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赤壁赋》教学案及讲解一、课题:《后赤壁赋》深度研习二、课型:文言文精读课三、课时:两课时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能准确翻译关键语句。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夜游赤壁的行踪线索及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3.学习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音韵美和气势,初步感知文本内容。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与作者心境的关系。3.通过比较阅读(与《前赤壁赋》),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情感侧重与人生感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在逆境中寻求精神超脱的旷达情怀,理解其复杂情感(孤寂、忧思、旷达、超脱)的交织与升华。2.体会中国传统文人在自然山水中寄托情怀、安顿心灵的独特方式,思考其现实意义。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夜游赤壁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握其情感变化的轨迹。2.赏析文中精彩的写景段落,品味其意境营造与语言锤炼的妙处。(二)教学难点1.理解文末“道士化鹤”梦境的寓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2.深入领会苏轼在本文中所展现的复杂心境及其旷达人生态度的内涵。六、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情境创设法、比较阅读法七、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相关图片、音频朗诵等)。2.学生预习: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标记疑难字词和有感触的句子。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播放赤壁夜景图片或相关意境的音乐,营造氛围)师:同学们,我们曾一同泛舟于苏轼笔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之下,感受过他“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喟叹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旷达。那是初秋的赤壁,充满了诗情与哲思。时隔三月,岁暮寒冬,苏轼再次来到赤壁之下,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他的心境又有何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后赤壁赋》,探寻其中的奥秘。(二)作者与写作背景回顾(约5分钟)师:请哪位同学来简要回顾一下苏轼的生平及《赤壁赋》的写作背景?(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强调: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生活困顿,精神苦闷。《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秋,《后赤壁赋》则写于同年冬。两次游览,心境有别,文风亦异。)(三)初读感知,疏通文意(约20分钟)1.听读范读:播放名家朗诵音频,学生认真聆听,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尝试读准字音,把握节奏。3.疏通字词:*学生分组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字词,互相解答。*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重点讲解:*实词:“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履巉岩”(履:踏,登;巉岩:险峻的山石)、“披蒙茸”(披:拨开;蒙茸:杂乱的草木)、“踞虎豹”(踞:蹲坐)、“攀栖鹘之危巢”(危:高)、“俯冯夷之幽宫”(冯夷:水神名)、“凛乎其不可留也”(凛:寒冷)、“戛然长鸣”(戛然:形容鸟鸣声清脆)。*虚词:“顾而乐之”(顾:回头看)、“归而谋诸妇”(诸:之于)、“曾日月之几何”(曾:才,刚刚)、“盖二客不能从焉”(盖:发语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特殊句式:“复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仰见明月”(省略句,省略主语“余”)。4.指名朗读:请2-3名学生分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读音和节奏。(四)再读梳理,把握文脉(约10分钟)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总结)明确: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层次:1.(开头至“盖二客不能从焉”):写夜游赤壁的缘起、准备及登山所见所感。2.(“划然长啸”至“反而登舟”):写独自登山的惊险与孤独,及下山返舟。3.(“放乎中流”至文末):写舟中见鹤、夜梦道士的奇遇。(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1.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疏通了《后赤壁赋》的文意,梳理了文章结构。感受到了与《前赤壁赋》不同的冬日赤壁景象。2.作业:*熟读全文,尝试背诵。*整理本课所学文言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中相关的实词、虚词解释。*思考:与《前赤壁赋》相比,本文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后赤壁赋》的文脉,谁能简述一下作者的游踪?(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品味其写景之妙,探究作者之情。(二)精读品味,赏析景物(约20分钟)1.研读夜游缘起与江上初景:师:作者为何“复游于赤壁之下”?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找出“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句。)讨论:这些景物描写与《前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有何不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明确:《前》文景物清幽、朦胧、阔大,充满诗意;本文则多了几分萧瑟、清寂、险峻(“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木叶尽脱”、“江流有声”更显冬夜的寂静与寒意。这种清冷、峭拔的景物,烘托出作者略带孤寂的心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已成千古名句,简练传神,画面感极强。2.研读登山所见与感受:师:作者为何要“摄衣而上”?登山过程和所见景物如何?他有何感受?(学生找出“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等句。)讨论:这几句描写有何特点?给你什么感受?“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明确:连用动词,节奏急促,写出了登山的艰险。所见之景(巉岩、蒙茸、虎豹、虬龙、危巢、幽宫)多显惊险、阴森,烘托出作者孤独、豪壮又略带忧惧的复杂情绪。“划然长啸”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其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更显空旷与孤独。“凛乎其不可留也”则直接点出环境的凄寒与内心的惊惧,促使其下山。3.研读舟中见鹤:师:下山返舟后,作者又有何奇遇?(引导学生找出“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讨论:这只孤鹤有何特点?它的出现有何象征意义?明确:孤鹤“玄裳缟衣”,“戛然长鸣”,姿态不凡,行踪飘忽。它象征着作者孤独、高洁、超逸的情怀,也为下文的梦境埋下伏笔。(三)探究主旨,体会情感(约15分钟)1.分析梦境寓意:师:作者夜有所梦,梦见“羽衣蹁跹”的道士。道士的问话“赤壁之游乐乎?”及作者的“俯而不答”、“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有何深意?(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明确:道士的形象与孤鹤有内在联系(“羽衣”与“玄裳缟衣”),鹤化道士,是仙境的暗示,也是作者精神超脱的象征。作者“俯而不答”,并非无言,而是此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种物我两忘、超越世俗的境界。“不见其处”则留下一种空灵、神秘的色彩,暗示了理想境界的虚幻与不可捉摸,也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现实中难以找到精神寄托的怅惘。2.把握情感变化:师:结合全文,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明确:*夜游缘起:“顾而乐之”——初步的喜悦。*登山历险:惊险、孤独、豪壮、忧惧(“凛乎其不可留也”)。*舟中见鹤:惊奇、遐想。*夜梦道士:恍惚、超脱、怅惘与旷达交织。情感总体上比《前赤壁赋》更为复杂、沉郁,由乐到忧,由忧到奇,最终归于一种朦胧的旷达与超脱。3.比较《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二赋”,它们在内容、写景、抒情、风格上有何异同?(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比较点《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季节**秋冬**景物特点**清幽、朦胧、阔大萧瑟、险峻、清寂**主要活动**泛舟江上,主客问答,议论风生登山历险,孤鹤奇遇,夜梦道士**情感基调**由乐到悲,由悲到喜,旷达开朗乐—忧—奇—恍,沉郁中见超脱**表达方式**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写景、叙事为主,抒情含蓄**主旨侧重**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展现孤高情怀与精神超脱的追求(四)拓展延伸,感悟人生(约5分钟)师:苏轼在黄州期间,处境艰难,却创作了“二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他是如何在逆境中实现自我超越的?这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苏轼以山水为友,以文字为寄,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在哲理中安顿心灵。他的旷达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历经磨难后的通透与坚韧。启示我们:面对人生困境,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寻找精神的寄托与价值的实现。(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1.总结:《后赤壁赋》以其奇绝的写景、跌宕的情节和深邃的意蕴,展现了苏轼在黄州时期复杂而微妙的心境。孤鹤的意象,道士的梦境,都寄托了他对精神自由与超脱境界的向往。2.作业:*背诵全文。*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谈谈你对《后赤壁赋》中“孤鹤”意象的理解。*课外阅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进一步体会其旷达的人生态度。九、板书设计《后赤壁赋》苏轼游踪:复游赤壁→摄衣而上→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归梦道士景物:江上:霜露、木叶、明月、江流、断岸(萧瑟、清寂)山上:巉岩、蒙茸、虎豹、虬龙、危巢、幽宫(惊险、阴森)舟中:孤鹤(玄裳缟衣、戛然长鸣)→象征:孤独、高洁、超逸情感:乐→忧(凛)→奇(鹤)→恍(梦)→旷达与怅惘交织主旨:孤高情怀,精神超脱,在逆境中寻求心灵安顿。十、教学反思(本部分由教师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二手房改造带动实木家居局部更新需求市场调研
- 2025-2030乳品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与认证标准报告
- 2025-2030中国鲜啤酒渠道变革与终端动销策略分析
- 2025-2030中国鲜啤包装创新对消费体验影响及环保趋势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端啤酒品牌发展格局与渠道优化策略及未来增长潜力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饮料口味区域差异化与标准化平衡策略报告
- 2025-2030中国餐饮外卖包装环保化趋势及解决方案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领导力发展咨询服务市场评估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汽车销售合同标准范本2025
- 法系营销方案
- 死因监测及肿瘤随课件
- 北京故宫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 燃气设备安装调试方案
- 2025年二外小升初真题卷及答案
- 污水井钢板桩支护施工及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方案
- 小儿结核病教案
- 奈雪的茶国际商业计划书
- 我的家乡滕州市宣传简介
- 法院起诉收款账户确认书范本
- 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500字
- 食堂菜品出品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