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9 人间烟火:器物之美_第1页
Chapter 9 人间烟火:器物之美_第2页
Chapter 9 人间烟火:器物之美_第3页
Chapter 9 人间烟火:器物之美_第4页
Chapter 9 人间烟火:器物之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间烟火:器物之美Chapter9知识目标1.了解器物的价值。2.了解器物的分类。能力目标1.能够掌握器物的审美取向。2.能够掌握器物的形制特征。素质目标1.能够欣赏不同器物的功能美和艺术美。2.能够从器物中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青铜器贰满足日常需求的艺术壹瓷器肆玉器叁目录壹满足日常需求的艺术一、器物的价值器物的价值,并非是指某件器物在市场交易中的价格,而是指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也包括其审美价值。器物是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制作的。我国是文明古国,历代先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直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历代的器物,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卓越才能和独特的创造力。一方面,器物的价值表现为:证明和证实历史;纠正被篡改过的历史;补充乏文献记载的历史:通过对其研究以达到鉴古知今的目的。另一方面,自从审美意识产生以来,人类制作的各种器物几乎全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艺术品,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可以说一部器物史就是一部浩瀚的艺术史。此外,器物还以其特殊的感染力发挥着难以替代的教育作用。各时代的器物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思想、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状况。二、器物的分类日常生活的宏观层面可分为衣、食、住、行、文、武、礼俗等种类;日常生活的具体用途可分为乐器、兵器、文具、牌符、灯镜、礼仪、博戏、器皿、珍宝、钱币等种类;器物本身的材料可分为石器、骨器、牙角蚌器、陶器、玉器、青铜器、铁器、钢器、漆器、木竹器、瓷器、玻璃器、金银器等种类。三、器物的审美取向

审美文化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主流的传统审美文化随着朝代更迭和社会观念的革新在不断地进行蓬勃的、极具生命力的历史演变。每个时期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潮流特点,都准确地体现出当时的主流文化精神及其相应的典型民族性格。四、器物的鉴赏(一)器物的“鉴”

器物的“鉴”是针对器物所具有的文物价值来说的。文物价值的评估工作的核心是文物鉴定。鉴定文物,是以特有的理论为依据,对于某件具体的文物的产生年代、质地、用途、价值及真伪等作出恰当的判断。其中传世文物是文物鉴定的重点。文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众多历史信息的载体,只有经过深入面细致的研究,才能揭示出文物所特有的价值。这必须在辨明真伪和断定时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对于文物价值的研究,也是文物鉴定的重要方面。四、器物的鉴赏(二)器物的“赏”

文物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如何创造性地发掴出蕴含在文物的内在价值,这就要对文物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鉴”指以上所讲的鉴定工作,而“赏”则是对文物本身价值的再挖掘,是对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信息的诠释过程。这是一种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和考订以达到“证经补史”目的的做法。可以说,“鉴”是“赏”的基础,而“赏”是“鉴”的高级阶段。

随着研究者对于文物的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认知角度的不断转换,手段的不断更新,文物鉴赏的知识和水平也将不断地发展。四、器物的鉴赏(三)考古与器物鉴赏

通过判断分析各种器物所用原料的成分及出产地,并考察器物的制造工艺、加工手段、成型方法及器物的实用价值,对于研究古代的生产技术、社会生活有者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器物鉴赏所要达到的目的。(四)器物鉴赏应具备的文化修养①广博的历史学知识;②深厚的考古学知识;③扎实的古汉语知识。贰青铜器一、夏代青铜器(我国使用青铜器的初级阶段)(一)形制特征

种类少、形体小、粗糙、单薄,主要是小件的工具和兵器,青铜礼器仅限于饮酒器爵。(二)纹饰与铸造工艺

无纹饰或颈部饰一排或二排圆钉状纹饰。二、商代青铜器(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登峰造极时期)1.形制特征大多来源于陶器,又有铜质胎质较薄的特点。2.纹饰与铸造工艺

简朴、单调,线条粗犷、简练,不施地纹,动物纹有饕餮纹、龙纹、虎纹;几何纹有圆涡纹、连珠纹、云雷纹等,多以带状饰于器物的颈部。(一)商代前期青铜器二、商代青铜器(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登峰造极时期)二、商代青铜器(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登峰造极时期)1.形制特征

富有特征性的方形器较普遍。2.纹饰与铸造工艺

纹饰丰富,同一种纹饰有多种不同的形象,华丽、威严、神秘多层叠出,布满器身。多有二层纹饰,主纹上又有阴线刻纹饰。(二)商代后期青铜器3.铭文

铜器上铸铭文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字数多寡不等。二、商代青铜器(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登峰造极时期)夔龙纹饕餮纹三、西周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形制特征

康王、昭王时期:鼎腹硕大而倾垂,最大径在下部,兽蹄足;同期的簋、卣、尊器物的腹上也有同样特征。分裆鼎较商晚期更为盛行,分裆弧度越来越小。簋的变化较大,以方座簋、四耳簋最为典型。(一)西周前期青铜器三、西周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三、西周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2.纹饰与铸造工艺连体饕餮纹:以雷纹衬底,双角及躯干都附加花边。夔龙纹:顾首、长尾歧冠、张口、短身躯、卷曲。凤鸟纹:周人把凤鸟视为吉祥之鸟,其特点为:有华丽的冠羽,戴胜,绶带,显得高贵。此期凤鸟纹呈对称排列施于器物的显著位置,多作昂首、引颈,从整体看显得颈长而体宽。三、西周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3.铭文

长篇铭文的出现是西周前期青铜器最有特色的发展。

此期铭文书体娴熟优美,笔势圆润,字体或长或圆,刻画或轻或重,字体大小依器而定,内容上对重大历史事件及经济、法律、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记载。其中大盂鼎铭文共291字,章法严谨,一派崇高肃毅之气,达到了成康之际金文艺术的极致,它的摹本至今仍被书法艺术家所珍视。三、西周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三、西周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形制特征鼎,腹多是半球形,立耳,足为蹄形。鬲,多作束颈,折沿弧裆,与足对应的腹壁上各有一道扉棱。簠,食器,形制为长方形,侈口,四短足,有盖,盖与器的形状大小相同,合上成为一器,打开则成为两件相同的器皿。盨的基本形制为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盖上有四个矩形钮,仰置时而成为四足的器皿。匜,水器,形制特征为深腹,前有注水的流,后有兽首形鋬,四兽蹄足并常常与盘同墓而出,如传世和出土的宗仲匜、史颂匜都是与盘一起出土的。(二)西周后期青铜器三、西周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作为祭祀之器的乐器本期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典型代表当推夷王时的克镈。镈又称镈钟、特钟,大型打击乐器,是奴隶主贵族在祭祀、宴享时与编钟相和使用,用以定高音指挥乐队的节奏性乐器。克镈三、西周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2.纹饰与铸造工艺

夔纹盛行,特征为长冠,歧下垂,身躯与尾分为两段。

长尾鸟纹尾羽的两端下卷,形成一个横的C形,但在西周晚期的末叶绝迹。

此期出现具有新的艺术风格的窃曲纹、瓦纹、波曲纹、重环纹、鳞纹等。三、西周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3.铭文

西周出现了活块模印字工艺,因而青铜器上往往有长篇精美的铭文。多注重记事,篇长。涉及内容广泛,如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法律、土地、奴隶买卖、战争等等。

西周晚期铭文的一个最大特征是记载铸器或有关事件的时间,包括年、月、月相、日等。此期铭文书体严谨精到,最流行的书体风格是竖笔呈上下等粗的“玉柱体”,字体雄浑有力,厚实壮美,结体沉圆,似疏而密,行款排列整齐。四、春秋战国青铜器(一)形制特征

此期青铜器的特殊风格主要表现在形制上,有向纵向发展的趋势。如鼎足由矮变高,由胖变瘦。普遍带盖,盖上有三栖、三环或三鸟,多兽蹄形足。

乐器朝适应乐器职能的方向演进。目前出土的此期乐器青铜器中,最有价值的是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这套编钟连钟架重1500千克左右,由65枚钟组成,分8组作3层悬挂,它的音域达到了5个八度——只比现代音域最广的钢琴少2个跨度,七音十二律具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起来清洪亮,气势磅礴,堪称瑰宝。四、春秋战国青铜器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四、春秋战国青铜器(二)纹饰与铸造工艺

纹饰内容接近生活的写实面貌,比较自由地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人间趣味。出现一种新纹饰“蟠螭纹”与“蟠虺纹”,以没有角的龙和盘曲的蛇而构成的几何图案,抽象的程度很高,以四方连续的形式施于器物的腹部、颈部或盖上,还有的通身施满,虬曲回旋给人以曲线美,使观者赏心悦目。

金属细工得到充分发展。此期出现的新工艺:错金银、嵌红铜、嵌松石、针刻红铜、鎏金。发明了失蜡法工艺,这种工艺制作的青铜器表面光洁、精密度高。四、春秋战国青铜器(三)铭文

此期有铭文的青铜器减少,文字简短,多记载容积、重量,可以看出此期的经济发展。兵器凿刻的铭文常标明其由国家控制的武器作坊或其他地区制造的。此期无论是兵器上还是其他器物的题铭常有职官名。

此期铭文字体呈现多样化,文字繁简并用,南北风格截然不问。中原文字端庄秀美,行款排列较整齐;南方诸国文字笔画纤细,清新秀丽并在春秋末年出现了以鸟虫作装饰的美术字,亦称“鸟虫书”,风格独特,多施于兵器上,极难辨认。

错金篆书在此期也有发现。目前发现最早的错金器为栾书缶。五、秦汉青铜器(一)纹饰与铸造工艺

此期铜器简朴、素雅,只有少数弦纹和铺首作装饰。各种器物胎薄,通体素面,但鎏金、鎏银、镶嵌工艺相当普遍。在包金、贴金的基础上发明鎏金,又称“火镀金”。(二)铭文

此期铭文以“物勒工名,以考其诚”为主,没有长篇铭文。铭文内容大都属年号,多记载器物的容量、重量及铸造作坊的职官、工师及工匠。铭文书体为汉隶。叁玉器一、新石器时代玉器红山文化发现的玉器大致可分成三类:装饰品:勾云形珮、马蹄形发箍、丫形器等;写实的生肖类:鸟、蝉、鱼、鳖、鸮等;模拟幻想题材:龙、兽形玦(猪龙)、兽等。红山玉器造型讲究神似和对称,细部纹饰以阴线刻画,碾磨技术尤为发达,在片雕玉珮及圆雕动物中被广泛采用,工艺特点为平整、圆滑、细润。

此期玉器在取材、造型、纹饰雕工上都表现出很高的技艺和丰富朴实的审美情趣,造诣精湛,内涵深邃,堪称中国古代社会造型艺术的代表。这些玉器涉及原始人的生产劳动、服饰、礼仪、艺术等诸多方面,是中国原始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红山文化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其玉料基本为就地取材。二、商代玉器(玉器制作的蓬勃发展时期)商代玉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为代表,出土的器物主要有玉圭、玉琮、玉璋、玉戈、玉钺、玉铲、玉刀、玉柄形器等,品种较少,多生产工具和兵器,造型简单,多无纹饰。

中期: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为代表,出土的器物主要有玉璋、玉戈、玉璜、玉铲、玉鱼、玉簇、玉簪、玉柄形饰、玉璇玑等,这一时期较早期品种有所增多,造型仍以简练为主,纹饰稀疏,玉戈的形体较大,并且出现了牙璋。

晚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是商代玉雕发展的鼎盛时期。典型墓葬是妇好墓。这一时期的玉雕继承了前期琢玉的先进技艺,创作了许多精湛作品。三、西周和春秋战国玉器(一)西周玉器

西周玉器可分为:

礼仪仪仗器:璧、琮、璜、戚、戈、斧等。

装饰品:玦、柄形饰、串饰、佩饰等。

生肖类:鹿、虎、牛、凤鸟、蝉、鱼、龙、兽等。

人形玉雕:西周玉器偏重玩赏,在琢制技巧上,以片状平面体为主,浮雕及阴刻相结合,圆雕、镂雕为辅。三、西周和春秋战国玉器(二)春秋玉器

春秋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时期。此时的玉雕亦展现出承上启下的演变趋势。

盛行于商周时期的柄形饰在此时已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组列式的复合假饰。这种组合佩玉的风尚出现于春秋,盛行于战国,纹饰华美、精工细琢,是中国佩饰玉雕的新创举。三、西周和春秋战国玉器(三)战国玉器

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艺术繁荣,在内容、形式上多转向灵巧活泼的佩饰玉和生活用玉,并赋予玉器以人格化的理性观和道德观。提倡“君子比德于玉”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时代风尚。玉器佩饰玉和组列式玉饰盛行。

此期玉器制作精致非凡,造型、纹饰、工艺技巧发生转折性变化,脱离了严格的宗法礼制束缚,而更注重玉的美学价值和人的主观创意性,成为中国玉雕工艺的典范。四、汉代玉器

汉代玉器是在继承战国玉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艺术风格上则更多地吸收了战国以来玉雕的清逸脱俗、自由奔放的特色,在许多动物形玉雕上,又融合成汉代玉器所特有的雄浑豪放、气势昂扬。汉玉多以阴线勾勒,线条纤细优美,画面整体如行云流水,活泼舒畅。由于时人崇尚道家迷信思想,“好道求仙”,以及受董仲舒“天人合一”的“谶纬神学”的影响,出现了驱除凶邪和反映羽化登仙题材的作品。

汉代统治着对传统礼仪玉器重视程度大大减低,而转向各式玩赏品和生活实用器。随玉占有相当比例。玉璧在汉代极多见,形制、纹饰在战国玉璧基础上又有新发展。由于人们相信用玉敛尸可使尸体不腐,故葬玉在汉代玉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有玉衣、九塞、玉哈和玉握四种。四、汉代玉器五、唐代玉器

唐代文化艺术发展繁荣,唐代玉器独具特色,内容、形式新颖,受西域文化影响的装饰艺术品成为玉器发展的主流。唐代玉器主要分成两大类。装饰品:头饰、手饰、腕饰及成组玉珮。实用陈设器:玉碗、玉杯、玉洗、玉盒、玉砚、玉杵等。六、宋辽金元玉器(一)宋代玉器

此期玉器中羊脂白玉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注重抛光,在雕琢技艺上,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镂雕和圆雕。

用途上多用于生活和装饰。在形制和纹饰上,讲究简洁凝练,图案内容渗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期玉器的装饰题材以常见的花卉、飞禽为主,多以阴线刻画,并附加背景以烘托主题纹饰,与当代的绘画、陶瓷艺术的装饰思路一样,形神兼备,清新雅致,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六、宋辽金元玉器(二)辽金玉器辽代玉器分为:装饰品、实用器及生肖器三类。

主要有玉珮、飞天、带、玉盒、玉砚、玉水盂、圆雕兽禽等,还出土许多玛瑙、玻璃、琥珀制品。金代玉器

镂雕为主。内容有常见的花卉形象,又有贴近日常生活的打猎情景。出土器物主要有:青玉龟游砚、白玉花鸟饰、藻鱼、玉人、玉马、玉飞天及镂雕双鹿牌饰等。六、宋辽金元玉器(三)元代玉器宫廷贵族玉器盛行。

元代玉器吸收了宋、金以来高超的镂雕、浮雕技艺,图案纹饰以花鸟、山水、蟠螭、龙兽为主。

元代还擅长刻划前代鲜见的海兽题材。主要种类有:带钩、绦环、带板、杯、匝、尊及春水玉、秋山玉,仿古玉等。七、明代玉器

明代玉器种类繁杂。主要包括圭、璧类仿古礼器、生活实用器皿、陈设器及玉带板、吉祥佩玉等装饰品。

明代早期:注重选择玉料,多用羊脂白玉,种类以器物和装饰玉为主,人物、动物较少,雕琢细润精工,纹饰图案仍带有宋元玉器遗风。

中期:仿古玉兴盛,雕工粗犷。

明代中晚期:不注重玉质的选择,器物造型粗放浑厚,以大、重取胜,不求内部精工。晚期纹饰与文人画结合较密,追求风雅和吉祥寓意。八、清代玉器

清代玉器用途广泛。

陈设器:玉鼎、玉彝、玉尊、玉簋、玉炉、玉瓶、玉壶等仿古玉器及香熏、花插插屏、珍禽瑞兽、人物花卉、玉雕山子等。这类器物形体较大,庄重素雅。

实用器皿:碗、杯、壶、觚、觥、盒、盘、盂、钵等。这类作品数量丰富,做工精致。

装饰玉:朝珠、翎管、钗、簪、千镯、佩饰、带钩、带扣、扳指及各种镶嵌玉件。这些器物多琢磨得小巧精致、玲珑剔透。

文房用品:笔筒、笔架、笔洗、砚滴、镇纸、笔杆、印盒等。这些作品在造型及纹饰内容上多体现庄重高雅的风格,与文人追求虚静恬淡的生活方式相照应。

除以上四种外,其他的还有璧、圭、如意、棋子、玉乐器、印章、玉册、王供、神仙佛像等等。肆瓷器一、瓷器的品类原始青瓷早期青瓷青瓷黑瓷天目瓷白瓷青白瓷枢府瓷甜白瓷素瓷彩瓷绞胎瓷玲珑瓷象生瓷仿古瓷外销瓷纹章瓷……二、瓷器的器型按瓷器的口的大小命名盘口瓶、梅瓶等;以形状命名葫芦瓶、柳叶瓶等;以诗句命名玉壶春瓶;以瓷器上的图案花纹命名莲花尊;以特定文字命名天字罐;以用途命名渣斗、花浇;以人名命名诸葛碗三、古瓷的纹饰古瓷的常用装饰技法贴花刻花印花剔花珍珠地划花剪纸贴花彩绘……三、古瓷的纹饰不同时期的古瓷有不同的典型纹饰。常见的典型纹饰:婴戏纹人物故事纹八仙图伯牙携琴访友图仕女图花鸟纹鸳鸯纹鱼藻纹莲花纹牡丹纹岁寒三友山水纹八吉祥吉祥纹饰龙纹锦纹蕉叶纹卷草纹如意云纹回纹杂宝纹……四、古瓷的款识

在瓷器的底部和其他部位,用刻、划、印、写等方法表明年代、产地、人名堂名、诗文、吉语、商业铭的文字或其他图案,统称“款识”。我国最早的古瓷铭文是东汉青瓷壶上的“王尊”款,最早的纪年款是三国吴青瓷虎子上的“赤乌十四年(251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款。三国吴和西晋还有一些带纪年铭的青瓷灯和谷仓。

唐代刻、划、写的瓷器铭文款增多。青瓷有“大中元年(847年)”铭青瓷壶,白瓷有“丁大刚作瓶大好”款花口瓶,还有带“官”“新官”款的碟、碗、盘、海棠杯等器物。

四、古瓷的款识

宋代瓷器铭款进一步增多,宋代定窑盘碗、壶、罐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同”“五王府”等铭文。宫廷用品多采用宋代宫殿名称,如“奉华”“风华”“慈福”“聚秀”“德寿”等。

辽瓷有“官”字铭,金代有“皇统元年”“大定二年”款瓷器。

元代卵白釉瓷上有“枢府”款。我国江西发现一青花釉里红盖罐,颈肩部有“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刘大使宅凌氏用”款。最为著名的是“至正十一年”铭青花象耳云龙纹瓶,为鉴定元代青花瓷的标准器。

明代开始流行帝王年号款,并延续到清末。洪武时期未见有官窑款。民窑仅见青花书写“福”“寿”字款和青白瓷罐上刻画的“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永乐时期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后世有仿款。这是目前所见明代官窑款识的滥觞。清朝十个皇帝均有官窑烧造的年号款。堂名款也贯穿始终,尤以康熙、雍正、乾隆、道光为多。五、古瓷的烧造工艺瓷器制作工序选料淘洗配料拉坯成形施釉上彩入窑六、瓷器的欣赏(一)瓷器的造型美

瓷器造型优美,样式丰富,给人带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二)瓷器胎装饰的美

在瓷胎上刻、划、剔、印、贴、雕和镂空的装饰就叫胎装饰。胎装饰随着原始瓷器一并产生,是借鉴了制陶工艺中的拍印纹。常见有云雷纹、叶脉纹、人字纹、方格纹、弦纹、席纹、锯齿纹、几何纹等。六、瓷器的欣赏(三)瓷器釉装饰的美

我国早期瓷器以青釉为主,到唐代的越窑烧成了类玉类冰的青釉瓷,晚唐五代又烧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