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社区精神护理资源利用课件_第1页
2025 社区精神护理资源利用课件_第2页
2025 社区精神护理资源利用课件_第3页
2025 社区精神护理资源利用课件_第4页
2025 社区精神护理资源利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前言演讲人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2025社区精神护理资源利用课件01前言前言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走廊里,看着墙上“2025年精神卫生社区服务提升计划”的宣传海报,我摸着记录本上王阿姨的名字——那是我跟踪了8个月的患者。她从最初闭门不出、整夜失眠,到现在能在社区花园和老姐妹下棋,这个变化让我深刻意识到:社区精神护理的核心,从来不是“照护”二字,而是如何把散落在社区里的资源“串成线”,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支撑。近年来,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率已达90%以上,但“管理”不等于“治愈”。2025年国家精神卫生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多学科协作的精神健康支持网络”,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跳出“医院-患者”的单向模式,转而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站、志愿者团队、家属网络甚至社区小卖部的“人情温度”。今天,我想以王阿姨的案例为线索,和大家聊聊社区精神护理资源的“活用法”。02病例介绍病例介绍王阿姨,68岁,退休教师,独居,2023年10月由社区网格员转介至我中心。初次见面时,她开门的动作很慢,门链只开了一道缝,透过缝隙能看到客厅拉着厚重的窗帘,茶几上堆着没拆封的药盒。她声音发颤:“护士,我是不是快疯了?整夜睡不着,脑子像塞了棉花,活着没意思……”主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6个月,加重2周(2周内出现早醒3小时、食欲下降至每日1餐、反复说“拖累人”)。现病史:老伴3年前因心梗去世,独子在外地工作,平时靠视频联系。6个月前开始拒绝参加老年大学活动,逐渐减少外出,近2周因“胃胀”在社区医院反复检查(胃镜、B超均无异常),医生怀疑“躯体化症状”后转介精神科,确诊“老年抑郁症”,规律服用舍曲林50mg/日,但自述“药吃了没用”。病例介绍010203既往史:高血压5年(规律服药,血压控制130/80mmHg);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社会支持:儿子每月寄3000元,但因工作忙仅能2-3个月回家1次;邻居李奶奶偶尔送饭菜,但王阿姨常拒绝;社区曾组织“银龄互助队”上门,她开门不超过5分钟。这是典型的“空巢老年抑郁”,但更棘手的是——王阿姨对“精神疾病”有强烈病耻感,拒绝去医院复诊,也不信任社区的“心理辅导”。要帮她,必须先找到她愿意接纳的资源。03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护理评估不是填表格,而是“把患者的生活过一遍”。我带着护理实习生小张,用了3次家访、2次社区走访,才拼凑出王阿姨的“资源地图”。1.生理评估:生命体征:BP135/85mmHg(因焦虑略有波动),心率78次/分;躯体症状:失眠(入睡后2小时醒,再难入睡)、食欲减退(BMI18.5,轻度消瘦)、便秘(3-4天/次);药物反应:舍曲林服用2周,暂未出现明显胃肠道反应或头晕(患者依从性差,偶有漏服)。护理评估2.心理评估:情绪状态:GDS(老年抑郁量表)评分18分(中度抑郁);认知功能:MMSE(简易智能状态检查)27分(正常,排除痴呆);病耻感:“别人知道我吃精神科药,会躲着我”(访谈中反复提及);自杀风险:无明确自杀计划,但有“活着没盼头”的消极观念(风险等级中)。3.社会支持评估:家庭:儿子虽关心,但沟通停留在“多吃饭”“按时吃药”,缺乏情感互动;社区:老年大学书法班(王阿姨曾是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免费心理咨询)、网格员(每日巡查)、楼下小超市(老板会帮她收快递);资源障碍:王阿姨认为“心理辅导是给疯子做的”,拒绝接触“穿白大褂的医生”。护理评估评估后我意识到:王阿姨的“资源困局”不在“没有资源”,而在“资源与需求错位”——她需要的不是“治疗”,而是“被需要”;不是“说教”,而是“陪伴”。04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基于NANDA护理诊断标准,结合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核心问题:有自伤的危险(与中度抑郁情绪、社会支持不足有关):依据是患者存在消极观念,且缺乏即时情感支持系统。睡眠型态紊乱(与抑郁情绪导致的生物钟失调有关):表现为早醒、睡眠质量差,影响日间功能。社会支持不足(与病耻感、主动社交退缩有关):家属情感互动不足,社区资源未有效利用。治疗依从性低下(与病耻感、对药物疗效的怀疑有关):患者偶有漏服药物,认为“吃药没用”。这些诊断环环相扣:病耻感导致拒绝资源→资源缺失加剧孤独→孤独加重抑郁→抑郁影响睡眠和依从性→最终增加自伤风险。要打破这个循环,必须从“资源链接”入手。05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与措施我们设定了“1周-1月-3月”的分层目标,核心是“用王阿姨熟悉的资源,解决她抗拒的问题”。短期目标(1周):建立信任关系,改善睡眠;中期目标(1月):激活社区支持网络,提高用药依从性;长期目标(3月):恢复社会功能(如参与社区活动),降低抑郁评分至10分以下。具体措施:“去医疗化”信任建立——用“生活需求”敲开家门第一次家访,我没带评估表,而是拎了袋王阿姨邻居李奶奶说她“以前最爱吃”的桂花糕。“阿姨,李奶奶让我给您带点,她说您做的桂花酒酿特别香,可惜现在没人做了。”她愣了一下,门链“咔嗒”开了。后来每次去,我都会“顺便”帮她取快递、教她用手机订菜(她总说“眼睛花,学不会”)。2周后,她主动说:“小周,你下次来陪我包馄饨吧,冰箱里有荠菜。”睡眠干预——整合“环境+非药物资源”王阿姨拒绝“吃安眠药”,我们就联合社区康复师做了件事:把她的卧室“改头换面”。白天拉窗帘?不,我们陪她把厚窗帘换成透光的纱帘(她说“太亮睡不着”,但其实抑郁患者需要光照调节生物钟);睡前喝牛奶?她乳糖不耐,那就换成热小米粥(让网格员每天傍晚送一碗);她总说“夜里听见楼道动静就醒”,我们联系物业修好了吱呀作响的楼梯扶手。1周后,她告诉我:“最近能睡4个小时了,虽然还是早醒,但没那么累了。”“去医疗化”信任建立——用“生活需求”敲开家门社区资源激活——让“被需要”替代“被帮助”王阿姨曾是老年大学书法班老师,我们联合班长设计了个“小陷阱”:班长说“书法班要给社区写春联,可没人能写‘福’字的变体,您以前教过的,大家都盼着您呢”。她一开始推辞:“我手都抖了,写不好。”我顺势说:“要不您先教我?我帮您打打下手。”第一次去书法班那天,她特意换了蓝布衫,在黑板上写“福”字时,手没抖——后来班长告诉我,她那天写了20多副春联,走的时候,好几个老人追着说“下周还来啊”。用药依从性——把“监督”变成“合作”王阿姨总说“药没用”,其实是因为抑郁起效需要2-4周,她等不及。我们做了两件事:一是和精神科医生沟通,把药盒换成分药盘(每天一格,标上“早饭后”);二是让她儿子录了段视频:“妈,医生说这药要吃够时间才有效,您每天拍张分药盘的照片给我,我给您攒积分,攒够30分我就回家陪您包馄饨。”现在,她的分药盘照片成了母子俩的“秘密暗号”。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精神疾病的并发症像“暗礁”,看似平静,稍不注意就会翻船。在王阿姨的护理中,我们重点关注了3类问题:药物副作用的观察舍曲林可能引起恶心、头痛,但王阿姨的“胃胀”其实是抑郁的躯体化表现。我们教会她区分“药物反应”和“病情症状”:“如果吃药后半小时内胃不舒服,可能是药物反应;如果整天都胀,和吃不吃药没关系,那是情绪在作怪。”同时,每周随访时检查她的舌苔(厚腻提示消化不良)、询问大便情况(便秘是抑郁常见症状,需及时用开塞露或调整饮食)。自杀风险的动态评估王阿姨虽无明确计划,但抑郁患者的“突然平静”更危险。我们和网格员、李奶奶组成了“观察小组”:网格员每天巡查时留意她的窗户是否打开(以前总关着);李奶奶送饭菜时看她有没有动筷子;我每周用PHQ-9(患者健康问卷)复测,当她的分数从18分降到12分时,反而更警惕——因为这时患者可能有了体力实施自伤。社会功能恢复中的“退坡”有次书法班活动,王阿姨因为写错一个字突然说“不写了”,跑回家关上门。我没有立刻敲门,而是让班长发了条消息:“王老师,我们把写错的那张留着,下次您教我们怎么改‘错字变艺术’好不好?”第二天,她主动来社区找我:“小周,我昨天太矫情了……”我趁机说:“哪有什么矫情?您以前教学生时,不也允许他们写错字吗?”07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是“上课”,是“把知识变成日子里的习惯”。我们针对王阿姨的情况,设计了“三级教育网”:患者层面:用“生活场景”替代“术语”抑郁知识:“阿姨,您的情绪就像被乌云遮住的太阳,药是风,能慢慢把云吹开,但需要时间。”自我监测:教她画“情绪日历”,每天用颜色标心情(红色=特别难受,绿色=挺开心),一周总结一次“绿多还是红多”。应急技巧:“如果夜里又睡不着,就起来叠衣服——手忙起来,脑子就不瞎想了。”010302家属层面:从“给钱”到“给心”王阿姨儿子总说“妈,我多打钱,您想买什么买什么”,我们教他“情感沟通四步法”:先问“今天遇到什么事了?”(具体事件),再听“您当时怎么想的?”(情绪表达),然后说“我要是您,可能也会难受”(共情),最后问“需要我帮您做什么?”(具体支持)。现在他视频时会说:“妈,您昨天写的春联照片我看了,那个‘福’字的走之底特别有味道。”社区层面:把“标签”变成“角色”联合社区开展“精神健康科普日”,但不是讲“抑郁症怎么治”,而是请王阿姨分享“我从不想出门,到给大家写春联”的故事。活动后,很多老人说:“原来王老师的‘没精神’是病,和我们的高血压一样,得慢慢养。”现在,社区超市老板会喊她:“王老师,今天新到的桂花开了,给您留了点,做酒酿用。”08总结总结今天站在这里,我手机弹出王阿姨的消息:“小周,明天书法班要教小朋友写毛笔字,你陪我去看看?”屏幕里附着一张照片——她站在社区花园,身后是孩子们举着歪歪扭扭的“福”字,笑得眯起了眼。12作为社区护士,我们既要做“资源的搬运工”,更要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