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_第1页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_第2页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_第3页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_第4页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1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学习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编制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文件。对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分级培训,重点掌握过渡段结构形式、填料特性、压实标准及检测方法。开展首件工程工艺性试验,确定摊铺厚度、碾压遍数、机械组合等关键参数,试验段长度不小于50m,试验结果报监理单位审批后作为后续施工依据。1.2现场准备清理基底表层植被、腐殖土及杂物,挖除树根并填平坑穴,原地面横坡大于1:5时开挖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设置完善的临时排水系统,在过渡段两侧开挖纵向排水沟,沟底坡度不小于2%,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对桥台、涵洞等结构物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进行填筑施工。1.3材料准备过渡段填料采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及级配碎石,其中级配碎石需满足粒径0-31.5mm连续级配,大于20mm颗粒含量不超过30%,针片状颗粒含量≤15%,黏土团及有机质含量≤2%。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每200t为一批次进行抽样检测。1.4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包括:20t振动压路机(激振力≥350kN)、平地机(刮刀长度≥4.2m)、装载机(斗容≥3m³)、自卸汽车(载重≥20t)、小型振动夯(激振力≥15kN)、稳定土拌和站(生产能力≥300t/h)。检测设备配备K30平板载荷仪、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灌砂筒(φ150mm)等,所有仪器需经计量部门标定合格。二、施工工艺流程2.1四区段施工管理验收基底区:采用全站仪放样过渡段范围,水准仪测量基底标高,检测地基系数K30≥130MPa/m,压实系数Kh≥0.95。基底平整度控制在±50mm/20m,横坡偏差不超过±0.5%。搅拌运输区: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水泥剂量通过电子计量控制,拌和时间≥90s,混合料含水率较最佳含水率高1-2%。运输车辆需覆盖篷布,防止水分流失,运输距离不宜超过10km。摊铺碾压区:采用网格法布料,每车料摊铺面积按松铺厚度30cm计算(方格尺寸2m×5m)。平地机精平后,先用压路机静压1遍,再弱振2遍、强振3遍,最后静压收光,碾压速度控制在1.5-2.5km/h。检测整修区:每层碾压完成后2小时内进行检测,包括K30、Evd、孔隙率n三项指标,合格后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天。2.2八流程作业标准测量放样:在桥台台背及构造物上用红漆标注分层填筑高度(每层30cm),线路中线每5m设置高程控制桩。混合料拌和:级配碎石与水泥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水泥剂量误差控制在±0.5%,混合料出场温度≤50℃。运输摊铺:自卸汽车卸料后,推土机粗平,平地机按4%横向排水坡精平,边角部位采用人工补料找平。碾压夯实:碾压顺序由两侧向中心推进,纵向搭接长度≥2m,横向搭接宽度≥40cm,小型机具夯实范围为距构造物边缘1.5m内。检测验收:每层检测K30≥150MPa/m、Evd≥50MPa、孔隙率n<28%,每100m²检测1点,不足100m²按1点计。整修养护:表面平整度偏差控制在±15mm/3m,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三、各类型过渡段施工方法3.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3.1.1结构形式过渡段采用倒梯形结构,底宽5m,纵向坡度1:2,长度按L=2(H-0.6)+5m计算(H为路堤高度),最小长度不小于20m。基床表层底面铺设三向土工格栅,纵横向拉伸模量≥185kN/m(2%伸长率),幅宽≥4m,搭接长度≥30cm。3.1.2关键施工要点台背处理:沿桥台台背开挖宽1m、深0.5m的台阶,涂刷界面剂后铺设透水性土工布。在台背底部设置φ100mm软式透水管,间距5m,向外倾斜2%。分层填筑:桥台后2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夯压实,松铺厚度≤20cm,压实度≥96%。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同步填筑,每层表面高差控制在≤30cm。特殊处理:软土地区桥台后需进行堆载预压,预压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2倍,预压期≥6个月,沉降速率≤5mm/月方可卸载。3.2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3.2.1构造物顶填土处理当构造物顶至路肩高度h≤1.5m时,过渡段自构造物顶按1:2坡度延伸至基床表层底面,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顶部填土厚度<1m时,严禁使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改用静压方式施工。3.2.2斜交构造物处理斜交角度>15°时采用"斜交正做"工艺,沿线路方向设置长度≥20m的正交过渡段,构造物两侧各10m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水泥,压实标准K30≥190MPa/m,Evd≥55MPa。3.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3.3.1硬质岩路堑处理路堑为硬质岩石时,清除表面松散层后,在路堑侧开挖台阶(高0.6m×宽1m),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长度≥20m,与路堤衔接处设置20m长渐变段。3.3.2土质路堑处理土质及软质岩路堑需挖成1:2坡面,坡面上开挖0.6m×0.6m台阶,过渡段基床底层采用A组填料,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压实系数Kh≥0.97。3.4隧路过渡段隧道洞口20m范围内设置过渡段,填料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厚度从隧道仰拱厚度(一般0.6m)渐变至基床表层厚度(0.7m)。隧道洞口处设置φ80mm横向排水管,间距3m,与洞内排水系统连通。四、质量控制标准4.1填料质量控制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检验频率级配碎石颗粒级配符合设计要求筛分试验每5000m³1次水泥剂量±0.5%EDTA滴定法每2000m³1次含水率±1%(最佳含水率)烘干法每作业班2次4.2压实质量标准部位压实系数Kh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基床表层≥0.98≥190≥55<28基床底层≥0.97≥150≥50<31基床以下≥0.95≥130≥45<334.3几何尺寸控制中线偏差:≤50mm(全站仪每100m检测3点)宽度:不小于设计值+500mm(每20m检测1处)横坡:±0.5%(水准仪每20m检测3点)平整度:≤15mm/3m(3m直尺每100m检测5处)五、安全及环保措施5.1安全管理施工前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压路机作业时前后10m范围内不得站人,上下坡道采用低速行驶(≤3km/h)。台背作业设置临边防护栏杆(高1.2m,间距2m),夜间悬挂警示灯,基坑深度>2m时设置逃生梯。电气设备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配备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5.2环境保护拌和站设置封闭式料仓,骨料堆场采用防雨棚遮盖,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长15m×宽3m)。运输车辆必须加盖篷布,出场前冲洗轮胎,施工便道定期洒水降尘(每天不少于4次)。弃土场设置挡渣墙(高2m,顶宽1m)及截排水沟,弃土完成后进行植被恢复,绿化率≥90%。5.3质量通病防治桥头跳车:严格控制台背填料压实度,采用地质雷达每50m进行一次连续检测,确保压实均匀性。级配碎石离析:运输过程中车速≤40km/h,卸料时采用"梅花形"布料,摊铺机后配备专人补料。压实度不足:碾压前检测混合料含水率,低于最佳含水率时洒水复拌,高于时晾晒至合格范围。六、验收与养护6.1三检制实施自检:施工班组每完成一层填筑后,对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进行自检,填写《路基施工自检记录表》。复检:项目部质检工程师对自检合格项目进行复检,重点检查K30、Evd等关键指标,复检合格率需达到100%。专检:监理工程师采用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每公里过渡段检测频率不少于3个断面。6.2养护管理过渡段填筑完成后,采用无纺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200g/m²)全断面覆盖,洒水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期内禁止车辆通行。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采取覆盖保温措施,禁止洒水养护。6.3沉降观测在过渡段中心及距桥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