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技巧_第1页
拟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技巧_第2页
拟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技巧_第3页
拟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技巧_第4页
拟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拟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技巧拟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技巧「篇一」写诗的技巧范文诗人渭波说过“文字的力量源自文字的本身”。可见,文字是有深意的,诗人就是要发掘其本身所具备的能量。这首诗的题目《跌落的平泉寺》,跌落一词就非常值得让人回味。跌落是动词,意指跌倒、落下。但一座寺院又怎么会跌落呢?除了这座寺院处于深谷,有拟人的修辞之外,还有什么深意?熟识洛阳的人都知道“洛阳八大景”有一景就是“平泉朝游”。平泉庄原是唐朝宰相李德裕规模宏大的别墅,内有亭台轩榭、奇花异草、珍木怪石。这样的田园自然风光与建筑大师们匠心独具的雕琢完美融合,浑然天成。当年文人墨客为一览盛景,趋之若鹜。但随着李德裕被贬,平泉别墅也就荒废了,后人又在此地建了平泉寺。了解了这些,我们就理解了诗人用跌落的真正用意。“跌落”就是失落,是无比荣宠到无人问津的巨大反差,历史的沧桑感,跃然纸上。诗的开始“川流的汽车从头顶掠过/那声声呼啸掀不动湖面的微波”。汽车是当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掠过”,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头是人的思想中枢。这样,我们就大致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当代文明在历史的厚重中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它“掀不动湖面的微波”,世俗的那些“桃红柳绿”与禅门紧锁的对比之中,蕴含着诗人多少的人生感悟。第二节,“时光流转了缭绕的香火”,这句话何尝不是诗人沧桑的感叹。中国人历来注重“香火”,它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延续,兴衰,在这里指的是中华文化的香火。在当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华传统文明与时代的碰撞从未停止。情人节远超了七夕节,圣诞节远超了中秋节。我们中华文明的香火就这样被时代流转了,但它并没有消亡,它的根还在。“那几页发黄的经书却还在传续着”不就是诗人发出“把根留住”的呐喊吗?“它能诵颂出信众/诵颂出庙祠/诵颂出世间的善恶”。祠堂,是国人最终的归属。知善恶,明是非,是人性美好的开始。最后这句诗,升华了中华文化根的重要性,它就是种子,能生根、发芽、结果。它能唤醒迷失的心,它能让我们找到归属感,它能让我们寻回美好的世界。第三节,比较容易理解,主要是分析“清泉”这个词汇。很明显,这不仅仅指泉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中华文明的生命之源是什么呢?这让我想起,“爱如清泉”这句话。只有对文化历史的热爱,才能够“滋润出了千里沃野/滋润出了撩人春色/更是滋润出了这万家灯火”。最后一节,又回归了主题。现代文明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冲突中,诗人的痛与迷惘。“来时的路”,我们个人走过的路是路程,我们人类走过的路就是历史。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正在湮灭在这个高速发达文明之中,而我们整个人类的“归程”却是空中楼阁。当钢筋、水泥成为时代的元素,我们渴望回归自然,更渴望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指引我们寻找灵魂的归宿,追寻生命之光。这首诗是2016年的开篇之作。我窃以为,从2015年始,诗歌创作进入了另一高度。从以往注重于传播性、艺术性向注重于深层次的感悟性、思想性倾斜。2015年,虽然只写了6首作品,但都可以看出,是在殚心竭虑,力求创作出精品。诗歌的数量减少了,质量却得到了提升。正应了,所建立的敬畏诗歌QQ群里写的那句话“敬畏诗歌,虔心创作”,只有对待诗歌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写出了真正的诗歌。附跌落的平泉寺陆永辉川流的汽车从头顶掠过那声声呼啸掀不动湖面的微波如同那桃红柳绿的春风怎么也扣不开寺门的紧锁时光流转了缭绕的香火那几页发黄的经书却还在传续着它能诵颂出信众诵颂出庙祠诵颂出世间的善恶你看,一泓清泉正涌出大地的骨骼滋润出了千里沃野滋润出了撩人春色更是滋润出了这万家灯火炊烟已升起发动机的尾气将喉管刺疼来时的足迹已湮没而归程尽是高耸的楼阁拟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技巧「篇二」上传者:wuyejing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共36张,从单项分析类题型的赏析文字、诗歌鉴赏中的重点与难点--意象与意境、比较类题型的赏析文字等方面,对诗歌鉴赏进行全面的复习指导并结合08年最新的高考试卷分析,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拟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技巧「篇三」写诗的实用技巧第一明诗体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所谓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可以任意自由发挥。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四言诗在唐以后就比较少见了,唐以后的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六言诗、杂言诗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五言古体诗又简称为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为七古。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人们一般习惯称它们为绝句(古绝)。第二知用韵人们喜欢旧体诗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短小精悍、顺口易记。为什么顺口易记?道理很简单:旧体诗词都是押韵的。有韵自然顺口,顺口便容易记忆。第三辨四声,调平仄汉语语音通常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构成,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其中以高低、升降为主要的因素。汉语有声调,是其一大显著特点。比如同一个音qing,按现代普通话,就可以读出清、晴、请、箐四个声调来。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与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有所不同。格律诗词正是利用了汉语的这个四声特点,让不同声调的文字搭配,从而构筑生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第四能粘对四声、平仄都学过了,韵也学了,现在就可以开始学习如何安排近体诗的声韵了。粘对,是近体诗格律的一项基本原则,古体诗是不讲粘对的,甚至有些诗人还故意安排避免出现粘对。另外,古体诗对于平仄的安排,除了韵脚要一致外,并无其他必须遵守的规定,是相对自由的。即使有某些说法,比如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什么的,也只是供安排声韵作参考,不是必须遵守的所以下面谈的格律格式,主要是针对近体诗的。第五天通拗救要是严格按标准格式定平仄写诗,确实难度很大,恐怕也就没有那么多好诗了。为了解决难度问题,不至于使一些好诗荒废掉,同时又要保证音律、韵律的谐和,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如此的,再提醒一遍)外,古人们还鼓捣出了一个叫拗救的东东,作为近体诗格式的灵活使用原则。第六会对仗对仗的对也是对立的意思,但与对粘的对有所区别的是:这里所说的对不仅包括声律,也包括字面。对仗,就是修辞学上所说的对偶,说白了,也就是做对联,俗话叫做对子。诗人们习惯把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所谓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第七明词体,知词律诗过于整齐,句式变化少,用字也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