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经典名篇鉴赏 课件 2-3司马迁文章二篇_第1页
中国文学经典名篇鉴赏 课件 2-3司马迁文章二篇_第2页
中国文学经典名篇鉴赏 课件 2-3司马迁文章二篇_第3页
中国文学经典名篇鉴赏 课件 2-3司马迁文章二篇_第4页
中国文学经典名篇鉴赏 课件 2-3司马迁文章二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迁文章二篇单元二君子怀德陈蔡之厄2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后屈辱地接受了宫刑。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简介2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全书提纲,记历代帝王言行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对后世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列为前“四史”之首,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郑樵称:“六经之后,唯有此作”。作品简介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是中国最早的孔子传记,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和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陈蔡之厄》记叙了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于陈蔡的故事。写作背景【原文】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被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通读释义

【原文】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原文】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安于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译文】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的人。”通读释义

1、2两段:介绍孔子被困的原因、被困的窘境、被困时的行为和心理。

作者描述了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不同表现: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情况危急,身边的弟子们都“病”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至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作用】这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贡的话,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为人做事准则,也含教育弟子之意。鉴赏探究孔子被困陈蔡仍讲习不衰

【原文】孔子知弟子有愠(yùn)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译文】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我的思想和主张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是不是我们还没有达到对人仁爱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是不是我们还不够聪明吧!所以别人不跟着我们走。”孔子说:“哪会是这样啊!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呢?假如聪明的人就一定能让别人跟着干,那怎么还会有比干的遭遇呢?”通读释义

【原文】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译文】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我们的思想和主张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思想和主张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研究完善自己的学说,制定法度来规范国家,建立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受。赐,你没有远大的志向!”通读释义

【原文】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译文】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忧虑什么呢?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完善,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完善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忧虑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确实如此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通读释义

3-5段:写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的谈话。

作者描述了孔子三个高徒对孔子“吾道”的看法:子路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众叛亲离;子贡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过于迂阔而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只有颜回,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子路、子贡主张对孔子之道加以改造、调整,颜回却主张坚持、决不改变决不动摇。鉴赏探究

三段对话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直言相诲;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子贡:小心谨慎、讲究务实;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鉴赏探究【原文】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译文】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军队迎接孔子,孔子这样以后才得以脱身。通读释义6段写被围陈蔡之间的困境被解除,孔子一行人化险为夷。

一.叙事明晰,重点突出。《孔子世家》详细记述了孔子一生中的活动和各方面的成就,虽然事迹很多,头绪也繁乱,但司马迁却写得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章简单介绍了孔子的身世、从政经历等,侧重选取四个方面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形象: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周游列国,被困陈蔡;整理文献;致力于教育事业。全文有选择地安排情节,既做到了语言简洁、脉络清晰,又有助于鲜明地表现主题。二.言谈举止,见人见性。被困陈蔡时,孔子和他的三弟子就《诗经》中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诗句谈论他“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的疑问,谈话的神态、语言极具个性,这些描写很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写作特点

孔子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对待知识学而不厌;教书育人能做到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直到晚年还著书立说,体现了他的“生无所息”的人生理念。因此,对于司马迁的“至圣”的称号,孔子是当之无愧的。鉴赏探究2

太史公司马迁用他的如椽巨笔,为我们书写了中国最早的孔子传记——《孔子世家》,它成为后人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历程,可以用“悲壮”二字来概括,其艰辛隐忍,我们从《报任安书》中可窥一二。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回信。作者在这封书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饱满的感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小结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内容极其丰富。司马迁向任安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能按照来信的要求去做,为什么要为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为什么自甘受辱、愿意接受宫刑,以及在宫刑以后是什么信念支撑他顽强活下去的。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前后照应;说理和叙事融为一体,清晰透辟;语言丰富而生动,句子或长或短,以排比、对偶句穿插其间,使文章更富于感情色彩。文章发语酸楚沉痛,笔端饱含感情,不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作品简介

全文共六段,本文节选的是第五段。继第四段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后,节选部分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第二层,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作品简介

【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译文】自古以来,生前富贵而死后姓名埋没不传的人,多得数不胜数,只有卓越豪迈、不同凡响的人才能名扬后世。西伯被拘囚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屡受困厄而写成《春秋》;屈原被放逐,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著成《国语》;孙膑被剔去膝盖骨,修纂成《兵法》;吕不韦被贬蜀地,《吕氏春秋)流传于世;韩非在秦国被囚禁《说难》、《孤愤》便创作出来。《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抒发内心愤懑而创作的。这些人都是郁愤满怀,得不到排解抒泄,所以追述已往史事,启发后来之人。于像左丘明视力全无,孙膑断了双脚,终于无法被君主重用,就退而著书立说来宣泄其郁愤,想留下文章显名于后世。通读释义

【原文】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译文】我私下里不自量力,最近依靠不高明的文辞,搜集天下散佚的遗闻旧说,以史实加以考证,总结历史上成败兴衰的规律。上起黄帝轩辕氏,下到当代为止,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以此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揭示古今社会变化的规律,立一家之说。刚着手进行而未完成,正好遇上这场大祸,我为此书未能完成而惋惜,因此面对奇耻大辱的宫刑而毫无怨怒之色。如果我能著成此书,就要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授给理解它的人,进而使之在人烟稠密的都市流传,那末我以前受辱的旧债就得到补偿了,即使死上一万次,又哪会后悔呢?然而,这些话只能对智者倾诉,难以向俗人说清楚啊。通读释义

这封书信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反映了司马迁的光辉性格和封建统治者的一些恶劣行为;第二,反映了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第三,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第四,揭露封建帝王对待史官的态度和自己写作《史记》的情况。此文是司马迁文学艺术素养的自然流露,充分体现了司马迁散文的特色。全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这类语句,有如一道道闸门,将司马迁心中深沉的悲愤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后喷涌而出,一泻千里,如排山倒海,撼天动地。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第五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体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鉴赏探究

修辞手法的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内涵。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八个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