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战练习题_第1页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战练习题_第2页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战练习题_第3页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战练习题_第4页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战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战练习题一、引言:句读之要,古今之津梁夫文言者,载道之器,传世之文也。其简约而意丰,凝练而情深,然非明句读,则难窥其堂奥。古人著述,初无标点,唯赖读者自行断句,是为“句读”。句读之学,非独关乎文本理解,更系乎文脉传承。今之学者,欲通古籍,必先习断句之法。此非一蹴而就之功,需积学累功,深谙其道。本文将试述文言文断句之常用技巧,并附以实战练习,冀能为初学者指点迷津,为进阶者增益寸功。二、断句技巧:纲举目张,循迹而求(一)辨明词义,把握句意断句之根本,在于理解文意。若词义不明,句意不通,则断句必误。故首要在于通读全文,粗知大意。遇有疑难,当结合上下文,推敲其义。尤其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之现象,不可望文生义,以今度古。例如“走”,古义多为“跑”,非今日之“行走”。若能明乎此,则于“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之断,自无难事。(二)虚词为纲,明辨位置文言文中,虚词乃断句之重要标识,其作用犹如航船之舵,指示方向。1.句末语气词:如“也、矣、乎、哉、焉、耳、耶、与(欤)”等,常置于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句首发语词、连词:如“夫、盖、且、若夫、至若、然则、是故、于是、虽然、然而”等,多置于句首,引领下文。例如:“夫战,勇气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句中停顿虚词:如“之、乎、者、也”(有时用于句中表停顿)、“以、于、而”等连词,其前后往往有停顿。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三)实词定位,关注名代动1.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若在句中看到名词或代词,需思考其是否为句子的开头或结尾。例如:“吾谁与归?”“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公”“徐公”“齐国”皆为名词。2.动词:常作谓语,其后往往接宾语,其前往往有主语。找到动词,有助于确定句子的主干,进而判断句读。例如:“余幼时即嗜学。”“嗜学”为谓语。(四)句式结构,固定为凭文言文有其固定句式,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准确断句。1.判断句:“……者,……也”、“……也”、“……者也”等。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莲,花之君子者也。”2.被动句:“为……所……”、“见……于……”等。例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例如:“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4.固定结构:如“何以……为”、“无乃……乎”、“得无……乎”、“孰与……”、“与其……孰若……”等。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五)修辞呼应,句式对称古人行文,喜用排比、对偶、反复、互文等修辞手法,其句式往往整齐对称。利用此特点,可辅助断句。例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句式工整,意思相对,易于断开。(六)诵读品味,语感助断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时,根据文意、语气、节奏的自然停顿,往往能体会出句读的位置。语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多读多悟。三、实战练习题:操千曲而后晓声以下选取数则文言短文,供诸君练习断句。建议先自行尝试,再对照参考答案。(一)练习一>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练习二>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三)练习三>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四)练习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四、参考答案与简析(一)练习一参考答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简析:“曰”后引语当断。“焉”、“之”为句末标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对偶句式。(二)练习二参考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简析:“道”后总起,“鼻”“目”分述,结构清晰。“也”字多次出现,标示句末停顿。“举事亦然”承上启下。(三)练习三参考答案>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简析:对话体,“曰”字为重要断句标志。问句“有诸?”“若是其大乎?”“何也?”易于判断。“焉”字句末,“也”字煞尾。(四)练习四参考答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简析:“蚓”与“蟹”对举,句式相近。“……之利,……之强”定语后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对仗。“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判断句式作结。五、结语:勤练不辍,功到自成文言断句,非单凭技巧所能尽善,更赖平日之积累与涵养。多读古文,细品其意,熟谙其法,方能渐入佳境。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