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经典《史记》赏析与译文_第1页
古文经典《史记》赏析与译文_第2页
古文经典《史记》赏析与译文_第3页
古文经典《史记》赏析与译文_第4页
古文经典《史记》赏析与译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经典《史记》赏析与译文引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这部由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倾注毕生心血撰写的鸿篇巨制,不仅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先生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誉之,精辟地道出了其在史学与文学领域的双重巅峰地位。它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纵贯三千年的历史风云,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例,为后世史书编纂树立了典范。今日,我们便一同走近这部千古奇书,略窥其堂奥,并辅以精选译文,以期能更好地领略其文字之美与思想之深。一、《史记》之史学价值与编纂体例(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撰述《史记》的宗旨,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十六字,道出了其宏大的学术抱负与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不满足于仅仅记录史事,更试图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复杂关系,梳理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对历史的叙述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价值判断。这种“成一家之言”的自觉意识,使得《史记》超越了单纯的史料汇编,成为一部蕴含着作者深刻思考的思想著作。(二)纪传体之开创《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言,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大部分。*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世家:记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兼及少数对历史有特殊影响的人物(如孔子、陈涉)。*列传: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是《史记》中篇幅最多、最为精彩的部分。*书: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具有典志体的性质。*表:用表格的形式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一目了然,便于查阅。这种体例,以人物为中心,辅以典章制度和年表,纵横交错,详略得当,极大地拓展了史书的表现能力,为后世“二十四史”所沿用,其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二、《史记》之文学成就赏析《史记》不仅是“正史”之祖,其文学成就亦彪炳千秋,堪称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滥觞。(一)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司马迁以其如椽巨笔,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刘邦,到悲壮末路的项羽;从忍辱负重的韩信,到刚正不阿的屈原;从智慧超群的张良,到勇猛粗犷的樊哙……这些人物,或善或恶,或功或过,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他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二)叙事艺术的炉火纯青《史记》的叙事,既严谨翔实,又生动曲折。其叙事往往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无论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楚汉相争),还是精妙的细节描绘(如鸿门宴),司马迁都能从容驾驭,剪裁得当。他尤其擅长运用对比、衬托、伏笔等手法,增强叙事的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其语言简练传神,古朴典雅,于平实中见功力,具有一种天然的韵律和力量。(三)“太史公曰”的史论风采《史记》的许多篇章之后,都附有“太史公曰”的评论,这是司马迁直接发表自己历史见解和人生感慨的地方。这些评论,或褒或贬,或叹或惜,言辞恳切,寓意深长,不仅体现了司马迁卓越的史识,也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抒情性,开创了史论结合的优良传统。三、《史记》经典篇章译文与赏析举例为更直观地感受《史记》的魅力,以下选取若干经典片段,加以今译与简要赏析。(一)《项羽本纪·鸿门宴》(节选)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译文:沛公刘邦驻军在霸上,还没能和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奇宝物都占为己有了。”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沛公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图财货,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赏析:此段为“鸿门宴”的序幕。寥寥数语,即将刘项双方的兵力对比、矛盾的起因以及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渲染出来。曹无伤的告密是导火索,项羽的“大怒”与即刻下令“击破沛公军”,展现了其性格中暴烈、冲动的一面。范增的分析,则点出了刘邦志向的远大和潜在的威胁,进一步坚定了项羽进攻的决心。“龙虎”、“五采”、“天子气”等说法,虽带迷信色彩,却符合当时的语境,并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叙事简洁明快,人物性格初露端倪,引人急于知晓下文。(二)《李将军列传》(节选)原文: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译文: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了,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头箭头都陷了进去,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接着重新再射,始终不能再射进石头了。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听说有老虎,常常亲自去射杀。到了右北平射虎时,老虎跳起来咬伤了李广,但李广最终还是射死了老虎。赏析:这段文字通过几个典型事例,生动展现了李广神勇过人的武艺和传奇色彩。“飞将军”的称号,是匈奴人对其的敬畏。“射石没镞”的故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将李广射术之精、力道之强表现得淋漓尽致,连他自己事后也无法复制,更添几分神奇。射虎受伤却仍“竟射杀之”,则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勇猛无畏和坚韧不拔。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李广的形象跃然纸上,血肉丰满,令人印象深刻。司马迁对李广的同情与敬佩,也蕴含在字里行间。四、结语:《史记》的当代意义《史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不仅在于历史的记录与文学的成就,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阅读《史记》,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体悟人生的成败得失。它教会我们以史为鉴,明辨是非;它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尽管时代变迁,语言隔阂,但《史记》的光芒历久弥新。对于当代读者而言,通过阅读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