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 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编制说明_第1页
塑料 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 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编制说明_第2页
塑料 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 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编制说明_第3页
塑料 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 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编制说明_第4页
塑料 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 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标准GB/T1632.2-20XX《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

溶液黏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发〔2023〕58号《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

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要求,修订国家标准GB/T1632.2-20XX《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

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项目编号20231401-T-606,标准下达日期为2023年12月1日,计划完成时

间2025年4月1日,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

(二)修订背景

(1)GB/T3401—2007单独编号,造成GB/T1632不完整。

黏数或K值是表征聚氯乙烯产品分子量大小的物理量,是聚氯乙烯产品型号划分和指导用途的主要技术指

标之一。测定聚氯乙烯黏数或K值的现行标准为GB/T3401—2007《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就氯乙烯树脂稀溶

液的黏度》,是修改采用ISO1628-2:1998DeterminationoftheviscosityofPolymersindilutesolutionusingcapillary

viscometers–Part2:Poly(vinylchloride)resins。

ISO1628共分成以下5个部分:

ISO1628.1—2021《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1部分:通则》;

ISO1628.2—2020《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

ISO1628.3—2010《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3部分:聚乙烯聚丙烯》;

ISO1628.4—1999《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4部分:聚碳酸酯模塑和挤塑材料》;

ISO1628.5—1998《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5部分:热塑性聚酯(TP)均聚物

和共聚物》。

到目前为止,ISO1628各部分已经转化为的国家标准分别为:

GB/T1632.1—2008《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1部分:通则》;

GB/T3401—2007《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就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的黏度》;

GB/T1632.3—2010《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3部分:聚乙烯聚丙烯》;

GB/T1632.4—2020《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4部分:聚碳酸酯模塑和挤塑材

料》;

GB/T1632.5—2008《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5部分:热塑性聚酯(TP)均聚

物和共聚物》。

只有ISO1628.2:1998转化为GB/T3401—2007。

1

GB/T3401—2007修改采用ISO1628-2:1998,并引用了ISO1628.1:1998的部分内容,这种格式虽然某

些内容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但破坏了GB/T1632的完整性,不利于促进贸易、交流及技术合作,也不符合GB/T

1.2—2020的规定。

(2)ISO1628-2:1998已更新为ISO1628-2:2020。

ISO1628-2:1998已更新为ISO1628-2:2020,并有技术性变化,与ISO1628-2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GB/T

3401—2007应相应修订,并将标准的顺序号更改为GB/T1632.2,以恢复GB/T1632的完整性。

2024年4月,GB/T1632.1—2008《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1部分:通则》已

修订并完成报批,标准编号为GB/T1632.1—20XX。GB/T1632.1—20XX是修改采用ISO1628-1:2021。在ISO

1628的各部分中,ISO1628-1是通则,其他各部分的起草应参照ISO1628-1,但很显然,ISO1628-2:2020早于

ISO1628-1:2021,因此ISO1628-2:2020的部分内容不符合ISO1628-1:2021的要求。

修订GB/T3401—2007,更改标准编号为GB/T1632.2—20XX,修改采用ISO1628-2:2020,个别技术条

款执行GB/T1632.1—20XX(修改采用ISO1628-1:2021),因此与ISO1628-2:2020存在技术差异。

综上,标准GB/T3401—2007的修订,符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二)中:“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

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的要求、“加大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应用力

度”和“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持续开展重点领域标准比对分析,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大力推进中外标准

互认,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的目标。同时,将标准名称由《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氯乙

烯树脂稀溶液的黏度》更改为《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

标准编号更改为GB/T1632.2—20XX,恢复GB/T1632的完整性,利于促进聚氯乙烯树脂产品的贸易、交流

及技术合作。

(三)工作过程

1.起草阶段:2023年12月—2024年6月

根据项目计划要求,2023年12月6日,SC7分会秘书处高旭东任组长,邀请国内部分使用标准的生产和

用户企业以及研究领域专家成立标准项目工作组,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微信群,对有关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

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的国内外标准进行收集、汇总、翻译等工作。

首先查阅了国际标准和一些国外标准,检索到的有关聚氯乙烯稀溶液黏度国际国外标准有: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主要内容备注

ISO1628-1:2021《塑料用毛细管黏度计测试

1聚合物稀溶液的黏度第1部

分:通则》

2ISO1628-2:2020塑料用毛细管黏度计测试聚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黏

合物稀溶液的黏度第2部分:数和K值的测试方法

聚氯乙烯树脂

2

3DS/ISO1628-2:塑料用毛细管黏度计测试聚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黏

2020合物稀溶液的黏度第2部分:数和K值的测试方法

聚氯乙烯树脂

4DS/ENISO塑料用毛细管黏度计测试聚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黏

1628-2:2020合物稀溶液的黏度第2部分:数和K值的测试方法

聚氯乙烯树脂

5ISO13229:2010无压热塑管体系未塑化聚氯管材、管件或复合物中未塑化

乙烯(UPVC)管材和管件黏数聚氯乙烯(UPVC)树脂的黏数

和K值的测定和K值的测试方法。只给出聚

氯乙烯的分离方法,测试按

ISO1628-2

6DINENISO无压热塑管体系未塑化聚氯管材、管件或复合物中未塑化

13229:2011乙烯(UPVC)管材和管件黏数聚氯乙烯(UPVC)树脂的黏数

和K值的测定和K值的测试方法。只给出聚

氯乙烯的分离方法,测试按

ISO1628-2

7DS/ENISO无压热塑管体系未塑化聚氯管材、管件或复合物中未塑化

13229:2011乙烯(UPVC)管材和管件黏数聚氯乙烯(UPVC)树脂的黏数

和K值的测定和K值的测试方法。只给出聚

氯乙烯的分离方法,测试按

ISO1628-2

8BSENISO13229:无压热塑管体系未塑化聚氯管材、管件或复合物中未塑化

2021乙烯(UPVC)管材和管件黏数聚氯乙烯(UPVC)树脂的黏数

和K值的测定和K值的测试方法。只给出聚

氯乙烯的分离方法,测试按

ISO1628-2

9ASTMD3591:2022配制复合物中聚氯乙烯对数黏混配或加工后的聚氯乙烯均

数测定的标准方法聚物对数黏数的测试方法

ASTMD1243:2022氯乙烯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的测氯乙烯聚合物环己酮稀溶液相比ISO1628-2

10试方法黏度的测试方法有技术异,水浴温

度不同

ASTMD2857:2022聚合物稀溶液黏度操作规程测试聚合物稀溶液黏度操作等效ISO

11规程,是对ASTMD3591等标1628

准的补充

12ASTMD5225:2022用差动黏度计测试聚合物溶液用差动黏度计或改进的差动未见与其等

黏度的方法黏度计测试聚合物溶液黏度效的ISO

的方法

2024年4月7日,秘书处组织起草组和部分生产企业代表召开研讨会,与会专家代表结合我国目前市场

情况、生产实际和标准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修改采用ISO1628-2:2020符合我国的使用习惯、符

合技术条件,且不出现贸易壁垒,决定GB/T3401—2007的修订修改采用ISO1628-2:2020,个别技术条款执行

GB/T1632.1—20XX(修改采用ISO1628-1:2021),按此意见拟定了GB/T1632.2—20XX的标准工作组讨论稿

(草案),再次向相关生产企业和标准使用单位征征集对标准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2024年6月10日,秘书处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工作组于2024年6月15日召开起草组会议(腾

讯会议:529864439),经起草单位讨论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后,于2024年6月27日形成了本版征求意见稿和

编制说明,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

(四)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一起所做的工作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文件是在GB/T3401—2007《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就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的黏度》基础上修订的,在原标

准基础上结合现有产品和实际使用及技术验证的情况遵守以下原则:

1、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或规范接轨,指导企业和用户生产和使用,促进贸易。

2、与相关法规、标准等协调一致。

3、根据生产实际和应用,完善检测方法,使方法易于实施和应用,符合用户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促

进贸易。

4、根据国情,结合我国国情、标准体系和有关规定,保证标准的综合水平。

5、标准的结构、格式和表达方法等按GB/T1.1—2020、GB/T1.2—2020等标准的规定进行编写,使格

式规范化。

(二)标准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黏度的方法和聚氯乙烯树脂比浓黏度(也称黏

数)和K值的测定条件和测定方法。适用于氯乙烯均聚物及由氯乙烯与一种或更多种其他单体构成(但其中主

要成分为氯乙烯)的二元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等粉末型树脂。树脂可以含有少量的未聚合物质(例如,乳化剂

或分散剂、残留的引发剂等)和在聚合过程中填加的其他物质。

本文件不适用于据GB/T2914测得的挥发物含量超过0.5%的树脂以及不能完全溶解在环已酮中的树脂。

(三)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

本文件代替GB/T3401—2007《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的黏度》,与GB/T3401—2007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GB/T3401—2007的第1章);

b)更改术语和定义的表述形式(见第3章,GB/T3401—2007的第3章);

c)删除了标准黏度计的示意图(见GB/T3401—2007的图1),增加了标准黏度计的要求(见6.2);

d)增加了对其他可用黏度计的要求(见6.2);

e)更改了对温度计灵敏度的要求(见6.8,GB/T3401—2007的6.7);

f)更改了对计时装置的灵敏度的要求(见6.9,GB/T3401—2007的6.8);

g)增加了溶液制备的通用要求(见9.1.1);

h)增加了流经时间测定的通用要求(见9.2.1);

i)更改了加入黏度计液体量的规定(见9.2.2.3、9.2.3.1,GB/T3401—2007的9.2.1.3、9.2.2.1);

j)更改了流经时间的测定步骤(见9.2.2.4,GB/T3401—2007的9.2.1.4);

k)更改了溶剂流经时间的测定次数(见9.2.2.5,GB/T3401—2007的9.2.1.5);

l)删除了仪器清洗的附加信息(见GB/T3401—2007的附录E),增加了相关规定(见9.2.2.5);

m)更改了精密度(见第11章,GB/T3401—2007的第11章)。

三、主要实验情况

本次标准修订的目的,一是ISO1628-2已更新应转化以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二是使修订后的标准回归

GB/T1632系列,恢复GB/T1632的完整性。本文件的核心技术内容相比GB/T3401—2007没有实质性变化,

4

GB/T3401—2007起草过程中已进行了验证试验,故本文件的起草不需再次进行验证试验。

四、标准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文件不涉及专利。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等情况

本文件为聚氯乙烯试验方法标准,规范了测定聚氯乙烯稀溶液的比浓黏度、和K值的测定条件,保证测试

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为相关企业、客户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性能测试方法的同时,对聚氯乙烯在相关领域的

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促进聚氯乙烯行业健康规范的发展,便于国际贸易,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

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对聚氯乙烯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的情况

本文件为修改采用ISO1628:2020《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

树脂定》。

本文件为国内先进水平。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标准体系)

本文件属于聚氯乙烯树脂领域的标准,为推荐性方法标准,与现有的聚氯乙烯树脂分领域标准相互补充,

协调。

本文件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无冲突。与国内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本文件属方法标准,不是通用性的安全规范或标准。根据标准化法和有关规定,建议本文件的性质为推荐

性国家标准。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应在实施前保证标准文本的充足供应,使每个生产厂、用户及检测机构等都能及时获得本文件文本。

2、本次修订的《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不仅与生产

企业有关,而且与用户、检测机构等相关,对于标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起草单位有义务进行必要的解释。

3、针对标准使用的不同对象,有侧重点地进行标准的培训和宣贯。

4、建议本文件批准发布后6个月后实施。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代替GB/T3401—2007。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5

国家标准GB/T1632.2—20XX

《塑料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的黏度

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2024年6月27日

《塑料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的黏度第2部分:

聚氯乙烯树脂》标准起草组

国家标准GB/T1632.2-20XX《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

溶液黏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发〔2023〕58号《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

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要求,修订国家标准GB/T1632.2-20XX《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

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项目编号20231401-T-606,标准下达日期为2023年12月1日,计划完成时

间2025年4月1日,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

(二)修订背景

(1)GB/T3401—2007单独编号,造成GB/T1632不完整。

黏数或K值是表征聚氯乙烯产品分子量大小的物理量,是聚氯乙烯产品型号划分和指导用途的主要技术指

标之一。测定聚氯乙烯黏数或K值的现行标准为GB/T3401—2007《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就氯乙烯树脂稀溶

液的黏度》,是修改采用ISO1628-2:1998DeterminationoftheviscosityofPolymersindilutesolutionusingcapillary

viscometers–Part2:Poly(vinylchloride)resins。

ISO1628共分成以下5个部分:

ISO1628.1—2021《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1部分:通则》;

ISO1628.2—2020《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树脂》;

ISO1628.3—2010《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3部分:聚乙烯聚丙烯》;

ISO1628.4—1999《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4部分:聚碳酸酯模塑和挤塑材料》;

ISO1628.5—1998《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5部分:热塑性聚酯(TP)均聚物

和共聚物》。

到目前为止,ISO1628各部分已经转化为的国家标准分别为:

GB/T1632.1—2008《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1部分:通则》;

GB/T3401—2007《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就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的黏度》;

GB/T1632.3—2010《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3部分:聚乙烯聚丙烯》;

GB/T1632.4—2020《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4部分:聚碳酸酯模塑和挤塑材

料》;

GB/T1632.5—2008《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5部分:热塑性聚酯(TP)均聚

物和共聚物》。

只有ISO1628.2:1998转化为GB/T3401—2007。

1

GB/T3401—2007修改采用ISO1628-2:1998,并引用了ISO1628.1:1998的部分内容,这种格式虽然某

些内容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但破坏了GB/T1632的完整性,不利于促进贸易、交流及技术合作,也不符合GB/T

1.2—2020的规定。

(2)ISO1628-2:1998已更新为ISO1628-2:2020。

ISO1628-2:1998已更新为ISO1628-2:2020,并有技术性变化,与ISO1628-2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GB/T

3401—2007应相应修订,并将标准的顺序号更改为GB/T1632.2,以恢复GB/T1632的完整性。

2024年4月,GB/T1632.1—2008《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1部分:通则》已

修订并完成报批,标准编号为GB/T1632.1—20XX。GB/T1632.1—20XX是修改采用ISO1628-1:2021。在ISO

1628的各部分中,ISO1628-1是通则,其他各部分的起草应参照IS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