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府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1.根据拼音写词语。xiázhǎi
xiánqì
sāhuǎng
zhǎnlǎn
chóuxiè
2.下面词语依次填入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欢呼
②欢聚
③欢笑
④欢乐
⑤欢唱
⑥欢悦儿时,在故乡那条小河里的小伙伴们戏水时的(
)声和抓鱼时的(
)声,常常钻入我的心里,让我一直享受着当时的(
)。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再次和儿时的伙伴(
)在那条小河边。A.③⑤④② B.①③①② C.③①②⑥ D.③①④②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4.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A.靠什么呼风呼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反问)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比喻)C.巴掌大的操场,让人如何踢球呀!(夸张)D.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夏日的青城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B.经过几个月紧张的复习,使我可以从容、镇定地面对这次考试。C.面对流感疫情,学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D.看到眼前的照片,小明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6.课堂演讲。(1)上面四幅图分别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上很多同学对古典名著感兴趣,今天的课堂演讲请你选取其中一本书,向同学们作好书推荐。注意要有称呼、有条理,能调动同学们的阅读热情。不少于8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和积累填空。(1)“家家乞巧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______节的习俗。与这个节日直接有关的民间故事是《____》。(2)“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这句歌词出自梁启超的《____》,原句为“红日初升,______。”(3)“竹喧归浣女,______”,这是一幅清新静美的山居图;“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共徘徊”,这是一幅清澈明净的方塘图;……难怪古人说:“诗中有画。”(4)时间是不可逆的。陶渊明劝告我们“盛年不重来,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葛洪劝告我们“不______,不______”。(5)夜泊枫桥,诗人张继想家失眠了,从他的诗句“______”可以看出来;身向榆关,纳兰性德想家失眠了,从他的诗句“聒(guō)碎______”可以看出来。(6)“葬(zàng)我于高山之上兮(xī),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这些诗句和陆游的诗《______》感情上是一致的,两位作者都盼望的就是祖国(),即陆游说的“但悲不见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材料二】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材料三】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上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11、读了【材料一】,你认为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12、你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请再写出一位冠军得主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1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判断正误,在正确说法后面括号里画“√”。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造境”。()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属于“写境”。()14、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héng。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kuī天,jiē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quē一不可。15、根据拼音,按顺序填写生字。16、联系上下文,写出“断”和“下流”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对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里的“识”与“默而识之”中的“识”,读音相同,读“zhì”。B.划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C.这段话是曾国藩关于读书的言论。D.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kuī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18、再读文中划“
”的句子,说说对你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片绿叶的回忆王云凤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像浮萍一样随波而去,也有许多事情像树根一样牢牢地扎在人们的心上。每当我翻看纪念册,看到一张卡片上夹着的那一片绿叶时,我就深深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叶老师。我的童年时期,是在一个让我难忘的小山村度过的。叶老师是我童年最好的引路人。那时,叶老师才20岁,文静少语,但却喜欢和我说话。叶老师喜欢我,我也敬重她。叶老师喜欢绿叶,在她的书里常可以看到用绿叶制作的书签。一次,我和叶老师在野外散步,我看见她低头捡起一片宽大的绿叶。“叶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绿叶?”我不禁问道。叶老师給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她望着外面的常春藤说:“常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人间了。”这件事被一位年迈的画家知道了。老画家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抱病画了一片碧绿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春藤上。此后不久,老画家溘(kè)然长逝,而那位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了下来。听着叶老师娓娓的讲述,我悟出了她喜欢绿叶的真正原因。后来,我离乡来津。分手时,叶老师送我一束花,可我却说:“您还是送我一片叶子吧。”叶老师会心地笑了,她笑得那么甜。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特意去看望叶老师,她显得有些老了,但比以前开朗健谈。她见到我非常高兴,我也有点儿舍不得离开她。临别时,她送给我一张非常精美的小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面抄写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谦逊的。此后,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卡片,像是珍藏着叶老师的一片心。(有改动)19、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溘然长逝:__________谦逊:__________20、仔细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下面的分析与其内容相符合的是(
)(多选)A.叶老师喜欢绿叶,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位性格谦逊的好老师B.叶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使“我”悟出了她喜欢绿叶的真正原因C.画家画的碧绿的叶子,给了生病的小姑娘生活的信心,挽救了小姑娘的生命D.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这位小姑娘就是作者“我21、老画家在风雨之夜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_______________22、点题,就是用简要的话把文章或谈话的中心意思说出来。请你从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2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24.习作在你成长过程中,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却没有机会或不想当面说出来,那就让我们在习作中一吐为快吧!题目可以是《×××,我想对你说》,也可以自己另起题目。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2、字迹工整,字数450左右。【参考答案】1.【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嫌、撒谎、酬谢”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2.D解析:D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欢呼:形容一种欢乐而振臂高呼的激情场面。欢聚:欢乐的聚会或欢乐地聚会。欢笑:欢乐地笑,快活地笑,因为高兴,快乐,兴奋等。欢乐:形容内心十分开心,高兴。二、信息匹配3.B解析:B本题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结合句子“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可以想到这是欣赏画面的景色,可填入“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结合“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这是写听到的,故填入“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结合“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这是写闻到的花香,故填入“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结合“品评自娱,把玩深尝”,写品尝的内容,故可填入“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4.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断,仔细分析每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在本题中判断错误的是A项。原句中的问句有问有答,所以是设问。5.C解析:C【详解】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然后没有语病的一项。A.搭配不当。把“季节”改为“地方”。B.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使”。C.句子正确。D.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情景“。6.
西游记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本题考查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作者、人物形象、情节的把握、辨析。对故事中的重点人物,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等。上面四幅图分别出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同时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充分阐明推荐的理由并和同学分享阅读的感受与收获。“好书推荐”时,应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书,明晰整本书的人物特点、主要事件,找到最令自己欣赏的的地方,明确自身推荐的理由,才会使自己的推荐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书带来“想阅读”的感受。如:《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7.
望秋月
乞巧##七夕
牛郎织女
少年中国说
其道大光
莲动下渔舟
天光云影
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
饱食以终日
弃功于寸阴
江枫渔火对愁眠
乡心梦不成
示儿
统一
九州同【详解】本题考查默写。(1)本句出自唐代林杰《乞巧》,全诗是: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七夕节的习俗,与此有关的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2)本句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原句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3)本句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句出自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全诗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本句出自魏晋陶渊明《杂诗》,原句是: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句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勖学》,原句是: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5)本句出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全诗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本句出自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全诗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6)本句出自宋代陆游《示儿》,全诗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位作者都期盼祖国统一。11、我认为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12、第一季冠军殷怡航。13、
√
√14、19岁以下人群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度最高,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最低。【解析】11、本题考查对内观点的看法的表达。要针对材料一,某些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如: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12、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一些积累。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多看《中国诗词大会》,从中得知每期的冠军得主,从而积累下来。《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冠军殷怡航,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第三季冠军雷海为,第四季冠军陈更。13、本题考查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材料二中写道: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写境”即写实之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该句是作者早晨起来看到奇丽雪景后的想象: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所以这句诗歌属于虚拟之境——造境。故①句叙述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选自王唯的《使之塞上》,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该句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对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描绘,属于写实之境,即“写境”。故②句叙述正确。14、考查了对材料三内容的掌握情况。材料三是某知名网站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的统计,阅读统计表内容可知,19岁以下人群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度最高,占40%以上,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最低,不足10%,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A解析:15、恒窥皆缺16、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下流:下等,劣等。17、A18、只要有恒心,就一定可以办成事。【解析】15、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把拼音读准,知道要写什么字,明确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正确书写,一笔一划注意间隔,做到规范、美观。每写完一个字及时检查,联系文章前后可以检查所写字词是否符合语境。结合下文“有恒者”可知,第一个空要填“恒”,表示恒心;第二个空填“窥”,表示井底之蛙看天;第三个空填“皆”,表示都是的意思;第四个空填“缺”,表示一个都不可以缺少。1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这类题要从整体进行分析再结合直译的方法进行推敲。“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的意思是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结合句子的意思可知,“断”的意思是一定,绝对;“下流”的意思是下等,劣等。1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及字音。A.“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的意思是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识”在这里读作“shí”,表示见识的意思。“默而识之”出自课文《古人谈读书·一》,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识”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智”,读作“zhì”,表示智慧的意思。由此可知,两个“识”字的读音不同。故该选项说法错误。18、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句子的理解与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是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结合这篇文章阐述了士人读书需要志向、见识、恒心的观点可知,划线句子点出了恒心和做事的关系,给人的启发是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那就什么事都可以办成了。作答时围绕做事要有恒心即可。【点睛】文言文大意: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A解析:19、
突然死去,文中指老画家突然去世。
谦虚,不自大,不虚夸。文中指叶老师跟绿叶一样谦逊。20、ABC21、画了一片碧绿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青藤上。他想鼓励患了重病的小女孩要敢、顽强地活下去。22、每当我翻看纪念册看到一张卡片上夹着的那一片绿叶时,我就深深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叶老师。23、首尾呼应。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深化了主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解析】19、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溘然长逝,指忽然去世。结合“此后不久,老画家溘然长逝,而那位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了下来”理解词语即可。谦逊,意思是谦虚、不浮夸,不自大或不虚夸。结合“临别时,她送给我一张非常精美的小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面抄写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谦逊的”理解词语即可。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第3自然段通过叶老师所讲的故事:画家画的碧绿的叶子,给了生病的小姑娘生活的信心,挽救了小姑娘的生命,向读者揭示了叶老师喜欢绿叶的原因。根据第三段内容,可知BC正确。结合第四段内容,可知A项正确,故本题选ABC。21、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第3自然段中可知老画家抱病画了一片碧绿晶莹的叶子扎在常青藤上。这片“绿叶”是老画家对患病女孩的鼓励和支持,意在用这片画的树叶让女孩不要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坚强地活下去。22、本题考查中心句。短文主要写我从卡片回忆起了与叶老师相处的场景,叶老师的教诲令我受益终身。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是:每当我翻看纪念册看到一张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影像学放射影像解读技能检验答案及解析
- 机构编制发展新质生产力
- 2025年耳鼻喉科学科听力评估与康复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骨科外伤急救操作技能测评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的课件
- 2025年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观察考核答案及解析
- 公考面试新质生产力应答指南
- 2025年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管理综合能力考核答案及解析
- 产业链协同与新质生产力
- 有关同学聚会的活动策划方案(精创)
- 粮库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医师临床“三基”训练综合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土地要素保障课件教学
- 2025-2026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鸿蒙应用开发项目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注册计量师考试计量器具管理与维护试卷
- 国内公司外汇管理办法
- 高中数学教师学情分析现状的调查研究
- 起重作业安全知识考核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