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國歷史文選李曉菊主編第十三讲張騫傳(《漢書》)一、導讀
本篇選自《漢書》卷六十一《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本篇前半部分主要記述了張騫前後兩次出使西域的經歷以及參與打擊匈奴戰役,“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受封博望侯的事迹。後半部分則記述了張騫死後漢朝與西域各國的往來情形并引出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大宛之事。《漢書·張騫傳》基本上是依據《史記·大宛列傳》寫成的。《史記》没有爲張騫單獨立傳,寓有對漢武帝打通西域的動機和武力擴張的批評。但從《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張騫傳》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張騫身上所體現的堅毅勇敢、忠於祖國的高尚品格和强烈的觀察瞭解未知世界的探險精神。二、選文張騫,漢中人也,建元中爲郎。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爲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隴西。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單于曰:“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居匈奴西,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大宛。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問欲何之。騫曰:“爲漢使月氏而爲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大宛以爲然,遣騫,爲發譯道,抵康居。康居傳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爲胡所殺,立其夫人爲王。旣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遠漢,殊無報胡之心。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留歲餘,還,並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爲匈奴所得。留歲餘,單于死,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拜騫太中大夫,堂邑父爲奉使君。騫爲人彊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窮急射禽獸給食。初,騫行時百餘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爲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語皆在《西域傳。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國。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其俗土著,與大夏同,而卑溼暑熱。其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東南數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今使大夏,從羌中,險,羌人惡之;少北,則爲匈奴所得;從蜀,宜徑,又無寇。”
天子旣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則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彊,可以賂遺設利朝也。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天子欣欣以騫言爲然。乃令因蜀犍爲發間使,四道並出: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閉氐、莋,南方閉巂、昆明。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盜,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然聞其西可千餘里,有乘象國,名滇越,而蜀賈間出物者或至焉,於是漢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國。初,漢欲通西南夷,費多,罷之。及騫言可以通大夏,及復事西南夷。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騫爲博望侯。是歲元朔六年也。後二年,騫爲衛尉,與李廣俱出右北平擊匈奴。匈奴圍李將軍,軍失亡多,而騫後期,當斬,贖爲庶人。是歲,驃騎將軍破匈奴西邊,殺數萬人,至祁連山。其秋,渾邪王率衆降漢,而金城、河西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匈奴時有候者到,而希矣。後二年,漢擊走單于於幕北。天子數問騫大夏之屬。騫旣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昆莫父難兜靡本與大月氏俱在祁連、焞煌間,小國也。大月氏攻殺難兜靡,奪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翖侯抱亡置草中,爲求食,還,見狼乳之,又烏銜肉翔其旁,以爲神,遂持歸匈奴,單于愛養之。及壯,以其父民衆與昆莫,使將兵,數有功。時,月氏已爲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旣健,自請單于報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復西走,徙大夏地。昆莫略其衆,因留居,兵稍彊,會單于死,不肯復朝事匈奴。匈奴遣兵擊之,不勝,益以爲神而遠之。今單于新困於漢,而昆莫地空。蠻夷戀故地,又貪漢物,誠以此時厚賂烏孫,招以東居故地,漢遣公主爲夫人,結昆弟,其勢宜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旣連烏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來而爲外臣。”天子以爲然,拜騫爲中郎將,將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齎金幣帛直數千鉅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國。騫旣至烏孫,致賜諭指,未能得其決。語在《西域傳》。騫卽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烏孫發譯道送騫,與烏孫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騫還,拜爲大行。歲餘,騫卒。後歲餘,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騫鑿空,諸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爲質於外國,外國由是信之。其後,烏孫竟與漢結婚。初,天子發書《易,曰“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云。而漢始築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國。因益發使抵安息、奄蔡、犛靬、條支、身毒國。而天子好宛馬,使者相望於道,一輩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所齎操,大放博望侯時。其後益習而衰少焉。漢率一歲中使者多者十餘,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反。是時,漢旣滅越,蜀所通西南夷皆震,請吏。置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歲十餘輩,出此初郡,皆復閉昆明,爲所殺,奪幣物。於是漢發兵擊昆明,斬首數萬。後復遣使,竟不得通。語在《西南夷傳》。自騫開外國道以尊貴,其吏士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天子爲其絕遠,非人所樂,聽其言,予節,募吏民無問所從來,爲具備人衆遣之,以廣其道。來還不能無侵盜幣物,及使失指,天子爲其習之,輒覆按致重罪,以激怒令贖,復求使。使端無窮,而輕犯法。其吏卒亦輒復盛推外國所有,言大者予節,言小者爲副,故妄言無行之徒皆爭相效。其使皆私縣官齎物,欲賤市以私其利。外國亦厭漢使人人有言輕重,度漢兵遠,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漢使。漢使乏絕,責怨,至相攻擊。樓蘭、姑師小國,當空道,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又時時遮擊之。使者爭言外國利害,皆有城邑,兵弱易擊。於是天子遣從票侯破奴將屬國騎及郡兵數萬以擊胡,胡皆去。明年,擊破姑師,虜樓蘭王。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而大宛諸國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犛靬眩人獻於漢,天子大說。而漢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過之,散財帛賞賜,厚具饒給之,以覽視漢富厚焉。大角氐,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徧觀各倉庫府臧之積,欲以見漢廣大,傾駭之。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氐奇戲歲增變,其益興,自此始。而外國使更來更去。大宛以西皆自恃遠,尚驕恣,未可詘以禮羈縻而使也。三、參考文獻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4.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傳.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4.班固.漢書:卷九十六:西域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黄文弼.張騫使西域路綫考//黄文弼.西北史地論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3-75.王宗維.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綫.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4):41-47.中國歷史文選李曉菊主編一、導讀(一)《後漢書》簡介現在通行的《後漢書》共一百二十卷,包括范曄所撰《後漢書》九十卷,司馬彪(?—約306)所撰《續漢志》三十卷。范曄的書稿僅存紀、傳,其中帝紀九、后紀一,傳八十,起於光武起兵推翻王莽新朝,終於曹魏代漢,共195年的歷史。范曄(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人,其祖范寧有《穀梁集解》,父范泰亦善文章。他在晋宋之交投向劉裕,在劉義康輔政時任吏部郎。因劉義康之母去世時不守喪禮,被貶爲宣城太守,鬱鬱不得志,寄情著述,遂有《後漢書》之作。後劉義康和宋文帝劉義隆争權,范曄被牽連入獄,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被殺,年僅四十八歲。第十四讲黨錮列傳(《後漢書》)(節選)(二)《後漢書》體例特點范書在編纂體例上有三個突出的優點:第一,一些紀傳篇目的設立,揭示了東漢的時代特徵。比如《皇后紀》以“紀”記皇后之事,反映了東漢普遍存在的少主在位,太后、外戚主政的政治常態,以之爲綫索可以勾勒出東漢政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再加上《宦者列傳》《黨錮列傳》,三種力量的糾纏與鬥争,構成東漢後期重大政治事件的主要綫索。第二,范書是在各家《後漢書》的基礎上寫成的,剪裁得當,尤其是録載了許多人物的奏疏和文章,保留了大量一手材料。如《崔寔傳》載其《政論》一篇;《桓譚傳》載其《陳時政》一疏;《王符傳》載其《潛夫論》中五篇等,都是有關時政的文章,有着重要的史料價值。第三,范曄爲紀傳所作序、論、贊都很精彩,乃“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是研究史學思想史的重要資料。(三)選文出處本書《後漢書》的選文,依據中華書局1965年點校本。本篇選自《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在傳統儒家觀念中,君子群而不黨,官員、士人結黨一直被統治者懸爲厲禁。東漢後期,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政治黑暗,社會矛盾尖鋭,士大夫和太學生憤起抗争。延熹九年(166年)和建寧二年(169年),宦官集團兩次興起黨獄,打擊和鎮壓重視氣節的士大夫,對東漢歷史的走向,乃至對帝制時代的官僚政治文化,都産生了重大影響。范曄在《後漢書·黨錮列傳》中對這一事件做了完整的叙述。本篇所選爲傳序和《范滂傳》。序文用駢體文寫成,叙述了黨錮之禍之始末,表彰了黨人的氣節。《范滂傳》記載了范滂的生平事迹,他有澄清天下之志,舉劾權豪之党二十餘人。第一次坐黨事入獄,凛然不屈,第二次黨錮事件中自詣牢獄,壯烈赴死,母子訣别時的言辭更足發千古之思,令人慨歎。二、選文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言嗜惡之本同,而遷染之塗異也。夫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其志流。是以聖人導人理性,裁抑宕佚,愼其所與,節其所偏,雖情品萬區,質文異數至於陶物振俗,其道一也。叔末澆訛,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憑義以濟功。舉中於理,則強梁褫氣,片言違正,則厮臺解情。蓋前哲之遺塵,有足求者。霸德旣衰,狙詐萌起。彊者以決勝爲雄,弱者以詐劣受屈。至有畫半策而綰萬金,開一說而錫琛瑞。或起徒步而仕執珪,解草衣以升卿相。士之飾巧馳辯,以要能釣利者,不期而景從矣。自是愛尚相奪,與時回變,其風不可留,其敝不能反。及漢祖杖劒,武夫
興,憲令寬賒,文禮簡闊,緒餘四豪之烈,人懷陵上之心,輕死重氣,怨惠必讎,令行私庭,權移匹庶,任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於時矣。至王莽專僞,終於篡國,忠義之流,恥見纓紼,遂乃榮華丘壑,甘足枯槁。雖中興在運,漢德重開,而保身懷方,彌相慕襲,去就之節,重於時矣。逮桓靈之閒,主荒政繆,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爲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覈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於時矣。至王莽專僞,終於篡國,忠義之流,恥見纓紼,遂乃榮華丘壑,甘足枯槁。雖中興在運,漢德重開,而保身懷方,彌相慕襲,去就之節,重於時矣。逮桓靈之閒,主荒政繆,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爲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覈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夫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若范滂、張儉之徒,淸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
初,桓帝爲蠡吾侯,受學於甘陵周福,及卽帝位,擢福爲尚書。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鄉人爲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後汝南太守宗資任功曹范滂,南陽太守成
亦委功曹岑晊,二郡又爲謠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
但坐嘯。”因此流言轉入太學,諸生三萬餘人,郭林宗、賈偉節爲其冠,並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襃重。學中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又渤海公族進階、扶風魏齊卿,並危言深論,不隱豪強。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履到門。時河內張成善說風角,推占當赦,遂教子殺人。李膺爲河南尹,督促收捕,旣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竟案殺之。初,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頗誶其占。成弟子牢脩因上書誣告膺等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爲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於是天子震
怒,班下郡國,逮捕黨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執膺等。其辭所連及陳寔之徒二百餘人,或有逃遁不獲,皆懸金購募。使者四出,相望於道。明年,尚書霍諝、城門校尉竇武並表爲請,帝意稍解,乃皆赦歸田里,禁錮終身。而黨人之名,猶書王府。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爲之稱號。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顧”,次曰“八及”,次曰“八廚”,猶古之“八元”“八凱”也。竇武、劉淑、陳蕃爲“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
爲“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勳、蔡衍、羊陟爲“八顧”。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
、翟超爲“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嚮、王章爲“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又張儉鄉人朱並,承望中常侍侯覽意旨,上書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爲部黨,圖危社稷。以儉及檀彬、褚鳳、張肅、薛蘭、馮禧、魏玄、徐乾爲“八俊”,田林、張隱、劉表、薛郁、王訪、劉祗、宣靖、公緒恭爲“八顧”,朱楷、田槃、疎耽、薛敦、宋布、唐龍、嬴咨、宣襃爲“八及”,刻石立墠,共爲部黨,而儉爲之魁。靈帝詔刊章捕儉等。大長秋曹節因此諷有司奏捕前黨故司空虞放、太僕杜密、長樂少府李膺、司隸校尉朱
、潁川太守巴肅、沛相荀翌、河內太守魏朗、山陽太守翟超、任城相劉儒、太尉掾范滂等百餘人,皆死獄中。餘或先歿不及,或亡命獲免。自此諸爲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濫入黨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嘗交關,亦離禍毒,其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鸞上書大訟黨人,言甚方切。帝省奏大怒,卽詔司隸、益州檻車收鸞,送槐里獄掠殺之。於是又詔州郡更考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其在位者,免官禁錮,爰及五屬。光和二年,上祿長和海上言:“禮,從祖兄弟別居異財,恩義已輕,服屬疎末。而今黨人錮及五族,旣乖典訓之文,有謬經常之法。”帝覽而悟之,黨錮自從祖以下,皆得解釋。中平元年,黃巾賊起,中常侍呂彊言於帝曰:“黨錮久積,人情多怨。若久不赦宥,輕與張角合謀,爲變
大,悔之無救。”帝懼其言,乃大赦黨人,誅徙之家皆歸故郡。其後黃巾遂盛,朝野崩離,綱紀文章蕩然矣。凡黨事始自甘陵、汝南,成於李膺、張儉,海內塗炭,二十餘年,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三君、八俊等三十五人,其名迹存者,並載乎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淸節,爲州里所服,舉孝廉、光祿四行。時冀州飢荒,盜賊羣起,乃以滂爲淸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然有澄淸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汙,望風解印綬去。其所舉奏,莫不厭塞衆議。遷光祿勳主事。時陳蕃爲光祿勳,滂執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范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之議也?”蕃乃謝焉。復爲太尉黃瓊所辟。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餘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姦暴,深爲民害,豈以汙簡札哉!閒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臣聞農夫去草,嘉穀必茂;忠臣除姦,王道以淸。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吏不能詰。滂覩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埽迹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爲鄉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爲吏。滂以非其人,寑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淸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資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乃指滂之所用以爲“范黨”。後牢脩誣言鉤黨,滂坐繫黃門北寺獄。獄吏謂曰:“凡坐繫皆祭皐陶。”滂曰:“皐陶賢者,古之直臣。知滂無罪,將理之於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衆人由此亦止。獄吏將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嬰病,乃請先就格,遂與同郡袁忠爭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詰,滂等皆三木囊頭,暴於階下。餘人在前,或對或否,滂、忠於後越次而進。王甫詰曰:“君爲人臣,不惟忠國,而共造部黨,自相襃舉,評論朝廷,虚搆無端,諸所謀結,並欲何爲?皆以情對,不得隱飾。”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欲使善善同其淸,惡惡同其汙,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爲黨。”甫曰:“卿更相拔舉,迭爲脣齒,有不合者,見則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
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願埋滂於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甫愍然爲之改容。乃得並解桎梏。滂後事釋,南歸。始發京師,汝南、南陽士大夫迎之者數千兩。同囚鄉人殷陶、黃穆,亦免俱歸,並衛侍於滂,應對賓客。滂顧謂陶等曰:“今子相隨,是重吾禍也。”遂遁還鄉里。初,滂等繫獄,尚書霍諝理之。及得免,到京師,往候諝而不爲謝。或有讓滂者。對曰:“昔叔向嬰罪,祁奚救之,未聞羊舌有謝恩之辭,祁老有自伐之色。”竟無所言。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牀而泣。滂聞之,曰:“必爲我也。”卽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爲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旣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爲惡,則惡不可爲;使汝爲善,則我不爲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三、參讀文選漢紀序(《漢紀》)1.導讀
《漢紀》三十卷,《四庫全書總目》卷四七史部編年類著録。《漢紀》三十卷,東漢荀悦撰,編年體西漢史。記事起於漢元年(前206年),終於新莽地皇四年(23年)。荀悦(148—209),字仲豫,東漢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任黄門侍郎,遷秘書監、侍中。漢獻帝以《漢書》文繁難讀,於建安三年(198年)命荀悦仿《左傳》體例撰寫《漢紀》,越時兩年書成(傳見《後漢書》卷六十二)。
本篇選自《漢紀》卷首,爲荀悦所作《漢紀》序,是其關於撰史宗旨的闡述。荀悦以達道義、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勛、表賢能爲指導思想,删繁就簡,字數約爲《漢書》的四分之一,内容基本不出《漢書》範圍,但亦有所增補,可謂“辭約事詳”,便於閲讀。議論政事得失,言簡意賅,間有新見。《漢紀》爲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自《左傳》以後,編年體史書不興,及該書問世,又爲學者重視,繼作不絶,與紀傳體并列爲兩大體例的“正史”。
2.選文
凡《漢紀》十二世,十一帝,通王莽二百四十二年。一祖三宗。高祖定天下,孝惠、高后值國家無事,百姓安集。太宗昇平,世宗建功,中宗治平,昭、景稱治。元、成、哀、平,歷世陵遲,莽遂篡國也。
凡祥瑞:黄龍見,鳳凰集,麒麟臻,神馬出,神鳥翔,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2025年初步设计评估报告
- 工程应急救援员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冶备料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读懂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与实践
- 栓皮制品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棉胶液制备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稀土催化材料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钼铁冶炼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集团公司财务工作总结
- 两栖类养殖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康复医学新进展》课件
- 乡村文化体验的国际化传播与全球游客需求研究-洞察阐释
- 小学生趣味跳绳课件
- 二零二五版乒乓球聘用教练合同书
- 总包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骨料质量管理培训课件
- 家禽养殖基地协议合同
- 超市猪肉部门管理制度
- 商密网管理制度
- 无人机飞行器结构与优化设计考核试卷
-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