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预案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导致电压降增大。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易引发短路。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
2.避免急弯:弯曲半径需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防止应力集中。
3.连接规范:
(1)焊接连接需预热至80℃以上,防止焊料脆化。
(2)橡胶护套剥除长度增加20%,确保连接点密封。
(3)使用低温专用连接器(最低适用温度-30℃)。
(三)运行监控
1.电压监测:定期检测线路电压降,低温环境下的电压降应控制在额定值的5%以内。
2.温度检测:在关键节点安装温度传感器(如-20℃时启动预警)。
3.负载管理:低温时段降低非必要负载,避免过载发热。
四、维护保养措施
(一)预防性检查
1.每年寒潮前检查电缆表面是否有龟裂(可用10倍放大镜检测)。
2.测试连接点电阻,低温环境下接触电阻应≤0.1Ω。
3.检查电缆固定件是否松动,避免拉扯损伤。
(二)故障应急
1.短路处置:
(1)立即切断电源,避免带故障运行。
(2)检查绝缘破损处,低温下需用加热枪(50-60℃)软化修复。
2.断线处理:
(1)使用低温专用紧线器(最低适用温度-20℃)。
(2)补充填充物前需将接头预热至50℃以上。
(三)存储要求
1.存放环境温度应高于-15℃,避免霜冻。
2.电缆盘应水平放置,防止层间压痕。
3.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注明最低使用温度。
五、附录
(一)常用低温电缆型号参数表
|型号|绝缘材料|最低适用温度|耐压等级|
|------------|-----------|--------------|----------|
|YGJV-33|XLPE|-40℃|1kV|
|KVV32|PVC|-25℃|0.6/1kV|
(二)低温环境测试标准
1.低温冲击试验:试样需在-40℃下保持4小时后做弯曲试验。
2.介质耐压测试:环境温度低于-20℃时,测试电压提升10%。
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具体表现为材料韧性下降,抗弯能力减弱,尤其在-20℃以下时,PVC绝缘层可能出现脆裂。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例如,铜导体在-30℃时可能收缩1.5%-2%,若未预留伸缩余量,易造成机械损伤。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具体表现为护套与导体结合部出现缝隙,水分侵入后加速金属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根据电阻温度系数(铜约0.004/℃),温度每降低1℃,电阻增加0.4%。在-40℃时,电缆线路电压降可能比常温增加15%-20%。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实验表明,-30℃时PVC绝缘的击穿电压比20℃时下降35%-40%。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低温下螺栓连接处氧化速度加快,若接触压力不足,接触电阻可达常温的3倍以上。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具体型号应满足:
(1)使用温度范围:-40℃至+90℃
(2)最低击穿强度:≥30kV/mm(-40℃时)
(3)介质损耗角正切:<0.025(-40℃时)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推荐规格:
|项目|技术指标|
|--------------|---------------------------|
|拉伸强度|≥25MPa(-25℃时)|
|伸长率|≥300%(-25℃时)|
|撕裂强度|≥12kJ/m²(-25℃时)|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具体换算公式:
新截面积=原截面积×[1+(αΔT+βΔT)]
其中:α=0.004/℃,β=0.002/℃,ΔT=实际温差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具体要求:
(1)最小埋深:冻土层以下0.3米
(2)回填材料:粒径<50mm的细沙或软土,避免石块直接接触电缆
(3)埋设角度:大于15°,避免长期水平受压
2.避免急弯:弯曲半径需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具体测量方法:
(1)使用卡尺测量电缆外径
(2)弯曲半径R≥15×D(D为外径)
(3)不同类型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参考表:
|电缆类型|最小弯曲半径(电缆外径倍数)|
|----------------|-----------------------------|
|YJV22|20|
|KVV32|15|
|YGJV-33|25|
3.连接规范:
(1)焊接连接需预热至80℃以上,具体操作步骤:
a.使用红外测温仪监测电缆表面温度
b.预热范围:连接段两端各200mm
c.保持温度至少30分钟
(2)橡胶护套剥除长度增加20%,确保连接点密封。剥除步骤:
a.使用专用剥线钳,深度控制为10-12mm
b.剥除后立即涂抹专用导电膏
c.使用热风枪(60-70℃)软化连接处橡胶
(3)使用低温专用连接器(最低适用温度-30℃)。安装步骤:
a.检查连接器标识温度是否满足需求
b.按照产品说明书扭矩紧固螺栓
c.安装后立即做耐压测试(20kV/min升压)
(三)运行监控
1.电压监测:定期检测线路电压降,低温环境下的电压降应控制在额定值的5%以内。具体方法:
(1)使用高精度万用表,精度≥0.5级
(2)测试点选择:首末两端及中间1/3处
(3)异常判断标准:电压降持续超过5%需停机检查
2.温度检测:在关键节点安装温度传感器(如-20℃时启动预警)。布设要求:
(1)传感器安装间距:≤50米
(2)安装深度:距地面0.5米
(3)数据采集频率:每5分钟记录一次
3.负载管理:低温时段降低非必要负载,避免过载发热。具体措施:
(1)优先保障医疗、食品加工等关键负载
(2)非关键负载可按30%-40%比例削减
(3)使用智能配电柜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四、维护保养措施
(一)预防性检查
1.每年寒潮前检查电缆表面是否有龟裂(可用10倍放大镜检测)。检查要点:
(1)护套是否出现裂纹、凹陷
(2)金属护套有无变形
(3)连接处是否出现放电痕迹
2.测试连接点电阻,低温环境下接触电阻应≤0.1Ω。测试方法:
(1)使用微欧姆表,精度≤0.1μΩ
(2)测试温度:不低于-10℃
(3)异常点需重新紧固或更换连接器
3.检查电缆固定件是否松动,避免拉扯损伤。检查内容:
(1)承力索是否断裂
(2)夹具是否变形
(3)橡胶绝缘带是否老化
(二)故障应急
1.短路处置:
(1)立即切断电源,避免带故障运行。操作步骤:
a.使用防爆操作杆断开总开关
b.确认电源已完全切断
c.戴绝缘手套处理故障点
(2)检查绝缘破损处,低温下需用加热枪(50-60℃)软化修复。修复步骤:
a.使用红外加热枪均匀加热破损处
b.剥除破损段长度≥150mm
c.使用专用低温胶带分层包裹(至少三层)
2.断线处理:
(1)使用低温专用紧线器(最低适用温度-20℃)。操作步骤:
a.选择匹配规格的紧线器
b.每次收紧量≤5mm
c.每收紧一次后保持15分钟
(2)补充填充物前需将接头预热至50℃以上。具体方法:
a.使用电热毯包裹接头
b.使用热风枪辅助加热
c.填充前用丙酮清洁表面
(三)存储要求
1.存放环境温度应高于-15℃,避免霜冻。具体措施:
(1)使用保温库房,湿度≤60%
(2)库房温度波动范围:±5℃
(3)地面应做绝缘处理
2.电缆盘应水平放置,防止层间压痕。堆放要求:
(1)堆叠高度≤1.5米
(2)每盘电缆重量≤500kg
(3)垫木间距≤1.5米
3.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注明最低使用温度。包装规范:
(1)使用防水胶带加固包装箱
(2)每箱电缆附带材质证明(最低适用温度)
(3)标签内容: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最低适用温度
五、附录
(一)常用低温电缆型号参数表
|型号|绝缘材料|最低适用温度|耐压等级|拉伸强度(MPa)|使用温度范围(℃)|
|------------|-----------|--------------|----------|----------------|-------------------|
|YGJV-33|XLPE|-40℃|1kV|≥35|-40至+90|
|KVV32|PVC|-25℃|0.6/1kV|≥30|-25至+70|
|YJLV22|XLPE|-40℃|0.6/1kV|≥35|-40至+90|
|BJV02|PVS|-30℃|0.6/1kV|≥25|-30至+70|
(二)低温环境测试标准
1.低温冲击试验:试样需在-40℃下保持4小时后做弯曲试验。具体要求:
(1)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0倍
(2)弯曲次数:3次/试样
(3)裂纹判定标准:绝缘层出现长度>5mm的裂纹
2.介质耐压测试:环境温度低于-20℃时,测试电压提升10%。测试方法:
(1)测试电压:2.5U₀(U₀为额定电压)
(2)持续时间:1分钟
(3)升压速度:1kV/min
3.导体压接强度测试:测试低温下连接点的机械强度。测试指标:
(1)最大拉力:≥1500N(-40℃时)
(2)延伸率:≤15%(-40℃时)
(3)蠕变率:≤2%(1000h,-40℃时)
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导致电压降增大。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易引发短路。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
2.避免急弯:弯曲半径需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防止应力集中。
3.连接规范:
(1)焊接连接需预热至80℃以上,防止焊料脆化。
(2)橡胶护套剥除长度增加20%,确保连接点密封。
(3)使用低温专用连接器(最低适用温度-30℃)。
(三)运行监控
1.电压监测:定期检测线路电压降,低温环境下的电压降应控制在额定值的5%以内。
2.温度检测:在关键节点安装温度传感器(如-20℃时启动预警)。
3.负载管理:低温时段降低非必要负载,避免过载发热。
四、维护保养措施
(一)预防性检查
1.每年寒潮前检查电缆表面是否有龟裂(可用10倍放大镜检测)。
2.测试连接点电阻,低温环境下接触电阻应≤0.1Ω。
3.检查电缆固定件是否松动,避免拉扯损伤。
(二)故障应急
1.短路处置:
(1)立即切断电源,避免带故障运行。
(2)检查绝缘破损处,低温下需用加热枪(50-60℃)软化修复。
2.断线处理:
(1)使用低温专用紧线器(最低适用温度-20℃)。
(2)补充填充物前需将接头预热至50℃以上。
(三)存储要求
1.存放环境温度应高于-15℃,避免霜冻。
2.电缆盘应水平放置,防止层间压痕。
3.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注明最低使用温度。
五、附录
(一)常用低温电缆型号参数表
|型号|绝缘材料|最低适用温度|耐压等级|
|------------|-----------|--------------|----------|
|YGJV-33|XLPE|-40℃|1kV|
|KVV32|PVC|-25℃|0.6/1kV|
(二)低温环境测试标准
1.低温冲击试验:试样需在-40℃下保持4小时后做弯曲试验。
2.介质耐压测试:环境温度低于-20℃时,测试电压提升10%。
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具体表现为材料韧性下降,抗弯能力减弱,尤其在-20℃以下时,PVC绝缘层可能出现脆裂。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例如,铜导体在-30℃时可能收缩1.5%-2%,若未预留伸缩余量,易造成机械损伤。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具体表现为护套与导体结合部出现缝隙,水分侵入后加速金属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根据电阻温度系数(铜约0.004/℃),温度每降低1℃,电阻增加0.4%。在-40℃时,电缆线路电压降可能比常温增加15%-20%。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实验表明,-30℃时PVC绝缘的击穿电压比20℃时下降35%-40%。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低温下螺栓连接处氧化速度加快,若接触压力不足,接触电阻可达常温的3倍以上。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具体型号应满足:
(1)使用温度范围:-40℃至+90℃
(2)最低击穿强度:≥30kV/mm(-40℃时)
(3)介质损耗角正切:<0.025(-40℃时)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推荐规格:
|项目|技术指标|
|--------------|---------------------------|
|拉伸强度|≥25MPa(-25℃时)|
|伸长率|≥300%(-25℃时)|
|撕裂强度|≥12kJ/m²(-25℃时)|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具体换算公式:
新截面积=原截面积×[1+(αΔT+βΔT)]
其中:α=0.004/℃,β=0.002/℃,ΔT=实际温差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具体要求:
(1)最小埋深:冻土层以下0.3米
(2)回填材料:粒径<50mm的细沙或软土,避免石块直接接触电缆
(3)埋设角度:大于15°,避免长期水平受压
2.避免急弯:弯曲半径需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具体测量方法:
(1)使用卡尺测量电缆外径
(2)弯曲半径R≥15×D(D为外径)
(3)不同类型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参考表:
|电缆类型|最小弯曲半径(电缆外径倍数)|
|----------------|-----------------------------|
|YJV22|20|
|KVV32|15|
|YGJV-33|25|
3.连接规范:
(1)焊接连接需预热至80℃以上,具体操作步骤:
a.使用红外测温仪监测电缆表面温度
b.预热范围:连接段两端各200mm
c.保持温度至少30分钟
(2)橡胶护套剥除长度增加20%,确保连接点密封。剥除步骤:
a.使用专用剥线钳,深度控制为10-12mm
b.剥除后立即涂抹专用导电膏
c.使用热风枪(60-70℃)软化连接处橡胶
(3)使用低温专用连接器(最低适用温度-30℃)。安装步骤:
a.检查连接器标识温度是否满足需求
b.按照产品说明书扭矩紧固螺栓
c.安装后立即做耐压测试(20kV/min升压)
(三)运行监控
1.电压监测:定期检测线路电压降,低温环境下的电压降应控制在额定值的5%以内。具体方法:
(1)使用高精度万用表,精度≥0.5级
(2)测试点选择:首末两端及中间1/3处
(3)异常判断标准:电压降持续超过5%需停机检查
2.温度检测:在关键节点安装温度传感器(如-20℃时启动预警)。布设要求:
(1)传感器安装间距:≤50米
(2)安装深度:距地面0.5米
(3)数据采集频率:每5分钟记录一次
3.负载管理:低温时段降低非必要负载,避免过载发热。具体措施:
(1)优先保障医疗、食品加工等关键负载
(2)非关键负载可按30%-40%比例削减
(3)使用智能配电柜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四、维护保养措施
(一)预防性检查
1.每年寒潮前检查电缆表面是否有龟裂(可用10倍放大镜检测)。检查要点:
(1)护套是否出现裂纹、凹陷
(2)金属护套有无变形
(3)连接处是否出现放电痕迹
2.测试连接点电阻,低温环境下接触电阻应≤0.1Ω。测试方法:
(1)使用微欧姆表,精度≤0.1μΩ
(2)测试温度:不低于-10℃
(3)异常点需重新紧固或更换连接器
3.检查电缆固定件是否松动,避免拉扯损伤。检查内容:
(1)承力索是否断裂
(2)夹具是否变形
(3)橡胶绝缘带是否老化
(二)故障应急
1.短路处置:
(1)立即切断电源,避免带故障运行。操作步骤:
a.使用防爆操作杆断开总开关
b.确认电源已完全切断
c.戴绝缘手套处理故障点
(2)检查绝缘破损处,低温下需用加热枪(50-60℃)软化修复。修复步骤:
a.使用红外加热枪均匀加热破损处
b.剥除破损段长度≥150mm
c.使用专用低温胶带分层包裹(至少三层)
2.断线处理:
(1)使用低温专用紧线器(最低适用温度-20℃)。操作步骤:
a.选择匹配规格的紧线器
b.每次收紧量≤5mm
c.每收紧一次后保持15分钟
(2)补充填充物前需将接头预热至50℃以上。具体方法:
a.使用电热毯包裹接头
b.使用热风枪辅助加热
c.填充前用丙酮清洁表面
(三)存储要求
1.存放环境温度应高于-15℃,避免霜冻。具体措施:
(1)使用保温库房,湿度≤60%
(2)库房温度波动范围:±5℃
(3)地面应做绝缘处理
2.电缆盘应水平放置,防止层间压痕。堆放要求:
(1)堆叠高度≤1.5米
(2)每盘电缆重量≤500kg
(3)垫木间距≤1.5米
3.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注明最低使用温度。包装规范:
(1)使用防水胶带加固包装箱
(2)每箱电缆附带材质证明(最低适用温度)
(3)标签内容: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最低适用温度
五、附录
(一)常用低温电缆型号参数表
|型号|绝缘材料|最低适用温度|耐压等级|拉伸强度(MPa)|使用温度范围(℃)|
|------------|-----------|--------------|----------|----------------|-------------------|
|YGJV-33|XLPE|-40℃|1kV|≥35|-40至+90|
|KVV32|PVC|-25℃|0.6/1kV|≥30|-25至+70|
|YJLV22|XLPE|-40℃|0.6/1kV|≥35|-40至+90|
|BJV02|PVS|-30℃|0.6/1kV|≥25|-30至+70|
(二)低温环境测试标准
1.低温冲击试验:试样需在-40℃下保持4小时后做弯曲试验。具体要求:
(1)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0倍
(2)弯曲次数:3次/试样
(3)裂纹判定标准:绝缘层出现长度>5mm的裂纹
2.介质耐压测试:环境温度低于-20℃时,测试电压提升10%。测试方法:
(1)测试电压:2.5U₀(U₀为额定电压)
(2)持续时间:1分钟
(3)升压速度:1kV/min
3.导体压接强度测试:测试低温下连接点的机械强度。测试指标:
(1)最大拉力:≥1500N(-40℃时)
(2)延伸率:≤15%(-40℃时)
(3)蠕变率:≤2%(1000h,-40℃时)
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导致电压降增大。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易引发短路。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
2.避免急弯:弯曲半径需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防止应力集中。
3.连接规范:
(1)焊接连接需预热至80℃以上,防止焊料脆化。
(2)橡胶护套剥除长度增加20%,确保连接点密封。
(3)使用低温专用连接器(最低适用温度-30℃)。
(三)运行监控
1.电压监测:定期检测线路电压降,低温环境下的电压降应控制在额定值的5%以内。
2.温度检测:在关键节点安装温度传感器(如-20℃时启动预警)。
3.负载管理:低温时段降低非必要负载,避免过载发热。
四、维护保养措施
(一)预防性检查
1.每年寒潮前检查电缆表面是否有龟裂(可用10倍放大镜检测)。
2.测试连接点电阻,低温环境下接触电阻应≤0.1Ω。
3.检查电缆固定件是否松动,避免拉扯损伤。
(二)故障应急
1.短路处置:
(1)立即切断电源,避免带故障运行。
(2)检查绝缘破损处,低温下需用加热枪(50-60℃)软化修复。
2.断线处理:
(1)使用低温专用紧线器(最低适用温度-20℃)。
(2)补充填充物前需将接头预热至50℃以上。
(三)存储要求
1.存放环境温度应高于-15℃,避免霜冻。
2.电缆盘应水平放置,防止层间压痕。
3.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注明最低使用温度。
五、附录
(一)常用低温电缆型号参数表
|型号|绝缘材料|最低适用温度|耐压等级|
|------------|-----------|--------------|----------|
|YGJV-33|XLPE|-40℃|1kV|
|KVV32|PVC|-25℃|0.6/1kV|
(二)低温环境测试标准
1.低温冲击试验:试样需在-40℃下保持4小时后做弯曲试验。
2.介质耐压测试:环境温度低于-20℃时,测试电压提升10%。
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具体表现为材料韧性下降,抗弯能力减弱,尤其在-20℃以下时,PVC绝缘层可能出现脆裂。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例如,铜导体在-30℃时可能收缩1.5%-2%,若未预留伸缩余量,易造成机械损伤。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具体表现为护套与导体结合部出现缝隙,水分侵入后加速金属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根据电阻温度系数(铜约0.004/℃),温度每降低1℃,电阻增加0.4%。在-40℃时,电缆线路电压降可能比常温增加15%-20%。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实验表明,-30℃时PVC绝缘的击穿电压比20℃时下降35%-40%。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低温下螺栓连接处氧化速度加快,若接触压力不足,接触电阻可达常温的3倍以上。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具体型号应满足:
(1)使用温度范围:-40℃至+90℃
(2)最低击穿强度:≥30kV/mm(-40℃时)
(3)介质损耗角正切:<0.025(-40℃时)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推荐规格:
|项目|技术指标|
|--------------|---------------------------|
|拉伸强度|≥25MPa(-25℃时)|
|伸长率|≥300%(-25℃时)|
|撕裂强度|≥12kJ/m²(-25℃时)|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具体换算公式:
新截面积=原截面积×[1+(αΔT+βΔT)]
其中:α=0.004/℃,β=0.002/℃,ΔT=实际温差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具体要求:
(1)最小埋深:冻土层以下0.3米
(2)回填材料:粒径<50mm的细沙或软土,避免石块直接接触电缆
(3)埋设角度:大于15°,避免长期水平受压
2.避免急弯:弯曲半径需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具体测量方法:
(1)使用卡尺测量电缆外径
(2)弯曲半径R≥15×D(D为外径)
(3)不同类型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参考表:
|电缆类型|最小弯曲半径(电缆外径倍数)|
|----------------|-----------------------------|
|YJV22|20|
|KVV32|15|
|YGJV-33|25|
3.连接规范:
(1)焊接连接需预热至80℃以上,具体操作步骤:
a.使用红外测温仪监测电缆表面温度
b.预热范围:连接段两端各200mm
c.保持温度至少30分钟
(2)橡胶护套剥除长度增加20%,确保连接点密封。剥除步骤:
a.使用专用剥线钳,深度控制为10-12mm
b.剥除后立即涂抹专用导电膏
c.使用热风枪(60-70℃)软化连接处橡胶
(3)使用低温专用连接器(最低适用温度-30℃)。安装步骤:
a.检查连接器标识温度是否满足需求
b.按照产品说明书扭矩紧固螺栓
c.安装后立即做耐压测试(20kV/min升压)
(三)运行监控
1.电压监测:定期检测线路电压降,低温环境下的电压降应控制在额定值的5%以内。具体方法:
(1)使用高精度万用表,精度≥0.5级
(2)测试点选择:首末两端及中间1/3处
(3)异常判断标准:电压降持续超过5%需停机检查
2.温度检测:在关键节点安装温度传感器(如-20℃时启动预警)。布设要求:
(1)传感器安装间距:≤50米
(2)安装深度:距地面0.5米
(3)数据采集频率:每5分钟记录一次
3.负载管理:低温时段降低非必要负载,避免过载发热。具体措施:
(1)优先保障医疗、食品加工等关键负载
(2)非关键负载可按30%-40%比例削减
(3)使用智能配电柜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四、维护保养措施
(一)预防性检查
1.每年寒潮前检查电缆表面是否有龟裂(可用10倍放大镜检测)。检查要点:
(1)护套是否出现裂纹、凹陷
(2)金属护套有无变形
(3)连接处是否出现放电痕迹
2.测试连接点电阻,低温环境下接触电阻应≤0.1Ω。测试方法:
(1)使用微欧姆表,精度≤0.1μΩ
(2)测试温度:不低于-10℃
(3)异常点需重新紧固或更换连接器
3.检查电缆固定件是否松动,避免拉扯损伤。检查内容:
(1)承力索是否断裂
(2)夹具是否变形
(3)橡胶绝缘带是否老化
(二)故障应急
1.短路处置:
(1)立即切断电源,避免带故障运行。操作步骤:
a.使用防爆操作杆断开总开关
b.确认电源已完全切断
c.戴绝缘手套处理故障点
(2)检查绝缘破损处,低温下需用加热枪(50-60℃)软化修复。修复步骤:
a.使用红外加热枪均匀加热破损处
b.剥除破损段长度≥150mm
c.使用专用低温胶带分层包裹(至少三层)
2.断线处理:
(1)使用低温专用紧线器(最低适用温度-20℃)。操作步骤:
a.选择匹配规格的紧线器
b.每次收紧量≤5mm
c.每收紧一次后保持15分钟
(2)补充填充物前需将接头预热至50℃以上。具体方法:
a.使用电热毯包裹接头
b.使用热风枪辅助加热
c.填充前用丙酮清洁表面
(三)存储要求
1.存放环境温度应高于-15℃,避免霜冻。具体措施:
(1)使用保温库房,湿度≤60%
(2)库房温度波动范围:±5℃
(3)地面应做绝缘处理
2.电缆盘应水平放置,防止层间压痕。堆放要求:
(1)堆叠高度≤1.5米
(2)每盘电缆重量≤500kg
(3)垫木间距≤1.5米
3.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注明最低使用温度。包装规范:
(1)使用防水胶带加固包装箱
(2)每箱电缆附带材质证明(最低适用温度)
(3)标签内容: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最低适用温度
五、附录
(一)常用低温电缆型号参数表
|型号|绝缘材料|最低适用温度|耐压等级|拉伸强度(MPa)|使用温度范围(℃)|
|------------|-----------|--------------|----------|----------------|-------------------|
|YGJV-33|XLPE|-40℃|1kV|≥35|-40至+90|
|KVV32|PVC|-25℃|0.6/1kV|≥30|-25至+70|
|YJLV22|XLPE|-40℃|0.6/1kV|≥35|-40至+90|
|BJV02|PVS|-30℃|0.6/1kV|≥25|-30至+70|
(二)低温环境测试标准
1.低温冲击试验:试样需在-40℃下保持4小时后做弯曲试验。具体要求:
(1)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0倍
(2)弯曲次数:3次/试样
(3)裂纹判定标准:绝缘层出现长度>5mm的裂纹
2.介质耐压测试:环境温度低于-20℃时,测试电压提升10%。测试方法:
(1)测试电压:2.5U₀(U₀为额定电压)
(2)持续时间:1分钟
(3)升压速度:1kV/min
3.导体压接强度测试:测试低温下连接点的机械强度。测试指标:
(1)最大拉力:≥1500N(-40℃时)
(2)延伸率:≤15%(-40℃时)
(3)蠕变率:≤2%(1000h,-40℃时)
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导致电压降增大。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易引发短路。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
2.避免急弯:弯曲半径需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防止应力集中。
3.连接规范:
(1)焊接连接需预热至80℃以上,防止焊料脆化。
(2)橡胶护套剥除长度增加20%,确保连接点密封。
(3)使用低温专用连接器(最低适用温度-30℃)。
(三)运行监控
1.电压监测:定期检测线路电压降,低温环境下的电压降应控制在额定值的5%以内。
2.温度检测:在关键节点安装温度传感器(如-20℃时启动预警)。
3.负载管理:低温时段降低非必要负载,避免过载发热。
四、维护保养措施
(一)预防性检查
1.每年寒潮前检查电缆表面是否有龟裂(可用10倍放大镜检测)。
2.测试连接点电阻,低温环境下接触电阻应≤0.1Ω。
3.检查电缆固定件是否松动,避免拉扯损伤。
(二)故障应急
1.短路处置:
(1)立即切断电源,避免带故障运行。
(2)检查绝缘破损处,低温下需用加热枪(50-60℃)软化修复。
2.断线处理:
(1)使用低温专用紧线器(最低适用温度-20℃)。
(2)补充填充物前需将接头预热至50℃以上。
(三)存储要求
1.存放环境温度应高于-15℃,避免霜冻。
2.电缆盘应水平放置,防止层间压痕。
3.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注明最低使用温度。
五、附录
(一)常用低温电缆型号参数表
|型号|绝缘材料|最低适用温度|耐压等级|
|------------|-----------|--------------|----------|
|YGJV-33|XLPE|-40℃|1kV|
|KVV32|PVC|-25℃|0.6/1kV|
(二)低温环境测试标准
1.低温冲击试验:试样需在-40℃下保持4小时后做弯曲试验。
2.介质耐压测试:环境温度低于-20℃时,测试电压提升10%。
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具体表现为材料韧性下降,抗弯能力减弱,尤其在-20℃以下时,PVC绝缘层可能出现脆裂。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例如,铜导体在-30℃时可能收缩1.5%-2%,若未预留伸缩余量,易造成机械损伤。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具体表现为护套与导体结合部出现缝隙,水分侵入后加速金属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根据电阻温度系数(铜约0.004/℃),温度每降低1℃,电阻增加0.4%。在-40℃时,电缆线路电压降可能比常温增加15%-20%。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实验表明,-30℃时PVC绝缘的击穿电压比20℃时下降35%-40%。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低温下螺栓连接处氧化速度加快,若接触压力不足,接触电阻可达常温的3倍以上。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具体型号应满足:
(1)使用温度范围:-40℃至+90℃
(2)最低击穿强度:≥30kV/mm(-40℃时)
(3)介质损耗角正切:<0.025(-40℃时)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推荐规格:
|项目|技术指标|
|--------------|---------------------------|
|拉伸强度|≥25MPa(-25℃时)|
|伸长率|≥300%(-25℃时)|
|撕裂强度|≥12kJ/m²(-25℃时)|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具体换算公式:
新截面积=原截面积×[1+(αΔT+βΔT)]
其中:α=0.004/℃,β=0.002/℃,ΔT=实际温差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具体要求:
(1)最小埋深:冻土层以下0.3米
(2)回填材料:粒径<50mm的细沙或软土,避免石块直接接触电缆
(3)埋设角度:大于15°,避免长期水平受压
2.避免急弯:弯曲半径需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具体测量方法:
(1)使用卡尺测量电缆外径
(2)弯曲半径R≥15×D(D为外径)
(3)不同类型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参考表:
|电缆类型|最小弯曲半径(电缆外径倍数)|
|----------------|-----------------------------|
|YJV22|20|
|KVV32|15|
|YGJV-33|25|
3.连接规范:
(1)焊接连接需预热至80℃以上,具体操作步骤:
a.使用红外测温仪监测电缆表面温度
b.预热范围:连接段两端各200mm
c.保持温度至少30分钟
(2)橡胶护套剥除长度增加20%,确保连接点密封。剥除步骤:
a.使用专用剥线钳,深度控制为10-12mm
b.剥除后立即涂抹专用导电膏
c.使用热风枪(60-70℃)软化连接处橡胶
(3)使用低温专用连接器(最低适用温度-30℃)。安装步骤:
a.检查连接器标识温度是否满足需求
b.按照产品说明书扭矩紧固螺栓
c.安装后立即做耐压测试(20kV/min升压)
(三)运行监控
1.电压监测:定期检测线路电压降,低温环境下的电压降应控制在额定值的5%以内。具体方法:
(1)使用高精度万用表,精度≥0.5级
(2)测试点选择:首末两端及中间1/3处
(3)异常判断标准:电压降持续超过5%需停机检查
2.温度检测:在关键节点安装温度传感器(如-20℃时启动预警)。布设要求:
(1)传感器安装间距:≤50米
(2)安装深度:距地面0.5米
(3)数据采集频率:每5分钟记录一次
3.负载管理:低温时段降低非必要负载,避免过载发热。具体措施:
(1)优先保障医疗、食品加工等关键负载
(2)非关键负载可按30%-40%比例削减
(3)使用智能配电柜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四、维护保养措施
(一)预防性检查
1.每年寒潮前检查电缆表面是否有龟裂(可用10倍放大镜检测)。检查要点:
(1)护套是否出现裂纹、凹陷
(2)金属护套有无变形
(3)连接处是否出现放电痕迹
2.测试连接点电阻,低温环境下接触电阻应≤0.1Ω。测试方法:
(1)使用微欧姆表,精度≤0.1μΩ
(2)测试温度:不低于-10℃
(3)异常点需重新紧固或更换连接器
3.检查电缆固定件是否松动,避免拉扯损伤。检查内容:
(1)承力索是否断裂
(2)夹具是否变形
(3)橡胶绝缘带是否老化
(二)故障应急
1.短路处置:
(1)立即切断电源,避免带故障运行。操作步骤:
a.使用防爆操作杆断开总开关
b.确认电源已完全切断
c.戴绝缘手套处理故障点
(2)检查绝缘破损处,低温下需用加热枪(50-60℃)软化修复。修复步骤:
a.使用红外加热枪均匀加热破损处
b.剥除破损段长度≥150mm
c.使用专用低温胶带分层包裹(至少三层)
2.断线处理:
(1)使用低温专用紧线器(最低适用温度-20℃)。操作步骤:
a.选择匹配规格的紧线器
b.每次收紧量≤5mm
c.每收紧一次后保持15分钟
(2)补充填充物前需将接头预热至50℃以上。具体方法:
a.使用电热毯包裹接头
b.使用热风枪辅助加热
c.填充前用丙酮清洁表面
(三)存储要求
1.存放环境温度应高于-15℃,避免霜冻。具体措施:
(1)使用保温库房,湿度≤60%
(2)库房温度波动范围:±5℃
(3)地面应做绝缘处理
2.电缆盘应水平放置,防止层间压痕。堆放要求:
(1)堆叠高度≤1.5米
(2)每盘电缆重量≤500kg
(3)垫木间距≤1.5米
3.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注明最低使用温度。包装规范:
(1)使用防水胶带加固包装箱
(2)每箱电缆附带材质证明(最低适用温度)
(3)标签内容: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最低适用温度
五、附录
(一)常用低温电缆型号参数表
|型号|绝缘材料|最低适用温度|耐压等级|拉伸强度(MPa)|使用温度范围(℃)|
|------------|-----------|--------------|----------|----------------|-------------------|
|YGJV-33|XLPE|-40℃|1kV|≥35|-40至+90|
|KVV32|PVC|-25℃|0.6/1kV|≥30|-25至+70|
|YJLV22|XLPE|-40℃|0.6/1kV|≥35|-40至+90|
|BJV02|PVS|-30℃|0.6/1kV|≥25|-30至+70|
(二)低温环境测试标准
1.低温冲击试验:试样需在-40℃下保持4小时后做弯曲试验。具体要求:
(1)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0倍
(2)弯曲次数:3次/试样
(3)裂纹判定标准:绝缘层出现长度>5mm的裂纹
2.介质耐压测试:环境温度低于-20℃时,测试电压提升10%。测试方法:
(1)测试电压:2.5U₀(U₀为额定电压)
(2)持续时间:1分钟
(3)升压速度:1kV/min
3.导体压接强度测试:测试低温下连接点的机械强度。测试指标:
(1)最大拉力:≥1500N(-40℃时)
(2)延伸率:≤15%(-40℃时)
(3)蠕变率:≤2%(1000h,-40℃时)
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导致电压降增大。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易引发短路。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
2.避免急弯:弯曲半径需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防止应力集中。
3.连接规范:
(1)焊接连接需预热至80℃以上,防止焊料脆化。
(2)橡胶护套剥除长度增加20%,确保连接点密封。
(3)使用低温专用连接器(最低适用温度-30℃)。
(三)运行监控
1.电压监测:定期检测线路电压降,低温环境下的电压降应控制在额定值的5%以内。
2.温度检测:在关键节点安装温度传感器(如-20℃时启动预警)。
3.负载管理:低温时段降低非必要负载,避免过载发热。
四、维护保养措施
(一)预防性检查
1.每年寒潮前检查电缆表面是否有龟裂(可用10倍放大镜检测)。
2.测试连接点电阻,低温环境下接触电阻应≤0.1Ω。
3.检查电缆固定件是否松动,避免拉扯损伤。
(二)故障应急
1.短路处置:
(1)立即切断电源,避免带故障运行。
(2)检查绝缘破损处,低温下需用加热枪(50-60℃)软化修复。
2.断线处理:
(1)使用低温专用紧线器(最低适用温度-20℃)。
(2)补充填充物前需将接头预热至50℃以上。
(三)存储要求
1.存放环境温度应高于-15℃,避免霜冻。
2.电缆盘应水平放置,防止层间压痕。
3.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注明最低使用温度。
五、附录
(一)常用低温电缆型号参数表
|型号|绝缘材料|最低适用温度|耐压等级|
|------------|-----------|--------------|----------|
|YGJV-33|XLPE|-40℃|1kV|
|KVV32|PVC|-25℃|0.6/1kV|
(二)低温环境测试标准
1.低温冲击试验:试样需在-40℃下保持4小时后做弯曲试验。
2.介质耐压测试:环境温度低于-20℃时,测试电压提升10%。
一、概述
低温环境对电线使用会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连接点松动等问题。为确保电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专项使用预案至关重要。本预案从材料选择、安装规范、运行监控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降低低温环境带来的风险。
二、低温环境对电线的影响
(一)物理性能变化
1.材料脆化:低温使电线绝缘材料(如PVC、XLPE)变硬,增加断裂风险。具体表现为材料韧性下降,抗弯能力减弱,尤其在-20℃以下时,PVC绝缘层可能出现脆裂。
2.伸缩变形:金属导体在低温下可能收缩,导致连接处拉力增大。例如,铜导体在-30℃时可能收缩1.5%-2%,若未预留伸缩余量,易造成机械损伤。
3.密封性下降:电缆护套可能因低温收缩,露出内部导体,易受潮腐蚀。具体表现为护套与导体结合部出现缝隙,水分侵入后加速金属腐蚀。
(二)电气性能变化
1.电阻增加:导体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根据电阻温度系数(铜约0.004/℃),温度每降低1℃,电阻增加0.4%。在-40℃时,电缆线路电压降可能比常温增加15%-20%。
2.绝缘强度减弱:低温使绝缘介质击穿电压降低。实验表明,-30℃时PVC绝缘的击穿电压比20℃时下降35%-40%。
3.接触电阻增大:连接点氧化加剧,发热风险提升。低温下螺栓连接处氧化速度加快,若接触压力不足,接触电阻可达常温的3倍以上。
三、低温环境下电线使用规范
(一)材料选择
1.优先选用低温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如耐低温XLPE(最低适用温度-40℃)。具体型号应满足:
(1)使用温度范围:-40℃至+90℃
(2)最低击穿强度:≥30kV/mm(-40℃时)
(3)介质损耗角正切:<0.025(-40℃时)
2.电缆护套应选择耐寒等级更高的材质(如-25℃适应的EPDM)。推荐规格:
|项目|技术指标|
|--------------|---------------------------|
|拉伸强度|≥25MPa(-25℃时)|
|伸长率|≥300%(-25℃时)|
|撕裂强度|≥12kJ/m²(-25℃时)|
3.铜导体优先,铝导体需增加截面积补偿电阻升高(铝导体低温下截面积增加约10%-15%)。具体换算公式:
新截面积=原截面积×[1+(αΔT+βΔT)]
其中:α=0.004/℃,β=0.002/℃,ΔT=实际温差
(二)安装要点
1.埋地敷设:电缆埋深不应低于0.7米,避免冻土直接接触。具体要求:
(1)最小埋深:冻土层以下0.3米
(2)回填材料:粒径<50mm的细沙或软土,避免石块直接接触电缆
(3)埋设角度:大于15°,避免长期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攀枝花市盐边县事业单位春季引才考核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上海大学公开招聘岗位(第二批)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届山东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招聘24名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芜湖安徽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60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招聘劳动合同制人员1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安徽“合肥工科同道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部分岗位外包服务”招聘4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北十堰市城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子公司招聘拟聘用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海南保亭农水投资有限公司第二次招聘7人(代农水投公司发布)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广西南宁市博物馆招聘编外人员3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CIA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招录考试-法院书记员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2025关于销售人员的劳动合同样本
- 精神科护理科普:理解与关爱慢性精神疾病患者
- 法律与道德小学生课件
- vivo公司管理制度
- DB31/T 804-2014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规范
- 儿童早期矫正教学课件
- 银行代销业务管理制度
- 运动素质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
- 招聘话术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