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施工方案_第1页
火车施工方案_第2页
火车施工方案_第3页
火车施工方案_第4页
火车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铁路XX线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1.1项目基本信息本工程为新建铁路XX线项目,线路全长82.5公里,起于XX市东站,终至XX县西站,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为国家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项目涵盖路基工程38.2公里、桥梁26座(总长14.8公里)、隧道9座(总长29.5公里)及站场4处,批复总工期36个月,合同额48.6亿元。线路穿越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单元,最大坡度20‰,最小曲线半径1200米,桥隧比达53.7%,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工程。1.2主要技术标准线路等级:国家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速度:160km/h(局部困难地段120km/h)轨道类型:有砟轨道(隧道及特大桥地段采用无砟轨道)牵引种类:电力牵引闭塞类型:自动闭塞地震设防烈度:Ⅶ度(重点工程按Ⅷ度设防)1.3工程重难点复杂地质条件:K18+300~K22+500段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需采用超前地质预报与注浆加固技术高风险隧道施工:XX隧道全长8.2公里,为全线控制工程,存在突水突泥、岩爆风险跨江特大桥:主跨168米连续梁跨越XX航道,需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既有线施工:K65+200~K68+700段与既有铁路并行,最小距离仅6.8米,需设置防护隔离设施二、施工组织架构2.1项目管理体系成立项目经理部,实行"总部管控+现场经理部"二级管理模式,设置6个职能部门和5个专业施工分部:决策层: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项目副经理(2人)、总工程师(1人)管理层:工程技术部(12人)、质量安全部(8人)、物资设备部(6人)、计划合同部(5人)、财务部(4人)、综合管理部(3人)作业层:路基施工分部(280人)、桥涵施工分部(320人)、隧道施工分部(450人)、轨道施工分部(180人)、站场机电分部(150人)2.2主要施工设备配置设备类型型号规格数量用途说明隧道掘进设备EBZ260悬臂掘进机4台隧道Ⅳ、Ⅴ级围岩开挖架桥设备JQJ900架桥机2台32米简支箱梁架设混凝土设备HZS120搅拌站5座混凝土集中拌制测量监测设备TrimbleS9全站仪6套施工放样与变形监测起重设备250t汽车吊8台钢结构安装与材料吊装运输设备自卸汽车(25t)45辆土石方运输三、施工总体部署3.1施工分区划分将工程划分为三个施工大区:东区(K0+000~K28+000):含特大桥2座、隧道3座,设置2号拌合站及隧道施工营地中区(K28+000~K56+000):含XX隧道(控制工程)及跨江特大桥,设置1号钢筋加工场西区(K56+000~K82+500):以路基和站场工程为主,设置3号预制梁场(产能120片/月)3.2施工顺序规划采用"隧道先行、桥梁跟进、路基配套、站后同步"的总体思路:前期工程(1-3月):施工便道修建(总长65公里)、临时用电架设(10kV线路32公里)、拌合站建设主体工程(4-30月):隧道工程:XX隧道进口先行开工,出口滞后2个月进洞,创造长隧短打条件桥梁工程:跨江特大桥基础施工与隧道同步推进,梁体预制滞后基础施工4个月路基工程:优先施工站场及隧道洞口段路基,为后续工程提供作业面站后工程(24-33月):接触网、通信信号、电力工程与轨道工程平行作业联调联试(34-36月):分阶段进行静态验收、动态检测及运行试验四、关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4.1隧道工程施工4.1.1XX隧道施工方案采用新奥法施工,进口段(3.2公里)采用上下台阶法,出口段(5.0公里)采用CRD工法。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雷达+超前钻探"组合方式,每循环进尺控制在3榀钢拱架间距(1.2米)。初期支护采用Φ22中空注浆锚杆(长3.5米,间距1.0×1.0米)、H175型钢拱架(间距0.8米)、C25喷射混凝土(厚25cm)。二次衬砌采用C3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采用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长度12米)浇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双重防水措施。4.1.2隧道通风与排水通风系统:采用压入式通风,配置2×110kW轴流风机,风筒直径1.8米,确保掌子面风量≥3m³/min·人排水系统:设置三级排水体系,掌子面积水坑(10m³)→洞内排水沟→洞外沉淀池(三级,总容积500m³),配置3台150m扬程污水泵(2用1备)4.2桥梁工程施工4.2.1跨江特大桥施工主桥采用(80+168+80)m连续梁,采用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0号块施工:采用墩顶托架法,托架预压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2倍悬臂段施工:共分15对梁段,最长节段3.5米,最重节段148t,挂篮行走采用液压同步系统合龙顺序:先边跨后中跨,合龙段劲性骨架锁定温度控制在15±5℃施工监控:采用BIM+全站仪实时监测,累计挠度误差控制在±15mm内4.2.2预制梁场建设3号梁场占地86亩,设置制梁台座12个、存梁区60个(双层存梁),配置900t提梁机2台。箱梁预制采用液压内模,蒸汽养护分为静停(≥2h)、升温(≤10℃/h)、恒温(60±5℃,4h)、降温(≤5℃/h)四个阶段,确保28天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以上。4.3路基工程施工4.3.1特殊路基处理软土地基段(K5+200~K7+800):采用塑料排水板(间距1.2米,深度15米)+堆载预压(超载30%)处理,预压期≥6个月岩溶地段(K32+100~K34+500):采用地质雷达普查+钻孔注浆(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0.3~0.5MPa高边坡(最大坡高32米):采用"锚杆格梁+截排水系统+植被防护"综合措施,分级开挖高度≤8米4.3.2路基填筑工艺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填料控制: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压实度≥93%;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压实度≥95%摊铺设备:采用摊铺机分层摊铺,松铺厚度30cm,碾压采用25t振动压路机(激振力≥350kN)检测频率:每200米检测压实度6点、地基系数K304点、动态变形模量Evd4点五、施工进度计划5.1关键线路控制工程节点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工期(月)前置条件XX隧道进口开工第1个月第28个月28施工便道及营地完成跨江特大桥合龙第18个月第24个月7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全线架梁完成第22个月第30个月9制梁场投产轨道铺设完成第26个月第32个月7桥梁、隧道主体完成静态验收第33个月第34个月2站后工程完成5.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高峰期投入管理人员185人、作业人员1560人,主要材料储备满足3个月用量技术保障: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连续梁挂篮施工等关键技术采用专家论证制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进度奖励基金(合同额的1.2%),实行周调度、月考核应急措施:储备2套隧道施工备用设备,预制梁场设置备用搅拌站(HZS90型)六、质量控制体系6.1质量管理架构建立"三检制+第三方检测+监理平行检验"质量管控模式:施工单位自检:班组初检、工区复检、项目部终检第三方检测:委托具有铁路甲级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混凝土强度、钢结构焊缝等关键指标进行100%检测监理控制:对隐蔽工程实行"旁站监理+影像留存"制度,每道工序验收合格率必须达到100%6.2关键质量控制点工程类别控制项目控制标准检测方法隧道工程初期支护厚度≥设计值的90%地质雷达扫描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应力±5%设计值应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路基工程基床压实度≥95%灌砂法+核子密度仪轨道工程轨距偏差-2~+4mm轨检小车6.3质量通病防治混凝土裂缝:优化配合比(掺加粉煤灰20%)、控制入模温度(≤30℃)、采用蓄水养护(≥14天)隧道渗漏水:施工缝采用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腻子,防水层采用EVA防水板(厚度≥1.5mm)路基沉降:设置沉降观测点(间距50米),工后沉降控制值:一般地段≤50mm,路桥过渡段≤30mm七、安全生产管理7.1安全风险分级根据《铁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将工程分为三级风险:极高风险(Ⅰ级):XX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跨江特大桥悬臂浇筑高风险(Ⅱ级):既有线并行段路基开挖、高墩(≥30米)施工一般风险(Ⅲ级):常规路基填筑、桥梁基础施工7.2专项安全措施7.2.1隧道施工安全超前地质预报:采用TSP203系统每50米预报,地质复杂段加密至10米瓦斯防治:配置KJ90N瓦斯监控系统,掌子面瓦斯浓度≥0.5%时预警,≥1.0%立即停工逃生通道:采用Φ800mm逃生管(壁厚10mm),每节长3米,随掌子面推进延伸7.2.2高处作业安全墩身施工:采用液压爬模(高度3米/节),设置1.2米高防护栏杆+安全网挂篮施工:走行系统设置防倾覆装置,作业平台满铺防滑钢板,人员配备双钩安全带7.3应急管理编制12项专项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实战演练:应急物资储备:急救箱20个、应急照明设备50套、柴油发电机3台(200kW)应急通讯:配备卫星电话2部,确保山区信号盲区通讯畅通响应机制:一般事故1小时内上报,重大事故立即启动Ⅰ级响应八、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8.1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施工期设置沉淀池(处理能力500m³/d)、截水沟(总长12公里),弃渣场采用"挡渣墙+截排水+植被恢复"措施噪声控制:破碎机、空压机等设备设置隔音棚,敏感区域夜间(22:00-6:00)噪声≤55dB扬尘治理:施工便道每日洒水≥4次,拌合站设置PM10在线监测仪,超标自动启动雾炮8.2文明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封闭管理,设置"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牌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材料堆放分类标识,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离地30cm存放,设置防雨棚施工营地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300m³/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80%九、成本控制措施9.1成本管理体系实行"量价分离"管控,建立"预算-核算-分析-考核"闭环机制:人工成本:采用工序单价承包制,隧道开挖单价280元/m³,桥梁钻孔桩320元/m材料成本:主要材料实行集中采购(钢材、水泥集采率100%),设材料节约奖(节约额的15%奖励班组)机械成本:设备利用率≥75%,闲置设备及时调配,燃油消耗实行单机核算9.2技术节约措施隧道弃渣利用:XX隧道弃渣(约50万m³)破碎后作为路基填料,节约石料采购成本1200万元BIM技术应用:对跨江特大桥进行BIM建模,优化钢筋用量,节约钢材3.2%混凝土回收:设置洗石机回收废渣,砂石料回收率≥80%,年节约成本约180万元十、验收与移交10.1分阶段验收计划分项工程验收:每月组织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分部工程验收:桥梁、隧道等关键分部工程完工后30日内完成初步验收:工程完工后3个月内,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安全评估:初步验收后委托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