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066-2017 马铃薯脱毒技术规程_第1页
DB65T 4066-2017 马铃薯脱毒技术规程_第2页
DB65T 4066-2017 马铃薯脱毒技术规程_第3页
DB65T 4066-2017 马铃薯脱毒技术规程_第4页
DB65T 4066-2017 马铃薯脱毒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脱毒技术规程2017-11-20实施2017-11-20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II 1 1 1 25病毒类型 2 2 2 29病毒检测 4 4 4附录A(资料性附录)组培设备、试剂 6附录B(资料性附录)MS培养基配方 8标准下载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项目起草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五家渠质量技术监督局、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英、罗艳辉、张爱萍、李东方、刘雪莲、哈丽旦·艾比布拉、王航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401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2芽顶端部分(0.1mm~10mm)其中包括芽原基和叶原基。3将芽眼萌动的块茎外植体直接放于光照培养箱内,控制温度37℃±1℃(8h)20℃(16h),光照时间8h/d,光照强度10001x~20001x,连续处理6周~8周。马铃薯块茎芽长1cm~1.5cm。上述蔗糖一卡拉胶(或琼脂)溶液中,每加入一种母液需充分搅拌后再加下一液滴定pH值到5.8~6.0之间。不超过总体积的70%,并在培养器皿上编号,用聚丙烯膜(瓶盖)封口。在121℃温度下(103KPa)灭菌保持20min~25min。灭菌结束时高压锅压力指示表自然下降到0℃,将培养基由灭菌锅中取出,在室温下自然冷却。灭菌过的培养基置于灭菌室放置2d~3d,无污染方可使用。取块茎芽用1%洗洁精水溶液浸泡5min并用玻璃棒轻微搅动后,再用自来水冲洗30min~60min,无菌水冲洗1次~2次移入超净工作台。倒入75%酒精浸泡20s~30s,无菌水冲洗2次~3次,转入0.1%将预剥离的材料的芽消毒后,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剥除所有外叶,切取0.5cm~0.8cm的茎尖,接中到灌装有基本培养基MS的试管(瓶)中。温度23℃±2℃,光照时间16h/d,光照强度10001x~20001x。生根后,移到光照培养箱中,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0001x~30001x,长成3cm~5cm高的芽苗,用于进行茎尖剥离。使用MS基本培养基配方附加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激素,茎尖诱导分化培占体积为1/3,试管里的培养基做成斜面。封口膜(瓶盖)用聚丙烯材料。在121℃高压锅中消毒204标准下载高温处理过的块茎芽或芽长成的试管(瓶)苗。.1用高温处理过的块茎芽(长度小于5cm),消毒程序按照执行。.2消毒过块茎芽置于40倍变倍体显微镜下,用接种针剥取0.2mm~0.3mm带1个或2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于诱导分化培养基上面。每个试管(瓶)接种一个茎尖。接种针剥取0.2mm~0.3mm带1温度23℃±2℃,光照强度20001x~30001x,光照时间12h/d~14h/d。培养时间30d~40d。将茎尖剥离诱导成苗分别编号,连续快繁2次后,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试管(瓶)口,剪取每9.2.1编号的每个样品研磨后取3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的试管(瓶)苗,作为核心苗扩繁、继代或保存。5经检测不带病毒的试管苗进行试种观察。将每个试管苗继代2次后取出一部分移栽到防虫网棚,结微型薯后再种植到田间试种观察,检验其是否发生变异。植株及所结块茎符合原品种的典型性状,它所对应的试管苗即为脱毒苗,脱除全部病毒。6(资料性附录)A.1.4分析天平、0.1g感应A.1.6各种规格的容量瓶、细口瓶(包括棕色)、广口瓶、移液枪、枪头、烧杯、量筒、玻璃棒、试剂A.1.10清洗室及灭菌室A.1.12组培瓶控水架、耐高压框子。A.1.16双层不锈钢推车。A.2.7若干辆双层不锈钢推车。A.3培养室(采光室)7A.4.3400mg/L含量的二氧化8(资料性附录)MS固体培养基配方表B.1MS固体培养基配方质量浓度(mg/L)硝酸钾(KNO₃)硝酸铵(NH₄NO₃)氯化钙(CaCl₂·2H₂O)硫酸镁(MgSO₄·7H₂O)磷酸二氢钾(KH₂PO₄)碘化钾(KI)硼酸(H₃BO₃)硫酸锰(MnSO₄·4H₂O0)硫酸锌(ZnSO₄·7H₂O)钼酸钠(Na₂MoO₄·2H₂O)硫酸铜(CuSO₄·5H₂O)氯化钴(CoC1·6H₂O)硫酸亚铁(FeSO..7H₂O)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₂·EDTA·2H₂O)盐酸吡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