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保护施工方案_第1页
绿植保护施工方案_第2页
绿植保护施工方案_第3页
绿植保护施工方案_第4页
绿植保护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植保护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城市核心区域,总绿化面积约15000平方米,涵盖乔木区、灌木区、地被植物区及景观绿篱等多种植被类型。工程区域土壤类型以黏质土为主,局部存在pH值失衡(酸性土壤占比约30%,碱性土壤占比约20%)及有机质含量不足(平均12g/kg)等问题。根据设计要求,需确保乔木成活率≥95%,灌木及地被植物成活率≥90%,整体养护周期为12个月。工程重点包括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智能灌溉系统建设及病虫害生态防控四大模块,通过系统化技术措施实现绿植长期健康生长。二、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图纸深化组织技术团队完成施工图纸会审,重点核对植物配置图、土壤改良分区图及灌溉系统布置图,针对乔木种植点位与地下管线冲突问题制定3处优化方案,调整苗木间距至3-5米以满足根系扩展需求。土壤检测采用网格布点法(10m×10m)采集土样,检测指标包括:物理性质:容重(目标值≤1.35g/cm³)、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15%)化学性质:pH值(5.5-7.5)、EC值(≤0.9mS/cm)、有机质含量(≥20g/kg)障碍因子:石砾含量(≤20%)、重金属含量(参照GB15618标准)方案编制编制专项技术文件,包括:《土壤改良作业指导书》(分区域明确改良剂配比)《苗木种植技术规程》(按乔木、灌木、地被分类制定流程)《灌溉系统安装调试方案》(含智能控制逻辑设计)(二)资源配置人员配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质量安全员2人施工班组:土壤改良组(8人)、种植组(12人)、灌溉施工组(6人)、养护组(5人)材料准备|材料类型|规格参数|数量|质量标准||----------------|-----------------------------------|------------|---------------------------||乔木苗木|胸径8-10cm,土球直径60-80cm|230株|无病虫害,主干通直||生物炭改良剂|粒径0.5-2mm,碳含量≥70%|120m³|腐熟度≥80%||滴灌管|PE材质,管径16mm,滴头间距30cm|8500m|工作压力0.15-0.25MPa||有机肥|氮磷钾≥5%,有机质≥45%|300t|重金属含量符合GB/T30882|设备配置土壤改良设备:深翻机(2台,功率≥55kW)、撒肥机(1台)种植设备:挖穴机(3台,钻头直径50-80cm)、移栽吊机(1台,起重量5t)检测设备:土壤pH计、EC仪、容重测定仪、灌溉系统压力表(三)现场准备场地清理清除施工范围内建筑垃圾(石块、混凝土块等),平整场地坡度至2.5%-3.0%以利排水,设置临时排水沟(沟宽30cm,深20cm)。材料堆放划分材料堆放区:苗木假植区(硬化地面,铺设5cm厚细沙)改良剂存储区(搭建防雨棚,地面做防渗处理)灌溉管材区(架空堆放,防止日晒老化)临时设施搭建现场办公室(20㎡)、工具房(15㎡)及养护物资仓库(30㎡),配置消防器材(灭火器6组)及临时配电箱(3处,三级配电保护)。三、土壤改良工程(一)改良分区设计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划分3个改良区域:A区(酸性土壤):pH值4.5-5.0,面积4500㎡,采用"石灰+生物炭"改良方案B区(碱性土壤):pH值8.0-8.5,面积3000㎡,采用"硫磺粉+腐殖酸"改良方案C区(常规改良区):pH值5.5-7.5,面积7500㎡,采用"有机肥+生物菌剂"改良方案(二)施工工艺A区改良流程撒施生石灰(粒径≤5mm):用量150kg/亩,旋耕深度30cm施加生物炭:用量500kg/亩,与腐熟羊粪(1000kg/亩)混合后撒施土壤消毒:喷施3%中生菌素水剂,用量1000倍液旋耕搅拌:采用双轴旋耕机作业2遍,确保改良剂均匀混合B区改良流程硫磺粉撒施:用量50kg/亩,分2次均匀撒布(间隔7天)腐殖酸添加:采用颗粒状腐殖酸(pH4.0-5.0),用量800kg/亩掺沙改良:掺入河沙(粒径0.2-0.5mm),掺量20%(体积比)淋溶处理:漫灌至田间持水量,间隔3天重复1次,降低盐分C区改良流程有机肥施用:腐熟牛粪(有机质≥30%),用量2000kg/亩生物菌剂接种: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2亿/g),用量5kg/亩土壤结构调理:添加聚丙烯酰胺(PAM),用量2kg/亩,改善团粒结构(三)质量验收改良后土壤检测指标:pH值:5.5-7.5(A区目标6.0-6.5,B区目标7.0-7.5)有机质:≥25g/kg容重:≤1.3g/cm³通气孔隙度:≥18%验收采用随机抽样法,每1000㎡取3个检测点,合格率需达100%。四、绿植种植技术(一)乔木种植种植穴开挖规格:直径比土球大30cm,深度比土球高20cm底部处理:铺设15cm厚碎木屑+珍珠岩混合物(体积比1:1)土壤回填:采用改良后的表土+腐熟松针(比例3:1)定植工艺土球处理:去除包装材料,修剪破损根系,喷施生根剂(萘乙酸500mg/L)吊装定植:使用软吊带吊装,确保土球完整,定植深度比原土痕高5cm支撑固定:采用三角支撑法,支撑杆(直径5cm)入土深度50cm,绑扎点垫软布浇水养护定根水:定植后24小时内浇透,用量200L/株(分3次浇灌)保湿措施:树盘覆盖10cm厚秸秆,直径1.2m,外用塑料膜包裹树干保护:缠草绳+保湿棉,高度1.5m,喷抗蒸腾剂(浓度5%)(二)灌木及地被种植灌木种植带土球移栽:土球直径为基径的5-6倍,种植密度按设计要求(一般16-25株/㎡)修剪整形:定植前疏剪病弱枝,保留3-5个主枝,截干高度控制在80-100cm浇水管理:采用滴灌方式,定植后连续3天每天浇水1次,每次30min地被铺设草坪卷铺设:选用结缕草(耐践踏型),草卷厚度≥3cm,接缝间隙≤1cm宿根花卉:采用穴植法,株行距30cm×30cm,种植深度与原生长深度一致镇压处理:铺设后用50kg滚筒碾压2遍,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三)特殊季节种植措施夏季种植时间选择:每日16:00后施工,避开高温时段遮阴处理:搭建60%遮阳网,高度2m,维持网内温度≤30℃水分管理:安装雾化喷头,每2小时喷雾1次,每次15min冬季种植土壤保温:种植前7天对种植穴进行地膜覆盖,提高地温防冻措施:定植后树干涂白(生石灰:硫磺:水=5:1:20),根部堆土30cm高延迟修剪:春季萌芽后再进行整形修剪,保留越冬枝条五、智能灌溉系统建设(一)系统设计分区控制划分为5个灌溉区,配置独立控制模块:乔木区:采用地埋式滴灌(滴头流量2L/h)灌木区:微喷灌系统(工作压力0.2MPa,喷头间距3m)草坪区:旋转喷头喷灌(射程5m,流量15L/min)绿篱区:多孔管喷雾(孔径0.8mm,间距40cm)花卉区:潮汐式灌溉(水位控制高度10cm,周期2天)智能控制传感器配置:土壤墒情传感器(监测深度30cm,精度±2%)、气象站(监测温湿度、光照、降雨量)控制逻辑: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自动启动灌溉,单次灌溉时间根据植物类型设定(乔木30min,灌木20min,草坪15min)远程管理:配置物联网控制平台,支持手机APP端实时监控与手动操作(二)施工安装管道敷设主管网:PE100给水管(直径110mm,压力等级1.0MPa),埋深80cm(防冻层以下)支管:PE管(直径50mm),埋深50cm,采用热熔连接毛管:滴灌管(直径16mm),埋深20cm,滴头间距按植物类型调整设备安装首部枢纽:安装砂石过滤器(过滤精度80目)+叠片过滤器(精度120目)+施肥机(流量200L/h)控制箱:户外防雨型,配置PLC控制器及数据采集模块,防护等级IP65传感器:土壤墒情传感器按500㎡/个布置,气象站安装在场地制高点调试运行压力测试:主管网注水打压至0.8MPa,保压30min压降≤0.05MPa均匀度测试:测定每个轮灌区灌水均匀度(≥85%),调整喷头角度及流量系统联调:模拟不同墒情条件下的自动启停功能,验证控制逻辑准确性六、病虫害生态防控(一)监测体系建设监测点布置虫害监测:每2000㎡设置1个诱虫灯(波长365nm),悬挂高度1.5m病害监测:建立5个固定观察点,每周记录叶片发病率、病情指数预警系统: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阈值(蚜虫5头/叶,红蜘蛛3头/叶)时自动报警监测内容虫害:蚜虫、介壳虫、天牛、红蜘蛛等种群数量动态病害:白粉病、黑斑病、根腐病等发生程度气象因子:温湿度、降雨量与病虫害发生的相关性分析(二)综合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天敌释放:针对天牛投放花绒寄甲(30头/株),蚜虫防治释放瓢虫(200头/亩)生物农药:使用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防治蚜虫,枯草芽孢杆菌(500倍液)防治白粉病性诱剂:设置斜纹夜蛾性诱捕器,间距50m,每月更换诱芯物理防治黄板诱杀:在灌木区悬挂黄板(25cm×40cm),高度1m,密度15块/亩树干涂白:春秋季各涂白1次,配方为生石灰5kg+硫磺1kg+食盐0.5kg+水20kg人工捕捉:针对天牛幼虫,采用钢丝钩杀虫道内幼虫,每周检查1次化学防治(应急措施)药剂选择:优先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氯氟氰菊酯(防治鳞翅目害虫)、噻虫嗪(防治刺吸式害虫)施药方式: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工作压力0.3MPa),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施药时间选择无风晴天上午9点前安全间隔期:乔木≥15天,灌木≥10天,地被≥7天,严格控制施药次数(每月不超过2次)七、质量控制与验收(一)质量控制要点土壤改良质量过程控制:每500㎡检测1组土壤样品,确保改良剂混合均匀度≥90%验收标准:改良后土壤各项指标需符合表1要求种植质量苗木验收:进场苗木需提供检疫证书,抽检率10%,不合格苗木严禁使用种植深度:乔木根颈与地表齐平,灌木高于原土痕2cm,地被与地表齐平成活率检查:种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成活率统计,低于标准及时补植灌溉系统质量管道试压:分段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保压1小时无泄漏灌水均匀度:采用Catchcan法测定,均匀系数≥0.85控制系统:模拟不同工况测试自动控制功能,响应时间≤5min(二)验收流程分部分项验收土壤改良工程:施工完成后7天内组织验收,提供土壤检测报告种植工程:分乔木、灌木、地被三个分项验收,提供苗木进场记录及种植检验批资料灌溉系统:功能性验收(含自动控制测试)及观感质量验收竣工验收资料审查:施工日志、隐蔽工程记录、材料合格证、检测报告等齐全现场核查:苗木成活率、生长势、灌溉系统运行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综合评价:按《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进行质量评定,合格标准为:主控项目100%合格,一般项目合格率≥85%八、安全文明施工(一)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岗前培训: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专项交底:针对土壤改良机械操作、高空作业(乔木种植)、农药使用等进行专项安全交底防护措施机械作业:挖掘机、旋耕机等设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用电安全:临时用电采用TN-S系统,配电箱安装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农药使用:操作人员佩戴防护服、口罩、手套,施药后及时清洗工具和身体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制定《触电事故应急预案》《机械伤害应急预案》《农药中毒应急预案》物资储备:急救箱(含止血带、绷带、消毒液等)、灭火器(4kg干粉型,5组)、应急照明设备(二)文明施工措施场地管理材料堆放:分类码放整齐,设置标识牌(注明名称、规格、数量)施工道路:硬化处理(C15混凝土,厚度10cm),设置排水沟扬尘控制:土方作业时洒水降尘(含水率≥60%),裸土覆盖防尘网(2000目)噪声控制施工时间:7:00-12:00,14:00-19:00,避免夜间施工设备降噪:破碎机、切割机等设备安装隔音罩,噪声控制在昼间≤70dB,夜间≤55dB环境保护废水处理:施工废水经沉淀池(三级沉淀)处理后回用,严禁直接排放废弃物处理:苗木修剪枝条集中粉碎后堆肥,农药包装材料回收交由专业单位处理水土保持:边坡区域种植固土植物(紫花苜蓿),防止水土流失九、施工进度计划(一)进度安排施工阶段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关键节点施工准备第1-7天图纸会审、材料进场、场地清理土壤检测报告完成土壤改良第8-22天分区改良施工、质量检测A区改良验收灌溉系统施工第15-30天管道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智能控制系统联调完成苗木种植第23-45天乔木种植、灌木种植、地被铺设乔木成活率检查(第30天)养护管理第46-405天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竣工验收(第405天)(二)保障措施进度控制周进度计划:每周五召开进度协调会,对比计划完成情况,滞后时采取加班(每日延长2小时)、增加班组等措施资源保障:苗木提前15天进场假植,改良剂储备量满足10天施工需求天气应对:编制雨季施工预案(配备防雨布2000㎡、排水泵3台)协调管理外部协调:提前与市政、交管部门沟通,办理占道施工许可内部协调:建立微信群每日通报各班组进度,技术负责人现场随时解决问题应急机制:储备备用苗木(乔木20株、灌木50㎡),应对种植损耗十、养护管理方案(一)日常养护水肥管理浇水:根据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