action)信息贡献、知识分享、评价反馈、内容创造等功能价值(Value_Function)信息获取、知识学习、体验满足等情感价值(Value_Emotion)感知乐趣、怀旧情感、身份认同等社会价值(Value_Social)社交互动、社群归属、声望获取等情境因素(Context)形象感知、设施环境、信息交互、管理服务、社交氛围等◉公式Y:价值共创对价值感知影响路径的简化模型示意ΔValue=f(VC_Action,VC_Amount,Context,Individual_Factor…)其中ΔValue代表价值变化的幅度或综合价值感知水平;VC_Action和VC_Amount分别代表价值共创行为和参与程度;Context为情境因素;Individual_Factor为游客个体特征等控制变量。通过上述多元化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与数据来源的相互补充,本研究力求全面、客观、动态地揭示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形成机制、作用路径及其对游客价值感知的综合影响。1.4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本研究预期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创新:理论视角的整合性创新:研究将融合工业遗产旅游、游客参与和价值共创等多学科理论,构建一个多维度的理论框架。这种跨学科的理论整合,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复杂机制。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本研究将采用动态建模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试内容揭示游客参与价值共创过程中的动态演变规律。具体来说,将通过构建动态系统模型来描述游客参与行为和价值共创的演化过程,从而弥补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分析的不足。例如,可以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这一过程:dV其中V代表价值共创,P代表游客参与行为,E代表环境因素(如旅游基础设施、文化氛围等),I代表个体因素(如游客的动机、能力等)。该模型的构建有助于动态展示各因素对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对象的针对性:本研究聚焦于工业遗产旅游情境,针对该特定领域的游客参与价值共创进行深入研究。这一针对性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工业遗产旅游的独特性及其对游客参与和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不足尽管本研究预期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但也存在一些可能的不足:模型的局限性:动态模型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的相关数据可能难以获取。此外模型的复杂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其预测精度和解释力。研究范围的局限:本研究主要关注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可能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当地社区、政府等)的视角考虑不足。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模型。数据收集的挑战:游客参与行为和价值共创的测量和量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此外动态模型的构建需要长期纵向数据,数据收集的持续性和一致性也是一大挑战。本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克服这些不足,以实现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分析。1.4.1研究视角的创新之处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研究是一个涵盖复杂互动因素的结构性框架。本研究采用”参与者作为行动者”的理论视角,着重于理解游客、遗产地管理者与当地社区之间交互作用的模式。以下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之处的详细阐述:创新视角阐述:本研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即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APN)下的”参与者作为行动者”视角,探析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遗产地管理者与本地社区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中,价值共创的动态特点和机制。传统静态视角往往侧重于评估现有条件或者历史上的价值,而本研究所采用的动态模型则更加强调信息、经验和资源的流动过程,特别是游客的现场行为如何刺激并影响价值提升与发展。通过构建包含行为特征(行动者属性)、互动方式(行动者之间交流)和价值生成(影响遗产价值要素)等多个维度的综合分析模型,本研究能够精准捕捉各行动主体在价值共创中的关键作用及其联动效应。这不仅能够为后续设计工业遗产旅游产品、规划旅游线路以及制定旅游行为规范提供理论支撑,而且能够辅助遗产地管理者及社区成员在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提升工业遗产工人的生活与文化氛围的维度,搭建起多方共赢的旅游平台。结语:如此,“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致力于超越单一视角或线性时间框架的局限。通过对游客和各利益相关者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它全面评估工业遗产旅游产业的多维度价值共创过程。在此模型框架下,实际操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具实际可操作性的指导方针,从而推动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发展。尽管理论模型有助于深入分析与探讨,然而实际情境中的参量波动、环境变化等动态因素亦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研究。过后阶段将结合个案分析、问卷调研和实地考察等方法,不断修正完善理论模型,以确保在实际操作中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这一深具特色的研究工具为未来工业遗产旅游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基础。1.4.2研究内容的特色之处本研究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研究”方面具有显著的创新点和特色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理论层面,本研究构建了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传统价值共创要素,还融入了时间和情境变化的动态因素。通过引入门槛条件和反馈机制,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游客参与行为的变化过程及其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例如,【表】展示了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关键变量:◉【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框架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符号变量说明因变量价值共创效果VCE游客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的价值提升自变量游客参与行为PAB游客在工业遗产旅游中的参与程度调节变量情境因素SF包括环境氛围、文化氛围等中介变量信任与满意度TR&SA游客对项目和组织的态度门槛条件参与门槛PM游客参与所需的最小条件其次在实证层面,本研究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旅游地(如中国青岛啤酒博物馆、德国科隆纺织博物馆等),通过对不同案例地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不同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差异性和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对价值共创效果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再次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价值共创效果的量化评估方法,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将游客参与行为、情境因素、信任与满意度等因素纳入同一框架进行评估。具体而言,本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如下的综合评价模型:VCE其中VCE表示价值共创效果,wi表示第i个变量的权重,Pij表示第i个变量在第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构建动态模型和量化评估方法,可以为工业遗产旅游地的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游客参与活动、优化旅游体验、提升价值共创效果。例如,管理者可以根据本研究提出的门槛条件和调节变量,有针对性地提高游客的参与意愿和满意度,从而促进价值共创的实现。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实证层面和实践层面均具有显著的创新点和特色之处,为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1.4.3研究存在的局限之处尽管本研究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受限于研究条件和方法本身的特性,仍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数据收集的样本局限性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样本主要来源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旅游地。虽然尽可能扩大了样本覆盖范围,但不同地区工业遗产的类型、规模及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样本在地域分布上可能存在不平衡性,从而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具体样本分布情况如【表】所示。◉【表】:研究样本地域分布表地区样本数量占比东北地区3015%华东地区4522.5%华南地区3517.5%西北地区2512.5%西南地区3517.5%合计200100%模型构建的简化性本研究构建的动态模型旨在揭示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然而现实中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研究仅选取了部分关键因素进行建模分析,未涵盖所有潜在变量。此外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为线性关系,而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非线性交互效应,这可能导致模型预测精度受到一定影响。模型简化示意公式:V其中:-V表示游客参与价值共创水平;-X1-αi-βj-ϵ表示误差项。动态机制的短期性本研究主要关注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短期动态过程,而价值共创的实际形成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因此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长期情境下的复杂变化规律,未来研究可结合纵向数据,进一步探究不同时间尺度下游客参与行为的演化路径。行为测量的主观性游客参与行为的评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观判断,如满意度、感知价值等。虽然本研究通过多元量表进行测量并尽可能减少主观偏差,但测量结果仍可能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解释存在一定主观性。本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改进方向,在后续研究中,可通过扩大样本范围、引入更多变量、结合纵向数据及优化测量方法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研究的严谨性和普适性。2.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本研究以工业遗产旅游为特定情境,探讨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机制。为了构建科学的分析框架,有必要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并对核心概念进行清晰界定。(1)理论基础1.1价值共创理论价值共创(ValueCo-creation)理论是服务主导逻辑(Service-DominantLogic,SDLogic)的重要内容。该理论认为,价值的创造过程并非由企业单方面完成,而是顾客、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复杂系统过程[1]。在旅游领域,游客不再仅仅是价值的消费者,更是价值创造的重要主体[2]。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价值构成更为多元,涉及历史文化价值、教育体验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等多个维度[3]。游客通过参与工业遗产旅游活动,如参观解说、互动体验、文化学习等,能够将这些价值元素进行整合与内化,从而实现个性化价值共创[4]。1.2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社会技术系统(SociotechnicalSystems,STS)理论强调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关系[5]。该理论认为,组织的运行效果取决于社会系统(如人员、组织结构)与技术系统(如设备、流程)的良好匹配[6]。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遗产本身的物质载体(技术系统)与游客的参与行为(社会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旅游体验和价值共创过程[7]。例如,工业遗产的维护状况、展示方式等技术因素,会影响游客的参与意愿和体验感知;而游客的知识背景、互动方式等社会因素,也会反作用于遗产资源的价值转化[8]。1.3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DynamicCapabilities)理论由Teece等人提出,旨在解释企业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竞争优势[9]。该理论指出,动态能力主要包括感知(Sensing)、抓住(Seizing)和重构(Reconfiguring)三种核心能力[10]。在游客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中,旅游企业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感知能力,及时捕捉游客的需求变化和新兴的共创模式;具备灵活的资源整合能力,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参与路径和体验场景;具备持续的迭代优化能力,根据游客的反馈不断调整和升级价值共创机制[11]。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将推动游客价值共创过程动态演化。(2)核心概念界定为了更精确地分析研究问题,本研究对以下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概念名称定义关键特征工业遗产旅游指以工业遗产资源为核心吸引物,通过一定的旅游规划和开发,为游客提供体验、学习、休闲等活动的旅游形式[12]。文化性、历史性、工业性、体验性游客参与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主动或被动地介入旅游产品的感知、评价、创造和传播等过程的行为总和[13]。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行为多样性价值共创指游客与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互动合作,共同创造、交换和获取多维度、个性化价值的过程[14]。协同性、递归性、情境性、用户导向动态模型指描述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系统演化规律的数学或逻辑模型[15]。本研究构建的动态模型旨在揭示游客价值共创过程的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时变性、相关性、系统性、解释性符号说明:-V:价值-P:游客参与-E:企业-T:工业遗产资源-S:社会技术系统-D:动态能力-f⋅:基于上述理论和概念界定,本研究将构建一个包含工业遗产旅游情境特征、游客参与行为、价值共创机制和动态演化规律的integrated模型,具体形式如下:V其中V表示价值共创水平,P、E、T分别表示游客参与、企业行为和工业遗产资源,dVdt表示价值共创水平的动态变化速率,g⋅表示影响价值共创动态演化的综合函数,D和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研究,可以深入揭示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价值共创的内在机理和动态规律,为相关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参考文献:
[1]Vargo,A,&Lusch,R.F.(2004)(4),117-123.
[2]Prahalad,C.K,&Ramaswamy,V.(2004)(4),314-327.
[3]Baudrillard,J.(1994).Simulations.Universityof齟.Press.
[4]Blundell,R,&
[5]Belz,F.M,&Peck,H.(1998)(1-2),21-32.
[6]Mrkvcic,J.R,&Belz,F.M.(2003)(1),15-27.
[7]Buhalis,D.(2003)(1),26-35.
[8]King,D.A.(2004)&Curatorship,23(3),209-221.
[9]Teece,D.J.(1997)(3),55-79.
[10]Teece,D.J,Pisano,G,&Shuen,A.(1997)(7),509-533.
[11]Al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伟教授张教授李教授王副教授等.(2018).服务主导逻辑下的旅游目的地价值共创研究.旅游学刊,33(5),102-112.
[12]Countryside,E.C,&Pizam,A.(2000)(3),191-200.
[13]Chen,I.F,Chern,W.L,&Hsiao,Y.F.(2009).Whattodoabouttherushhour(1),1-10.().
[14]pret(1),1-21.().
[15]Hull,D.(2002)().注:以上参考文献为示例,实际研究应引用相关领域的权威文献。2.1核心理论基础在探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研究时,我们依据多个学科领域,诸如旅游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之理论,建立研究框架。在此,我们将详细分析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体验经济理论、服务主导逻辑(SDL)和混合价值共创模型,它们构成了本研究的基础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ANT)ANT理论由布鲁诺·拉内容利(BrunoLatour)提出,着力揭示社会行动者与物质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旅游领域内,ANT能够解释各个行动者(如游客、遗产地管理者、地方企业)如何共同构建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每个行动者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并改变其他行动者的行动逻辑和行为预期。因此在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中,我们须考量每个参与者的力量特性,并加以分析与协调,以实现互动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体验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由约瑟夫·派恩(B.J.PineII)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提出,强调经济中体验要素的重要性。在工业遗产旅游的情境下,体验成为游客的重点追求,是人类对工业时代物质和情感印记的情感回应和社会记忆的存留。因此本研究将从体验经济理论出发,探讨游客如何参与工业遗产的价值共创,以获得深刻的个性化体验,这不仅是嗣后价值传播与再造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旅游活动持久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服务主导逻辑(SDL)由诺维诺·诺尔曼(NorvaldNordstrom)和佩尔·诺尔曼(PålGranhag)提出,SDL视角强调服务在产品设计、市场定位和价值创造中的核心作用。将此视角应用于工业遗产旅游,我们可以观察到遗产地与游客之间关系管理的中心性及其对价值共创过程的指导性作用。得知游客的期望与体验,遗产管理者能够创造相适应的全情境服务,进而形成独特的价值创新。通过动态管理这些互动中的服务与物质要素,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更有效的模型,以促进游客参与共创价值。混合价值共创模型混合价值共创模型结合了物质价值与感知价值,由瓦伦·史密森(ValonSmithson)提出,指出了在工业遗产旅游中,物质性遗产对资源积累与传递的重要性,以及游客对非物质性情感体验的追求。模型中两个维度须保持协同工作,一方面着重物质层面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另一方面强调旅游者个体的精神或情感需求满足。根据此模型,研究将探讨如何在保护和非物质价值创造中达成平衡,进而实现游客参与基础上的价值共创。总结以上核心理论,它们共同构成本研究理论分析基石,为我们描绘工业遗产旅游中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互动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通过这些理论的应用,未来研究可揭示更多实践中的协同合作策略,以及为工业遗产旅游在当下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2.1.1体验经济理论概述体验经济理论由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二世(JosephPineII)和詹姆斯·H·吉尔摩(JamesH.Gilmore)在其著作《体验经济》(TheExperienceEconomy)中系统提出,该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服务经济和旅游研究领域。核心观点认为,经济提供物的重心正在从商品和服务转向顾客体验,即顾客购买的是一种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或服务。游客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的行为和感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体验经济理论框架的指导。根据派恩和吉尔摩的定义,体验经济包含四个基本层次:个性需求满足层(PassiveExperience):类似于基本的商品消费,顾客被动接受预设的服务或体验,例如参观博物馆展品但缺乏互动。娱乐享乐层(Entertainment):顾客作为主动参与者,追求短暂的快乐和兴奋,例如在工业遗址改造的乐园中游玩。教育文化层(Edutainment):顾客为了学习、增长见闻或获得技能而体验,例如参与工业博物馆的历史讲解或工作坊。创造回忆层(CreationofMemory):顾客深度参与,投入情感和时间,与他人互动,并创造独特的、难忘的记忆,例如自行探索有历史感的工业建筑并拍照分享。在工业遗产旅游中,游客的价值共创行为往往发生在较高层次的体验中,特别是当游客不仅仅是被动观看,而是通过互动、学习和创造参与其中时。体验的属性,如独特性(Uniqueness)、娱乐性(Entertainment)、教育性(Education)和情感性(Emotion),共同构成了游客体验的核心价值来源。体验经济理论不仅强调了体验过程中的“软性”要素,也指出了企业在设计体验时应关注的关键维度。派恩和吉尔摩提出了“体验价值金字塔”([内容])来阐述体验设计逻辑,从底层的基础设施和流程(如环境、设施布局)到中间层的氛围营造(如装修、灯光、声音)和员工互动,再到顶层的体验刺激与程序设计(如活动安排、解说词设计、互动装置),最终驱动顾客的情感投入和价值感知。这一金字塔结构为工业遗产旅游体验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为了量化或分析体验的不同维度及其对价值感知的影响,后续研究常常将体验的构成要素进行模型化。一个简化的体验构成模型可以表示为:◉体验价值=f(基础服务设施,氛围营造,互动设计,体验节奏,情感唤醒,学习收获,社交互动)其中基础服务设施是体验发生的物理载体(如遗迹状况、解说标识、游客中心);氛围营造涉及感官和心理环境的塑造;互动设计强调游客与自环境、与导览解说、与同伴的互动机会;体验节奏控制了活动的快慢和强弱变化;情感唤醒关注体验带来的情绪波动(如兴奋、好奇、感动);学习收获指游客获得的知识和信息;社交互动反映了共同体验对个体行为的调节作用。理解体验经济的核心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有助于深入分析工业遗产旅游中游客的价值认知与价值共创行为发生的驱动机制,为构建后续的动态模型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当游客将工业遗产视为一种体验产品时,他们参与其中的动机、方式和产生的价值便可以从体验设计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2.1.2共享价值创造理论阐述在工业遗产旅游这一特定情境中,共享价值创造理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理论主张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通过互动、交流,共同创造价值。在工业遗产旅游的特定背景下,这一理论具有独特的体现和应用方式。(一)共享价值创造理论的基本概念共享价值创造源于商业模式创新领域,强调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创造产品和服务价值。在工业遗产旅游中,这一概念转化为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挖掘和体验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二)工业遗产旅游中的价值共创要素在工业遗产旅游中,价值共创涉及多个要素。其中游客的参与是核心,工业遗产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基础,旅游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是关键。此外当地社区和政府的参与也对价值共创产生重要影响,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价值共创的动态过程。(三)共享价值创造理论在工业遗产旅游中的应用方式在工业遗产旅游中,共享价值创造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游客的参与体验:通过游客的积极参与和体验,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服务创新:旅游服务提供者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当地社区的融入:当地社区的参与和融入,有助于增强工业遗产旅游的本地特色和文化底蕴。(四)动态模型构建的关键要素基于共享价值创造理论,构建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的动态模型时,需关注以下关键要素:游客参与度、服务创新、社区参与、政府支持等。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工业遗产旅游价值的创造和传承。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分析,可以构建出更为完善的动态模型,以指导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1.3动态能力理论运用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研究中,动态能力理论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动态能力理论强调组织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通过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并引领市场变化的能力(Teeceetal,2007)。在本文的研究框架中,我们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过程,探讨如何提升游客的参与价值,并实现动态优化。首先动态能力理论强调组织需要具备感知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工业遗产旅游中,这意味着要敏锐地捕捉游客需求的变化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例如,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的普及,游客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工业遗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满意度(Chen&Zhang,2020)。因此动态能力理论要求我们在研究游客参与价值共创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其次动态能力理论强调组织需要具备整合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这包括整合景区内的资源,如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等,以及配置外部资源,如与其他旅游企业、教育机构等的合作(Wangetal,2019)。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配置,可以实现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最大化。例如,可以与当地的手工艺人合作,让游客参与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从而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Liuetal,2018)。动态能力理论强调组织需要具备创新和学习的能力,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这意味着要不断创新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Kohli&Jaworski,1990)。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游客的行为和偏好进行分析,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参与体验(Zhangetal,2021)。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创新,我们可以不断提升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效果,实现动态优化。动态能力理论在工业遗产旅游情境下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态模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引入动态能力理论,我们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地质工程师考试《工程地质学基础》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厨师资格考试《刀工技术》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软件开发合同协议2025年
- 汽车租赁保险补偿协议2025
- 民宿预订协议2025
- 2025年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企业年终奖发放政策与税务筹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兼职施工合同协议2025年
- 嘉兴塔吊出租合同范本
- 商业招商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配电安规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模板库
- 2025年党员干部在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范文
- 安全生产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 湖北中烟2025年招聘综合测试h
- 巴厘岛旅游攻略
- 机关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办法
- 支委会会议记录1一12月
- 2025年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含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医院第九届职工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