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螳螂捕蝉教学资源包一、资源包概述本资源包旨在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提供关于成语故事《螳螂捕蝉》的系统教学支持。通过整合故事文本、背景知识、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建议、拓展活动及评价方式等,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典故及现实意义,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操。本资源包力求材料丰富、实用性强,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使用。二、成语溯源与文本解读(一)成语出处简介“螳螂捕蝉”这一成语,其典故最早可追溯至《庄子·山木》中的相关记载,后在汉代刘向编撰的《说苑·正谏》及《战国策·楚策四》中均有详细叙述。其中,《说苑·正谏》中记载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尤为著名,讲述了春秋时期吴王欲伐楚,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巧妙劝谏,阻止了一场战争的故事。(二)故事文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版)春秋时期,吴国国王想要攻打楚国。他下定决心,对大臣们说:“谁要是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宫里有一个年轻的侍从,他心里非常着急。他知道,攻打楚国虽然可能取胜,但吴国的兵力也会因此削弱,别的国家就可能趁机来攻打吴国。可是,国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敢去说呢?这个年轻的侍从想了一个办法。一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带着一些弹丸,在王宫的后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在意。就这样,他连续转了好几天。终于,吴王发现了他。吴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为什么衣服都湿了?”年轻的侍从回答说:“大王,您看,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一边放声鸣叫,一边喝着露水,它高兴得完全忘记了身后有一只螳螂。”吴王顺着侍从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只螳螂正悄悄地爬向那只蝉,它弓着身子,举起像大刀一样的前足,准备捕捉蝉,它也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一只黄雀。黄雀伸长了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它却不知道我正拿着弹弓,站在树下,瞄准了它呢!”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他明白了少年的用意: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着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于是,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三)重点字词解释1.欲:想要。2.伐:讨伐,攻打。3.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4.弹丸:弹弓所用的泥丸、石丸或铁丸。5.委身曲附:弯着身子,屈着前肢。这里指螳螂准备捕食的姿势。“委身”,身体弯曲。“曲附”,弯起前足。6.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7.务:追求。8.患:祸患,灾难。9.罢:停止,取消。(四)故事寓意阐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通过蝉只顾吸食露水、螳螂只顾捕捉蝉、黄雀只顾啄食螳螂,而它们都忽略了自身背后潜在危险的故事,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心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往往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它告诫人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全面权衡利弊,不能只顾眼前的小利而忽视可能带来的长远危害,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3.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含义,能用这个成语造句。4.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形式,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体会成语的现实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少年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2.明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培养学生看问题全面、有长远眼光的意识。3.激发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的兴趣。四、教学准备建议(一)教师准备1.制作包含故事背景、生字词、课文插图、相关图片或动画片段的PPT课件。2.准备蝉、螳螂、黄雀的图片或简易头饰。3.打印《螳螂捕蝉》故事文本(可根据学情调整难度)。4.设计相关的思考讨论题、练习题和拓展活动单。(二)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字词意思。2.尝试朗读故事,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3.鼓励学生搜集其他与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五、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成语故事,比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这些成语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它和三种小动物有关。(出示蝉、螳螂、黄雀的图片)大家认识它们吗?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这三种动物的特点。3.教师:这三种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螳螂捕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评价朗读效果。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难句的停顿。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三)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2.重点指导字形复杂或易错的生字(如:螂、谏、弹、延等),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用多种方法记忆。3.结合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劝阻”、“固执”、“恍然大悟”等。4.学生抄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书写姿势和笔顺。(四)再读课文,梳理脉络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谁?(吴王、少年)2.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小组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吴王欲伐楚,不听劝阻。*经过: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劝谏吴王。*结果:吴王恍然大悟,取消伐楚计划。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重点生字词。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螳螂捕蝉》的故事梗概,谁能简单复述一下这个故事?3.导入:少年为什么要讲“螳螂捕蝉”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怎样打动吴王的呢?我们这节课继续深入学习。(二)品读感悟,理解寓意1.重点研读少年讲述“螳螂捕蝉”故事的段落(课文第2-11自然段)。*学生齐读这部分内容。*提问:蝉、螳螂、黄雀它们各自在做什么?它们又忽略了什么?(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黄雀:延颈欲啄螳螂,不知弹丸在其下。)*小组合作:用示意图画出蝉、螳螂、黄雀、少年(弹弓)之间的关系。*讨论:从这个小故事中,你看出了什么?(它们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危险。)2.研读吴王的态度变化。*找出描写吴王态度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固执”、“不以为然”到“恍然大悟”)*思考:吴王为什么会“恍然大悟”?他明白了什么?(少年讲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其实是在比喻吴国攻打楚国的事情。如果吴国出兵攻打楚国,就像螳螂捕蝉一样,只顾眼前的胜利,却可能引来其他国家的进攻,使吴国陷入危险境地。)*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想象吴王当时的心理活动。*吴王取消了伐楚的计划,说明了什么?(吴王明白了少年的苦心,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3.体会少年的机智勇敢。*当时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不准任何人劝阻,少年是怎样做的?(他没有直接劝阻,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巧妙地劝说。)*你觉得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机智、勇敢、有智慧、爱国)*讨论:少年的劝说方式好在哪里?(委婉、含蓄,更容易让人接受,体现了高超的说话艺术。)(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理解成语含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现在比喻什么?(比喻只看见眼前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2.讨论: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现象或例子?(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如:有些同学只顾着玩游戏,忘记了作业和学习;有些人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了环境等。)3.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或事,你会怎样劝说他们?(学习少年的机智,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劝说。)4.拓展阅读:搜集并阅读其他与“螳螂捕蝉”寓意相近的成语故事,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比较它们的异同。(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我们要学习少年的智慧和勇气,也要学习吴王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同时,在与人交往中,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六、拓展活动设计(一)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吴王、少年、蝉、螳螂、黄雀等角色,表演“螳螂捕蝉”的故事。2.重点演绎少年向吴王讲述故事以及吴王恍然大悟的过程,注意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动作。3.班级内展示,评选“最佳小演员”。(二)故事新编或续写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螳螂捕蝉”的故事进行新编,或者续写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之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2.学生动笔写作,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推荐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三)成语手抄报或思维导图1.以“螳螂捕蝉”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成语故事、寓意、近义词、反义词、生活中的例子、相关图片等。2.或者绘制关于“螳螂捕蝉”故事的思维导图,梳理故事要素、人物关系、成语寓意等。3.优秀作品在教室的学习园地进行展览。(四)成语故事会1.组织一次“成语故事会”,让学生轮流上台讲述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成语故事,要求讲清楚故事内容和寓意。2.鼓励学生将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七、教学评价建议(一)形成性评价1.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是否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参与小组讨论等。2.作业检查:通过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抄写、课文朗读、课后练习等作业,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3.小组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总结性评价1.书面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或阶段性测试,考查学生对生字词、课文内容、成语寓意的掌握情况。可设计阅读理解题、填空题、简答题、造句题等。2.口头复述:让学生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评价其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3.作品评价:对学生完成的手抄报、思维导图、故事新编等拓展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其创意、内容和表现形式。(三)评价主体多元化1.教师评价:教师作为主要评价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自我监控能力。3.学生互评:在小组活动和作品展示中,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学习他人优点,指出不足,共同进步。八、教学注意事项1.注重朗读指导:要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2.突出学生主体:设计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避免“一言堂”。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滤波补偿技术方案
- 2025年建材购销合同书样本5篇
- 2025终止土地承包合同
- 2025珠宝销售服务合同
- 2025年二人合伙投资合同范本
- 2025年wps考试题及答案
- 南京彩钢防水漆施工方案
- 内蒙古智能酒店施工方案
- 回民区高端宾馆施工方案
- 吉林长春不锈钢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牛油果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规模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分析
- 雪花啤酒终端销售协议书
- 生产风险管理
- 2025年人保车险考试题及答案
- 《茉莉花》音乐课件
- 2025年云南省职教高考电工技术类《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工厂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协议书(2篇)
- 外墙真石漆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环境保护体系和保证措施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产科联合多部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 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