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学案例分析_第4页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学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案例背景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阶段,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充满兴趣,同时开始具备初步的文本分析能力。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注重“语用”训练,强调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作为一篇写景佳作,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情趣的优质文本。本节课旨在通过多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的同时,掌握写景文章的表达技巧。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认“饶、瑰”等生字,会写“富、优”等生字,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梳理西沙群岛的景物特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抓关键词、图文对照、朗读品味等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修辞运用)。2.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熟悉的景物,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教学过程实录(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课堂伊始,教师播放西沙群岛的实景视频(阳光、碧海、珊瑚、鱼群、海鸟等画面交替呈现),伴随舒缓的海浪音效。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画面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学生纷纷发言,“美丽”“壮观”“五彩缤纷”等词语脱口而出。教师顺势引导:“这就是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这片神奇的海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词闯关: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利用“词语转盘”游戏(将生字词制成转盘,随机抽取认读)检查预习,重点指导“饶”(与“绕”区分)、“参”(多音字,文中读“cēn”)等字的读音和写法。2.梳理结构: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西沙群岛写了哪些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明确课文采用“总—分—总”结构:第1段总写西沙群岛的位置与总体印象;第2—5段分别从海水、海底、海岛三方面具体描写;第6段展望未来,强调守护这片净土。(三)精读品悟,学习表达1.品析“海水之美”教师出示课文第2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朗读体会: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海水的美。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等词语,对比“五颜六色”,体会“五光十色”不仅写颜色多,还暗含海水波光粼粼的动态美;通过“一块块、一条条”感受颜色的层次变化。想象拓展:“除了文中的颜色,海水还可能有什么颜色?请你仿照句子补充:有____的,____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墨绿的”“银灰的”等,初步感知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2.探究“海底之富饶”聚焦第3、4段,教师设计“海底探秘”任务:自主学习:用“____”画出描写海底生物的句子,批注其特点。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如“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比喻,写出珊瑚形态多样);“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拟人,体现海参的悠闲);“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拟人,突出龙虾的神气)。朗读升华:通过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女生读珊瑚、海参的句子,男生读大龙虾、鱼群的句子),感受海底生物的“静”与“动”,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3.感悟“海岛之生机”学习第5段,教师展示海岛海鸟、鸟蛋、鸟粪的图片,引导学生:“从‘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厚厚的鸟粪’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各种”“遍地”“厚厚的”等词,感受到海鸟之多、海岛的生机盎然。(四)语言实践,迁移运用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如公园、田野、小河),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用‘有的……有的……’或比喻、拟人手法写一段话。”学生独立写作后,同桌互评,教师选取典型片段展示点评,强调“抓住特点+运用修辞”的表达技巧。(五)总结拓展,情感升华1.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我们领略了西沙群岛的美,学习了总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写法,还尝试了景物描写。希望大家能用眼睛发现美,用文字记录美。”2.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鼓励学生制作“家乡美景手抄报”,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四、教学效果与反思(一)教学效果1.知识掌握:学生能准确认读、书写生字词,90%的学生能梳理出课文结构,说出西沙群岛的景物特点。2.能力提升:在仿写环节,多数学生能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手法描写景物,如“公园里的菊花有的像毛茸茸的绣球,有的像金黄的麦浪”,体现了对表达方法的初步运用。3.情感激发:通过视频、图片和文本的结合,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明显增强,课后有学生主动查阅南海相关资料,体现了学习的延伸性。(二)教学反思1.亮点:情境导入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海底探秘”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落实了“学为中心”的理念;语言实践环节紧扣文本特点,实现了“读中学写”。2.不足:部分学困生在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上仍有困难,如将“拟人”与“比喻”混淆;拓展写作的时间稍显紧张,个别学生未能完成完整片段。3.改进方向:后续教学中,可设计“修辞小锦囊”卡片,帮助学生区分不同修辞;调整课堂节奏,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修改完善习作,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度。五、案例启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实践表明,三年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