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1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3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4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真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真题及解析古代文学作品选作为中文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对重要文学现象、作家风格的把握程度。本文选取若干典型考试真题,并辅以详尽解析,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提供有益的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诗句中,出自《诗经·卫风·氓》的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诗经》具体篇目的识记。A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B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夭》,通常用以贺人新婚;C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描绘了朦胧的追寻意境;D项“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正出自《诗经·卫风·氓》,以淇水、湿地有边际反衬男子的行为没有约束,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怨愤。2.下列哪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A.《离骚》B.《孔雀东南飞》C.《木兰诗》D.《长恨歌》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作品体裁及特点的掌握。A项《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与爱国情怀。B项《孔雀东南飞》与C项《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均为叙事长诗。D项《长恨歌》是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出自()A.王勃《滕王阁序》B.范仲淹《岳阳楼记》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D.杜甫《登高》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经典名句及其出处的记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其开阔的意境和精妙的对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B项《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C项《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咏史怀古的佳作。D项《登高》则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壮阔。4.下列哪位词人不属于婉约派()A.柳永B.李清照C.辛弃疾D.秦观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宋词流派及代表作家的区分。婉约派词风婉转含蓄,注重儿女风情与音律和谐,柳永、李清照、秦观均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皆为婉约名句。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其词风豪放激昂,充满报国热情与英雄气概,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窦娥冤》的作者是()A.关汉卿B.马致远C.白朴D.郑光祖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元曲作家及其代表作的识记。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曲圣”,其代表作《窦娥冤》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与关汉卿并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有《汉宫秋》,白朴有《梧桐雨》,郑光祖有《倩女离魂》。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参考答案:《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成就斐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是《诗经》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赋”即铺陈直叙,直接描绘事物或抒发情感,如《七月》对农夫劳作生活的细致描绘。“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使形象更鲜明,如《卫风·硕人》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比喻女子的美貌。“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往往能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如《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对窈窕淑女的爱慕。此三种手法常交互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2)朴素自然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诗经》多采用当时的口语,语言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其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便于咏唱。同时,章节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如《蒹葭》三章的重章叠句。(3)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诗经》中的作品,尤其是“风”诗,大多来源于社会现实,广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各个方面的生活,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2.简析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参考答案: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雄奇壮丽,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主要艺术风格可概括为:(1)强烈的主观色彩与豪放不羁的个性:李白的诗歌往往以“我”为中心,情感抒发直接而强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展现了其高度的自信与狂放。其诗中塑造的形象也多是豪迈不羁的英雄或追求自由的隐士。(2)丰富奇特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李白善于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奇幻瑰丽的意境。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以极度的夸张写出瀑布的雄伟气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则以奇特的想象抒发内心的愁绪。(3)清新自然、雄健奔放的语言:李白的诗歌语言清新明快,不假雕饰,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形容的那样。同时,其语言又极具力量感,气势磅礴,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来令人精神振奋。(4)对自由的热爱与对权贵的蔑视: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对权贵的傲岸不屈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集中体现了其独立的人格。三、阅读理解与分析题(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节选自苏洵《六国论》)1.这段文字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引出并加以阐释的?(8分)2.结合你对《六国论》全文的理解,分析作者写作此文的现实针对性。(12分)参考答案:1.中心论点及阐释:这段文字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作者开篇即斩钉截铁地提出这一观点,否定了“兵不利,战不善”的普遍看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接着,作者对“弊在赂秦”进行了初步阐释:“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指出以土地贿赂秦国导致自身力量削弱,是六国灭亡的直接原因。随后,作者针对可能出现的疑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难道六国都是因为贿赂秦国而灭亡的吗?)——进行了补充论证,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观点。即便是没有直接贿赂秦国的国家,也因其他国家贿赂秦国而失去了强大的援助,最终无法独自保全。通过这种正反结合、补充论证的方式,作者使“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更加全面、严密,无懈可击,为下文的具体论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现实针对性分析:苏洵写作《六国论》并非单纯为了评论古代历史,而是借古讽今,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北宋中期,面临着严重的边患,辽和西夏不断侵扰。北宋统治者为了苟安求和,每年都要向辽和西夏缴纳大量的“岁币”和绢帛,这种做法与当年六国贿赂秦国以求一时安宁的行为极为相似。苏洵目睹朝廷的软弱无能和妥协退让,深感忧虑。他借论述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尖锐地批评了北宋统治者以赂求和的政策,指出这种做法如同“抱薪救火”,只会使对方的贪欲越来越大,自身的力量越来越弱,最终必然导致亡国的命运。作者在文中强调“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明确地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警示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赂秦而亡的惨痛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他希望北宋朝廷能够励精图治,革除弊政,任用贤能,积极抵抗外侮,而不是一味屈膝求和。因此,《六国论》不仅是一篇史论佳作,更是一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