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工作心得及经验分享_第1页
急诊护理工作心得及经验分享_第2页
急诊护理工作心得及经验分享_第3页
急诊护理工作心得及经验分享_第4页
急诊护理工作心得及经验分享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护理工作心得及经验分享急诊,是医院里最具挑战也最能见证生命奇迹的战场。作为一名在急诊护理岗位深耕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每一次抢救、每一次沟通、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的生死与预后。在此,我愿将积累的心得与经验分享,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些许借鉴。一、夯实急救技能,筑牢生命防线急诊护理的核心能力在于快速、准确的急救操作。心肺复苏、静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技能,是我们与死神竞速的“武器”。记得一次夜班,一名青年患者突发室颤,监护仪骤然报警。我第一时间取除颤仪、开机、涂导电糊,配合医生完成电除颤,随后持续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路、推注肾上腺素……整个过程分秒必争,最终患者恢复自主心律。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技能熟练度=抢救成功率。为保持技能敏锐,我坚持“三练”:日常勤练:利用碎片时间练习静脉穿刺(尤其是小儿、老年患者的血管穿刺)、呼吸机参数调节;模拟演练:参与科室每月的急救情景模拟,扮演“家属”“医生”等角色,强化团队配合;复盘精练:每次抢救后,与团队复盘操作细节(如胸外按压深度、给药时机),对照指南优化流程。二、高效沟通协作,优化急诊流程急诊的“快”,离不开高效的沟通与协作。面对焦急的家属,我学会用“三步沟通法”:1.信息传递:简明告知病情(“患者现在心跳骤停,我们正在抢救”);2.措施说明:解释操作目的(“需要做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类型”);3.预期反馈:给家属希望(“我们会尽全力,有进展第一时间通知您”)。与医护团队协作时,我坚持“信息闭环”:接收医嘱后复述确认(“王医生,患者血压80/50,需要快速补液500ml,对吧?”),执行后及时反馈(“补液已完成,血压升至95/60”)。遇到多发伤、复合伤患者,我会提前联系手术室、影像科、检验科,用“绿色通道清单”(如“患者颅脑+腹部损伤,需急诊CT、备血2单位、通知脑外/普外会诊”)同步信息,减少中间环节。三、关注心理照护,缓解急诊压力急诊患者常伴随恐惧、焦虑,护理不仅是“治身”,更是“疗心”。一次,一名儿童因高热惊厥就诊,母亲情绪崩溃。我一边快速降温、止惊,一边蹲下身握住她的手:“孩子抽搐是高热引起的,现在我们在降温,很快会缓解,您别慌,我需要您的帮助(如抱孩子姿势)。”简单的安抚让家属情绪稳定,也更配合治疗。而我们自身的心理压力,需要“双向调节”:团队支持:科室设立“情绪树洞”,同事间分享压力、互相打气;自我释放:我习惯下班后跑步,让汗水带走疲惫;也会记录“暖心瞬间”(如患者康复后的一句“谢谢”),提醒自己这份职业的价值。四、注重细节管理,防范护理风险急诊的“乱”,藏着无数细节陷阱。我总结了“风险三查”:查患者:对醉酒、躁动患者,提前使用床栏、约束带,床头挂“防跌倒”标识;查药品:高警示药物(如硝普钠、胰岛素)双人核对,开启后标注时间;查环境:夜班巡视时,检查地面是否有水渍、仪器线路是否杂乱,避免患者绊倒。院感防控更是重中之重。我坚持“手卫生+分区管理”: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污染区(如抢救室)与清洁区(如护士站)物品绝不混放,复用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五、坚持持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急诊医学日新月异,学习是终身课题。我会:跟踪指南:关注《心肺复苏指南》《急诊分诊标准》等更新,将新知识点做成“口袋卡”;案例复盘:参与科室“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分享”,分析抢救中的不足(如是否延误了溶栓时机);跨科学习:向ICU护士请教呼吸机管理,向儿科护士学习小儿穿刺技巧,拓宽知识边界。急诊护理,是一场与时间、死神的持久赛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