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骨科查房骨折合并物理治疗并发症(烫伤、过敏)课件_第1页
2025 骨科查房骨折合并物理治疗并发症(烫伤、过敏)课件_第2页
2025 骨科查房骨折合并物理治疗并发症(烫伤、过敏)课件_第3页
2025 骨科查房骨折合并物理治疗并发症(烫伤、过敏)课件_第4页
2025 骨科查房骨折合并物理治疗并发症(烫伤、过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前言演讲人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2025骨科查房骨折合并物理治疗并发症(烫伤、过敏)课件01前言前言作为在骨科病房工作了12年的责任护士,我始终记得带教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骨折治疗是‘救命’,康复护理才是‘救生活’。”对于骨折患者而言,手术固定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物理治疗(简称“理疗”)——如蜡疗、中频电疗、红外线照射等,才是帮助他们恢复关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重获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但临床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困境:患者和医护一心盼着理疗能加速康复,却可能因操作细节偏差或个体差异,诱发烫伤、过敏等并发症。这些看似“小问题”,轻则让患者承受额外痛苦,重则延误康复进程,甚至引发医患信任危机。去年冬天,我管床的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张阿姨(68岁),就因蜡疗时温度控制不当导致小腿浅二度烫伤,又因电极片过敏出现局部红疹。那一周的护理过程,让我深刻意识到:骨科理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绝不是“出了问题再补救”,而是需要从评估到执行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今天,我想以张阿姨的案例为切入点,和大家一起梳理骨折合并物理治疗并发症(烫伤、过敏)的护理要点。02病例介绍病例介绍张阿姨是2024年11月15日入院的。她因在家中滑倒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11月18日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第3天(11月21日)开始康复科会诊,予蜡疗(患侧大腿及小腿肌群)联合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11月23日晨间护理时,张阿姨掀起床单说:“小王护士,我昨天做蜡疗后,小腿这儿一直火辣辣的,夜里都没睡好。”我凑近一看,左小腿前侧有3cm×4cm的红斑,中央可见2个黄豆大小的水疱,局部皮温高,触痛明显——这是典型的浅二度烫伤。更棘手的是,当天下午张阿姨又主诉“腿上贴电极片的地方痒得厉害”,查看发现左大腿前侧电极片接触部位有散在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无渗液,但边界清晰——考虑为电极片胶贴过敏。病例介绍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并发症?我们回溯了操作记录:蜡疗时,治疗师为缩短疗程,将蜡块温度调至60℃(常规50-55℃),且因张阿姨主诉“感觉不热”,延长了敷贴时间至30分钟(常规20-25分钟);低频电疗使用的是新批次电极片,未提前做贴敷试验。张阿姨本身有2型糖尿病史(空腹血糖7-8mmol/L),皮肤修复能力较弱,这也加剧了损伤风险。03护理评估护理评估面对张阿姨的情况,我们立即启动了系统评估,这是后续制定护理方案的基础。病史与治疗背景评估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病程5年,口服二甲双胍控制)、高血压(规律服药,血压130/80mmHg左右);手术情况:PFNA内固定术后5天,切口Ⅰ/甲愈合,无感染迹象;理疗史:首次接受蜡疗及低频电疗,无明确过敏史(但家属提及“贴创可贴偶尔会红”);主观感受:烫伤部位持续灼痛(VAS评分6分),过敏部位瘙痒剧烈(NRS瘙痒评分7分),因疼痛和焦虑影响睡眠(夜间入睡困难,每日睡眠<5小时)。身体评估烫伤创面:左小腿前侧3cm×4cm,红斑基底潮湿,可见2个0.5cm×0.5cm水疱(未破),周围皮肤轻度水肿,皮温高于对侧;过敏区域:左大腿前侧电极片接触区(约5cm×6cm),散在丘疹伴抓痕,无渗液,无发热;全身情况:生命体征平稳(T36.8℃,P78次/分,R18次/分,BP135/85mmHg),空腹血糖7.2mmol/L(偏高)。心理社会评估张阿姨是退休教师,性格要强,术前能独立操持家务,术后因活动受限本就有焦虑情绪(入院时SAS评分52分,轻度焦虑)。此次并发症让她反复念叨:“本来想早点好起来帮女儿带外孙,现在倒添乱。”家属虽表示理解,但频繁询问“会不会留疤”“康复时间会不会延长”,显示出家庭照护压力。04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核心护理问题:0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蜡疗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导致的烫伤有关(依据:小腿前侧浅二度烫伤创面,伴水疱、疼痛);0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电极片胶贴过敏反应有关(依据:大腿前侧过敏区域丘疹、瘙痒,患者有抓挠倾向);03急性疼痛:与烫伤创面刺激及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炎症有关(依据:VAS评分6分,主诉“火辣辣疼”“痒得想抓”);04焦虑:与康复进程受阻、身体不适及对预后的担忧有关(依据:SAS评分升至58分,主诉“怕好不了”“拖累家人”);05潜在并发症:创面感染、过敏加重(如全身性皮疹、呼吸困难)(依据:患者糖尿病史影响皮肤修复,过敏反应未完全控制)。0605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与措施针对以上诊断,我们制定了“控制损伤-缓解症状-预防进展-心理支持”的阶梯式目标,并落实到每日护理中。目标1:3天内烫伤创面无感染迹象,渗出减少,疼痛评分≤3分;过敏区域瘙痒缓解,无新发出疹。烫伤护理:立即停止蜡疗,创面处理遵循“冷疗-保护-监测”原则:用15℃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5分钟(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热力损伤),无菌注射器低位抽吸水疱(保留疱皮覆盖创面),予银离子抗菌敷料(吸收渗液、抑制细菌)+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观察创面颜色、渗液量,若有黄色分泌物提示感染,及时送检);护理目标与措施控制血糖:联系内分泌科调整降糖方案(加用胰岛素早3U、晚2U),目标空腹血糖≤6.5mmol/L(利于创面愈合);抬高患肢15(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避免受压或摩擦(指导患者穿宽松棉质裤,床单保持平整)。过敏护理:停用当前批次电极片,更换为低敏型(硅胶材质),下次理疗前在患者前臂内侧做24小时贴敷试验(观察有无红斑、丘疹);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瘙痒剧烈时口服氯雷他定10mgqd(注意观察有无嗜睡等副作用);修剪患者指甲(避免抓挠破溃),指导“拍打法”代替抓挠(用指腹轻拍过敏区域)。护理目标与措施目标2:1周内患者焦虑情绪缓解,SAS评分≤50分,能配合康复治疗。心理干预:每日晨间护理时预留10分钟“聊天时间”,倾听张阿姨的担忧(如“会不会留疤”),用手机展示类似病例的愈合照片(强调浅二度烫伤无感染一般不留疤);家属教育:单独与张阿姨女儿沟通,指导其多陪伴母亲(如一起看老照片、聊外孙趣事),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康复慢”等话题;参与感建立:让张阿姨参与制定康复计划(如“今天我们先做踝泵运动,等创面好点再逐步加量”),增强控制感。目标3:住院期间无创面感染、过敏加重等并发症。感染监测:每日观察烫伤创面周围有无红肿扩大、渗液变浑浊,测量体温(若T>37.5℃及时报告医生);护理目标与措施过敏监测:每次理疗后30分钟内观察贴敷部位(包括试验部位),询问有无“刺痒”“发烫”,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虽为局部过敏,仍需警惕严重反应)。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在张阿姨的护理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并发症的“防”远重于“治”,而“观察”是“防”的关键。烫伤的观察与护理观察要点:创面变化:颜色(正常为淡红色,若发暗提示血运差)、渗液(少量淡黄色为组织液,脓性提示感染)、水疱(有无新增或增大);伴随症状:患者主诉疼痛是否加剧(若突然刺痛加重,可能是感染先兆)、局部皮温是否持续升高(正常3天左右皮温下降);全身反应:有无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迹象。关键护理:温度控制是核心!后续我们与康复科制定了“双人核对”制度:蜡疗前由治疗师和责任护士共同确认蜡温(50-55℃)、时间(20-25分钟),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皮肤感觉减退)缩短至15-20分钟;烫伤的观察与护理加强患者教育:治疗中若感觉“灼热感难以忍受”,立即告知治疗师(避免因“怕麻烦人”强忍)。过敏的观察与护理观察要点:皮疹范围:是否从局部向全身扩散(如躯干、上肢出现类似丘疹);系统症状:有无呼吸急促、胸闷(提示过敏性休克前驱表现)、腹痛(胃肠道过敏);用药反应:口服抗组胺药后瘙痒是否缓解(若无效需考虑更换药物)。关键护理:建立“理疗耗材过敏档案”:记录患者过敏史(如胶布、金属等),使用新批次电极片、胶布前必做贴敷试验;选择低敏材质:优先使用硅胶电极片、无纺布胶布(透气性好,减少刺激)。07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张阿姨出院前,我们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重点围绕“预防-自我观察-及时就医”三个环节。物理治疗前的预防告知患者:理疗时若感觉“过烫”“刺痛”“明显瘙痒”,必须立即叫停(避免因“信任医护”而隐忍);家属配合:陪同理疗时协助观察(如“阿姨,您看这蜡块颜色变浅了,时间差不多了”)。皮肤自我观察烫伤后:每日用手机拍照记录创面(对比前一日有无红肿扩大、渗液增多),保持创面干燥(洗澡时用防水敷料覆盖);过敏后:避免接触已知致敏原(如本次电极片品牌),家中备炉甘石洗剂(轻微瘙痒时使用)。及时就医的指征烫伤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超过2cm、发热>38℃;01过敏反应:皮疹扩散至全身、呼吸不畅、面部肿胀;02其他:血糖持续>8mmol/L(影响愈合)、疼痛无法耐受(VAS>5分)。0308总结总结回想起张阿姨出院那天,她拉着我的手说:“小王,我现在知道了,理疗不是‘越热越有效’,安全才是第一位。”这句话让我感慨万千——作为骨科护理人,我们既要精通康复知识,更要守住“安全底线”。骨折合并物理治疗并发症的护理,本质上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细节管理:从评估时关注患者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