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与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唐诗宋词鉴赏与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唐诗宋词鉴赏与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唐诗宋词鉴赏与教学设计案例_第4页
唐诗宋词鉴赏与教学设计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宋词鉴赏与教学设计案例引言:诗教的魅力与传承唐诗宋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深邃的情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生命智慧。在当代教育语境下,引导学生鉴赏唐诗宋词,不仅是提升其文学素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进行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有效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唐诗宋词鉴赏的基本路径与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将鉴赏与教学设计有机融合,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些许借鉴。一、唐诗宋词鉴赏的基本路径与方法鉴赏唐诗宋词,非一蹴而就之功,需沉潜涵咏,由表及里,方能领会其精髓。其基本路径可概括为“披文入情,缘情入景,析法悟道”。(一)披文入情:感知语言,体悟情感诗词的魅力首先源于其语言。鉴赏之初,当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节奏、韵律之美。在诵读中,注意字词的锤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皆能以一字传神,激活整个意境。通过对关键词、关键句的咀嚼,进而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是慷慨激昂,还是婉约缠绵;是壮志难酬,还是闲适恬淡。例如,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体会其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品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当感受其深沉的孤寂与哀愁。(二)缘情入景:把握意象,进入意境诗词往往“情景交融”,情感的表达离不开具体的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鉴赏时,要引导学生识别并理解诗中的核心意象,如“月”常与思乡、怀旧相关,“柳”多含离别、挽留之意,“菊”则象征高洁、隐逸。通过对意象的串联与叠加,感受诗人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是雄浑壮阔,还是幽静深远;是萧瑟凄凉,还是生机勃勃。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数字,勾勒出雄浑苍茫的边塞意境;而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则展现出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三)析法悟道:鉴赏技巧,领悟主旨在感知情感、把握意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对比、虚实结合等),以及谋篇布局、炼字炼句等技巧。这些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更有效地表情达意,深化主旨。例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与比喻,极写瀑布的雄伟壮丽,体现其浪漫主义风格;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巧用典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通过对艺术手法的鉴赏,学生能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二、唐诗宋词教学设计案例以下以两首经典诗词为例,展示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实践。案例一:李白《静夜思》(唐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和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联想、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意境;学习“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意,感受思乡之情。*难点: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凝练意境和“疑”字的妙处。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提问:同学们,当你们独自一人在外地,看到天上的明月时,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2.导入:是啊,月亮常常能勾起我们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千古传诵的思乡佳作,感受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思乡情怀。(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整体把握)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圈点不理解的字词。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强调节奏(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提问: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初步的感受?(三)再读解意(理解诗意,品味语言)1.逐句解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提问:“床前明月光”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疑”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疑作“地上霜”?(引导学生体会月光的皎洁、清冷,以及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恍惚之感,暗示夜已深,人未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提问:诗人“举头”看到了什么?“低头”又在做什么?这两个动作描写有何妙处?(引导学生理解由景入情的过程:望月是景,思故乡是情。一“举”一“低”,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浓浓的思乡之情。)2.小组讨论: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引导学生总结“触景生情”的手法:由明月之景触发思乡之情。)(四)品读悟情(深入意境,体会情感)1.配乐诵读:播放轻柔的音乐,学生闭目想象诗中的情景,再次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2.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李白,在那个夜晚,你站在窗前,望着明月,心中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将自己代入情境。)3.品味“思”字: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思”)诗人“思”什么?仅仅是思念家乡吗?(可能还思念亲人、故土等。)(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深化理解)1.背诵全诗。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进行积累。)3.小练笔:当你看到______(某一景物)时,你会想起______(某件事或某个人)。模仿《静夜思》的简洁风格写几句。(六)课堂小结《静夜思》语言朴素自然,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它用最常见的“明月”意象,道出了最普遍的“思乡”之情,所以能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人。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份情感珍藏心中,热爱我们的家乡和亲人。五、板书设计静夜思(唐)李白(景)明月光——疑——地上霜(清冷、孤寂)↓(情)举头望——低头思——故乡(思乡)(触景生情)案例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宋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词的基本知识;理解词中关键意象的含义,把握词人情感的层次变化;背诵词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吟咏、意象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品味词人语言的精妙,特别是叠词的运用;理解词人晚年凄凉的心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国破家亡、孑然一身的深沉哀愁,感受其坚韧的人格魅力,理解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叠词及“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词人情感的递进。*难点:理解词人晚年心境的复杂性(悲秋、思乡、悼亡、家国之痛等);体会“怎一个愁字了得”所蕴含的无尽愁绪。三、教学方法诵读涵咏法、意象分析法、问题研讨法、背景补充法。四、教学过程(简案)(一)导入:简述李清照生平(前期与后期词风对比),引出其南渡后的凄凉境遇,导入《声声慢》。(二)初读:读准字音、节奏,感受词的悲苦基调。重点指导开篇十四个叠字的朗读。(三)品读意象,探究情感: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提问:这十四个叠字分别从哪些角度描绘了词人的状态和心境?(动作、环境、感受)有何表达效果?(奠定全词悲苦基调,层层递进,极富音乐美和感染力。)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点出时节与身体的不适,呼应心境。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意象“雁”:象征什么?(信使,引发思乡、悼亡之情。“旧时相识”更添一层物是人非的伤感。)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意象“黄花”:菊花,常喻高洁。此处“憔悴损”的黄花象征什么?(词人自己的衰老、憔悴,以及无人怜惜的孤独。)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意象“梧桐”、“细雨”:梧桐叶落,细雨霏霏,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凄清、孤寂、悲凉。)“点点滴滴”的雨声对词人心情有何影响?(如泣如诉,更添愁绪。)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提问:“这次第”指什么?词人为何说“怎一个愁字了得”?(总结前文种种凄苦景象与感受,表明愁绪之多、之深、之广,难以用一个“愁”字概括,有家国之愁、丧夫之痛、孤寂之苦等。)(四)深析主旨与艺术特色:1.讨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国破家亡、丈夫病逝后的孤独、凄凉、绝望。)2.艺术特色:叠词的妙用、借景抒情、意象的精心选择与组合。(五)拓展:比较李清照前期词作(如《如梦令》)与本词的风格差异,探讨其原因。(六)总结与背诵。五、板书设计声声慢李清照(后期)寻寻觅觅(动作:空虚、茫然)冷冷清清(环境:孤寂)凄凄惨惨戚戚(心境:悲苦)雁→故乡、旧识→悼亡、思乡黄花→憔悴、无人摘→自怜、孤寂梧桐、细雨→凄清、黄昏→愁绪叠加怎一个愁字了得!(家国、身世、悼亡……)(悲苦至极,难以言传)三、唐诗宋词教学的几点建议1.强化诵读,感受声韵: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的节奏、韵律和情感起伏,做到“熟读成诵”,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其音乐美。3.意象为本,境生象外: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核心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并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感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4.方法引领,授人以渔:在鉴赏过程中,适时渗透鉴赏方法,如分析表现手法、炼字炼句等,培养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灌输结论。5.创设情境,激发共鸣: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介创设教学情境,或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激发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走进”诗词,与古人对话。6.鼓励探究,尊重多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对诗词的理解可以允许有不同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