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温室种植技术操作手册_第1页
设施农业温室种植技术操作手册_第2页
设施农业温室种植技术操作手册_第3页
设施农业温室种植技术操作手册_第4页
设施农业温室种植技术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施农业温室种植技术操作手册引言设施农业温室种植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调控温室内的光照、温度、湿度、CO₂浓度等环境因子,为作物生长创造了相对可控的最优条件,从而实现了作物的反季节栽培、优质高产和高效生产。本手册旨在系统梳理温室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从温室基础到具体操作,为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者、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实用、严谨的技术指导,以期提升温室种植的规范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一、温室的选择与建设基础1.1温室类型的选择温室类型多样,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目标作物特性、投资预算及生产规模综合考量。常见的有玻璃连栋温室、塑料薄膜连栋温室(如Venlo型、锯齿型)、单栋塑料大棚等。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应侧重保温性能,可选择双层中空玻璃或保温被覆盖的温室;南方地区高温高湿,应优先考虑通风降温性能良好的结构。1.2选址与规划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地势平坦开阔,排水良好,避免低洼易涝地块;光照充足,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树木的遮挡;水源便利且水质优良,满足灌溉需求;交通便捷,便于物资运输和产品外销;电力供应稳定,以保障环境调控设备的正常运行。规划时需合理布局温室群、道路、水电管线、蓄水池、库房及办公区,兼顾生产效率与操作便利性。1.3温室主体结构与关键系统1.3.1主体结构:通常由热浸镀锌钢材或铝合金构成,要求坚固耐用,抗风载、雪载能力符合当地气象条件。骨架间距、跨度、脊高等参数需根据温室类型和使用要求设计。1.3.2覆盖材料:玻璃透光率高、寿命长,但成本较高;聚碳酸酯板(PC板)保温性好、抗冲击,适合中高端温室;塑料薄膜(PE、PO膜)成本较低,更新方便,但寿命较短,需定期更换。选择时需权衡透光性、保温性、耐候性和成本。1.3.3通风系统:自然通风(侧窗、顶窗)与强制通风(风机)相结合。通风口面积应不小于温室地面面积的一定比例。风机与湿帘配合是夏季降温的有效手段。1.3.4加温系统:常用的有燃煤/燃气热风炉、燃油热风机、地源热泵、热水管道加温等。加温系统的设计需满足冬季极端低温条件下的热负荷需求。1.3.5降温系统:除了通风,还包括湿帘降温、喷雾降温、遮阳网(内遮阳、外遮阳)降温等。1.3.6灌溉系统:滴灌、喷灌是温室主要灌溉方式,需配备首部枢纽(水泵、过滤器、施肥器)、干支管道和灌水器。滴灌节水省肥,精准度高,应用广泛。1.3.7环境控制系统:现代温室多配备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内环境参数,并自动或半自动调控相关设备,实现精准管理。二、温室环境调控技术2.1温度调控2.1.1升温管理: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适宜温度要求进行调控。冬季或早春,可通过加温设备、多层覆盖(如内保温幕)、临时补温等方式提高室内温度。注意避免夜间温度过低和白天温度过高。2.1.2降温管理:夏季高温时,综合运用遮阳、通风、湿帘降温、喷雾降温等措施。外遮阳降温效果优于内遮阳。湿帘风机系统可使温室内温度较室外降低若干度。2.2光照调控2.2.1增光措施:选择高透光率覆盖材料;定期清洁覆盖物表面的灰尘、杂物;在温室北侧或内部设置反光幕,增加散射光;对于光照需求高或冬季光照不足的地区,可采用人工补光(如LED植物生长灯、高压钠灯)。2.2.2遮光措施:夏季强光或某些作物(如喜阴作物)需要遮光时,使用遮阳网、遮阳幕。遮光率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季节光照强度进行调整。2.3湿度调控2.3.1降湿措施:主要通过通风换气排除湿气;减少地面蒸发(如采用地膜覆盖);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使用除湿设备(如除湿机,在高湿地区或特定作物上应用)。2.3.2增湿措施:在空气过于干燥时(如冬季加温期),可通过喷雾、湿帘蒸发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2.4CO₂浓度调控CO₂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内由于密闭或通风不足,CO₂浓度在白天常低于大气水平。可通过燃烧纯净的燃料(如丙烷)、使用CO₂发生器或施用CO₂气肥等方式进行补充,一般将浓度控制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补充时间多在晴天上午揭帘后至通风前。三、栽培基质与土壤管理3.1土壤改良与培肥对于连作障碍严重的温室土壤,需进行改良。可通过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如堆肥、厩肥、商品有机肥)、种植绿肥、施用土壤调理剂(如石灰、硫磺、蛭石、珍珠岩)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3.2无土栽培基质的选择与配制无土栽培能有效避免土传病害,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常用基质有草炭、椰糠、蛭石、珍珠岩、岩棉、陶粒等。根据不同作物特性,可将两种或多种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如草炭:蛭石:珍珠岩=若干:若干:若干的混合基质。基质在使用前需进行消毒处理。3.3土壤与基质消毒技术3.3.1土壤消毒:常用方法有太阳能消毒(夏季高温闷棚)、化学药剂消毒(如棉隆、威百亩)、蒸汽消毒等。太阳能消毒环保经济,但效果受气候影响大;化学消毒效果可靠,但需注意安全间隔期。3.3.2基质消毒:可采用蒸汽消毒、化学药剂消毒(如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紫外线消毒或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生物消毒。四、作物选择与品种优化4.1作物选择原则温室种植作物的选择应考虑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当地气候适应性、温室设施条件及自身技术水平。常见温室作物有蔬菜(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生菜、草莓等)、花卉(玫瑰、百合、康乃馨等)、果树(葡萄、樱桃等)及部分高附加值经济作物。4.2品种选择标准选择耐弱光、耐高湿(或根据作物特性调整)、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同时,需考虑品种的熟性,以满足市场供应和茬口安排的需求。优先选择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品种,并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种苗。五、育苗技术5.1种子处理与催芽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提高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并预防苗期病害。常用方法有温汤浸种、药剂拌种或浸种、干热消毒等。催芽时,将处理后的种子置于适宜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下,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5.2育苗方式与设施5.2.1育苗方式:主要有穴盘育苗、营养钵育苗、岩棉块育苗等。穴盘育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集约化育苗方式,具有省工、省种、便于运输等优点。5.2.2育苗设施:可利用温室中的育苗区、专用育苗温室或育苗棚。配备育苗床、遮阳、保温、补光、加温等设施,必要时可采用电热温床或地热线提高地温。5.3苗期管理5.3.1温湿度管理:根据不同作物苗期的温湿度需求进行调控。出苗前保持较高温度促进出苗,出苗后适当降温防止徒长。保持基质湿润,但避免过湿。5.3.2光照管理:保证充足光照,光照不足易导致幼苗徒长。必要时进行人工补光。5.3.3水肥管理:出苗后,根据幼苗长势,适时喷施或浇灌稀薄的营养液或腐熟有机肥液,遵循“少量多次”原则。5.3.4病虫害防治:苗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注意通风降湿,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对症防治。5.3.5炼苗:定植前一周左右,逐渐降低苗床温度、减少水分,增加通风,使幼苗适应定植后的温室环境,提高定植成活率。六、定植技术6.1定植前准备6.1.1温室消毒:定植前对温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棚体、地面、栽培槽/垄等,可采用熏蒸、喷雾等方式。6.1.2土壤/基质准备: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深翻混匀,耙平。若为垄作或高畦栽培,需提前起垄或做畦,并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保墒、抑制杂草)。6.1.3定植时间选择:选择适宜的天气和时间定植,通常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在高温、强光或阴雨天定植。6.2定植密度与方式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栽培方式(如单干整枝或双干整枝)确定合理的定植密度。定植方式有等行距定植、宽窄行定植等。定植时注意保护根系,深浅适宜,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缓苗水)。七、田间管理技术7.1水肥管理7.1.1水分管理: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土壤/基质墒情及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提倡膜下滴灌,精准控制灌水量和灌水时间。避免大水漫灌,以防徒长、沤根和病害发生。7.1.2肥料管理: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配方施肥。追肥多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随水施入,少量多次。注意补充中微量元素。7.2植株调整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习性进行植株调整,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分配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主要措施包括:*整枝打杈:如番茄单干或双干整枝,及时去除侧枝;黄瓜主蔓结瓜,去除侧枝和卷须。*摘心(打顶):控制植株高度,促进侧枝萌发或果实发育。*疏花疏果:去除过多、过小、畸形或有病的花和果实,保证留下的果实能充分发育。*绑蔓/吊蔓:对蔓生作物(番茄、黄瓜等),用吊绳或支架将植株固定,引导其向上生长。*打老叶、病叶: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减轻病害传播。7.3授粉与保花保果7.3.1授粉:温室作物自然授粉常受限制,需进行辅助授粉。常用方法有人工授粉(如番茄)、放养蜜蜂或熊蜂(如草莓、番茄、黄瓜)。7.3.2保花保果:在环境条件不适(如低温、高温)导致坐果困难时,可适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番茄灵、防落素)处理,但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浓度和方法,避免药害。7.4中耕除草对于土壤栽培,在定植缓苗后至封垄前,可进行中耕,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及时清除杂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或地膜覆盖抑草,尽量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八、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8.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8.2主要防治措施8.2.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科学水肥管理等,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8.2.2物理防治: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蓝板诱杀种蝇、蓟马;利用杀虫灯诱杀夜蛾类等害虫;采用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等。8.2.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捕食螨防治蚜虫、粉虱、红蜘蛛等);使用生物农药(如Bt、阿维菌素、苦参碱等)防治病虫害。8.2.4化学防治: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优先选择烟剂、粉尘剂等适合温室使用的剂型,以减少棚内湿度。九、采收与产后处理9.1适时采收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在果实达到适宜成熟度时及时采收。过早采收影响品质,过晚则可能降低耐贮性或错过最佳商品期。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9.2分级、包装与预冷采收后的产品应及时进行分级,剔除病、虫、伤、畸形果,按大小、色泽等标准分级。采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和方式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便于运输和销售。对不耐贮运的产品(如叶菜类),应进行预冷处理,迅速降低产品温度,延长保鲜期。9.3贮藏与运输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贮藏方式(如冷藏、气调贮藏等)和运输工具,确保产品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十、温室设施的日常维护与安全管理10.1温室结构维护定期检查温室主体结构、覆盖材料、连接件等是否完好,有无变形、破损、松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温室安全。10.2设备维护保养对温室内的通风、加温、降温、灌溉、照明、环境控制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洁、润滑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建立设备维护档案。10.3安全管理*用电安全:定期检查电路、电器设备,确保符合安全标准,避免漏电、短路事故。*用火安全:使用加温设备时,注意防火,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农药安全: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操作规程,妥善保管农药,防止人畜中毒。*人员安全:进入温室作业时,注意通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