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析引言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分析、品味和评价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和诗词格律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联想想象、语言感悟以及情感共鸣的能力。然而,当前的诗词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标准答案轻个性解读的现象,导致学生对诗词学习兴趣不高,鉴赏能力提升缓慢。本文拟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方法运用及教学效果反思等方面,对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些许借鉴。一、教学案例背景与选文分析本案例选取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是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情感跌宕起伏,艺术手法丰富,是中考诗词鉴赏的高频选材。其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诗词积累和初步的鉴赏能力,但对诗歌深层意蕴的把握、艺术手法的精妙以及诗人情感的复杂性仍需教师的有效引导。《行路难(其一)》这首诗,以“行路难”为题,开篇便以“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的盛宴反衬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与迷茫。接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但诗人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借吕尚、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最终,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誓言作结,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执着追求理想的旷达胸怀。全诗情感线索清晰,从苦闷到希望,再到坚定,层层递进,感染力强,非常适合作为中考诗词鉴赏的范例进行教学。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中考命题趋势,结合学生实际,本案例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变化。*品味关键词句的含义,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象征意义。*学习并鉴赏诗中运用的典故、比喻等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初步体会诗人情感。*通过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诗人经历理解作品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在逆境中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品格和远大志向。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理解诗歌主旨;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深刻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并鉴赏诗中典故的运用及其作用;体会诗人在失意中仍保持昂扬斗志的复杂心境。四、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诵读品味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5分钟)师:(播放配有雄浑背景音乐的黄河、太行图片或短视频)同学们,黄河奔腾,太行巍峨,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豪情的对象。然而,当我们的人生之路也遇到“冰塞川”、“雪满山”般的阻碍时,我们当如何自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仙”李白的《行路难》,去探寻他在人生低谷时的心路历程,感受他那“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才情与豪迈。(板书课题及作者:行路难(其一)李白)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巧妙点出诗歌的核心意象,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二)初读感知,走近诗人(约10分钟)1.知人论世:简要介绍李白生平及创作《行路难》时的背景(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仕途受挫)。师:了解了诗人的处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他笔下的“行路难”究竟难在何处。2.自由诵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教师巡视,纠正读音(如“箸”、“樽”、“羞”、“直”、“塞”等)。3.范读引领: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4.齐读深化:学生齐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气势,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师:读完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的情绪是一成不变的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人情感的变化)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理解诗歌的基础。通过多层次的诵读,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基调,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三)细读涵咏,理解诗意(约15分钟)1.逐联解析,疏通文意:*首联:“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师: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面对如此盛宴,反应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词语,体会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与迷茫。)设问:为何“不能食”、“心茫然”?(联系背景,点出诗人仕途受阻的失意。)*颔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师:这两句是实写吗?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此处运用比喻,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重重障碍。)*颈联:“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师: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同学们知道分别指谁吗?(引导学生回忆或提示:姜太公垂钓渭水,后遇周文王;伊尹梦见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重用。)设问: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想表达什么?(表达了诗人对从政仍抱有希望,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实现自己抱负的心理。)*尾联:“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连用短句,反复咏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慨叹和对未来的迷茫。)师:然而,诗人就此消沉了吗?(引出后两句)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引导学生理解“长风破浪”的典故,体会诗人尽管前路漫漫、充满荆棘,但依然坚信自己终将克服困难,实现远大理想的豪情壮志。)2.梳理情感脉络: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苦闷迷茫(停杯投箸)——艰难险阻(冰塞雪满)——希望闪现(垂钓梦日)——感叹迷茫(行路难)——坚定乐观(长风破浪))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逐联解析,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含义。重点突破典故和比喻的赏析,引导学生梳理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为把握诗歌主旨奠定基础。(四)品读赏析,探究技法(约10分钟)1.小组讨论: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突出特点?(引导学生从用典、比喻、反复、情感对比等方面思考)*比喻:“冰塞川”、“雪满山”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典:“垂钓碧溪”、“乘舟梦日”、“长风破浪”,使表达更含蓄,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情感的起伏变化:从苦闷到希望,再到迷茫,最后归于坚定,一波三折,富有感染力。*动词运用生动:“停”、“投”、“拔”、“顾”等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活动。2.名句赏析: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情感表达、意境营造、哲理启迪等方面赏析。明确:此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名句赏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深化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五)拓展延伸,感悟人生(约7分钟)1.师:李白的“行路难”是仕途之路的艰难,我们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自己的“行路难”?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畅所欲言。)2.师:学了这首诗,李白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不屈不挠、积极乐观、志存高远等。)3.鼓励学生积累与“逆境”、“奋斗”相关的诗句,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等。设计意图:将课内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诗人的精神内化为自身品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六)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约3分钟)1.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李白《行路难》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了他在人生逆境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希望同学们也能如李白一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2.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行路难(其一)》。*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解和感悟。*预习下一首诗词,尝试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进行自主赏析。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并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六、教学反思本案例以李白《行路难(其一)》为载体,试图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诵读体验和探究感悟的诗词鉴赏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与反思:1.成功之处:*情境导入自然:通过黄河、太行的视听素材,能较快地将学生带入诗歌意境。*诵读贯穿始终:多种形式的诵读有效帮助学生感知诗歌节奏和情感基调。*问题设计有梯度:从疏通文义到情感把握,再到艺术赏析,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人论世”:对李白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主旨和诗人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渗透:通过对诗人精神品质的探讨和联系学生实际,较好地实现了育人功能。2.不足与改进:*对典故的挖掘可更深:虽然提到了典故,但学生对姜太公、伊尹故事的熟悉度不一,若能稍作展开,或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故事,课堂分享,效果可能更好。*学生个性化解读略显不足:课堂时间有限,有时为了赶进度,可能未能充分倾听所有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未来可尝试设置更开放的问题,鼓励多元解读。*拓展延伸的广度:除了积累诗句,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李白其他抒发壮志的诗作,如《将进酒》,或与其他诗人的咏怀诗进行对比,拓宽学生视野。*时间分配的精准性:在实际操作中,品读赏析环节可能会因学生讨论热烈而超时,需教师灵活把控,确保各环节的有效落实。3.对中考备考的启示:此案例的教学过程也融入了中考诗词鉴赏的常见考点,如理解诗意、把握情感、赏析语言和手法等。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的答题思路和术语,例如赏析诗句时可从“手法+内容+情感+效果”等角度组织答案。但需注意,技巧的传授应建立在对诗歌本身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避免陷入“唯技巧论”的误区。总之,诗词鉴赏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坚守诗词本身的文学魅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也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应试能力的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租赁委托的协议书9篇
- 护理三基题库付费及答案解析
- 老年人心理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饭店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
- 车险直赔协议书
- 护沟坡协议书
- 2025年高考真题高考全国乙卷思想政治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
- 期货从业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民航安全管理人员复训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员证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劳务人员入厂安全培训课件
- 2025版全新论坛讲座活动承接合同模板下载
- 药店冷链药品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法考真题及答案
- 外协人员协议书
- 《人工智能基础及应用》高职人工智能通识课全套教学课件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解读2025
- 急性心力衰竭急救
- 2024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发展报告
- 2024小学科学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国热镀锡铜线数据监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