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与逆向抵押贷款意愿的研究_第1页
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与逆向抵押贷款意愿的研究_第2页
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与逆向抵押贷款意愿的研究_第3页
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与逆向抵押贷款意愿的研究_第4页
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与逆向抵押贷款意愿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与逆向抵押贷款意愿的研究摘要近年来我省人口结构已迈入高龄化,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相关议题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以大某北地区土地银行拥有房屋的客户为研究对象,采便利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影响;(2)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影响;(3)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影响;(4)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有显著的干扰效果;(5)涉入在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有显著的干扰效果;(6)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有显著的干扰效果。并提出相关的管理意涵及后续研究的方向。关键词汇:老年经济安全保障,逆向抵押贷款,理财知识,涉入壹、绪论二十一世纪全球人口结构高龄化,将对人类的社会制度产生重大冲击。近年来我省人口结构已渐迈入高龄化的社会现象,依据民政局户政司2013年12月的统计资料,显示65岁以上高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由2004的9.48%上升至2013的11.53%。政府在高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产生财政及福利支出的经济冲击及挑战,已无法因应长者经济安全保障的需求。因此,年长者如何增加资金来源,提升退休后所得收入,重视年长者的经济保障,便成为一重要课题。居民在「有土斯有财」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拥有自有住宅率高。依据统计局主计处统计资料,显示我省2012年家庭自有住宅比率达85.8%,显示我国属高自有住宅率国家。美国已实施多年之「逆向抵押贷款(ReverseMortgage,RM)」制度,让62岁以上拥有房屋所有权之住屋者,抵押其住屋予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获得贷款收入,再由金融机构按月支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给申请抵押贷款的年长者,一直延续到抵押人离世,之后其抵押的房地产即交由抵押权人金融机构。游欣霓(2007)研究中指出办理逆向抵押贷款对提高退休后所得确实会有影响;石泱(2005)的研究认为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系指退休时所领取的各种养老金至少要达到退休前薪资所得60%至70%的所得替代率,方能享受有质量的退休生活。综言之,本研究拟探讨我省在高自有住宅率情形下,实施「逆向抵押贷款」,是否影响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的问题。Lusardi&Mitchell(2005)研究分析显示大部份美国年长者的理财知识不足,大多数皆无完整退休规划。我省也是类似情形,林左裕、杨博翔、徐伟棋(2009)的研究指出,大多数年长者无完善退休规划,亦未能达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有愈来愈多人必须仰赖政府救助津贴以因应日常生活所需。由于年长者的理财知识不足、无退休规划,以致生活穷困等老年经济安全的议题,将成一受瞩目的焦点。借款人申办贷款时,除了利率、借款额度的因素外,理财知识(FinancialLiteracy)与金融知识(FinancialKnowledge)均是借款人考虑申办贷款的重要因素。借款人拥有较丰富的理财金融知识时,愈能获得财务的需求。另一个影响借款意愿强度的概念是涉入(Involvement),当涉入程度高时,借款人的意愿也高。Arora(1993)研究亦证实涉入程度可以运用到服务行销的领域,并进一步指出若能了解涉入对期望的服务质量与认知质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服务行销策略之拟定。本研究将以大某北地区土地银行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客户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探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与逆向抵押贷款意愿之研究。基于上述讨论,本研究目的可分述如下:(1)探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2)探讨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3)探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4)研究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干扰效果。(5)研究涉入在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干扰效果。(6)研究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干扰效果。贰、文献探讨一、老年经济安全保障老年经济安全问题,包括退休问题、家庭结构变迁问题与人口老化等的问题(詹宜璋,1998);方明川(1995)以保险经济观点检视老年经济安全问题发现,长者不但需有维持自己及扶养家属生计之能力,亦应拥有估算老年生活成本之财务规划,同时更需在意外事故发生前预存准备才行;乃因长者退休之后经济收入少,医疗费用相对提高,长者应如何获得经济支援才能过安定有尊严的生活,是长者人权中最重要的一环(许皆清,2000)。20世纪初工作权、经济权、社会福利权等长者人权的理想,应与国家政策紧密的结合,特别是劳动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等,其基本精神都是希望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王云东,2005);吴老德(2000)认为长者人权应包括下列三项:(1)长者应有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之所得;(2)长者应有地点、设计及价格适当之居住环境;以及(3)长者应有依个人意愿参与劳动市场的机会。石泱(2005)的研究则认为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系指退休时所领取的各种养老金至少要达到退休前薪资所得60%至70%的所得替代率,方能享受有质量的退休生活;所以衡量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应视各种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可否达到理想的所得替代率。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之衡量:许皆清(2000)以健康照顾、经济安全、居住安养、生活调适等四个构面共29个题项,采问卷调查来衡量长者生活需求;王云东(2006)则以基本人权、参与、照护、自我实现与尊严等五个构面共29个题项,采问卷调查来衡量长者人权受保障的程度。二、理财知识(一)理财知识的定义及分类Lusardi(2008)认为理财知识(FinancialLiteracy)可分为基础理财知识与进阶理财知识二种。美国理财知识教育委员会(TheUSFinancialLiteracy&EducationCommission)将理财知识定义为对于钱财目前与未来的使用和管理,能够作理智判断与采取有效行动(Basu,2005);Noctor,Stoney&Stradling(1992)认为理财知识系指对于钱财的使用和管理,做理智判断与决策的能力;Schagen&Lines(1996)延伸其定义指出具有理财知识者应拥有理财的能力与态度如下:(1)对钱财管理的主要观念有相当的了解;(2)知悉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与服务的运作;(3)对一般与特定的理财事务具有分析与综理的能力;(4)对理财事务的管理态度是肯定、负责的。Widdowson&Hailwood(2007)的研究指认为理财知识的定义范围广泛,包含的要素分析如下:(1)基础的数学技能,例如债务的利率、投资报酬率等基本计算能力;(2)明了特定财务决策的收益与风险,包括借款、消费、融资和投资;(3)基本财务观念的了解,包含报酬与风险之间的取舍,不同投资与各类金融商品的主要属性,资产分散的优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4)知道何时寻求专业建议及如何询问,并明了专家所给予的意见。理财知识的分类,依据Chen&Volpe(1998)经由个人理财知识程度的测试,将得分之平均分数比例区分为:(1)超过百分之八十,代表具有相当高的理财知识;(2)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九,代表具有中等的理财知识;(3)百分之六十以下,则具有相对低的理财知识。该研究设计涵盖个人理财的主要项目,测试的内容包括一般知识、储蓄和借款、保险和投资等。Worthington(2006)指出理财知识相关有关文献可分为两大类,一为试图解释各种不同模式的理财知识,如复利或单利的利息计算、通货膨胀的影响及风险分散的观念等;第二种是尝试评估不同理财知识改善方案的功效;虽然这两个主流的研究以往是被视为分别独立的,但实际上两者是密切且相关的,因为其评估方案的目的就是在于改善理财知识。(二)理财知识的重要性大多数家庭对于退休后生活的事前准备是觉得不足够的(Lusardi&Mitchell,2005),其主要原因在于理财知识的普遍不足,在面临退休之际,大部份是没有存款且面临重大财务困难(Lusardi&Mitchell,2007)。由此可知,理财知识对消费者的财务决策影响很大,其办理理财知识的研究调查对象,是针对51至56岁财产累积几乎已达顶点的受测者,检验他们多项财务决策,包括房屋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及信用卡、退休准备等基本金融知识,研究中指出对理财知识的忽视,可能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包含不良借款行为等。Noctor,Stoney&Stradling(1992)、Lusardi&Mitchell(2007)的研究皆指出了解理财知识为金融消费者理财规划应具备的知识,包括如何规划借款及退休准备,其中:(1)借贷规划:金融消费者因财务需求进行借款要善加规划,需避免不当的借款行为及膨涨自己的所得能力;(2)退休规划:为避免年长退休欠缺收入,退休规划应在年轻时即需筹备,若退休后收入不足因应支出,年长者应善用既有的财产取得收入因应退休生活。理财知识对消费者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在于,每位消费者每日都会面临到基本财务决定的制定,包含该如何花钱及省钱?如何计划预算?到那里去投资?财务的风险如何处理?需要举债多少以支应开销?要采取何种举债方式等?这些决定有些复杂,皆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财知识(Widdowson&Hailwood,2007)。而理财知识对金融体系稳健与效率重要性,于Widdowson&Hailwood(2007)的研究发现理财知识对金融体系稳健与效率的影响很明显,影响方式有下列几种:(1)理财知识在一定的范围内会协助家庭财务更加审慎,相对就能减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2)理财知识的增长导致消费者更小心谨慎的过滤投资及金融商品,因此促进金融机构创新回应消费者的需求,使金融体系效率提升;(3)理财知识较先进的社会期待金融机构能加强市场纪律,尤其是对特定金融机构及其商品的风险要严格审议。相对地,严格的市场纪律要求金融机构及高规格的金融服务需审慎管理风险;(4)消息灵通的投资决策是基于进阶理财知识,期望经由时间导致更有利可图的资源配置,以反应更挑剔的方式来平衡报酬与风险,如此有助潜在的高成长率,可减低经济周期性波动,及为长期金融稳定的优势。(三)理财知识的衡量Worthington(2006)主张衡量理财知识的变量可区分为五个构面,第一个构面是有关性别、居住区域、种族背景(语言)和年龄;第二个构面为检视受测者的就业状态;第三构面则是关于受教育的程度及受教育的类别;第四构面则攸关家庭结构;最后的构面则是关于家庭的收入、投资和负债;研究的方式是采取电话访问调查,评估尺度为-2分到2分的五点尺度,分数愈大理财知识相对愈高。Chen&Volpe(1998)则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衡量理财知识,其问卷设计范围包含一般知识、储蓄和借款、保险和投资等项目,设计的题项包含个人财务知识的复选题,对理财影响的看法、意见,及人口统计资料-教育程度、种族、语言及工作经验等,只是调查整体平均答对率仅约53%,调查中发现非主修商科的学生和女性、三十岁以下经验不丰富之低阶工作人员等,理财知识的程度较差,由此可知,美国大学学生对理财知识的认识不足,导致无法作出明智财务决策;衡量尺度即是问卷的分数,分数愈大理财知识相对愈高。三、涉入涉入(Involvement)的概念,最早起始于社会心理学领域,Krugman(1965)为首位将涉入的研究导入营销领域的学者,以低涉入的概念解释电视广告效果。此低涉入的概念,对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中心的营销研究产生重大影响。Traylor(1981)认为涉入是产品对消费者的意义层次或是其重要程度,层次或程度愈高为高涉入,愈低为低涉入。Zaichkowsky(1985)则将涉入定义为个人基于本身的需求、价值观和兴趣而对关切事物所感觉到的攸关程度。Engel,Blackwell&Kollat(1995)将涉入定义为在某特定情境下,由某一刺激所激发而知觉到的个人重要性与兴趣的水平。水平愈高为高涉入,反之为低涉入。Zaichowsky(1986)依涉入对象的不同,可将涉入分为广告涉入、产品涉入与购买涉入三大类。叙述如下:(1)广告涉入:Krugman(1965)指出广告涉入(InvolvementwithAdvertisement)主要是根据消费者对于广告讯息的关心程度,来了解消费者的涉入水平或于接触广告讯息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状态,从集中精神的注意,到松懈地视而不见。在不同的广告涉入程度之下,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与所引发的态度都将产生差异;(2)产品涉入:产品涉入(InvolvementwithProduct)是指消费者者对产品的重视与投入程度(Cohen,1983)。从对产品完全投入的自我认同,到不屑一顾的莫不关心。基本上,产品认知是消费者对商品认知的一种主观的状态,而这种认知的状态会受到各种内,外在因素所影响;(3)购买涉入:EngelBlackwell&Kollat(1995)认为购买涉入(InvolvementwithPurchase)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活动的关注程度,主要在探讨当消费者处于特定购买情境时,所考虑的个人关联性或重要性,对购买决策产生的影响;亦有学者认为购买涉入是指购买决策及购买活动所引起消费者的自我攸关程度(Slama&Tashchian,1985)。在理性思考下,消费者会花较多的时间考虑并收集相关的信息,此即为高涉入购买决策;反之,则为低涉入购买决策。而涉入程度的差异,将对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对某一产品的办识能力及行为过程的深度、复杂性及范围广泛程度,在购买行为中会被涉入的程度及知觉风险的特性所共同影响(Celsi&Olson,1988)。Schoell&Guiltinan(1993)的研究即显示,依据消费者涉入程度的不同,可将其购买决策历程分为高涉入及低涉入程度者两类。涉入的衡量,一般可就:(1)单一构面:即对涉入的前因仅就单一指标来考虑与衡量,例如以自我攸关程度来判断涉入(Bloch,1982),另外有研究认为涉入的前因是以认知(Wright,1973)、规范重要性(Traylor,1981)或自我观念(Bloch,1982)等单一构面来定义;(2)多重构面:Rothschild(1979)建议以价格、购买周期的长短、选项的相似性及知觉性风险四个变项来衡量消费者心理涉入。Laurent&Kapferer(1985)则认为以重要性/兴趣、误购风险性、风险可能性、愉悦性及象征性等五个构面来衡量涉入剖面(InvolvementProfile),而不要仅以单一构面来衡量,才能完整地描述消费者对产品之涉入程度。Zaichkowsky在1985年以语意差异法发展出一套衡量消费者对产品涉入程度的量表,称之为个人涉入量表(PersonalInvolvementInventory,PII),用以衡量消费者对产品涉入的程度,其主要的衡量构面为(1)产品对消费者的重要性;(2)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3)产品对消费者的需求;(4)产品对消费者的兴趣等,利用七点尺度语意差异法,衡量消费者的涉入程度,将所测得的分数加总,即为消费者个人的涉入分数,以此表示涉入的程度。四、逆向抵押贷款借款逆向抵押贷款主要是一种金融产品,让退休长者可将住宅部份房地产权益转化为年金所得或一笔活用的信用额度。借款人不需按期偿付贷款,同时可续住该住宅直到离世、搬家或房地产转售,之后其抵押的房地产即予以处分偿付贷款,一旦贷款本息超过抵押房地产的出售价码,抵押品的卖方或承贷者,最多只能拿到房地产出售的总价值,偿付贷款不够的部份可向保险公司求偿,因为,逆向抵押贷款的有关费用已包含偿还贷款不足的保险(Wang,Valdez&Piggott,2009;Ahlstrom,Tumlinson&Lambrew,2004;Reed&Gibler,2003)。然而,逆向抵押贷款之所以称之为「逆向」,系因其有别于一般贷款的现金流量模式,一般贷款为申贷者按时支付一笔金额予以承贷者用以偿还债务;而逆向抵押贷款则是反向地由承贷者按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申贷者,其支付额的产生则由转化房屋所有权而来(Ong,2008)。因此,逆向抵押贷款可将活化不动资产的流动性,同时协助申贷者获取日常消费资金来源(Hancock,1998;Rowlingson,2006)。申办一般房屋抵押贷款容易因为所得太低,资格不符而被拒绝,但逆向抵押贷款只要申贷者符合申贷资格,金融机构便会核准给予贷款或核准给予一笔信用额度,且承贷者并不会要求年长屋主按期偿付贷款,唯有在年长屋主离世或搬家时,贷款才算到期(黄泓智、吴文杰、林左裕、郑雅丰,2008)。老年人口于经济研究领域中,常被归类为「拥有富裕资产之低收入者(Asset-RichButincome-Poor)」,因此,透过逆向抵押贷款提供的新型态融资选择,不但可提升不动产的变现性与增强资金使用的多样性(Hancock,1998;Rowlingson,2006)。Reed&Gibler(2003)也认为逆向抵押贷款的规划是让拥有房屋但欠缺收入的年长屋主能利用房屋价值取得实质资金,且在无需出售房地产的情况下,获取定时定额的生活费及紧急支出;在美国逆向抵押贷款的制度创立之前,年长屋主利用房屋价值取得可用资金的唯一选择是办理传统的房屋抵押贷款或将房屋出售,而传统的房屋抵押贷款必需依约定按期还款,对于收入相对有限的长者而言,具有困难与担忧,逆向抵押贷款借用房屋权益借款概念,让屋主可同时续住该于住宅中并获得实质资金协助,提升生活质量(Fratantoni,1999),因此,逆向抵押贷款可降低年长者贫困程度最有效的方案。尽管逆向抵押贷款可产生上述的利益,但往往因年长者了解程度不足,使得推广的情形不如预期,因此,要明了那一种逆向抵押贷款的商品对特定年长族群最有利是很重要的,最好是能增加年长屋主现有的福利,而且能改善可用资金情形以因应未来经济冲击。Ahlstrom,Tumlinson&Lambrew(2004)认为逆向抵押贷款允许年长者使用房屋权益借款,而无需搬家或出售房地产,借款的款项可用来修缮房屋、付税、贴补收入、付长期看护费及其他支出;逆向抵押贷款通常对完全拥有房屋权益或房贷抵押债务极低的屋主较有利,因贷款的数额是以房屋可出售的价值为主要依据。将房屋做为老年社会福利保障的一环,由办理逆向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负担年长屋主养老金的一些责任;逆向抵押贷款可协助年长者运用自己的资产取得生活所需的费用,减轻政府的社会福利财务支出(张金鹗,2009)。Ong(2008)的研究认为人口快速老化对社会安全福利、全民健康照顾等的政府支出大幅增加,政府财政的持续性及未来世代的责任分担,在工业化国家中自然成为重要关切的政策;因此,年长屋主的房屋价值可利用逆向抵押贷款来减缓所得太低及减少依赖政府社会福利计划(Wang,Valdez&Piggott,2009;Fratantoni,1999)。大多数年长者都拥有财产却收入不足,使得晚年生活贫困,其主要原因在于年长者想要将财产留给下一代,致使他们「生时贫困,死后富有」(LivingPoorToDieRich);Rowlingson(2006)建议年长者对财产要采取务实平衡的态度,应适度透过逆向抵押贷款改善晚年生活水平。由于逆向抵押贷款主要是一种金融产品(Wang,Valdez&Piggott,2009)且逆向抵押贷款无追索权,所以美国大部份逆向抵押贷款的承贷者会要求第一顺位抵押权,作为对申请贷款财产的保全措施(Reed&Gibler,2003);如果借款人发生借款契约所约定的情况,例如,借款人搬出已办理逆向抵押贷款的房屋或往生,则借款人或其继承人必需负责偿还贷款,假如是出售已办理逆向抵押贷款的房屋来还款,卖屋的价值比应偿还的贷款多,则借款人或其继承人可取回;若卖屋的价值比贷款少,则借款人或其继承人可不用负责。黄泓智、吴文杰、林左裕、郑雅丰(2008)的研究认为人口老化及低生育率已是全世界各国共同的现象,平均寿命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医疗及居住环境之改善而快速延长中,退休准备不足成为一个严重且急迫的议题,具有高可取得性的逆向房屋抵押贷款是除了国民年金、企业退休金、个人储蓄等一般之退休来源之外的一个新的选择。五、逆向抵押贷款之衡量对于逆向抵押贷款的推行,应视为政府重视及因应老年化社会之必要社会福利政策指标;王健安(2009)的研究在「社会福利分析」中:(1)以退休前薪资水平为「所得替代率」之基础,当比率设定在比照先进国家的70%,且逆向抵押贷款是唯一退休后收入来源的假设下,反推回承作逆向抵押贷款之条件大致是「65岁长者终期寿命预估为85岁,在3%利率水平下,持有原始房价大约在1000万(贷5成)左右」。若以原始房价约500万来看,月领之逆向抵押贷款加计其他公劳保退休金等,总计仍可达到经建会建议之理想替代率70%之目标。(2)以「逆向抵押贷款对长期照护保险之助益」来分析,其中逆向抵押贷款支应10%的医疗照顾费用并无问题,但是对于其他85%-90%属生活照顾费用方面,不管是在「公部门」长期照护社会保障制度,或是在「私部门」保险公司现所销售的「长期看护险」,逆向抵押贷款只能作为提升老年长期照护质量的「补充品(Complement)」或「选项」之一;所得替代率及对长期照护保险之助益即为逆向抵押贷款衡量项目,评估尺度就是需达到所得替代率的七成以上及足以支应医疗照顾费用。林左裕、杨博翔、徐伟棋(2009)在「逆向房屋抵押贷款在某推行之可行性研究」研究中,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认为申请逆向房屋抵押贷款的意愿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1)教育程度:教育程度愈高,对申请逆向房屋抵押贷款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关系,评估尺度分为六个等级来衡量;(2)购买保险:有购买理财型保险对有意愿申请逆向房屋抵押贷款有显著正向影响,评估尺度分为是或否来衡量;(3)资产持有:资产持有以股票、债券或基金为主者,可认为较具有金融商品投资经验及风险负担能力,对于申请逆向房屋抵押贷款有显著正向影响,评估尺度分为是或否来衡量;(4)富裕程度:愈富裕愈无意愿申请逆向房屋抵押贷款之可能,原因是退休后的生活准备可能很周全,评估尺度分为五个等级来衡量。传承遗产:认为父母有传承其名下房屋给后代的义务,则对于申请逆向房屋抵押贷款之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评估尺度分为必要或不必要来衡量;是否分居:父母较倾向与子女分居,享受独立生活空间,较有意愿于年老之时申请逆向房屋抵押贷款,评估尺度分为是或否来衡量。参、研究方法一、研究架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及涉入的干扰效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根据研究目的与上述之文献探讨,本研究的架构如图一所示。而为探讨各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并验证假设,将采问卷设计的方式来进行。图一、本研究观念性架构二、研究假说(一)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逆向抵押贷款可为长者针对目前担保品(房屋)评定价格的最高可贷成数,申贷者可安心地将资产抵押换得定期领取之贷款年金,进行月领养老年金的估算,提供具自主性的现金流量使用,自定给付期间长短及给付金额的稳定性,来支付每月生活开销,用以维持长者尊严并保持老年生活经济的稳定与自主性(Wang,Valdez&Piggott,2009;Ahlstrom,Tumlinson&Lambrew,2004;Reed&Gibler,2003)。Ong(2008)指出因逆向抵押贷款的实施使年长屋主的基本生活获得改善,甚至提升其经济质量,对逆向抵押贷款的借款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黄泓智、吴文杰、林左裕、郑雅丰(2008)的研究亦指出年长者为使经济安全的保障更完整,申贷逆向抵押贷款确实具有正向影响使晚年生活更具尊严与自主性。逆向抵押贷款能为长者建构更具规划性的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以弥补现行国民退休金之替代率不足的缺憾,使逆向抵押贷款成为长者老年退休金准备的重要融资工具之一(Wang,Valdez&Piggott,2009;Fratantoni,1999),同时亦可提升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前变现多重运用,使家庭财富最大化,亦提升晚年经济生活质量与经济资金需求的多样性(Ong,2008;Rowlingson,2006)。林左裕、杨博翔、徐伟棋(2009)的研究亦证实改善老年生活质量及稳定日常经济消费支出可强化逆向抵押贷款的意愿并具有正向的关联性。基于上述推论,本研究的研究假说1如下:假说1: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说1-1:基本生活需求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说1-2:经济安全需求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二)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全球人口老化现象攀升,子女没有足够时间与能力照顾家中长者,于是长者自身的理财知识与资源配置能力将成为退休后生活质量与资金来源的保障,缓解养老资源不足的难题,调整家庭养老负担,化解老龄化危机的重要工具(Piggot,Sherris&Mitchell,2006)。逆向抵押贷款的政策实施,将住宅与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与「养房防老」的概念重新整合,开拓新的金融营运范畴,为长者退休后的生活、子女经济负担与家庭气氛注入更加稳定可靠的投资管道(Mitchell,Piggot,Sherris&Yow,2006)。Noctor,Stoney&Stradling(1992)、Lusardi&Mitchell(2007)的研究皆指出了解理财知识为金融消费者理财规划应具备的知识,其中应包括如何规划借款及退休准备两部分;Piggot,Sherris&Mitchell(2006)的研究指出年长者理财知识的提升,对逆向抵押贷款的借款意愿有正向影响;Eschtruth,Sun&Webb(2006)的研究也证实有退休借贷规划的长者屋主,对逆向抵押贷款的借款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帮助。有鉴于此,本研究推论:假说2: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说2-1:借贷规划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说2-2:退休规划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三)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理财知识为金融消费者理财规划应具备的投资要件,包括如何规划借款及退休准备等,为避免退休后欠缺收入来源,退休规划应提前筹备(Wang,Valdez&Piggott,2009);因应高龄社会的到来,居民更应当提早为退休后的生活进行规划,确保老年生活的质量与经济自主性(Ong,2008;Hancock,1998;Rowlingson,2006)。逆向抵押贷款较传统理财方式(包括抵押贷款与信托),更具有自我养老保障的成分,其将房产的残余价值转换为现金,活化资金的运用与广度,为晚年退休时光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与尊严。虽然居民受限于传统财产(与不动产)继承的刻板观念,对于逆向抵押贷款的接受度,仍处推广试办阶段。但林左裕、杨博翔、徐伟棋(2009)研究却发现教育程度愈高(具较高理财知识)对申办逆向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关系;其中有意愿进一步了解逆向抵押贷款者,对老年经济安全之准备具有强化的作用,由以上的论述可知,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在年长者有意愿申请逆向抵押贷款时,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两者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确实会有影响。本研究提出假说3如下:假说3: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四)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正向干扰效果逆向抵押贷款运作方式,较一般抵押贷款与信托更具风险与不确定性,因逆向抵押贷款的承办业务性质与申办人身心状况较具复杂性,例如,申办者实际寿命与预期寿命的差异性等,使逆向抵押贷款须具备更多元性来因应不同申办人的需求,因此,逆向抵押贷款隶属涉入程度较高的金融产品,申办者事前会尽可能的对于贷款方案有全盘的了解与研究,以降低内在的不确定感(Aldlaigan&Buttle,2001;Foxall&Pallister,1998);其中申办者对产品的涉入程度愈高,对购买银行金融理财服务的意愿亦愈高;Weinrobe(1987)的研究亦指出长者退休后收入会减少,而年龄愈大愈贫穷的屋主,因为想求得经济安全的保障,所以愈有意愿申请逆向抵押贷款;因此,年长者为拥有较高之经济安全保障,当然会有意愿申请逆向抵押贷款,而逆向抵押贷款属于涉入程度较高的金融产品,因此,涉入就会产生正向干扰效果。本研究提出假说4如下:假说4: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干扰效果。假说4-1:涉入在基本生活需求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干扰效果。假说4-2:涉入在经济安全需求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干扰效果。(五)涉入在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正向干扰效果Lin&Chen(2006)研究指出产品涉入在产品知识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正向干扰效果;林左裕、黄泓智、杨博翔(2009)研究分析发现教育程度愈高(具较高理财知识),愈有意愿申请逆向抵押贷款,其可归因于教育程度愈高之受访者,其愿意接受新金融商品的程度愈高。该研究的调查问卷中有意愿申请逆向抵押贷款的受访者,其中有34%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因此,拥有较高理财知识的消费者,为提升生活质量及分担日常支出而申请逆向抵押贷款(林左裕、杨博翔、徐伟棋,2009),在逆向抵押贷款属于涉入程度较高的金融产品,因此,涉入就会产生正向干扰效果。本研究提出假说5如下:假说5:涉入在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干扰效果。假说5-1:涉入在借贷规划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干扰效果。假说5-2:涉入在退休规划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干扰效果。(六)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正向干扰效果林隆仪、曾席璋(2007)研究指出涉入在品牌策略与企业形象的组合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正向干扰效果;Chou,Chow&Chi(2006)亦指出年长者愈想改善或维持老年经济安全,愈有意愿申请逆向抵押贷款,而且教育程度较高(拥有较高理财知识)的借款人比较容易接受逆向抵押贷款的想法,也是较有意愿申请逆向抵押贷款;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在年长者有意愿申请逆向抵押贷款时,具有互相影响的情形,两者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会有正向的影响;林左裕、杨博翔、徐伟棋(2009)研究亦指出愈想加强老年经济安全,而且发现教育程度愈高(拥有较高理财知识),愈有意愿申请逆向抵押贷款。由以上学者的论述可知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加上涉入对银行金融理财服务购买意愿有正向干扰效果,因此,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正向干扰效果。本研究提出假说6如下:假说6: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干扰效果。三、变量操作性定义本研究探讨的变量有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涉入及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等四部份。兹就研究变量内详细说明如下:(一)自变数1.老年经济安全保障:政府对年长者基本生活、经济安全得到保障的程度。(1)基本生活需求:年长者的基本食衣住行、活动空间以及基本支出能得到保障。(2)经济安全需求:年长者退休后收入减少,因此,需要持续的经济援助才能有安定生活的保障。2.理财知识:金融消费者在现代社会因应借贷、退休规划应具备的知识。(1)借贷规划:金融消费者因财务需求进行借款要善加规划,需避免不当的借款行为及膨涨自己的所得能力。(2)退休规划:避免年长退休欠缺收入,退休规划应在年轻时即需筹备,若退休后收入不足因应支出,年长者应善用既有的财产取得收入因应退休生活。(二)干扰变量涉入:消费者对金融服务主观认知的重视与投入程度,消费者对产品的涉入程度愈高,即代表其主观认知的重视与投入程度愈高。(三)因变量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提升老年生活质量及分担日常生活支出,而愿意接受逆向抵押贷款的程度。四、问卷设计老年经济安全保障本研究的问卷设计,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衡量受访者对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的基本生活需求与经济安全需求的认同程度;第二部分为衡量受访者对理财知识的借贷规划与退休规划的认同程度;第三部分为衡量受访者对逆向抵押贷款涉入程度的高低;第四部分为衡量受访者对逆向抵押贷款的借款意愿;最后一部分则是受访者的个人资料。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的衡量问项是参考许皆清(2000)、王云东(2006)的问卷并加以适度修改,将老年经济安全保障衡量构面分为:(1)基本生活需求;(2)经济安全需求,利用两个构面来衡量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其中衡量基本生活需求有5个题项,衡量经济安全需求有5个题项,总计有10个题项。在理财知识的衡量问项是参考Chen&Volpe(1998)、黄春智(2008)、林芳姿(2010)的问卷并加以适度修改,将理财知识衡量构面分为:(1)借贷规划;(2)退休规划,利用两个构面来衡量理财知识,其中衡量借贷规划的构面有5个题项,衡量退休规划的构面有5个题项,总计有10个题项。在涉入方面,衡量构面参考Zaichkowsky(1985)的涉入量表,并参考Lin&Chen(2006)、陈汉杰(2005)的问卷并加以适度修改,衡量涉入有5个题项。在逆向抵押贷款的借款意愿方面,衡量问项是参考林左裕、黄泓智、杨博翔(2009)的问卷并加以适度修改,衡量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6个题项。五、资料搜集与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人员指导的问卷访问法(PersonalAdministeredQuestionaries),由土地银行行员亲自发放问卷与回收问卷。依据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所推论的研究假说,利用SPSS统计套装软件进行资料分析方法如下:(1)叙述性统计分析:分析受访者之基本背景资料,借以了解样本之情形。(2)信度与效度分析: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α值来衡量,数值愈高则表示其信度愈高。效度分析以「内容效度」与「建构效度」做为衡量问卷效度的工具。(3)相关分析:本研究以Pearson相关分析确认各变量间的相关性。(4)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阶层回归分析来检定研究假说。肆、研究结果分析一、样本结构本研究以某北市及新北市地区拥有房屋的民众,发出问卷450份,结果收回425份问卷,回收率为94.4%,扣除资料不全与填写错误的无效问卷15份,有效问卷共计410份,有效回收率为91.1%。依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受访者的男女比例为45.4%和54.6%,年龄以30-40岁最多(35.6%),婚姻状况以已婚较多(69.8%),有养育子女较多(65.9%),教育程度以大专程度最多(65.3%),职业以金融保险业最高(35.4%)。二、信度分析及效度分析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值作为衡量信度之量测工具。根据Guielford(1965)提出Cornbach'sα系数的信度准则,α值愈大显示构面内各问项间的相关性愈大,亦即内部的一致性愈高;当α>0.70即代表高信度,而α>0.60代表问卷中问项信度已可接受。本研究检测结果皆大于0.70,显示本研究各变量内部一致性仍相当良好。表一、本研究变量/构面的信度分析衡量变量衡量变量之构面题项Cronbach'sα值变量整体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1~50.9550.9170.884经济安全需求6~100.964理财知识借贷规划11~150.9630.867退休规划16~200.963涉入21~25-0.963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26~31-0.898本研究所探讨的构面与衡量项目,均根据相关的理论推演而来,且已有多数省内、外学者曾使用过的量表或衡量项目,再经多次修改后定案,因此,本研究所使用的衡量工具应能符合内容效度之要求。本研究以因素分析方法中的主成份分析,利用直交转轴法(OrthogonalRotation),以因素负荷量来验证各个变量的建构效度,因素特征值(Eigenvalue)需大于1,且以最大变异数(Varimax)法做直交转轴后,因素负荷量绝对值需大于0.4,解释能力达40%,表示整体测量问卷的质量良好,各题的适切度均高,具有建构效度(周文贤,2004)。本研究问卷效度分析如表二。表二、问卷效度分析变量/构面题号因素负荷量特征值解释变异量(%)老年经济安全保障

基本生活需求10.9994.37787.54920.69130.99940.69050.998经济安全需求60.9944.45489.07170.74880.99490.732100.985理财知识

借贷规划110.9974.45089.000120.740130.997140.732150.993退休规划160.9984.45389.067170.721180.998190.743200.994涉入210.9924.44388.854220.747230.992240.732250.979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260.6493.98266.374270.684280.748290.675300.665310.563由表二的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各题项的因素负荷量皆大于0.4,且各构面的因素特征值皆在2以上;因此,整体而言,本研究问卷除具备内容效度外,同时亦可宣称具有有良好的建构效度。三、相关分析相关系数(CoefficientofCorrelation)是用以检验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统计技术,其数值为一标准化分数,介于-1或+1之间,不受变量特性的影响;相关系数值愈接近正负1时,表示变量项的关联情形愈明显,+1或-1的相关系数称为完全正或负相关。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确认各变量与构面的关联性,包括基本生活需求、经济安全需求、借贷规划、退休规划、涉入与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相关分析如表三所示。表三、变量/构面的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构面基本生活需求经济安全需求借贷规划退休规划涉入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基本生活需求1经济安全需求0.316**1借贷规划0.0050.0261退休规划0.0860.0950.0451涉入0.148**0.199**0.0380.0641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0.221**0.232**0.0930.115*0.644**1**在显著水平为0.01时(双尾),相关显著。*在显著水平为0.05时(双尾),相关显著。四、假说检定本研究所搜集的资料采用阶层回归分析,其检定结果整理如表四所示。(一)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由表四中模式一的检定结果可知,其对逆向抵押贷款意愿的解释能力为45.0%(R2=0.450;△R2=0.045;F=66.119),判定模型合适性的p<0.01,具有统计显著性。共线性统计量的VIF值皆小于10,符合回归分析无共线性需求(Kennedy,1992),可知共线性不明显,并不会影响本研究中有关统计数据的精确性与结果解释。其中基本生活需求之β系数为0.112,t=2.868,p<0.05,具有统计显著性,表示基本生活需求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假说1-1获得支持;经济安全需求的β系数为0.088,t=2.220,p<0.1,具有统计显著性,显示经济安全需求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说1-2亦获得支持。(二)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同表四模式一的检定结果显示,借贷规划的β值为0.076,t=2.059,p<0.1,具有统计显著性,显示借贷规划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退休规划的β值为0.098,t=2.623,p<0.1,具有统计显著性,表示退休规划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说2-1、假说2-2获得支持。(三)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检定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交互作用,首先将所有变量进行中心化(Centering)后,再进行分析以避免共线性的问题产生(Aiken&West,1991)。由表中数据可知,模式二可解释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51.3%的变异量(R2=0.513;△R2=0.063;F=32.101;p<0.01),VIF值皆为小于10,符合无共线性需求(Kennedy,1992)。依据表四中模式二之分析结果显示,基本生活需求与借贷规划的交互作用的β值为0.106,t=2.612,p<0.1;基本生活需求与退休规划的交互作用之β值为0.068,t=1.825,p<0.1;经济安全需求与借贷规划的交互作用的β值为0.073,t=1.849,p<0.1;经济安全需求与退休规划的交互作用的β值为0.071,t=1.911,p<0.1。根据结果得知,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研究假说3获得支持。(四)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干扰效果探讨涉入程度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干扰效果分析,其检定结果如模式二所示,基本生活需求与涉入干扰的β值为0.122,t=3.174,p<0.05;经济安全需求与涉入干扰的β值为0.098,t=2.577,p<0.1。根据结果得知,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安全需求在涉入的干扰下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假说4-1、假4-2获得支持。(五)涉入在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干扰效果将涉入在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干扰效果进行回归分析,其检定结果如模式二所示,涉入程度在借贷规划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干扰效果之β值为0.098,t=2.550,p<0.1;退休规划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涉入的干扰效果之β值为0.065,t=1.767,p<0.1。根据结果得知,涉入在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影响有显著的正向干扰效果,研究假说5-1、假5-2亦获得支持。(六)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干扰效果在探究涉入程度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干扰效果时,首先将所有变量进行中心化后,再进行分析以避免共线性的问题产生(Aiken&West,1991)。由表四中数据可知,模式三整体可解释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51.9%的变异量(R2=0.519;△R2=0.006;F=30.424),判定模型合适性的p<0.01,具有统计显著性,VIF值小于10,符合无共线性需求,并不会影响研究中统计数据的精确性与结果解释(Kennedy,1992)。如模式三所示,涉入程度在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中,其干扰β值为0.084,t=2.170,p<0.1。根据结果得知,涉入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的正向干扰效果。研究假说6亦获得支持。表四、阶层回归分析依(变量: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自变数Model1Model2Model3VIFsMaineffects基本生活需求0.112**

(2.868)0.124***

(3.212)0.133***

(3.427)1.228经济安全需求0.088*

(2.220)0.074*

(1.891)0.070*

(1.790)1.239借贷规划0.076*

(2.059)0.080*

(2.231)0.097*

(2.649)1.094退休规划0.098*

(2.623)0.153***

(4.123)0.152***

(4.113)1.123涉入0.601***

(15.802)0.569***

(15.304)0.577***

(15.514)1.137Two-wayinteractions基本生活×借贷规划0.106*

(2.612)0.101*

(2.494)1.336基本生活×退休规划0.068*

(1.825)0.070*

(1.880)1.137经济安全×借贷规划0.073*

(1.849)0.075*

(1.908)1.261经济安全×退休规划0.071*

(1.911)0.078*

(2.097)1.132基本生活×涉入0.122***

(3.174)0.123***

(3.202)1.209经济安全×涉入0.098*

(2.577)0.121***

(3.082)1.263借贷规划×涉入0.098*

(2.550)0.107*

(2.778)1.208退休规划×涉入0.065*

(1.767)0.067*

(1.816)1.105Three-wayinteractions经济×理财×涉入0.084*

(2.170)1.238F66.119***32.101***30.424***△F66.119***6.411***4.711**R20.4500.5130.519AdjustedR20.4430.4970.502△R20.4500.0630.006注:*:p<0.10;**:p<0.05;***:p<0.01伍、结语与建议一、研究结论本研究探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理财知识、涉入与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的关系,经实证分析结果,整理归纳而获致下列的结论:(一)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确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且老年经济安全保障的二个构面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皆呈现正相关,其中以基本生活需求影响程度较高(β=0.112>经济安全需求之β值0.088),代表年长者在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之中,比较在意的是基本生活能获得实质改善,其原因可能是绝大多数年长者较无完善退休规划,未能达到经济上的独立性,使得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往往不如预期;再加上我省居民又普遍受「有土斯有财」的传统观念影响,使得大多数长者虽然拥有不动产却在退休后无固定收入与缺乏流动资金的使用,渐渐无法支付往后的基本日常生活开销与后续庞大的医疗健康费用等等,导致生活质量逐渐下滑,也让愈来愈多长者晚年必须仰赖政府救助津贴得以应付日常生活基本所需。如同知名的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所示(Maslow,1943),生理需求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首,唯有先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方有可能在往下一个层级迈进与追求,此亦可解释为何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为长者们晚年普遍最在意的议题之因。(二)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理财知识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确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且理财知识的二个构面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皆呈现正相关,其中以退休规划影响程度较高(β=0.153>借贷规划之β=0.080),代表年长者重视理财知识之中,最在意的是计划理财以求稳定退休生活、退休金不够时要设法增加收入。(三)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与理财知识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其中以基本生活需求与借贷规划的交互作用对逆向抵押贷款借款意愿影响程度最大(β=0.106),而基本生活需求与退休规划的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