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原文及翻译解析全集_第1页
初中古诗文原文及翻译解析全集_第2页
初中古诗文原文及翻译解析全集_第3页
初中古诗文原文及翻译解析全集_第4页
初中古诗文原文及翻译解析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古诗文原文及翻译解析全集序:与经典同行,涵养人文底蕴初中阶段的古诗文学习,是我们与先贤对话、汲取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字,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密码。本集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份系统、严谨且易于理解的古诗文学习资料,通过原文呈现、精准翻译与深度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学习古诗文,非一日之功,需沉潜往复,细细涵咏,方能得其门而入,窥其堂奥。一、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与路径在进入具体篇目学习之前,掌握科学的方法至关重要。1.诵读涵咏,感知音韵:古诗文讲究平仄韵律,多读多背,方能体会其声韵之美,进而理解其情感内涵。初读求准,再读求顺,三读求味。2.疏通文意,掌握字词: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3.把握主旨,理解情感:通过分析人物、事件、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关注题目、序言、注释等提示性信息。4.品味语言,赏析技巧:留意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烘托、用典等)以及炼字炼句的妙处。二、经典篇目原文、翻译与解析(一)诗歌类1.《诗经》二首《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关关:水鸟和鸣的声音。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洲:水中的陆地。*窈窕(yǎotiǎo):美好的样子。淑女:品德美好的女子。*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配偶。*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水生植物,嫩叶可食。*流:求取。一说,捞取。*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思服:思念。服,思念。*悠哉(yōuzāi)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思念深切。*采:采摘。*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友,名词用作动词,亲近。*芼(mào):挑选。*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贤良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解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通常被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诗歌以雎鸠鸟相向和鸣起兴,象征男女之间的和谐恩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道出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普遍向往。诗中描绘了男子对“淑女”的爱慕、追求而不得的焦虑,以及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情感层层递进,真挚热烈。“辗转反侧”的细节,生动刻画了思念之深。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则展现了古人婚礼的热闹与对婚后美满生活的期盼。全诗语言朴素优美,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尤其是起兴手法的运用,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典范。其结构完整,韵律和谐,朗朗上口,体现了《诗经》的艺术魅力。《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为:凝结成。*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溯洄(sùhuí):逆流而上。溯,逆流而上。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追寻。*阻:险阻,(道路)难走。*溯游:顺流而下。游,直流的水道。*宛:仿佛,好像。*萋萋:茂盛的样子。*晞(xī):干。*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采采:茂盛,众多。*未已: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涘(sì):水边。*右:迂回曲折。*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解析:《蒹葭》是《诗经》中一首意境朦胧、韵味悠长的抒情诗。关于其主旨,历来有“爱情说”、“招贤说”、“刺襄公说”等多种解读,其中“爱情说”最为普遍接受。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在深秋的清晨,于芦苇丛生的河边追寻“伊人”的情景。“伊人”始终“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上下求索,却始终被“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所困扰。这种追寻而不得的惆怅与迷茫,是诗歌的核心情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开篇,营造了一种清冷、朦胧、空灵的意境,奠定了全诗惆怅凄迷的基调。“宛在”一词的反复出现,更增添了“伊人”的缥缈虚幻之感,使得诗歌充满了象征意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追寻的艰难,也可以引申为对理想、真理等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及其过程中的迷茫与失落。其意境之美,耐人寻味。2.曹操《观沧海》*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以:连词,来。*沧:通“苍”,青绿色。沧海:大海。*何:多么。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竦峙(sǒng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啊。幸,庆幸。至,极点。哉,语气词。*歌以咏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歌,动词,歌唱。以,连词,用来。咏,抒发。*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解析:《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名篇,是《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这首诗借登山望海所见到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海的地点和目的,气势雄浑。“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近观所见,海水浩渺,山岛突兀,动静结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由静转动,描绘了岛上草木的生机与海上波涛的汹涌,展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诗的高潮部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大海的气势推向极致。日月星辰仿佛都在大海的怀抱中运行出没,这不仅是对大海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博大胸怀、宏伟气魄的真实写照。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诗的套语,一般认为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联,但也起到了总结全诗、点明主旨的作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建安风骨”的魅力。3.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释:*结庐: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世间。*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君:指诗人自己。*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心远:内心超脱世俗。地自偏:居住的地方自然就显得偏僻了。*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佳:美好。*相与还:结伴而归。相与,一起。*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真谛。*辨:辨识,说明。忘言: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解析:《饮酒》(其五)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诗歌开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便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使身处喧嚣的尘世,只要内心宁静超脱,便能不受外界干扰。“心远地自偏”一句,点出了“无车马喧”的根本原因在于“心远”,这是诗人对人生境界的独特体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采菊”这一动作,表现了诗人的闲适自在;“悠然”二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恬淡的心境;“见”字用得极妙,不是刻意“望”,而是不经意间的映入眼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物我两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的美好景色和飞鸟归林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更象征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飞鸟归林也暗喻着诗人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心境。最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意”——即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但这种“真意”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全诗语言平淡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达到了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展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格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二)散文类1.《论语》十二章(节选)*原文(精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