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混砂浆施工技术要点_第1页
干混砂浆施工技术要点_第2页
干混砂浆施工技术要点_第3页
干混砂浆施工技术要点_第4页
干混砂浆施工技术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干混砂浆施工技术要点干混砂浆凭借质量稳定、施工便捷、环保节能等优势,在建筑工程的砌筑、抹灰、地面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因此,精准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是保障工程品质的核心环节。本文从原材料控制、基层处理、施工环境、搅拌工艺、操作要点、养护保护及质量通病防治等维度,系统解析干混砂浆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为现场施工提供实用参考。一、原材料质量控制:筑牢质量根基干混砂浆的性能由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等组分协同决定,原材料质量是施工质量的“源头保障”。进场检验:严格核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按规范抽样复检。例如,水泥需检测强度、安定性;骨料需检测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外加剂需验证与胶凝材料的相容性,确保无泌水、离析等异常。储存管理:干混砂浆及原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专用仓库或料棚内,地面做防潮处理(如铺设防水卷材、架空存放)。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材料应分区存放,避免混用;袋装材料需叠放整齐,高度不超过15袋,防止受压结块。二、基层处理技术:保障粘结基础基层是干混砂浆施工的“载体”,其状态直接影响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力。基层要求:基层需坚实、平整、洁净、湿润(无积水)。清除浮灰、油污、脱模剂等杂质,修补孔洞、裂缝,对高低差较大处提前找平。针对性处理:混凝土基层:若表面光滑,宜采用机械拉毛(如凿毛锤、高压水射流)或涂刷界面剂(按产品说明配比,均匀涂刷,不得漏刷),增强粘结力。砌体基层:提前浇水湿润(深度10-20mm),对疏松砖缝用砂浆填补,确保基层密实。加气混凝土基层:因吸水率高,需提前24小时浇水,施工前再喷水湿润,避免砂浆失水过快。三、施工环境要求:把控温湿度条件干混砂浆的硬化过程受环境温湿度影响显著,需严格控制施工条件:温度范围:宜在5℃-35℃施工,低于5℃时,砌筑、抹灰砂浆应采用防冻型或添加防冻剂,地面砂浆需采取保温养护;高于35℃时,应在早晚施工,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对基层喷水降温。湿度与天气:空气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雨天、大风天(风速>5m/s)禁止施工。雨后基层积水需排除,待表面干燥(或湿润无积水)后再施工。四、搅拌工艺要点:确保砂浆匀质性干混砂浆需加水搅拌后方可使用,搅拌质量直接影响其工作性与强度:水灰比控制:严格按产品说明书的配比加水,严禁随意增减水量(水灰比偏差应≤±2%)。采用洁净的饮用水,避免污水、海水影响砂浆性能。搅拌方式:优先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自投料结束起算),确保砂浆均匀无结块。人工搅拌时,需先干拌均匀,再加水湿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搅拌量管理:根据施工进度确定搅拌量,抹灰砂浆应在2小时内用完,砌筑砂浆可延长至3-4小时(具体按产品凝结时间调整),严禁使用初凝后(表面结壳、失去流动性)的砂浆,严禁二次加水搅拌。五、施工操作技术:细化工序标准不同工程类型(砌筑、抹灰、地面)的施工操作各有侧重,需严格遵循工艺标准:(一)砌筑施工采用“三一”砌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水平灰缝饱满度≥80%,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法,避免透亮缝。分层砌筑高度≤1.8m/天,临时间断处留斜槎(长度≥高度的2/3),严禁留直槎(抗震设防区)。砖(砌块)提前1-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10%-15%),避免吸水过快导致砂浆失水干裂。(二)抹灰施工遵循“分层抹灰、逐层赶平”原则,分层厚度:底层(找平层)5-7mm,中层(过渡层)5-10mm,面层(装饰层)2-5mm。每层间隔时间:底层砂浆终凝后(一般24小时以上)方可抹中层,中层终凝后抹面层。阴阳角处理:用方尺找方,阳角做护角(采用1:2水泥砂浆,高度≥2m,每侧宽度50mm),阴角顺直,线条清晰。(三)地面施工基层湿润后,刷素水泥浆结合层(水灰比0.4-0.5,随刷随铺砂浆),避免结合层风干失效。砂浆铺摊后,用刮杠按标高刮平,木抹子搓平(不少于2遍),铁抹子压光(分初压、复压、终压,终压在砂浆终凝前完成)。分格缝设置:面积较大的地面(≥30㎡)应按设计要求留设分格缝,缝宽5-10mm,深度贯穿砂浆层,间距≤6m,防止温度收缩开裂。六、养护与成品保护:延长使用寿命(一)养护要点砌筑砂浆:砌筑12小时后覆盖(麻袋、草帘)并洒水养护,养护期≥7天(高温或干燥环境适当延长)。抹灰砂浆:24小时后喷水养护(每日2-3次),养护期≥7天;外墙抹灰可采用喷雾养护,避免水流冲刷。地面砂浆:初凝后(脚踩无明显痕迹)覆盖塑料膜或麻袋,终凝后洒水养护,养护期≥14天,禁止过早上人(强度≥5MPa后方可行走,≥10MPa后方可承重)。(二)成品保护施工后避免碰撞、污染,严禁在抹灰层未硬化前开凿、剔凿。地面施工后设置警示标识,禁止车辆碾压、重物撞击;抹灰面禁止直接涂抹油漆、涂料(需等基层干燥、强度达标)。七、质量通病防治:破解施工难题(一)空鼓、开裂成因:基层处理不到位(油污、浮灰未清)、砂浆收缩大(水灰比过大、养护不足)、分层间隔时间不足。防治:严格基层处理,控制水灰比,选用低收缩砂浆(如添加纤维、减水剂),确保分层养护到位。(二)强度不足成因:原材料不合格(水泥过期、骨料含泥量高)、水灰比失控(加水过多)、搅拌不均。防治:严格材料检验,专人控制加水量,延长搅拌时间,确保砂浆均匀。(三)表面缺陷(接槎明显、色泽不均)成因:分层接槎位置不当、砂浆批次不同(原材料波动)、压光不及时。防治:接槎应留在阴阳角或分格缝处,采用同批次、同配比砂浆,面层压光分遍进行,确保表面平整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