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辽宁省中考作文预测与范文一、命题趋势与预测依据辽宁省中考作文命题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兼具“生活化”与“思辨性”,近年呈现三大趋势:1.情感体验类:聚焦亲情、成长、平凡善意,如2022年沈阳卷《淬炼成钢》、大连卷《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引导学生从日常细节中挖掘情感深度;2.思辨成长类:融入“突破”“跨越”“初心”等主题(如2021年沈阳卷《初心》),考查学生对自我蜕变的思考;3.文化传承类:渗透地域文化、非遗精神(如辽剧、剪纸),呼应“文化自信”育人导向。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的要求,2024年命题将更注重“小切口,深立意”,以记叙文为核心文体,允许夹叙夹议,兼顾个人成长与社会关怀。二、2024年作文题目预测与写作方向预测题目1:**命题作文《那束照亮我的微光》**命题意图:以“微光”喻指平凡生活中的温暖瞬间、精神力量(如陌生人的善意、一本书的启迪),考查“以小见大”的写作能力,聚焦“情感共鸣+成长顿悟”。写作方向:写人物类:如深夜校门口等待的保安、雨天递伞的清洁工,通过细节(皱纹、老茧、暖黄的灯光)展现善意的力量;写事物类:如爷爷的旧钢笔(承载家风)、墙角的野雏菊(象征逆境中的希望),将“微光”具象为精神图腾;写抽象类:如一句鼓励的话、一首诗的意境,照亮迷茫的青春。预测题目2:**材料作文(材料:“人生如登山,跨越每一级台阶,才能看见不同的风景。”——某作家)**命题意图:“跨越”可具象(如跨越物理障碍、文化代沟),可抽象(如跨越自卑、偏见),考查思辨能力与成长叙事的结合。写作方向:记叙文:写自己跨越“不敢”的经历(如克服演讲恐惧、学滑板摔倒后重新站起),用“台阶”作线索,串联“挣扎—突破—顿悟”;议论文:以“跨越是成长的必修课”为论点,结合苏轼(跨越仕途坎坷)、谷爱凌(跨越自我极限)等事例,论证“跨越”的价值。预测题目3:**半命题作文《____的温度》**(可选“家书”“老物件”“传承”“阳光”等)命题意图:将抽象情感(爱、思念、文化认同)通过“温度”具象化,考查“物—情—理”的升华能力,呼应“文化传承”趋势。写作方向:选“家书的温度”:写祖辈的家书传递的家风(如爷爷的信里藏着“诚信”的故事),用“泛黄的纸页”“钢笔的划痕”等细节承载情感;选“老物件的温度”:写奶奶的针线包(缝补的不仅是衣服,更是爱),通过“穿针引线”的动作描写,展现亲情的绵长;选“传承的温度”:写非遗传承人(如辽南皮影艺人)的坚守,通过“指尖的温度”“幕布的光影”,体现文化的生命力。三、范文示例(以《那束照亮我的微光》为例)《那束照亮我的微光》晚自习的铃声刚落,我攥着满是红叉的试卷,像只受伤的小兽,躲在操场的角落。秋风吹得校服猎猎作响,路灯的光晕在雨雾里晕开,世界仿佛只剩下我和无边的灰暗。“孩子,咋一个人在这儿?”沙哑的嗓音突然响起。我抬头,看见保洁李阿姨撑着伞站在不远处,橘红色的工作服在夜色里像一团微弱的火。她的手布满老茧,却小心地递给我一颗水果糖:“阿姨孙女也常考砸,吃颗糖,甜一甜,心就暖了。”糖在舌尖化开的瞬间,我看见她身后的路灯——昏黄的光穿过雨丝,在湿漉漉的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李阿姨佝偻着背,用扫帚一下下扫着积水,每一下都像在清扫我心里的泥泞。“天总会亮的,”她擦了擦额角的雨水,“就像这灯,再暗也能照亮脚下的路。”那晚的风依旧凉,但那颗糖的甜、那束昏黄灯光下的身影,成了照亮我心底的微光。原来,平凡人的善意,也能成为驱散阴霾的太阳。四、写作指导:从“审题”到“升华”的实用技巧1.审题:抓准“关键词”的多层含义如《那束照亮我的微光》,“微光”既指物理的光(灯光、烛光),更指精神的光(善意、信念);如“跨越”,可分解为“跨越什么(障碍/偏见/自我)”“如何跨越(勇气/方法/他人帮助)”“跨越后的成长”。2.立意: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写亲情:从“妈妈的唠叨”升华到“爱的守护”;写文化:从“皮影戏的表演”升华到“非遗传承的使命”;写成长:从“克服恐惧”升华到“突破自我的勇气”。3.选材:拒绝“假大空”,拥抱“真细节”真实经历:一次失败后的鼓励、与长辈的一次争执;身边小事:早餐摊的热气、邻居的一声问候;文化素材:爷爷的书法、社区的非遗展览(结合辽宁地域文化更佳)。4.结构:用“线索”串联情感物线:如“老钢笔”“家书”,贯穿全文;情线:如“迷茫—温暖—坚定”,推动叙事;景线:如“灯光”“雨”,烘托情绪(例:“雨停了,天边透出一丝鱼肚白”呼应“微光”的升华)。5.语言:让情感“自然流淌”而非“生硬抒情”多用感官描写:“糖在舌尖化开,甜得像把春天含进了嘴里”(味觉+比喻);善用细节刻画:“李阿姨的扫帚掠过水洼,溅起的水花在灯光下碎成银亮的星子”(视觉+动态描写);避免“喊口号”:用“那束光,后来成了我书包里的一颗糖,每当我跌倒,就会想起它的甜”代替“这束光让我学会了坚强”。五、总结与备考建议2024年辽宁中考作文将延续“生活化、思辨性、文化感”的命题逻辑,建议考生:1.积累“情感素材库”:记录生活中3-5个温暖/成长瞬间(如一次帮助、一场辩论、一件老物件);2.练习“以小见大”:将“小事”与“大主题”(爱、成长、文化)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