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校长讲话:没有套话校长道出了教育最朴素的真理_第1页
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校长讲话:没有套话校长道出了教育最朴素的真理_第2页
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校长讲话:没有套话校长道出了教育最朴素的真理_第3页
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校长讲话:没有套话校长道出了教育最朴素的真理_第4页
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校长讲话:没有套话校长道出了教育最朴素的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位老师,大家好!真心讲,今天站在这里,我特别开心能跟大家聊聊教育这件事。在来的路上,我在校园里绕了一圈,看到一些老师在教室里和学生谈心、一些同学在跑道上挥汗,阳光斜斜地洒下来,整个校园特别静谧、也特别有生命力的感觉。我当时心里真的冒出一个念头:教育,到底是什么?是成绩吗?是升学率表格里红红绿绿标注的吗?是教学督导打分时那张表上的“优良”?也许都是,但都不尽然。教育啊,在我看来,是一份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一个成年人站在讲台上的那份恒定姿态,是一个青春期学生用不标准的字迹写下“老师谢谢你”的那份悸动,是一个学校聚起、传承、打开、成就的共同愿望。那些看上去普通不过的每一天,其实都是教育在发生的地方。我今天不讲政策,也不引理论,想说一些我们学校这些年走过的经历,也讲一点我自己的真实感受。没有什么神秘的方法,更多是一些苦口婆心的坚持和反复尝试,不为别的,就想对得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一、教育不是一个人慢走一条路,而是一群人点亮彼此的旅程这几年,可能很多人都感慨过一个词:“教育焦虑”。学生焦虑,家长焦虑,老师也焦虑。你们也来问我,学校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我说,我们没什么万能法宝,我们只是坚持做一件事:让老师彼此靠近,并愿意成为能给别人“光”的人。有一次在办公室整理旧档案,无意间翻到一张老照片。那是学校刚开办时候留下的一张教学合影,桌椅是拼的,讲台上还有砖垒的痕迹。但老师们一个个都笑得那么真,眼睛里是热的,是亮的。我当时特别感慨:那个时候资源那么少,条件那么差,怎么大家还能有劲头教?我后来终于明白了:他们不是靠任务去教学,而是靠信念、靠彼此的灯光照亮教学这条路。我们学校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师徒结对”。但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这个“结对”不是为了摆设,不是让老教师带着年轻人走过场。而是实打实的“带心”,不是“你跟着我就完了”,而是“你慢慢跟着我,我陪你做出你自己的样子”。我记得特别清楚,早些年一位刚入职的年轻语文老师,性格内向,声音轻得让后排学生必须扒着耳朵听。她很难在课堂上“自如地表达”,更别说“调动气氛”了。当时她师傅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带着小老师一遍遍磨课。这个“磨”,是真正的“磨”:从一节课的起承转合,到怎样提问能激活学生,到什么时候该转身板书、什么时候该驻足倾听,事无巨细。早上七点空教室试讲,晚上九点电话里回顾得失。两年时间,一节一节地打磨,一个一个地突破。直到今天,这位年轻老师已经是学科骨干了。这次开学,其他地的老师还找她要录播课做示范。所以我一直说,教师成长不是一个孤勇者的故事,它是一群人一起在教育理想里互相托举的注解。我们的教研活动也不叫“任务式教研”,大家的状态是自愿参与、主动将真实经验分享出来,不怕说“我上这节课失败了”,更不怕有老师当面纠错指出问题。当一个教研组能一起反复讨论一个提高课堂效率的细节,你就知道,不是谁多会教,而是谁愿意一起学、愿意一起推进。我常听到一句话:“独行快,众行远。”教育这一行,我想改改这话。“一个人教得好是厉害;一群人愿意一起教好,是伟大。”二、教育就是“看见个体”,然后坚定地陪他们走一段不一样的路我始终相信,如果说教学是“工作”,那么育人就是“使命”。教育,得还是要回到“人”本身来做这门功课。你如果只是对着成绩单看学生,那永远看不出成长的质地。你必须得愿意走进这些孩子身上那些“不被看见的部分”。我分享一个真实案例。有位男生,高一下学期期末成绩滑到了年级后30%。他爸妈急得不行,频频来找学校“想办法”,给压力。他自己也开始情绪不稳,作业越拖越多,科任老师头疼,甚至准备放弃。但他的班主任没有随波逐流。她没有立刻谈目标谈升学,而是陪他慢慢整清楚:你到底怕什么?你到底不会什么?你到底有什么优点是你也忘掉的?然后一点点调整——先让他整理错题,不图量,但图深;再设置“习惯转动卡”,每天规定完成一项“小坚持”就给自己打分,不是为了奖励,而是“自我反馈”。几个月过去,他开始主动写反思日志、主动作业重新誊写、开始在课堂里小声答题、渐渐再到后排提问。中考模考那年,他从年级后30%冲到前30%。最后考进了他爸妈最开始都不敢期待的重点普高,而且面试时自我介绍落落大方、自信沉稳。你能说是成绩逆袭?不,它是“情绪被理解之后,他自己愿意给自己一次挑战”。老师只做了一件事:没有放弃,并始终相信他可以。育人,育的不是“量表里的分”,是“内在里那股劲”。所以我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块“会说话的玉”。他们是独立的,有自己的裂纹、颜色、纹理气质;而我们是“听得懂”的人。谁愿意去“听”?谁就能成为真正做教育的人。三、教育管理别只讲目标感,更要扛下成长中的复杂性与反复性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是“要提分的对象”,还是“在多种因素共同支配下成长的复杂生命”。青春期、家庭关系、社交心理、审美焦虑、网瘾诱惑、情绪落点……没有哪一件是在应试框架内就能被涵盖掉的。我们作为教育管理者,如果回避这些棘手问题,那是把教育“外包给成绩表”。真正要做到的,是在这些问题中找到“成长的机会口”。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构建“生活型教育生态”。我们让班主任团队被看见:组织“聚焦学生问题微研讨”,一个学生一个案例;汇集“心理干预备忘录”,不走流程,真实注记变化;开通“教师情绪值守站”,让老师也在心理疲劳期有“出口”。我们把年级组看成“小型社会系统”。每次考完,除了看总体排名,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情绪起伏曲线”对成绩波动的干扰比例;不放过每一次“突发问题”—旷课、抵触、发脾气,这些不只是课堂事故,而是人之内心痛点的“信号灯”。管理不是压,更不是“提空口号”。管理本质是服务,是守住一条教育的底线:老师该教得安心,学生该学得踏实,成长能见得见变化。四、教育应该有柔情,也必须有“规矩”这个题稍微重一点。教育不能光讲理想。很多现实问题我们也不回避。打扰课堂秩序的学生、长期不交作业、挑战行为底线、有意对抗纪律……我们不能总是用“他们还小”来委婉搪塞。你要知道,现在立不住规矩,未来他没办法自我立界。所以我们给每个年级制作了“行为自律专项打分记录卡”,不是用来惩戒,而是用来“量化提醒”;建立“家庭学校双重干预记录机制”,把孩子的关键行为变化透明化、可跟踪。对于长期影响课堂的孩子,我们从三个维度解决:先找出行为根源,是缺乏尊重,被忽视,还是心理不适应;其次由班主任、心理教师、家庭三方协同干预;最后阶段性评估成果,做到“看得见改变”后再松手。我常说:教育如果没有边界,那就成了纵容;教育如果只有规则,那就成了管束;教育必须是有原则的同理、有限度的柔和、可期待的进步。五、教育的终极意义,是你自己愿意被感动最后,我再说一个故事,很短。有一天放学后,一位老师下晚课后走在操场上,突然听到背后一个学生小跑上前递给她一个纸团,小声说:“老师,这是我今天在作文里写的一句感受,你可能不觉得重要,但我觉得写给你会高兴。”那句话是:“我觉得老师的眼神,从来都是让我不自卑的灯光。”这个老师当时眼眶都红了。其实教育不就在这儿吗?你也许讲过一万节课,培训过上千人;你也许精通政策、勤做规划;但终究,有一天,有个孩子因为你看了他一眼、信了他一回,就重建了自己人生的信心。那是你在发光。你也许不知道,但你真的照亮了谁的黑夜。最后我想说:亲爱的老师们,教育这么多年,你会哭、你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