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层医疗中医知识入门手册前言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预防、保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手册旨在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中医基础知识的入门指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药理论与技能,服务社区与乡村百姓。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概览1.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例如,季节气候、地域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时需加以考虑。1.2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用以解释自然界万物的生长收藏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基本概念: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如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在人体的体现: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如人体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气属阳,主动,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属阴,主静,具有濡养、滋润作用。*阴阳失调与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其本质是阴阳失调。如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治疗的根本在于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其相对平衡。1.3五行学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中医用五行的特性及其生克规律来阐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水曰润下(寒凉、滋润、下行)。*五行归类:将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生克规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肝(木)能滋养心(火),心(火)能温煦脾(土)。*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肝(木)能制约脾(土),脾(土)能制约肾(水)。*五行的生克关系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1.4脏腑学说脏腑是中医对人体内脏的总称,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心:主血脉,主神志。*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主要功能是受纳和传化水谷。*脏腑关系:五脏与六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如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等,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1.5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活力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气的生成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血: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具有濡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具有滋润和濡养作用。津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功能相关。*气血津液关系: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养气。气与津液、血与津液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第二章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是“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四诊合参”。2.1望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神: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面色等,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神则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无神则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望面色: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正常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见的病色有:青色(主寒、痛、瘀、惊风)、赤色(主热)、黄色(主湿、虚)、白色(主虚、寒、失血)、黑色(主肾虚、寒、水饮、瘀血)。*望形态:观察患者的体型、姿态。如肥胖多痰湿,消瘦多阴虚。*望舌:又称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观察舌质(颜色、形态)和舌苔(颜色、厚薄、干湿、腐腻等)。舌质反映脏腑虚实、气血盛衰;舌苔反映病邪性质、深浅。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望分泌物与排泄物:如痰、涎、涕、呕吐物、二便等。2.2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听声音:包括患者的语声、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如语声洪亮为实证,低微无力为虚证;咳嗽声重浊为外感风寒,干咳少痰为阴虚。*嗅气味:包括患者口气、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如口气臭秽多为胃热;大便酸臭多为食积。2.3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问诊是了解病情的主要手段,中医强调“问而知之谓之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等)、主诉(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现病史(起病情况、演变过程、诊治经过)、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十问歌(节选,供参考):“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2.4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脉诊:又称切脉、候脉,是医生用手指触按患者的动脉,根据脉象的变化来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方法。常用部位为寸口脉(腕后桡动脉处),分为寸、关、尺三部,分别对应不同脏腑。正常脉象为“平脉”,表现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常见的病脉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细、弦、紧等。*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患者的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痞块等情况,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临床诊断时必须将四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第三章中医辨证方法简介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核心环节,是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确定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3.1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最基本、最常用的辨证方法,是其他辨证方法的基础。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表里:辨别病变部位的深浅和病势的趋向。表证病位浅,多为外感病初期;里证病位深,多为内伤杂病或外感病入里。*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寒证表现为怕冷喜暖、口淡不渴等;热证表现为发热喜凉、口渴饮冷等。*虚实:辨别邪正盛衰。实证为邪气盛,表现为亢盛有余的证候;虚证为正气虚,表现为虚弱不足的证候。*阴阳:是八纲的总纲,概括其他六纲。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3.2其他常用辨证方法简介*病因辨证:根据疾病的症状特点,分析推断病因(如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以及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脏腑辨证:以脏腑学说为基础,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来分析判断疾病所在脏腑及其性质。*气血津液辨证:分析气、血、津液的亏损、运行障碍所导致的病证。在基层实践中,八纲辨证是最实用和基础的,应重点掌握。第四章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4.1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和“证”的特点来确立治疗方案。*治病求本: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扶正祛邪:扶助正气,祛除病邪。虚证以扶正为主,实证以祛邪为主,虚实夹杂则扶正与祛邪兼顾。*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季节气候、地域环境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4.2中药基础*中药的性能: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指导着临床用药。*四气五味:如黄连苦寒,能清热燥湿;生姜辛温,能解表散寒。*归经:药物对某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如杏仁归肺经,能止咳平喘。*中药的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基本原则是“君臣佐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使药:引经药、调和药。*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基层常用中药简介:*解表药:麻黄、桂枝(辛温解表);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药: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板蓝根、蒲公英(清热解毒)。*理气药:陈皮、香附。*活血化瘀药:丹参、川芎。*补益药:黄芪、党参(补气);当归、熟地(补血);枸杞、杜仲(补阴、补阳)。*注意:中药使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剂量和炮制方法。4.3方剂基础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而成的药方。*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等。基层以汤剂、中成药(丸、片、胶囊、颗粒等)较为常用。*基层常用方剂举例(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风寒感冒)*银翘解毒片/丸(风热感冒)*藿香正气水/胶囊(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附子理中丸(脾胃虚寒)*六味地黄丸(肾阴亏虚)*使用注意:中成药也需辨证选用,并非“万能药”。4.4针灸与推拿简介*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针刺:是运用不同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灼体表特定部位或腧穴,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来防治疾病。*常用穴位:合谷(面口合谷收)、内关(心胸内关谋)、足三里(肚腹三里留)、三阴交、太冲等。*注意事项:针灸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消毒,防止感染。对于基层非针灸专业人员,不宜自行操作,可作为知识了解。*推拿:又称按摩,是运用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手法:推法、拿法、按法、揉法、捏法、摩法等。*应用:对颈肩腰腿痛等筋骨类疾病、小儿斜颈、消化不良等有较好疗效。操作相对安全,易于在基层推广,但亦需学习基本手法和要领。4.5其他疗法如拔罐、刮痧、穴位贴敷、耳穴疗法等,在基层也有一定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特点。第五章基层常见病的中医调理与防治5.1感冒(伤风)*常见证型:*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治宜辛温解表。可选荆防败毒散或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咽喉肿痛,咳嗽,痰黄稠,口渴。治宜辛凉解表。可选银翘散或中成药银翘解毒片。*生活调理: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饮食清淡。5.2咳嗽*常见证型:*风寒咳嗽:咳嗽声重,痰白稀,恶寒发热。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咳嗽:咳嗽频剧,痰黄稠,咽喉痛,口渴。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痰湿咳嗽:咳嗽痰多,色白黏腻,胸闷脘痞。治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生活调理: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饮食忌生冷油腻。5.3胃脘痛(胃痛)*常见证型:*寒邪犯胃: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治宜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湘江新区思沁学校公开招聘教师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安徽淮北师范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9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吉林通化市公益性岗位拟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4月杭州市采荷中学编外教师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河南明珠集团招聘8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国发投资有限公司招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中国广电青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招聘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甘肃省庆阳市新庄煤矿面向社会招聘生产性灵活用工20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杭州淳安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数据库版本管理手册
- 2024年河南郑州高新区招聘社区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财务部门增值税发票管理操作手册
- 2025年交管12123版学法减分全部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完整版消防应急预案范本三篇
- 算力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
- 互联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创新与推广方案
- 出口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课件
- 加强送餐安全培训课件
- GB/T 18268.21-2025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1部分:特殊要求无电磁兼容防护场合用敏感性试验和测量设备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据
- 人教PEP版(2024)2025-2026学年英语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