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籍08诗歌鉴赏
中考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阅读☆☆☆☆☆
①意象归纳
考向预测
②情感表达
应试秘籍
古诗词赏析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已出现多年,但笔者参加了几年本地中考阅卷工作,在古诗词赏析题的
判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得分不太理想。因不少考生不了解占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其是
解答主观题找不到思路。实,这类题有很多规律可循,赏析古诗词•般要从字词句、层次结构、修辞手法、
达技巧、感情抒发、意境创设、艺术风格等面入手,有时还要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分
析。
0知识必备
一、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上要考杳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
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
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
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
(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肩示和
思考。
三、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
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
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
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
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
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
这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
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技法必备
一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一首诗歌中,往往就是几个字或某一个字有表现力,通常把这些字叫做“诗眼”
动词的答题格式:字,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点。
三抓写法(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志、借
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对比、象征等。
四报诗人的情感态度,抓诗歌中蕴含的道理
“言为心声”“以诗言志”。诗歌总是作者有感而发。
典例剖析
例1、诗歌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寸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
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
【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C.有误,“亲射虎,看孙郎”,是说词人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猪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而不是说他
亲自射杀了老虎;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
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
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
例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己是黄昏独自愁,更着①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③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①着:遭受。②苦:苦苦,极力。③一任:任凭。④零落:凋谢。
夕阳依旧垒,寒磬⑶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
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③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1.【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的叠词含义丰富,意缢深厚,请你说说“悠
悠”一词中所蕴含的内涵。
2.【甲】【乙】两首诗词都是通过吊古来抒怀的,但抒发的情感不相同,请具体概括。
【答案】
1.“悠悠”一语双关,意指众多、悠长。叠词的运用,表现古今兴亡事之多,时间悠长久远,词人思绪无
穷。2.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
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亳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嘲讽之情。乙诗通过观吴公台,抒发怀乡思归的感情,
同时也表达了因历史兴衰无常(昔盛今衰、历史沧桑)而产生的惆怅悲伤之感。
【解析】
1.本题考查炼字。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
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
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
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
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把千古兴亡、
国家兴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沆、悠悠不尽的长江水,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
感慨及望不见中原的惆怅之情。“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运用典故,用对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
抗反衬南宋朝廷的怯懦苟安,表达作者对英雄仰慕、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对南宋
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用“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典
故,表明自己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
大理想,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之情。
乙诗:首联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颔联写登台所望之景。
上句写近景,“野”字,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
独。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峭,云遮雾绕,清净幽深:这样•个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或许是
荡涤诗人心头重重烦虑的佳处。颈联继续写景,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这两句表面上是
发思古之幽情,但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
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主旨。明则为历史兴衰无
常而惆怅,实则有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
例4、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
(2)“千里雁”写出诗人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之苦。
(3)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
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骨肉分离战乱频年
⑵离别漂泊
(3)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苏诗尾联是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为
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
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世业空”“田园寥落”写出
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
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
“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写出了诗
人的离别之苦。
“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
去,飘转无定。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
同。诗人借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
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表达了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
西夏军队。“天狼”,星名,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节•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人通过引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
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息功立业的决心。
误区点拨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卷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在诗人们的笔下,草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成了精灵。
B.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寥寥数笔,风光满眼。
C.黄莺频频地啼叫,在诗人戎昱看来,是它在离别之际,向久生的湖上亭告别。
D.韩愈诗语言轻灵,戎昱诗风格清新。两首诗构思角度新颖,读起来饶有情趣。
(2)《晚春》中的“斗”字和《移家别湖上亭》的“系”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从拟人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
赏析。
【答案】
(1)C
(2)“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
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黄莺频频地啼叫,在诗人戎昱看来,是它在离别之际,向久住的湖上亭告别”有误,《移家别湖上亭》
是唐代诗人戎昱在搬家时所作的一首七绝。“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意思是住r这么久了,
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
久久难于平静。本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感,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
上亭的依恋之情;
故选Co
(2)考查诗歌的炼字。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
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
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
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意思是春风始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
风中,亭边柳条、藤苞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首诗作于搬
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
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芨作别,柳条、藤基也像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一个“系”准确表现出柳
条、藤要轻盈招展的形态和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的动作,符合春口微风轻
拂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它们对主人的依恋和不舍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普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概括作者笔下“沧海”的两个特点。
(2)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共“志”,请写出所咏之“志”的含义。
【答案】
(1)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2)奋发进取,立忐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详解】
(1)本题考杳诗文内容理解。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展现海水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体现其气势雄伟:“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中的“涌”的意思是汹涌之意;表达了沧海的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
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银河里的灿烂群星都从浩瀚的海洋中涌现,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
与胸怀,表现其胸襟开阔。据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能够体现作者所咏之“志”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意思是:太阳和
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
的。这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
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
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其为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而奋发进取,永不懈怠。
名校模拟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日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涌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刊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整首曲开篇写景,而后怀古抒情,最后生发议论。
B.曲中“聚”字化静为动,表现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波涛的汹涌澎湃。
C.“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写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现出潼关一带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使他产生这种情感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咏史怀古类诗歌常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表达思想情感,请结合本曲和杜牧的《赤壁》,简要分析
作者是如何借历史事件或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的。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
(1)I)
(2)张养浩借秦汉王朝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杜牧借周瑜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
表达了对战争胜利条件的思考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但不是伤感悲愤的主要原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才是主要原因,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
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作者倍感沉痛;
故选Do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张曲:根据“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可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
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
激愤难平。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数朝古都,音bl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
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作者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
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砖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不禁感慨万
千。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亦为百姓悲凉。
杜格根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诗人发议论,抒感慨,设想“东风不与周郎便”,
让人耳目一新,以“二乔”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作战双方可能的结局,暗示周瑜取胜是因为时运的
影响,抒发自己空有才能,生不逢时的郁闷之情。两句诗以小见大,引人深思,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2.(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交代了诗人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2)颈联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有何妙处?
【答案】
(1)①寒窗苦读,进入仕途(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②烽烟四起,艰苦抗元(或:在抗元战争中度
过四年)。
(2)既点出了诗人所处的地点,又表明了诗人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与对自己孤苦无依的感伤。
【详解】
(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意为: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
四年的艰苦岁月。“起一经”当指天洋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
宋恭帝赵景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
据此可概括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在抗元战争中度过四年。
(2)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头话说(自己心情的)惶恐,零丁洋里慨叹(自己
的遭遇)孤苦零丁。惶恐滩:在江西省万安县,急流非常险恶,是赣江十八滩中的一个。零丁洋:在广东
省珠海口的江面上。零丁:孤苦的样子。这句诗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作者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
个地名,既点出了诗人所处的地点,又表明了诗人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与对自己孤苦无依的感伤,一语
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令人叹为观止。
3.<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沙丘城①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岛用、②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久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久
思君若汶水⑤,浩荡寄南征外
【注】①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②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③秋
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④空复情:徒有情意。⑤汶水:鲁地河流名。⑥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
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1)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甲】诗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为全诗营造了_____的氛围。
【乙】诗中通过写、两种景物寄托诗人在友人杜甫离开后闲居沙丘时乏味、苦亟.的心情。
(2)两首诗都是作者寄赠友人之作,虽写作境况不同,但都抒发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甲】诗抒发了诗
人_____的感情。【乙】诗中集中表达感情的两句是______o
【答案】
(1)伤感或凄凉等(意思对即可)古树日夕秋声(选择其中两个即可)
(2)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解析】
(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甲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
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
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第二、二空,乙诗中“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意思是沙丘城边有一颗苍老古树,在秋风中日夜发事
瑟瑟之声。据此可知,诗中描绘了“古树、日夕、秋声”,选择其中两个作答即可。
(2)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甲诗大意: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
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乙诗大意:自从你走后究竟有什么事情?一直闲居在沙丘城内。沙丘城边有一颗苍老古树,在秋风中日夜
发出瑟瑟之声。鲁地酒薄无心痛饮酣醉,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
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第一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
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
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深同情和关切。
第二空,“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
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口夜不息地紧随着
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
情长的韵味。据此可知,乙诗中集中表达感情的两句是“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4.(2023•陕西西安・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珞。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⑴请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字的妙处。
(2)请你从本诗中挑选一句话,送给即将毕业的好友,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
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把同学比成大鹏,希望同学有大鹏高飞之志,乘风高飞,
不断奋斗,表先了对同学的美好祝愿。
【详解】
(1)本题考查炼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分析。
“谩”是“空”的意思,“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测量期中考试题库及答案
- 房地产买卖协议范文6篇
- 消防员监控类4级考试题及答案
- 铁路列车乘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精神科心理科自学考试题及答案
- 山东成考本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消防救援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山东幼儿教师招考学前教育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病历规范书写试题和答案
- 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
- 脊柱及四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 2021年新高考全国II卷英语真题
- 05G514-3 12m实腹式钢吊车梁(中级工作制 A4 A5 Q345钢)
- GB/T 8350-2008输送链、附件和链轮
- 羽毛球校本教材
- 【原创】课题专题讲座-《抓好朗读训练播下语感种子》PPT
- DZ∕T 0388-2021 矿区地下水监测规范
-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课件
- 省作家协会入会申请表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